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茶葉要洗嗎(碧螺春要茶水分離嗎)
碧螺春要茶水分離嗎
用開水先將杯子溫熱倒掉,再倒大半杯80度左右的水,用手抓一小撮碧螺春投入杯中,茶葉會沉入水中,待茶葉舒展開來就可以評到香香的茶水了。
碧螺春需要茶水分離嗎
碧螺春,產(chǎn)自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
洞庭山所產(chǎn)的茶葉,因香氣高而持久,俗稱“嚇煞人香”,后來清代康熙皇帝品嘗此茶后, 得知是洞庭山碧螺峰所產(chǎn), 改定名為“碧螺春”。碧螺春采初春的嫩芽精心制作,條索纖細,卷曲成螺,滿披茸毛。因此,沖泡碧螺春應采用上投法。即先在杯中注水,再投入茶葉,才能避免茶毫因水的沖擊而使茶湯變混濁。沖泡這一類細嫩的綠茶,水溫應在75-85度,避免將茶葉燙熟,而降低鮮爽度。碧螺春正確的泡茶方法
準備茶具:公道杯、玻璃杯、茶荷、水盂、茶匙
沖泡步驟:
溫杯:清潔并提高杯的溫度。
滾燙杯身:慢轉(zhuǎn)杯身使杯身的上下溫度一致。
倒水:將洗杯水到入水盂。
涼水:將沸水倒入杯中,使水溫度降到70-80度之間。
投茶:用茶匙把干茶輕輕撥入杯中。
賞茶舞: 茶葉從水的頂部慢飄下去在水中伸展,俗稱“茶舞”。
碧螺春茶一次放多少
碧螺春茶送人半斤還是一斤?
我不懂。我個人覺得送人東西大氣一些好,那就送一斤吧。如果,有什么講究,就按講究來比較好。
碧螺春需不需要洗茶
一般來說,碧螺春就是放到杯子直接沖泡的,不用洗茶的。
如果你比較講究,用壺來泡的話可以參照鐵觀音的方法。
碧螺春茶要洗嗎
泡碧螺春的茶水比例大致是1:50~60,那么500克水可以跑泡10克左右碧螺春。
喝碧螺春水溫一定要掌控好,水溫不但影響著碧螺春的味道,更影響著碧螺春的顏色。茶的用量也要跟水成一定的比例碧螺春才會清香四溢,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是1:50~60,對于碧螺春的沖泡器具一般是玻璃杯或者瓷具。
碧螺春茶沖泡方式
1、茶具
泡碧螺春,首選玻璃杯。選擇細長、透明的玻璃杯最好,這樣既不會悶壞碧螺春的香氣,又可以欣賞碧螺春的茶湯與茶葉舒展的姿態(tài)。如果你喜歡用白瓷蓋碗也可以,但是要注意出湯的速度。
2、溫杯
先用沸水里外燙洗玻璃杯,讓玻璃杯升溫,也達到清潔的功效。
3、選水
泡茶的水,以山泉水為為上,井水其次。天然的山泉水帶有甜味,能夠襯托茶湯的鮮活口感?,F(xiàn)在很難找到山泉水,可以用礦泉水來代替。
4、泡茶水溫
碧螺春屬于鮮嫩的綠茶,越高檔的茶葉越不耐燙,所以水溫要控制在85度左右。
碧螺春沖泡需要多少克呢
5、沖泡
沖泡碧螺春的時候,將水沿著杯沿緩緩的注入,注意不要擊打茶葉,以免茶葉破碎,出現(xiàn)苦澀的味道。
6、品飲
碧螺春無需久泡,15~30秒左右,就可以看到茶葉慢慢舒展開來,茶湯變得碧綠透亮,這個時候就可以品嘗了。
碧螺春需要洗茶
哈哈……碧螺春呢是采用上投法沖泡的,在水開以后,你等個3分鐘左右,水溫降到個70-80度左右就可以了。
先將開水注入杯中,大概7分滿,然后再將碧螺春放進去,一般我們蘇州太湖的碧螺春時不會有漂浮物的,有的只是毫毛,那基本不需要倒掉。
人家將第一泡的茶湯倒掉是在洗茶,那是可能茶葉放太久了,但綠茶基本不需要洗的,所以你第一泡是不需要倒掉的。
你喝完了,就在杯子中直接沖水就可以了,不需要把茶葉拿出來啊。上、中、下投茶,只是一個放茶的方法。放進杯子沖泡了,就不需要再拿出來了。
碧螺春茶存放方法
保質(zhì)期18個月。
一般情況下碧螺春的保質(zhì)期為18個月左右,如果是未開封的條件下,通常是以盒子上的保質(zhì)期為準,如果過了保質(zhì)期是不建議喝的,最好在平時現(xiàn)泡現(xiàn)飲,開封后要盡快喝完。
在保存碧螺春的過程中,一旦開封后,可將散裝的茶葉放在干凈的鐵罐子里,盡量用茶葉將瓶子裝滿,以減少與空氣的接觸,這樣可以抑制茶葉的氧化,還要避免高溫和強光。
碧螺春為什么要先放水后放茶葉
綠茶泡開后沉下去好。
不同的茶葉,性質(zhì)不同比如龍井茶,因為是扁的,所以容易漂在水面上。所以一般采用下投法沖泡(先放茶葉后放水),這樣就不易漂在上面了。
碧螺春做的比較細緊,采用上投式?jīng)_泡(先加水,最后放茶葉)茶葉一下子就沉下去了。要比較好壞,只有在同種茶葉,同樣的方式去對比才可以。一般來講,茶葉輕的為次、重的為佳,我們叫身骨重,結(jié)實,內(nèi)含物質(zhì)豐富。
以龍井為例,都采用上投法來比,先沉的相對要好,久久不沉的要次一點。另外,我們以輕重來判斷好壞時還有種方式。就是看容積比。同等重量,比體積;體積越小越好。同等體積,比重量;重量越重越好。
審評茶葉的優(yōu)劣,目前仍然以感觀為主,理化檢驗為輔.感觀審評鑒定法,是以人的視,嗅,觸覺等感官,視其外形,葉底和茶湯的色澤,嘗其滋味,嗅其香氣,綜合提出審評意見.理發(fā)審評鑒定法,是以各種儀器測定茶葉內(nèi)含的水分,灰分,茶末比例和緊壓茶的含梗量.在審評中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