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抖篩機(茶葉抖篩機多少錢一臺)
茶葉抖篩機
蓋茶,有特定的意思,一般指茶湯上裝飾,例如加上奶茶泡沫,通常冷飲茶才有底茶,通常是指花茶的原料茶,例如香片的底茶是綠茶但這些和普洱茶都沒有關(guān)系。
它是沱茶在篩茶時的區(qū)分,若干次用不同規(guī)格的篩子篩后,最后一個篩后后,抖底的拼作蓋茶(更細(xì)嫩),抖面的以及前幾次篩出來抖面的拼作底茶。
茶葉抖篩機多少錢一臺
要建好一個茶葉加工廠,茶葉機械設(shè)備加工能力的預(yù)算,機械的選型與配套是一項至關(guān)重要的工作。
待以后再述。
茶葉的鮮葉經(jīng)采用不同的機械設(shè)備和不同的加工工藝制成的干茶種類也不相同。經(jīng)萎凋、揉捻、發(fā)酵、烘干制成的是紅茶;經(jīng)殺青、揉捻、炒干(烘干)制成的是綠茶。用不同的機械又可制成不同外形的綠茶,如用扁茶炒制機可做成龍井茶(扁形茶);用眉茶炒制機可做成眉茶(眉形茶)等。所以在機械設(shè)備選型配備方面,主要應(yīng)考慮采用何種適合當(dāng)?shù)靥攸c的制茶工藝進行選擇, 做什么茶選什么茶機。因此加工不同形式的是不同的,所以這里就主要介紹綠茶初制時
鮮葉平輸、立輸、過渡平輸?shù)炔枞~運輸機,茶葉殺青機、冷卻裝置、揉捻機、茶葉烘干機、烘干機出料振動槽、炒干機、圓篩機、風(fēng)力選別機、滾動勻堆機。這為綠茶初制過程中茶葉的加工設(shè)備,至于其他的
,其實主要也是這些設(shè)備。價格6-10萬
茶葉抖篩機的作用
茉莉花茶包裝的平面圓篩機:
①功用用于區(qū)分茶葉的長短和大小。分為分篩和撩篩兩種類型。分篩是篩出不符合規(guī)格的長條茶和莖梗;撩篩是進一步細(xì)分形狀長短差異較小的茶葉,將符合長度規(guī)格的茶葉篩分為若干篩號茶,使長短一致,便于下一工序的風(fēng)選處理。
②主要技術(shù)參數(shù)及構(gòu)造篩床轉(zhuǎn)速,分篩為180轉(zhuǎn)/分,撩篩為220轉(zhuǎn)/分;篩孔配置孔徑3.35毫米(5目/吋)至孔徑2.00毫米(8目/吋)之間;篩面斜度3°~5°;生產(chǎn)率800~1000千克/小時。由篩床、減速機構(gòu)、雙曲柄機構(gòu)、離心慣性平衡機構(gòu)、機座等組成。
篩床由四面鋼板圍成,內(nèi)置四層篩網(wǎng),篩網(wǎng)上疏下密,為篩面取料。③工作原理篩床作平面回轉(zhuǎn)運動,使茶葉均勻地平鋪在微傾的篩床上并作滑動。
長短、大小不同的茶葉依次通過四層疏密不同的篩網(wǎng),大于篩孔尺寸的茶葉則集中到出茶口處,分成5個篩號茶。
茶葉抖篩機的運動方式
拼配的方法如下:
首先毛茶制作完成之后,要按各等級茶類進行精制加工。傳統(tǒng)精制加工程序 : 毛茶 → 篩播 → 揀剔 → 拼配 → 烘焙 → 攤涼 → 勻堆 → 包裝。
