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泡蒜的好處(茶油加蒜的功能)
1. 茶油加蒜的功能
材料:白米兩杯、甜杏仁10g、甘草8片、五谷茶油、大蒜、蔥花、豬肉絲100g(退冰)、雞蛋兩顆(先打在碗裡)、食鹽少許。
做法:
1.前一天先將白米洗掏乾淨後,加入甜杏仁及甘草片,放入電鍋煮成白米飯,放冰箱冷藏備用。
2.炒鍋中放入五谷茶油、大蒜,以小火慢煸。
3.待大蒜香氣開始出現(xiàn),倒入蛋汁,將蛋汁翻炒到凝固後,再加入豬肉絲一起翻炒。
4.當豬肉絲炒到九分熟,加入前一天煮好的白米飯。將白米飯與鍋內所有配料翻炒均勻之後,再加入蔥花、食鹽適量,攪拌均勻即可關火。
2. 油茶加姜蒜的功效
關于恭城油茶,還有一個特別有趣的傳說:據(jù)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沿途百官大獻殷勤,山珍海味無盡獻上,吃得乾隆茶飯不思,見食生厭,眾御廚頓時束手無策,恐慌不已,這時一位恭城籍的御廚忽然想起家鄉(xiāng)的油茶之功效,就趕緊制工具,做出了一碗恭城油茶奉上御前,乾隆喝后頓時口舌生津,胃口大開。歡喜之下,御賜恭城油茶為"爽神湯"。
至于乾隆皇帝為何胃口大開,那是因為恭城油茶具有消食健胃、驅濕避瘴之功效,其中的茶葉含有豐富的茶堿,起到全身調理的作用;生姜驅寒濕;大蒜消毒;花生米含有人體必需的三種微元素,能夠補充能量。
3. 茶油加蒜可以消炎
材料:新鮮活魚、 水酒(料酒也可)、優(yōu)質辣椒末、 紅曲、食鹽、山茶油
方法:
1、注意制作季節(jié)。
2、將新鮮活魚破肚,去魚鱗,掏空內臟,洗凈掛起來涼干。
3、切成寬二寸長四寸塊狀,加入鹽、酒腌三天以上(時間不宜過長,以不發(fā)臭為好)。
4、辣椒末加入精鹽、紅曲攪拌(用的辣椒末比較多,紅曲主要是著色調味)
5、將切好的魚塊放入調好的辣椒末上裹上辣椒(整塊魚都要裹到),在太陽下曬半天到一天
6、將裹好辣椒末曬好的魚放入壇子中加入山茶油浸(浸沒全部的魚為準)密封,發(fā)酵一個禮拜后打開就可以烹飪的吃了(上面有發(fā)白的霉菌也不要緊)
烹制及食用
食用的時候,將霉魚從壇子里面取出來,用里面茶油煎。煎的時候要把握好火候,這個很重要,小火慢煎。
有幾個關鍵點,魚要新鮮,要在冬季(別的季節(jié)易壞),一定曬(曬了和沒曬過完全不同,魚不利保存,還會容易散了,口感發(fā)木、發(fā)酸),曬過后會形成獨有口味。
4. 茶油浸泡大蒜子起什么作用
茶油臘肉名稱源于其制作工藝,將臘肉浸泡在茶油缸中,歷經(jīng)時日待茶油沁入臘肉,臘肉便兼有了茶油的部分優(yōu)點。
古籍上曾有"將臘肉浸于茶油缸中,可經(jīng)年不壞"的記載。
近代極少有制作茶油臘肉的痕跡,僅在湖南婁底和邵陽地區(qū)零星存在,主要存在于漣水流域,以漣水船幫為主。解放后由于漣水興修水利無法行船,船幫沒落,加之解放初期大躍進及之后文革影響,茶油臘肉基本絕跡。
2010年后漣源船幫易氏嘗試恢復古法制作茶油臘肉。
中文名
茶油臘肉
外文名
暫無
主要原料
茶油,豬肉
是否含防腐劑
否
主要營養(yǎng)成分
蛋白質,脂肪酸
分布區(qū)域及地理環(huán)境:
