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筍和茶油雞(白沙筍和茶油雞怎么做)
1. 白沙筍和茶油雞怎么做
平肚全家福、粉皮黑山羊、醋蒸雞、茴香肉丸、蒸臘洋鴨、白沙油豆腐、蒸火培魚、香干蒸油渣、墨魚筍絲,小炒洋辣椒
平肚(皮肚)發(fā)水瀝干后,軟糯鮮醇而爽口。烹飪時先將豬油入鍋,加入雞蛋白、木耳、肉片翻炒,后用豬骨和老母雞熬制的高湯一起入鍋煨燉。熱氣騰騰的全家福,更是親人們期待合家團聚的美好心愿。
粉皮黑山羊
黑山羊肌纖維細,肉質(zhì)細嫩;配料為紅薯粉皮。烹制時加入少量中藥材香料,小火慢燉。羊肉細膩鮮嫩,粉皮柔滑爽口,口味鮮醇,湯汁金黃,微辣香甜,盡顯瀏陽風味。
醋蒸雞
取料為仔雞,雞肉口感嫩滑、營養(yǎng)豐富又不油膩。既酸又辣,是一道開胃好菜,米醋的酸加上本地紅辣椒的辣,與雞肉鮮美的汁水相融,能讓味蕾的體驗更豐富。
茴香肉丸
將新鮮豬肉剁碎,配以瀏陽茴餅與糯米,制成龍眼大小的丸子。八成油溫下鍋,小火炸透,佐以豬骨原湯料,上鍋蒸熟。爽滑的肉丸子中是飽滿的茴餅酥香,一口咬下肉香四溢,甜咸可口,每一粒都是記憶中的味道。
蒸臘洋鴨
蒸臘洋鴨,一道經(jīng)典的蒸菜。洋鴨肥碩,肉質(zhì)豐腴,經(jīng)過腌制、風干、熏烤后,堿水洗凈,初蒸去主骨切片,盛裝調(diào)以熟茶油、紅椒、瀏陽豆豉。質(zhì)地松軟,臘香味濃爽口,無油膩感,嘗一口,鮮嫩味美,配以米飯,好吃得停不下來。
白沙油豆腐
白沙豆腐因其產(chǎn)地——大圍山鎮(zhèn)白沙村得名,以細膩的口感和上乘的品質(zhì)知名,取大圍山泉水,精選當?shù)厣虾命S豆,11道工序制作,口感細膩、品質(zhì)上乘,再加入小火慢燉的雞湯,成就了這道特色佳肴。
蒸 火焙魚
傳統(tǒng)火焙魚制作的技術性強,蒸制簡單,配上瀏陽豆豉、新鮮紅椒、小許白醋,給人以綿長的回味,不失為舌尖上的美好享受。
香干蒸油渣
香干蒸油渣,一道“香噴噴”的菜。它由香干與肥膘肉煉過油的渣片合蒸而成,操作簡單,油渣酥脆鮮香,白沙香干嫩滑爽口,二者的相遇,在口腔中擦出極致美味的火花,咀嚼帶來的重重驚喜,仿佛讓味蕾也忍不住在舌尖上跳舞。
墨魚筍絲
這是一道喜宴上常見的菜肴。大圍山的筍干切成筍絲,用豬油翻炒,加上墨魚蓋碼。土筍中的纖維素和墨魚干的膠原蛋白完美結合,使筍的味道一下子變得豐潤起來,特別是墨魚香和土筍的醇香交融,香味撲鼻,別有風味。
小炒洋辣椒
一道舶來食材本地化的代表菜肴,洋辣椒學名秋葵,屬外來物種,形狀像辣椒。瀏陽東鄉(xiāng)盛產(chǎn)此種食材,也是農(nóng)家常菜。鮮嫩的綠點綴以紅、白二色,看起來分外養(yǎng)眼,小炒秋葵不僅口感爽滑,風味特殊,還營養(yǎng)豐富,讓人多吃不膩
2. 白油筍子怎么做
食材用料:
豬肚 1個、大蒜 100克、萵筍 2根、胡蘿卜 半根、大蔥 2根、豬油、料酒、姜片 各10克、食用油 適量、胡椒粉、鹽、雞精、 適量
做法步驟:
1/5
用蔥葉和鹽清洗豬肚內(nèi)外,去除里面的白油,用刀子刮去外皮上的粘液。
2/5
處理干凈的豬肚,在沸水中焯幾分鐘,倒出水,加入水、料酒、一個大蔥和幾片姜,它們已經(jīng)30分鐘沒有在豬肚中煮過了,剩下的豬肚要切成條,湯要保留。