1. 篩 播。篩播目的在于分出茶條粗細(xì)、整碎及清除小塊黃片,便和揀剔。其做法是: 先將毛茶通過篩孔1平方厘米抖篩機篩分,篩面稱粗茶,篩下稱二未;二未再經(jīng)篩孔0.8平方厘米的抖篩機篩分,篩面進行播剔或用風(fēng)選機風(fēng)選,淘汰去碎小的黃片,篩下稱三末;再用篩孔0.6平方厘米圓篩機篩分,篩面播剔或風(fēng)選,篩下稱四末;四末又經(jīng)0.4平方厘米篩孔再篩,篩面再播,篩下稱粉末。一般情況,篩播要做到看茶做茶,凡毛茶的碎末及三角黃片多的,要經(jīng)過五篩五播,以徹底清除黃片及粉末。相反,粉末及黃片較少的,經(jīng)過了三篩三播即可。凡通過篩播以后各篩面的茶如混和粗茶均需進行揀剔。
2. 揀 剔。揀剔目的在揀去較粗老的黃片(即二揀)及茶梗茶枝、扁條、非茶雜物等。
3. 拼 配。揀好的茶稱為凈茶,將凈茶與粉末混合拼堆。拼配的方法 :一層凈茶約65厘米厚,一層碎末適量,至碎末拼配完為止,配好以后,拌勻以備烘焙。
4. 烘 焙。烘焙目的在于袪除毛茶中多余的水分及雜劣味,增進品質(zhì),提高耐貯性。釆用焙籠烘焙,其方法是 :先把木炭打碎入爐樁實,按焙爐大小50~100斤,略堆出爐面。然后將燒紅的炭,稱為火母,放在爐頭,讓其燃燒,掌握到爐面完全燒透時,上面蓋上黑谷糠灰,蓋蔽爐頭,經(jīng)燃燒一夜,谷糠灰由黑色變白色,全面檢查爐頭有無露火,對露火的隨即蓋好,隨后準(zhǔn)備下焙。下焙前,必須將空焙籠放入爐內(nèi)烘焙片刻,除去焙籠異味。烘焙時先焙二揀、茶枝,后焙凈茶,每焙投葉量6~7市斤。
烘焙溫度,不同茶類級別對溫度要求有所區(qū)別,如單叢茶以85~90℃,浪菜茶100℃左右,中茶110~120℃,二揀茶枝140~150℃。此外,還要根據(jù)氣候狀況靈活掌握,冬季和雨天溫度可高些,旱天及夏季溫度可低些。
烘焙時間,不同茶類級別及含水量對烘焙時間同樣有所區(qū)別,通常單叢7~8小時,浪菜5~6小時,中茶4~5小時,二揀茶枝4~6小時。
翻拌是為了保證烘焙均勻,全程需要進行多次。翻拌時應(yīng)將焙籠移出爐外進行,避免茶末碎法掉入爐中引起燃燒,產(chǎn)生煙焦味。第一次翻拌要在焙面的茶條返變硬挺,聞到清味時進行。因毛凈茶初下焙不久茶面還濕回軟,雜味未能消除,故必須待雜味除去后,才能進行翻拌。
烘焙適度的鑒別,凈茶烘焙至聞到有米飯香,甜味感,含水量約4.5%~5%,就可算為成品熟茶。二揀(即粗茶)以約顯赤色為止。隨著時代變遷,現(xiàn)今機械化生產(chǎn)主要應(yīng)用在中級或低檔茶,高檔茶仍然來用焙籠烘焙。
5. 勻堆,將焙好的熟茶按批次等級別堆,讓其褪去火性,然后對各等級茶分別混和拉平,拌勻2~3次便可包裝。
6. 包裝,一般凈茶(精制茶)可按客戶不同需求進行包裝上市。
茶葉抖篩機 大小長短
意思通過篩風(fēng)的上下振動和圓周運動的共同作用,分離在制品茶的輕重,去除筋毛。
篩,讀音為shāi,在六書中屬于形聲字?!昂Y”的基本含義為用竹子或金屬等做成的一種有孔的器具,可以把細(xì)東西漏下去,粗的留下,稱“篩子”;引申含義為用篩子過東西,如篩米、篩析;斟酒,熱酒,如篩酒。
在現(xiàn)代漢語中,“篩”還表示敲,如篩鑼。
茶葉抖篩機配件