茶油臘肉曾廣泛存在漣水河畔,甚至更廣泛的區(qū)域,目前已經(jīng)無法考證,到民國時期,有據(jù)可查的主要分布在石馬山鎮(zhèn)石門村和附近群英群雄村少量在漣水下游的湖泉、渡頭塘等地。因為產茶油,渡頭塘聶家也長期制作茶油臘肉,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斷。茶油臘肉的起源無從考證,但從掌握的資料來看,茶油臘肉的出名是由于當時沿漣水河的水運。
歷史淵源:
相傳乾隆年間,就有石門聚英堂易氏先祖制作茶油臘肉,后傳至盛主公曾孫易新瑚,及重孫易修林,是目前可以考證并確認的。當年易新瑚率漣源船隊沿漣水經(jīng)營水運,茶油臘肉因為便于保存和攜帶,是當時船員(纖夫)僅有的葷菜。因為茶油臘肉有極為奇特的香味,漣水至湘江沿線都曾有過“漣源號子響茶油臘肉香”一說。
茶油長期浸泡的臘肉切薄片呈半透明狀,以五花臘肉為上品。其中又以“五花三層一寸半斤,兩肋四片六重八兩”為極品。五花指的是五花肉,三層的意思是肥肉和廋肉各三層相互夾疊,一寸指厚度一寸,半斤意思是每塊只取最好的半斤,兩肋是五花肉的位置取自兩肋,四片指兩肋的前后腿各取一片共四片,六重就是肥廋各三層共六重,古代采用十六兩為一斤所以半斤也就是八兩。取材極品,做工考究的五花臘肉經(jīng)茶油浸泡之后,色香味俱全,外觀尤其驚艷,肥肉溫潤透明如玉,廋肉曾金紅色光澤,故又稱“半斤八兩金鑲玉”。
5. 大蒜油功能
大蒜油一般指大蒜素。
大蒜油與乙蒜素的區(qū)別,可以通過幾個方面來看看:
1、來源與毒性:大蒜素是從大蒜鱗莖里面直接提取出的純天然大蒜素,和抗逆修復蛋白科學組合而成生物源殺菌劑,對作物更安全、對環(huán)境更加友好、對人和有益昆蟲更加安全低毒;而乙蒜素大則是通過化學有機合成的化學產物,毒性性對于大蒜素更加高,刺激性味道更加大。
2、顏色、純度:將5%大蒜素微乳劑和80%乙蒜素乳油分別倒入燒杯當中,可以看到大蒜素的顏色為淡黃色,液體比較透明,則表明該大蒜素純度更高,加工工藝更好,安全性更好;乙蒜素的顏色則為深黃色,液體比較渾濁,則表明該乙蒜素里面雜質太多,安全性比較差。
3、藥劑的酸堿度:使用燒杯分別將5%大蒜素微乳劑和80%乙蒜素乳油稀釋相同的倍數(shù),然后使用PH測試儀進行酸堿度測試,可以看到大蒜素的PH值為7.02,酸堿度為中性;而乙蒜素的PH值為2.85,酸堿度為偏酸性。這表明大蒜素的混配性更加好,可以與任意不是堿性的農藥混用,而且是直接稀釋混合,而乙蒜素因為屬于酸性農藥,安全性差,需要在使用之前要進行中和酸堿度至中性,之后才能與其他農藥進行混配使用,所以總的來說大蒜素比乙蒜素混配性更好,安全性更高。
4、保護性和治療性:大蒜素和乙蒜素對于細菌性病害的防治都有比較好的預防活性,但是在治療活性方面,大蒜素的效果要優(yōu)于乙蒜素,因為大蒜素對細菌性病害的細胞膜具有更多的作用位點,可以從多個方位對細胞膜進行破壞,讓病菌迅速失去活性,從而達到迅速控制病害的作用。
5、品質改善方面:大蒜素相比于乙蒜素,除了對作物細菌性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之外,可以誘導作物產生抗逆性,提高作物的抗逆、抗寒、抗旱能力,促進作物更健康的生長,體現(xiàn)在作物根系發(fā)達、葉片厚綠、莖稈粗壯等各方面。
6. 茶油加蒜的功能與作用
材料:豬血丸子500g,開水300g,青椒,茶油,蒜肉醬,雞精。
做法:
1.豬血丸子切稍厚的片過開水焯下,青辣椒切斜圈;
2.鍋里燒茶油,下丸子片兩面煎黃,然后加一大勺蒜肉醬拌勻勻加水淹過燒開轉中火燜;
3.收汁前加入青椒翻炒幾下,撒雞精就可以了。豬血丸子本身就有鹽的不需要再加了,會咸的。
7. 茶油加蒜的功能和作用
