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茶葉評比結果(中國茶葉評比最高賽事)
中國茶葉評比最高賽事
宋代飲茶之風熾盛,評比調茶技術和茶質優(yōu)劣的斗茶非常流行,也稱茗戰(zhàn)。
斗茶始于唐而盛于宋,隨著貢茶的興起而出現。在因產貢茶而聞名于世的建州茶鄉(xiāng),新茶制成后,茶農們?yōu)榱嗽u比新茶品序而進行比賽活動,這種活動后來被廣泛傳播,斗茶活動的時間也不再限于采制新茶之時,參加者也不只是茶農,目的也不僅為評比茶葉的品第,而更重視評比斗茶者點湯、擊拂技藝的高低。宋代“斗茶圖”局部 斗茶既為斗,就一定要決出勝負。決定勝負的因素有二:一是湯色,二是湯花,最后綜合評定茶的味、香、色。宋代斗茶之風普及各個層面,帝王將相、達官顯貴、騷人墨客、市井平民都喜歡斗茶。宋徽宗趙佶經常在宮中召集群臣斗茶,直至將他們全部斗倒為止。中國茶奧會茶葉獲獎名單
福鼎盛產茶葉,興于唐,盛于清,種茶制茶技術精湛。產于1914年的白毫銀針花茶,參加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參展榮獲金獎。得獎茶樣是用福州漆器箱作外包裝,通體做工考究,每個茶箱面都有附文字說明,毛重:3100克,海外回流。此款參展茶福建白毫銀針特級花茶產于福建茶區(qū),采用精選芽尖制成,雖時光流逝百年,但其茶身白毫依然清晰可見,保存之完好令人稱奇。
中國茶葉最高獎
1、西湖龍井:杭州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西湖龍井茶區(qū)位于三面環(huán)山的自然屏障的獨特小氣候中,自古是文人墨客留戀之處。宋代詩人蘇東坡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的贊美詩句。
2、黃山毛峰:黃山毛峰,清朝名茶,屬綠茶烘青類。長期以來人們用“名山產名茶”的觀點,推斷黃山毛峰系明朝黃山云霧之后稱。黃山毛峰產于安徽省歙縣黃山。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3、鐵觀音:鐵觀音屬于烏龍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烏龍茶類的代表。它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屬于半發(fā)酵茶類,是我國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茶類之一。
4、洞庭碧螺春:碧螺春屬于綠茶類。主產于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qū)),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產于洞庭東、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湯清、味醇,是我國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歷史。
5、信陽毛尖:信陽毛尖,亦稱“豫毛峰”。產于河南大別山區(qū)的信陽市(主要集中在山區(qū)),因條索緊直鋒尖,茸毛顯露,又產于河南信陽,故取名“信陽毛尖”。1958年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6、祁門功夫:祁門紅茶,著名紅茶精品,簡稱祁紅,產于中國安徽省西南部黃山支脈區(qū)的祁門縣一帶。當地的茶樹品種高產質優(yōu),植于肥沃的紅黃土壤中,而且氣候溫和、雨水充足、日照適度,所以生葉柔嫩且內含水溶性物質豐富,又以8月份所采收的品質比較佳。
7、武夷巖茶:武夷巖茶產于閩北“秀甲東南”的名山武夷,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巖茶屬半發(fā)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白雞冠”、“水仙”、“烏龍”、“肉桂”等。
8、六安瓜片:六安瓜片是國家級歷史名茶,十大經典中國名茶之一。六安瓜片(又稱片茶),為綠茶特種茶類。采自當地特有品種,經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過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
9、太平猴魁:太平猴魁是具有相當長歷史的中國名茶,創(chuàng)制于1900年。太平猴魁在1912年南京南洋勸業(yè)會和農商部陳列優(yōu)質獎。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及“萬人品茶”專用茶等榮譽,20世紀 30年代曾在玻利維亞等國展銷,新中國建立后,1955年,太平猴魁又被評為全國十大中國名茶之一。
10、君山銀針:君山銀針產于湖南岳陽洞庭湖中的君
茶葉行業(yè)最高獎項
中國十大名茶有:
碧螺春
碧螺春是一種馳名中外的綠茶,唐朝時就被列為貢品,是茶中珍品。傳說在清康熙皇帝南巡蘇州時賜名為“碧螺春”,因產于江蘇吳縣的洞庭山區(qū),故又稱“洞庭碧螺春”。精品碧螺春的外形具有茸毛多、絲條緊實、形態(tài)像蜜蜂腿,茶味清香、口感醇厚,品質清新自然,滋味鮮爽宜人,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又稱豫毛峰,屬綠茶,產于河南信陽大別山。以原料細嫩、制工精巧、形美、香高、味長而聞名。外姓細直圓光而多毫;內質香氣清高,湯色明凈,滋味醇厚,葉底嫩綠;飲后回甘生津沖泡四五次,尚保持有長久的熟栗子香。
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茶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唐代,屬綠茶,因產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龍井村周圍群山,而得名,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層深厚、西湖龍井茶形扁平、光滑、挺直,色澤嫩綠,香味清新,味道鮮爽甘醇。