3/5
竹筍洗凈去皮,胡蘿卜和豬肚切碎,蔥切成小塊,姜和蒜備用。用小火加熱鍋,倒入食用油和豬油,加入生姜、大蒜和蔥,翻炒出鍋備用。
4/5
把肚條放進鍋里炒個三四分鐘,加入沒有豬肚的湯,少許胡椒粉,用中小火煮20 - 25分鐘。將那些胡蘿卜、萵苣、蔥和大蒜放入鍋中煮大約10分鐘。
5/5
用大火收集濃縮果汁,加入鹽、雞精和水淀粉,將它們撈出鍋外。
3. 白沙筍和茶油雞怎么做才好吃
1、事事因你而精彩;2、運動之美,世界共享;3、鶴舞白沙,我心飛翔;4、彈指一揮間,世界皆互聯(lián);5、一冊在手,一生牽手
4. 白沙筍和茶油雞怎么做好吃
粉皮黑山羊
有一種鄉(xiāng)愁,叫瀏陽粉皮黑山羊。瀏陽黑山羊肌纖維細,肉質(zhì)細嫩;配料為紅薯粉皮。烹制時加入少量中藥材香料,小火慢燉。羊肉細膩鮮嫩,粉皮柔滑爽口,口味鮮醇,湯汁金黃,微辣香甜,盡顯瀏陽風味。
醋蒸雞
粵有白切雞,瀏有醋蒸雞。這是一道融合湘粵美食文化的經(jīng)典瀏陽蒸菜。取料為仔雞,雞肉口感嫩滑、營養(yǎng)豐富又不油膩。既酸又辣,是一道開胃好菜,米醋的酸加上本地紅辣椒的辣,與雞肉鮮美的汁水相融,能讓味蕾的體驗更豐富。
5. 紅油筍怎么做
“紅油筍”是煮好筍片撈起來加上紅油的“涼拌菜”。
6. 茶油雞的家常簡單做法
材料:土雞剁小塊,紅辣椒青辣椒切碎,大蒜、生姜切米,蔥結,蔥花
調(diào)料:茶油,麻油,醬油,蠔油,黃酒或啤酒,鹽,味精,胡椒粉
2、烹飪方法
首先食材洗干凈,尤其是雞翅要先放入沸水中燙去血水后,撈起以冷水洗凈,備用;
其次把鍋燒熱,加入茶油、米酒。一定要正宗的野山茶油,淳樸的大自然香味,一點也不膩。茶油是這道菜的主體元素;
然后把雞腿、雞翅下鍋拌炒,加少量鹽后加蓋燜煮。當湯汁剩1/3時,加紅辣椒、青辣椒碎、大蒜米、生姜米、蔥結,再加鹽翻炒;
最后等湯汁變濃稠時加麻油、醬油、味精、胡椒粉(按個人口味),即可出鍋裝盤撒上蔥花食用。
小貼士:茶油雞色澤金黃,味濃鮮辣,特別的好吃。不過事先準備到碎的紅辣椒、青辣椒、大蒜生姜米和蔥,放多少看自己能不能吃辣。
7. 白沙筍和茶油雞怎么做的
粉皮黑山羊
有一種鄉(xiāng)愁,叫瀏陽粉皮黑山羊。瀏陽黑山羊肌纖維細,肉質(zhì)細嫩;配料為紅薯粉皮。烹制時加入少量中藥材香料,小火慢燉。羊肉細膩鮮嫩,粉皮柔滑爽口,口味鮮醇,湯汁金黃,微辣香甜,盡顯瀏陽風味。
醋蒸雞
粵有白切雞,瀏有醋蒸雞。這是一道融合湘粵美食文化的經(jīng)典瀏陽蒸菜。取料為仔雞,雞肉口感嫩滑、營養(yǎng)豐富又不油膩。既酸又辣,是一道開胃好菜,米醋的酸加上本地紅辣椒的辣,與雞肉鮮美的汁水相融,能讓味蕾的體驗更豐富。
茴香肉丸
這道菜是許多朋友小時候的回憶。茴餅乃瀏陽有名小吃。將新鮮豬肉剁碎,配以瀏陽茴餅與糯米,制成龍眼大小的丸子。八成油溫下鍋,小火炸透,佐以豬骨原湯料,上鍋蒸熟。爽滑的肉丸子中是飽滿的茴餅酥香,一口咬下肉香四溢,甜咸可口,每一粒都是記憶中的味道。
蒸臘洋鴨
蒸臘洋鴨,一道經(jīng)典的瀏陽蒸菜。洋鴨肥碩,肉質(zhì)豐腴,經(jīng)過腌制、風干、熏烤后,堿水洗凈,初蒸去主骨切片,盛裝調(diào)以熟茶油、紅椒、瀏陽豆豉。質(zhì)地松軟,臘香味濃爽口,無油膩感,嘗一口,鮮嫩味美,配以米飯,好吃得停不下來。
白沙油豆腐