制作原料:凈狗肉1500克,姜30克,大蒜30克,豆腐乳30克,精鹽1茶匙,冰糖1茶匙,味精1/4茶匙,料酒2茶匙,水淀粉1茶匙,狗肉香料1包
制作方法:
1、將狗肉砍成帶皮塊狀;
2、鍋中下茶油入姜塊、香料、狗肉爆干水分,加料酒、冰糖、精鹽、清水燒開;
3、之后改小火燜至味香皮爽肉(火念),再加入腐乳汁、胡椒粉、味精略燜,將鐵鍋加入茶油,倒入狗肉,置于爐火上即可。
8. 大蒜泡茶油的功效和作用
用料:
茶油鴨
番鴨 ?只
茶油 50克
生抽 6勺
耗油 3勺
蒜 2瓣
紅辣椒 1個
冰糖 10克
桂皮 5克
番鴨菇湯
番鴨 ?只
竹蓀 30克
猴頭菇 3個
蝦干 6只
紅棗 10顆
枸杞 20粒
蘸料 :
蒜 5瓣
紅辣椒 2個
生抽 6勺
蠔油 1勺
茶油 10克
麻油 1勺
茶油鴨正宗的做法步驟:
步驟 1 番鴨?只備用,(先用番鴨水煮熟的同時做湯,后做茶油鴨)
步驟 2 竹蓀、猴頭菇洗干凈泡發(fā)。
步驟 3 紅棗、枸杞、桂皮浸泡干凈。
步驟 4 蝦干浸泡干凈。
步驟 5 番鴨簡單淖水后,撈起沖干凈浮沫。然后鍋里放600ml水,紅棗、枸杞、蝦干、竹蓀、猴頭菇、番鴨一起大火煮開。
步驟 6 煮開后轉小火煮半小時,然后放少許白酒、適量鹽調味。然后關火撈起。
步驟 7 鴨肉綽水的同時順帶做好了一鍋菇類鮮湯,鮮甜可口。
步驟 8 煮湯的半小時里準備菇類的蘸料。蒜頭、紅辣椒切末,加入生抽、蠔油、麻油、茶油,拌勻。蘸料制作完成。
步驟 9 煮過鴨湯后的鴨肉表皮花刀,便于吸收味道。
步驟 10 加入10克茶油、生抽、剛才做的蒜蓉辣椒蘸料、胡椒粉抓勻,腌十分鐘。(時間更久會更入味)。
步驟 11 鍋里放入40克茶油、冰糖粒、桂皮炒出糖色與香味。
步驟 12 放入鴨肉,鴨肉表皮向下,便于煎出鴨油,小火慢煎,每幾分鐘翻一次面,讓鴨子表面均勻附上糖色。5分鐘后鴨子表面溫度上升,油溫升高后,把腌鴨肉時候的生抽腌料等倒入鍋中,讓鴨肉吸收味道。
步驟 13 小火慢煎,均勻上糖色。用勺子把油淋在表面上??偣布?5分鐘左右出鍋。
步驟 14 出鍋后晾涼,斬件開吃。
9. 蒜頭加茶油的功效
在福建福州,山茶油熏鴨是永泰縣的傳統(tǒng)美食之一。2019年,山茶油熏鴨技藝入選永泰縣第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與出名的武夷熏鵝相比較,永泰熏鴨似乎少了些閩西北的辛辣口味,與風味獨特沙縣板鴨比肉卻是香嫩。永泰熏鴨的特點是異香、溫潤、甘辛,一次入口,令人回味無窮。既無沙縣板鴨的干澀,也少了榕城醬鴨的滑膩。茶油熏鴨,無疑就是肥美鴨肉與濃香茶油的美味邂逅。用柴火燒出的永泰茶油熏鴨,是由永泰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山川資源造就的一道地方風味,也是永泰人念念不忘的一道兒時美食
永泰茶油熏鴨
永泰熏鴨是將全鴨剖腹、洗凈、抹上精鹽,用竹片把鴨腹架開,鍋底倒入茶油或花生油,加入少許細糠,然后把鴨倒放在其上,用旺火燒鍋,讓油燒焦細糠熏鴨肉,鴨油又滴到鍋底燒著,改微火,使鴨表皮呈金黃色取出而成的。味鮮醇、濃香,肉嫩可口。成功的關鍵在于控制火候,多有失敗者因為火候太過,鴨皮焦黑露出苦味。上好的熏鴨當呈金黃的,溫潤,油亮,入口讓人欲罷不能。所謂永泰熏鴨,在于油熏、米熏。茶油在密封鍋內高熱揮發(fā),浸入鴨肉內,而鴨油也在高熱中滲出,滴到鍋內,循環(huán)往復……放入大米,蓋因米香揮發(fā),滲入鴨肉中,風味非凡!