國茶葉加工分三大部分,即初制、精制、拼配加工。近年來茶葉加工不斷深化,向廣度和深度擴展,產(chǎn)生了保健茶加工和其它深加工。一 初制加工1 綠茶初制 分三大工序:殺青、揉捻、干燥。在干燥上有一些變化,即用滾筒、烘干機、和炒鍋組合成不同的干燥程序。有一種不同的就是蒸青綠茶,系唐代發(fā)明的制法,在我國目前少用,但經(jīng)日本人研究改進后生產(chǎn)的綠茶色綠、湯綠、葉底綠,很受歡迎。2 紅茶初制 分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四道工序。萎凋的目的是為了蒸發(fā)適當(dāng)水分,揉捻是為了破壞葉細(xì)胞,形成化學(xué)反應(yīng)。3 烏龍茶的制作 分萎凋、做青、殺青、揉捻、干燥五大工序。做青是烏龍茶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序,需搖青、攤青多次,我曾經(jīng)做過烏龍茶,那真是煩死人呀,在揉捻中有一道包揉工序,用厚實的白布把茶包起,使勁揉,沒幾分力氣的書生哪干得了這個。做茶真的辛苦,倒是喝茶我還喜歡,呵呵。4 黑茶 分殺青、揉捻、渥堆、干燥。關(guān)鍵在渥堆。5 黃茶 分殺青、揉捻、悶黃、干燥。悶黃是其特點。6 白茶 很特殊的做法,不揉不炒,只晾曬和烘干。精制我就不講了,一本幾百頁的書都講不清,光是那些什么輕身路、本身路、長身路、抖篩、滾筒篩、平園篩、飄篩就會把你的腦殼搞大。
茶葉抖篩機設(shè)計圖紙
1采摘。用食指和拇指將新梢芽葉輕輕摘下,采摘的茶葉力求保持新鮮。
2曬青,日照溫度不能超過33℃,均勻薄攤茶葉,等葉面消失光澤,葉質(zhì)變軟,發(fā)出少許香氣,。就把茶葉放入青間冷卻0.5~1小時,等茶葉由軟恢復(fù)成硬挺。
3做青。搖動數(shù)下茶葉,然后把茶葉移入密閉、溫度25℃左右、濕度70%-80%的青間。茶葉放在青架上,等鮮葉水分經(jīng)1-1.5小時的蒸發(fā)萎凋后,開始第1次搖青,要做10幾次的搖青。搖青時把青葉放在水篩內(nèi)搖動成螺旋形,上下翻動滾轉(zhuǎn),使茶葉互相碰撞摩擦。
4炒青。用230℃~260℃以上的炒灶高溫火力,翻炒茶葉,使茶酶的活性受到破壞,中止發(fā)酵,香氣更純。翻炒時動作要敏捷,不能把茶青抖得太散,不能炒得太干,等茶葉表面出現(xiàn)水點,軟得象棉,就可以揉捻茶葉了。
5揉捻。趁熱把茶葉放在揉茶臺上,壓在揉捻篩中不斷推拉,直到流出足量的葉汁,茶葉卷曲成一條條,散發(fā)濃香,再把茶葉抖散放入鍋里炒,炒的溫度比上次炒要低(200℃~240℃),時間也要比上次短,大約30秒,翻炒幾下就拿出來揉,揉的時間要比上次少。之后茶葉就可以移入焙房初焙。
6初焙。焙房要緊閉窗戶,溫度保持在100℃~110℃。把茶葉均勻放在狹腰篾做成的焙籠里,茶葉厚度大約2-3公分,把焙籠放在焙窟上十到十二分鐘,翻拌3次。
7復(fù)焙。.把經(jīng)過挑選的茶葉,平鋪放在焙籠里烘焙?;饻乜刂圃?00 ℃左右,二十 分鐘后第二次翻茶。約四十分鐘后,第三次翻茶。再焙半小時,用手試著捻茶,如果變成茶末,表明茶已焙得足夠干了。然后再用文火慢燉,溫度控制在85 ℃左右。在焙籠上加蓋,一般慢燉七個小時左右。
8裝箱。將做好的茶放在茶箱中,等制茶結(jié)束,交給茶莊精制,就可以得到精品鐵觀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