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始于唐代,歷史悠久,產于湖南岳陽洞庭湖中的君山,清朝時被列為“貢茶”。屬綠茶,全由芽頭制成,茶身滿布淡黃色毫毛,色澤鮮亮嫩綠,形細如針,且長短大小均勻。沖泡時最好用山泉水,方顯滋味。
黃山毛峰
屬綠茶,產于安徽省黃山(徽州)一帶,所以又稱徽茶,好的毛峰顏色接近于嫩黃綠色,有人也形容象牙色。一芽一葉初展的毛峰口感最佳,同時湯色清黃,入口有著明顯的清香冷韻,蘭花香毋庸置疑是毛峰最大的特點
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產于福建閩北有“秀甲東南”之稱的武夷山一帶,其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屬烏龍茶,武夷巖茶兼具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烏龍茶中極品。武夷巖茶屬半發(fā)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最著名的武夷巖茶是大紅袍茶
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產于安徽省祁門縣,自然地理條件優(yōu)越,山地林木較多,氣候溫暖濕潤,土層深厚,雨量充沛,多霧,很適宜于茶樹生長。祁門紅茶色澤烏潤,富有光澤,湯色紅艷,滋味醇厚,香氣馥郁。屬茶中精品。
都勻毛尖
都勻毛尖產于貴州省都勻市,是1956年,由毛澤東親筆命名,又名“白毛尖”、“細毛尖”、“魚鉤茶”、“雀舌茶”,是貴州三大名茶之一,茶外形卷曲似螺形,白毫特多,色澤綠潤,湯色綠中透黃,香氣清鮮,滋味醇厚,回味甘甜。
鐵觀音
屬于青茶類,原產于福建泉州市安溪縣西坪鎮(zhèn),鐵觀音茶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屬于半發(fā)酵茶類,鐵觀音外形肥碩、重實、色澤清綠,干茶(茶米)香氣清純的,香氣清高,馥郁悠長,湯色橙黃明亮,滋味醇厚,醇而帶爽,厚而不澀。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又稱片茶),屬綠茶,清為朝廷貢茶,產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主產地是金寨縣,茶葉外形平展,茶芽肥壯色澤翠綠,香氣清高,滋味鮮醇,回味甘美,湯色清澈晶亮,葉底嫩綠。
國際茶博會茶葉獲獎名單
為期四天的2021上海國際茶博會春季展今天開幕。茶產業(yè)作為鄉(xiāng)村振興的支柱產業(yè),吸引了來自長三角、上海對口支援地區(qū)及各地傳統產茶區(qū)的200多家龍頭企業(yè)參展。各類新興茶飲、茶道展示及茶周邊產品,能讓市民能在逛展中感受到濃濃的國風味。
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金獎
回答:
月光金枝,曾獲中國國際茶業(yè)博覽會全國名優(yōu)茶金獎,可謂出身名門、底蘊豐厚。屬中檔優(yōu)質紅茶。
茶葉入手頗讓人眼前一亮,金底紅葉的馬口鐵罐很是大氣、精致,外加塑封對茶葉做到良好的保護。撕開塑封和開蓋時,略有異濁氣味隨風飄散,疑似曾有短期不宜環(huán)境儲存。還好放了幾天后,茶香便四溢了,特別是花果之香竟然十分濃郁。
第十三屆國際名茶評比大賽
答案很肯定:真的!只是茶葉質量差,都是老葉子,梗子,難以下咽,成本也就三四十元左右!
中國茶葉評比最高賽事是哪一屆
對這個問題想徹底了解的,推薦《茶與中國文化》一書,該書從中國茶文化的成立期——魏晉南北朝初唐時期入手,從文化史角度解明當時飲茶習俗的發(fā)展狀況以及飲茶習俗形成的社會文化基礎。本書是“中國文化新論叢書”之一。本書成書于2001年,正式出版后產生很好的市場效應,讀者反應熱烈。本書主要闡述了茶與中國文化的關系。中國作為茶之故鄉(xiāng)茶之大國,自古就有很好的發(fā)展,此書正是為了說明在茶文化發(fā)展的過程中,茶與中國文化的密切關系。是茶文化愛好者應該閱讀的佳作。
書 名
茶與中國文化
作 者
關劍平
類 別
散文隨筆
人民出版社
目錄
序 章
第一章 茶的技術史研究——飲茶的藥用起源說
第二章 道教服食與飲茶風俗的形成——兼論道教對于飲茶風俗形成的影響
第三章 茶的藥史研究——兼以嗜好品嗜好理論審視飲茶
第四章 社會各階層的飲茶狀況
第五章 茶的文化地理
第六章 飲茶的文化意蘊——風流
第七章 茶的程式化、技能化與禮儀化
第八章 茶宴的誕生
第九章 茶宴的饌口——茶果
第十章 茶筅的起源
第十一章茶器與茶的精神
第十二章 從《荈賦》看晉代茶文化
茶葉評比大賽
2001年,“武夷山大紅袍”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成功;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開始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同年,大紅袍被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授予指定用茶,并成為獲“中國名牌農產品”稱號的唯一茶產品;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開始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大紅袍絕品作為首份現代茶樣品入藏國家博物館;2008年,“武夷山大紅袍”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被認定為省著名商標;2010年1月21日,“武夷山大紅袍”被國家工商總局新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12年6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行的北京國際茶業(yè)展茶葉評比大賽“民生銀行杯”中,大紅袍獲得金獎。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