茶油和魚的故事(山茶油的歷史故事)
1. 山茶油的歷史故事
萬卷古經(jīng)書傳奇故事精選
從前,有一個單身漢叫都林。他在陡山坡上開梯田種稻谷。太陽熱乎乎地射在他的身上。黃豆大的汗珠從身上一顆顆地滾下地來,再從地上滾到一個石窩窩里。
不久,石窩窩里長出一棵百合花,柔軟軟的梗子,綠油油的葉子,開著一朵白玉一樣的喇叭花。在紅太陽下,光芒閃閃。一陣清風吹來,百合花搖搖擺擺地發(fā)出“咿咿呀呀”的歌聲。都林靠著鋤頭,呆呆地望著:“咦!石頭上長百合花,百合花會唱歌,真奇了!”
都林天天上山種地,百合花天天在石窩上唱歌。都林干活干得越起勁,百合花唱得越好聽。
有一天早上,都林到山上,看見百合花被野獸碰倒了。他急忙扶起來說:“百合花呀!這山上野豬多,我?guī)慊丶胰グ桑 倍剂蛛p手捧起百合花回家,種在舂米的石臼里,放在房里窗子下面。白天,都林到山上種地,晚上,他在房里茶油燈下編竹籮筐。他鼻子聞著百合花香,耳朵聽著百合花咿咿呀呀的歌聲,臉上掛著笑容。
在一個中秋節(jié)的晚上,窗外的月光明亮亮,窗里的燈光紅堂堂,都林在燈光下編竹籮筐。突然燈蕊開了一大朵紅花,紅花里有一個穿白衣裙的美姑娘正在唱歌,聲音嘹亮:“百合花開的呀芬芳香,燈花開的呀紅堂堂。后生家深夜趕工呀,燈花里來了個白姑娘?!?/p>
燈花忽地閃耀一下,姑娘從燈花里跳了下來,笑瞇瞇地站在都林身邊。窗下百合花不見了,都林娶了那個姑娘。此后,白天,夫妻二人歡歡喜喜地上山種梯田;晚上夫妻二人歡歡喜喜地在燈光下,一個編竹籮筐,一個繡花。每逢集日,都林將糧食、竹籮筐、繡花手帕拿到集上去賣,然后買回許多的東西。兩人的日子過得像蜜一樣甜。
兩年以后,都林的茅屋變成了磚瓦大屋,糧食滿滿地堆在倉庫里,牛羊則成群地關(guān)在欄里。這時都林滿足了起來,他不肯耕種梯田了,他不肯編竹籮筐了,他銜起煙桿,拿起鳥籠,東寨逛逛西寨溜溜。姑娘叫都林拿糧食和繡花手帕到集上去賣,叫他買鋤頭、鐮刀和絲線,可是他卻買雞買肉買酒回來大吃大喝。姑娘要和他上山挖地,他推說腳痛。姑娘要和他在燈下做工,他推說眼疼。
姑娘勸說:“我們的生活不夠好呀!我們還要下勁干??!”都林翻著一雙白眼,鼻子哼了一聲,他銜著煙桿,拿著鳥籠到別個寨子玩去了。
一天晚上,姑娘一個人在燈下繡花。忽然,燈蕊開了一朵大大的紅花,一個五彩孔雀在燈花里展開美麗的尾巴唱歌:“百合花開的呀芬芬香,燈花開的呀紅堂堂。后生家呀成了懶家伙,姑娘隨我呀到天上。”
燈花忽地閃耀一下,孔雀從燈花里跳下,鉆到姑娘的胯下,飛了起來,撲棱棱從窗口飛出去。都林忙從床上爬起來,追到窗口,只拉得了一根孔雀尾巴毛,眼巴巴地看著孔雀背起姑娘飛進月亮里去了。
沒有了姑娘勸導(dǎo),都林更加懶惰了。他大吃大喝,然后就銜起煙桿,拿起鳥籠,各處溜達。都林把糧食賣光了,牛羊賣光了,衣服賣光了,又準備把床上僅剩的一張席子賣了。他揭開席子,看見下面擺著兩幅繡花。一幅上面繡著都林和姑娘白天在梯田里笑瞇瞇地收獲稻谷。稻谷滿山滿嶺,像黃金一樣發(fā)出閃閃的金光。另一幅上面繡著都林和姑娘晚上在燈下笑瞇瞇的,一個編竹籮筐,一個繡花;倉里堆滿了糧食,欄里關(guān)滿了牛羊。
都林眼睛看著看著,心里想著想著,忽然眼淚像泉水一樣涌了出來,瀉在繡花手帕上。他用手捶敲自己的腦殼,說:“都林,都林,你自討苦吃呀!”他轉(zhuǎn)過身來,咬著牙,抓住煙桿,用力折斷,丟進灶里。他把鳥籠打開,讓畫眉鳥飛出去,再用腳踏碎鳥籠,又丟進灶里。他即刻扛起鋤頭上山種起地來。
從此以后,都林白天在梯田里耕種,晚上在燈光下編竹籮筐,沒日沒夜地干著。有一天,都林在窗下拾起那根孔雀羽毛,順手丟在窗下舂米的石臼里。他望著石臼,想起百合花,想起美姑娘,眼淚又撲嗒撲嗒落在石臼里。
不久,石臼里的孔雀羽毛不見了,卻長出一株香氣襲人的百合花來,發(fā)出咿咿呀呀的歌聲。在一個中秋節(jié)的晚上,窗外的月光明亮亮,窗里的燈光紅堂堂,都林在燈光下編竹籮筐。突然,燈蕊里開了一朵大紅花,紅花里面美姑娘穿著白衣裙在唱歌:“百合花開的呀芬芳香,燈花開的呀紅堂堂。后生家沒日沒夜地做工呀,燈花里跳出來白姑娘?!?/p>
燈花閃耀一下,姑娘從燈花里跳下來,笑瞇瞇地站在都林身邊。窗下的百合花又不見了。從此以后,夫妻二人,白天上山種梯田,晚上在燈下編竹籮筐、繡花。他們的生活過得比花還要香,比蜜還要甜。