永泰茶油熏鴨
制作熏鴨的用料很簡單,鴨子選用永泰鄉(xiāng)間放養(yǎng)的本地土鴨,有時也用番鴨,但一般不選水鴨母,因其肉太瘦。鴨子洗凈去除內臟。備料:細鹽、白糖、高度糧食酒、味精、自釀茶油、大米、辣椒末。另備當年稻糠或果木干枝若干、鐵鍋、竹架等。水燒開,放少許鹽,放入鴨子,煮熟。將細鹽、白糖、辣椒末、少許味精混水在一起,加半兩高度糧食酒,調成糊狀。撈出鴨子,瀝干水,將糊狀調料涂抹鴨子全身及內腔,然后放入盆內,密封,置放一天。一天后,在鐵鍋內均勻撒一層大米,倒入一杯茶油,茶油均勻浸透覆蓋大米。在油層上方4到5公分處安放竹架(務必竹制),將腌制好的鴨子放在架子上,蓋上鍋蓋,確保密封。須以稻糠或果木干枝生火(青梅、桃、李、板栗等均可),先以大火,細聽鍋內大米被熱油燒爆聲及鴨子被炙烤的滋滋聲。然后逐漸減小火勢,注意細聽鍋內聲響,一般三十分鐘后,爆裂聲和滋滋聲完全響起,熄火,悶,再三十分鐘,起鍋。
永泰茶油熏鴨,肉質醇香,你吃過嗎?
熏制是最考驗技藝的環(huán)節(jié)。大火起灶后,在鍋底倒入適量糯米,再加入山茶油。隨后,把晾干的鴨子架上,讓山茶油和糯米的焦香味熏制鴨肉10分鐘,后改小火慢熏,使鴨肉表皮慢慢變成金黃色。剛出鍋的熏鴨通體金黃,茶油的香味四溢,既健康,又香嫩,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喜歡,也喚起了許多人的味蕾記憶。在每個人的記憶里都有一種味道,那是味蕾對家鄉(xiāng)的獨特記憶。小伙伴們,福建永泰茶油熏鴨,肉質醇香,你吃過嗎?
10. 茶油加蒜涂抹的效果
1、用料理機將炒熟的芝麻打碎,放入碗中備用。
2、將花生炒熟,去皮,再用料理機將花生打粉。
3、燒熱鍋,先不放油,用最小火慢炒面粉。
4、依據(jù)面粉多少,大概炒十五到二十分鐘,面粉微黃即可。
5、炒好的面粉盛出過篩,如果有面粉硬塊要碾碎。
6、燒熱鍋子,放入適量油,油溫達到六七成熱時改小火,放入面粉,芝麻粉和花生粉,將干果也一起加入,小火炒大概十到十五分鐘。
7、最后依據(jù)自己口味,放入適量鹽或者白糖。
8、這樣油茶就做好了,一勺粉大概用兩勺熱水沏開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