這道菜名字取其產(chǎn)地,白沙油豆腐。白沙豆腐因其產(chǎn)地——大圍山鎮(zhèn)白沙村得名,以細膩的口感和上乘的品質(zhì)知名,取大圍山泉水,精選當?shù)厣虾命S豆,11道工序制作,口感細膩、品質(zhì)上乘,再加入小火慢燉的雞湯,成就了這道特色佳肴。
蒸火焙魚
說起瀏陽蒸菜,蒸火焙魚無疑是極具代表的瀏陽家鄉(xiāng)的味道。傳統(tǒng)火焙魚制作的技術性強,蒸制簡單,配上瀏陽豆豉、新鮮紅椒、小許白醋,給人以綿長的回味,不失為舌尖上的美好享受。
香干蒸油渣
香干蒸油渣,一道“香噴噴”的菜。它由香干與肥膘肉煉過油的渣片合蒸而成,操作簡單,油渣酥脆鮮香,白沙香干嫩滑爽口,二者的相遇,在口腔中擦出極致美味的火花,咀嚼帶來的重重驚喜,仿佛讓味蕾也忍不住在舌尖上跳舞。
墨魚筍絲
這是一道喜宴上常見的菜肴。大圍山的筍干切成筍絲,用豬油翻炒,加上墨魚蓋碼。土筍中的纖維素和墨魚干的膠原蛋白完美結合,使筍的味道一下子變得豐潤起來,特別是墨魚香和土筍的醇香交融,香味撲鼻,別有風味。
小炒洋辣椒
一道舶來食材本地化的代表菜肴,洋辣椒學名秋葵,屬外來物種,形狀像辣椒。瀏陽東鄉(xiāng)盛產(chǎn)此種食材,也是農(nóng)家常菜。鮮嫩的綠點綴以紅、白二色,看起來分外養(yǎng)眼,小炒秋葵不僅口感爽滑,風味特殊,還營養(yǎng)豐富,讓人多吃不膩。
平肚全家福
這是瀏陽喜宴上不可少的一道菜。平肚(皮肚)發(fā)水瀝干后,軟糯鮮醇而爽口。烹飪時先將豬油入鍋,加入雞蛋白、木耳、肉片翻炒,后用豬骨和老母雞熬制的高湯一起入鍋煨燉。熱氣騰騰的全家福,更是親人們期待合家團聚的美好心愿。
8. 油調(diào)筍雞的做法大全
1、將仔雞宰殺,用熱水燙去毛,剖開內(nèi)腔后取出內(nèi)臟,用水將內(nèi)腔沖洗干凈,然后將凈雞剁成4厘米見方的塊,入清水中浸泡30分鐘。
2、將浸泡后的雞塊瀝干水,加料酒、蔥段、姜片、精鹽腌漬10分鐘。
3、春筍洗凈后再切成滾刀塊,放入五成熱油中大火滑10秒鐘后瀝出備用;然后再放入雞塊小火滑油2分鐘后取出備用。
4、鍋中留油20克,燒至七成熱時下辣醬小火煸炒出香味,然后下入雞塊用大火煸炒出味,再放入筍塊、香菇、清湯煮沸后改用中火燜煮10分鐘,放鮮紅椒片、蒜苗、蠔油大火收汁,用濕淀粉勾芡后淋明油即可。
9. 白油筍的做法
主料:竹筍250克、五花肉250克。
配料:干辣椒幾個、生姜3克、蠔油1湯匙、醬油1湯匙、鹽1湯匙、砂糖1湯匙、料酒1湯匙、胡椒粉少許。
制作過程:
1、將新鮮的竹筍,把外殼給剝掉,去掉根部表面老皮,剝殼
2、先切塊,再切薄片。
3、切好片,放入大盤中,用清水浸泡3天(每12個小時換一次清水),浸泡去除苦澀味。
4、清水浸泡過的竹筍,取出清洗干凈,控干水分。
5、起鍋燒熱,下竹筍,開中火把水分炒干,整出。
6、五花肉清洗干凈,切薄片。
7、姜去皮切成絲,再切點蔥花備用。
8、把鍋燒熱,放少許油,劃入姜絲和干辣椒煸炒出香味。
9、下入五花肉,翻炒出油。
10、再放入炒干水分的竹筍,翻炒均勻。
11、接著放料酒、蠔油、醬油和胡椒粉,翻炒片刻。
12、加適量鹽和白糖調(diào)味,出鍋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