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油是誰發(fā)明(山茶油的由來)
1. 山茶油的由來
婺源的山茶油叫圣子油的由來:
天佑四年(公元904年)唐昭宗李曄遷帝于洛陽途中太子,便將新產太子交給金紫光祿大夫胡三公撫養(yǎng)。胡三公祖居婺源,自小就知村人身體健碩多長壽是食用高山上采的茶籽油的緣故,于是安心在婺源精心撫養(yǎng)太子,只把村人粗糙的榨油技術進行改良榨出新油,取名為“圣子油”,讓太子食用。
宋咸平已亥(公元999年)胡三公離世墓葬婺源。成為婺源胡氏始祖,子孫世以經學傳家,將圣子油的榨油方法記錄成冊代代相傳,當地百姓將山茶樹稱為圣子樹。北宋政和乙未年(公元1115年),丞相何執(zhí)中路經婺源得知此油,驚奇于胡昌翼傳奇、長壽的一生,就帶了“圣子油”回京獻給宋徽宗,徽宗用后龍顏大悅,讓年年進貢,從此“圣子油”就成了貢品。時過千年,圣子樹和圣子油的稱呼就一直傳承下來。
2. 山茶油百科
茶油正確吃法:(一)涼拌:普通的食用油在不加熱至熟的情況下,不能直接用于涼拌,而野茶油在不需加熱的情況下,可直接用于涼拌各種葷、素菜,同時還可以調制色拉醬,具有色澤鮮亮、口味爽滑,清淡、不油膩等特點。(二)熱炒:營養(yǎng)專家指出“熱鍋冷油”的烹調方式可以保證菜品色、香、味和營養(yǎng)的正確方法。用野茶油熱炒食品不發(fā)黑,清爽可口,不油膩。(三)煎炸:煎炸食物時,普通食用油在高溫下會產生過氧化物,對人體極為有害。而野茶油含有抗氧化物(維E),可以在220度高溫連續(xù)油炸20小時不變質,不產生反式脂肪酸,品質也不會發(fā)生改變,是更理想、更健康的煎、炸食用油。(四)烘烤:在烘烤前或烘烤時涂抹一層野茶油,可以保持食物鮮香酥脆,口感爽滑,不易糊焦。(五)湯菜:在煮湯時或煮湯后加入一匙野茶油,使湯更清鮮味美。山茶油對人體很有益處的。而且屬于溫性的食物類。一般沒什么不能同吃的。擴展資料:國家高級營養(yǎng)師陳渝現場講解茶油營養(yǎng)知識。 記者 郭鵬 攝茶油有如此眾多的好處,但該如何正確使用,如何合理搭配好的食材,如何使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食物營養(yǎng)價值最大化?在新油壓榨啟動儀式上,來自中央電視臺《天天飲食》欄目特約嘉賓主持,重慶電視臺《食在重慶》欄目烹飪主持人,國家高級營養(yǎng)師陳渝給大家現場上了一堂營養(yǎng)課。陳渝表示,用茶油高溫熱炒食品不發(fā)黑,清爽可口,不油膩,而如果以高溫方式煎炒,橄欖油中的天然活性物質會因加熱而遭到破壞。普通食用油進入人體后,其未消化部分會聚集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導致肥胖誘發(fā)其他疾病。茶油具有“不聚脂”的特性,油脂中的單不飽和酸能與體內的分解醇素發(fā)生作用,被分解轉換為能量,阻斷脂肪在內臟及皮下生成,清除體內多余脂肪血糖。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茶油 (茶油)參考資料:人民網-酉陽:茶油飄香民致富 新年吃出健康來
3. 山茶油的由來和傳說
很久以前,有一個民族叫瑤族,他們住在“千家洞”,與外界很少來往,不知道朱皇帝的改革,仍然沿襲舊制煮油茶。
明朝時說千家洞瑤人不交皇糧,派兵清剿千家洞瑤族。
一部份瑤族逃到了恭城,其中一支瑤族八房人,人數比較多,選擇了較平坦的加會一帶定居下來,并帶來了他們的傳統(tǒng)美食——油茶。
因為嘉會瑤族住在茶江河邊,占著交通便利,人數又多,所以嘉會瑤族的油茶得到傳播。
清朝時,共和一個唐黃村就有上千戶人家。在茶江上打漁的人,都要向他們交稅。
他們建有唐黃廟,每三年舉行一次盛大的廟會,附近各族群眾都來參加。廟會規(guī)定,本族人不準搶花炮,只準外來的村寨搶花炮。來參加廟會的外族人,八房人都盛情接待。喝油茶及油茶待客的習俗得以傳開。擴展資料:制作油茶的主要原料,一是茶葉,二是茶籽油(山茶油),三是配料:大米花、酥黃豆、炒花生、蔥花、糯米飯等。