2. 關(guān)于茶油的故事
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率領(lǐng)起義部隊南下,決定在井岡山地區(qū)建立起革命根據(jù)地,點燃了“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的星星之火。
在井岡山發(fā)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一根燈蕊)由于敵人的封鎖,當時糧食槍枝彈藥幾乎所有物資短缺,油根本進不來。山上只出產(chǎn)一點茶油。為了節(jié)省,后來規(guī)定,一到夜晚所有油燈吹熄,只留連部一盞油燈,就是這樣省吃儉用,精打細算,把油省下來給戰(zhàn)士們吃。
(朱德的扁擔)當時山上產(chǎn)糧很少,山下的糧食供不上來,靠下山打土豪分糧食,每到下山挑糧食也要和大家去,由于朱總當時已經(jīng)四十多歲,每天白天勞動,晚上做作戰(zhàn)規(guī)劃,大家怕他累壞了不讓他去,但朱老總把扁擔藏起來并刻了他的名字。朱老總以身作則,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鼓勵的戰(zhàn)士們更加有信心戰(zhàn)勝困難。
3. 山茶油的歷史故事視頻
1、在網(wǎng)上推廣,比如微信、快手、抖音……等等,但難度有點大,山茶油價格偏高,大部分人對質(zhì)量不信任。這需要慢慢開發(fā),長期推廣,詳細的對客戶講解茶油的質(zhì)量和功效與普通茶油不同,爭取得到客戶的信任。
2、向茶油廠家推廣,自己有貨源,質(zhì)量保證,廠家回收價格也會比普通茶油價格高許多。
4. 山茶油的歷史故事簡介
有人說是明末清初年間,有一衡州知府告老還鄉(xiāng),要將其金銀財物船運故里,命兒子護送回家。平時兒子不爭氣,游手好閑。為避免財物被其揮霍一空,他隱瞞兒子將銀元裝在十桶茶油里。
不曾想兒子將船護送至王十萬渡口時,為換錢花將一桶茶油賣給了當?shù)匾煌跣盏赇?姓王的店主隨后發(fā)現(xiàn)了茶油桶里白花花的銀元,大喜,隨即追上衡州知府的兒子,出高價將另九桶茶油全部買下。
5. 山茶油的歷史文化
長沙油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經(jīng)中國食品工業(yè)協(xié)會實地考察后,經(jīng)過專家論證,最終批準命名湖南省邵陽縣為“中國茶油之都”。
湖南省是中國的油茶中心產(chǎn)區(qū),油茶面積和茶油產(chǎn)量均居中國第一位。邵陽縣生產(chǎn)茶油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不但油茶生長條件得天獨厚,油茶栽培和茶油食用文化源遠流長,這里的人民也對油茶樹情有獨鐘,幾乎家家戶戶都栽植油茶樹,他們說,這叫“一年栽種,百年受益”。素有湘南“天然油庫”之美譽。[
6. 茶油的歷史與文化
油茶樹本來就是中國的呀!中國是世界上山茶科植物分布最廣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茶油生產(chǎn)基地,除此之外只有東南亞、日 本等國有極少量的分布。
茶油的中心產(chǎn)地則分布在我國的西南及湘、贛南部,其栽培歷史有2300年以上,是我國特有的油料樹種,中國是茶油的原產(chǎn)地。
茶油是我國特有的傳統(tǒng)食用植物油,其生產(chǎn)和發(fā)展的歷史源遠流長。據(jù)公元前三世紀的《山海經(jīng)》緒書記載:“員木,南方油食也”。這里所說的“員木”即茶油,可見我國民間當時就開始取茶油果榨油以供食用
7. 山茶油的由來
食用油有多種來源,南方地區(qū)主要靠油菜來榨取油脂,北方地區(qū)主要靠花生榨取油脂。也有多種榨油方式,比如說:葵花籽油,橄欖油,大豆油,山茶油,玉米油。甚至現(xiàn)在還研發(fā)出了牡丹油。來源都是靠植物,經(jīng)過植物成熟,加工提煉,最后就能形成食用油。每種油的用法,功效都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