油茶具體制作方法是:先將煮好的糯米飯曬干,用茶籽油爆成米花,再將一把米放進鍋里干炒,然后放入茶葉再炒一下,并加入適量的水,開鍋后將茶葉濾出放好。
待喝油茶時,將事先準備好的米花、炒花生等放人碗中,將濾好的茶斟人,就是色香味美的油茶了。
4. 山茶油的傳說
關于油茶以及打油茶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侗族姑娘父母早年雙亡,到姑媽家生活,紡紗織布,其樂融融。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到鄰村參加文化交流活動,在那里不但學到唱侗歌大歌,而且學到油茶的制作工藝。
5. 山茶油被譽為
252度。
沸點不是固定的,常用食用油的沸點一般都在200℃以上,分別為:
1、花生油沸點為335℃。
花生油主要由飽和脂肪酸(占20%)和不飽和脂肪酸(占80%)所組成,顏色淡黃且清亮,香氣芬芳而濃郁,適合用來炒青菜、湯、粉面。
2、大豆油沸點為230℃。
大豆油的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特別豐富,并富含多種營養(yǎng)成分。精制的大豆油保存時間過長的話,油的顏色會由淺慢慢變深,這是因為油脂自動氧化的結果,所以看到大豆油顏色開始變深時,就要盡快食用。
3、橄欖油沸點為256℃。
橄欖油屬木本植物油,是由新鮮的油橄欖果實直接冷榨而成的,不經加熱和化學處理,保留了天然營養(yǎng)成分,橄欖油被認為是迄今所發(fā)現的油脂中最適合人體營養(yǎng)的油脂,在西方被譽為“液體黃金”、“植物油皇后”、“地中海甘露”。
4、茶籽油沸點為252℃。
茶籽油又叫山茶油,簡稱茶油,是一種物美價廉,可以和橄欖油媲美的環(huán)保油。茶油富含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在價格方面比橄欖油較為便宜。
5、玉米油沸點為300℃。
玉米油是常食用的油品之一,玉米油維生素E的含量最為豐富,根據其油體澄清透明,清香和油煙點高的特點,在烹飪中可以說是全能的,煎炒燉煮樣樣都行。
6、芝麻油的沸點為215℃。
芝麻油又叫香油、麻油,有普通芝麻油、小磨香油和機榨芝麻油三種生產工藝。它們都是以芝麻為原料所制取的油品。從芝麻中提取出的油脂,無論是芝麻油還是小磨香油,其脂肪酸大體含油酸35.0-49.4%,亞油酸37.7-48.4%,花生酸0.4-1.2%。
其他油的沸點參考下表:
1、葵花油107℃
2、紅花油107℃
3、亞麻仁油107℃
4、胡桃油160℃
5、奶油177℃
6、酥油182℃
7、豬油182℃
8、馬卡達姆油199℃
9、棉花籽油216℃
10、葡萄籽油216℃
11、杏仁油216℃
12、榛子油221℃
13、椰子油232℃
14、米糠油254℃
15、酪梨油271℃
6. 山茶油的來源
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千島湖地區(qū)就種植油茶并榨油食用。至宋朝,茶油成為“皇家貢品”,是“皇封御膳”用油。據史料記載,用小米面為原料,配以杏仁、花生米、海帶絲、豆腐丁和調味品、茶油,是宮廷的御膳食譜,足可顯示享用茶油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到了明清時期,建德大同就有了“山山種油茶,戶戶吃茶油”之傳統(tǒng)。
7. 山茶油的歷史
油茶樹基本為3年掛果,因此在前三年的成本費用投入主要有:種苗一畝100株,4元一株左右,共400元;租地150元/畝/年,五年合計750元;肥料、農藥等:肥料和農藥隨著油茶樹的種植成長,每年的成本會逐漸增加,五年成本大概為1700元左右;再加上人工費用以及一些零碎的費用差不多也要1000-2000元。因此五年的種植成本投入大概要5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