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土茶油配方(客家油茶的配方)
1. 客家油茶的配方
擂茶棒最好的木材是胡椒樹。
擂茶,盛行于汕尾市和揭陽市以及桂、湘西部分地區(qū),是舊時(shí)隆重而又經(jīng)濟(jì)地接待客人的方式之一。 它的制作方法是:首先將茶葉放進(jìn)牙缽(一種特制的內(nèi)壁有鋸齒紋的陶器),濕潤后用石榴木或荔枝木等硬木做成約3尺長的擂槌 (木杵)來回?cái)嚢钃v碎,接著將熟花生米、芝麻、九層塔(也叫金不換)等陸續(xù)投入牙缽擂成漿糊狀,放進(jìn)適量的食鹽,將煮沸的開水沖入即成, 故又謂之擂茶。然后主人將炒米等大把大把地放入盛著咸茶的碗里,熱氣騰騰地端到客人面前。大家團(tuán)團(tuán)圍坐在客廳中,邊飲邊嚼, 邊扯家常,或談見聞時(shí)事,主人則不時(shí)添上咸茶、炒米等進(jìn)行勸飲,眾樂陶陶,別有一番情趣。
2. 客家油茶怎么吃
主料
豬腸糕粉皮
500克
沙葛
250克
臘味
150克
蔥花
少許
輔料
醬油
2匙
陳醋
1匙
芝麻
少許
食用油
2匙
步驟
1.買1斤粉皮,盡量即買即包,放太久粉皮變硬,不好吃。
2.沙葛去皮,臘味飛水,分別切成0.5立方厘米左右的小粒。
3.熱鍋,爆炒臘味出油,再放沙葛粒,加少量水,炒至熟。
4.收汁,加蔥花。
5.把所有輔料放碗內(nèi)蒸1分鐘。
6.將皮份為兩半,攤開。
7.放入餡料,攤開,四周不要填太滿。
8.卷起,放碟內(nèi)。
9.全部卷好后,將糕放不粘鍋內(nèi)煎一下。
10.成品,將蒸好的醬汁淋上即食。
小貼士
卷好后把豬腸糕煎一下再吃最美味,稍為蒸熱一下也可以,但注意不能蒸太久,粉皮裂開了,味道就變差
3. 客家油茶膏怎么做
先將茶葉用臘油炒黃,黃豆炸脆,然后將茶葉、黃豆混同用水煮透,再用木瓢把茶葉黃豆壓著磨爛,這就制成了茶糕。
如果馬上吃,將制好的茶糕加水煮開,放鹽,然后把茶湯舀入放了芝麻、花生、核桃(花生、核桃是事先炸脆搗細(xì)的)的碗中,一經(jīng)攪拌,一碗散發(fā)著多種香味的油茶便成了。
如果是小吃店里賣油茶,顧客要吃時(shí),將茶糕舀入鐵鍋中,用少許豬油炒一下,然后加水煮沸,舀入放了佐料的碗中(用竹制碗最好),顧客便可享用了
4. 客家油茶的做法和配方
1、寧都黃雞
“寧都黃雞”原稱“寧都三黃雞”,寧都黃雞具有 “三黃”(羽黃、脛黃、喙黃)、“五紅”(冠紅、髯紅、臉紅、耳葉紅、眼圈紅)等外貌特征。原產(chǎn)于江西省寧都縣黃石、對坊等南部鄉(xiāng)鎮(zhèn),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飼養(yǎng)歷史。
2、寧都蛋菇
寧都蛋菇的好吃,好到令人嫉妒。話說寧都州府之地,歷來是進(jìn)士任知縣知州,乾隆三十四年,竟來了個(gè)舉人。
3、寧都空心菜
做客寧都或是在外地的寧都餐館用餐,涼拌空心菜是一道不可缺的開胃菜,常常是上了一個(gè)吃完再追加,中午吃了,晚上接著吃。
4、小布金桔
小布金桔寧都縣各都有,以小布墾殖場所產(chǎn)產(chǎn)品質(zhì)最佳,該場1958年從廣西融安引種,年產(chǎn) 優(yōu)質(zhì)果品450噸。 小布金桔個(gè)大,單果重15-25克,成熟果為橙黃色,果皮油胞細(xì)小稀疏、光滑。
5、寧都肉撮
寧都肉撮,是江西知名小吃。“肉撮”又叫肉丸,是“肉丸”的寧都方言。在贛南地區(qū)尤其是寧都,非常喜歡。寧都肉撮,是用肉(一般用豬肉、魚肉)用設(shè)備打碎,然后取部分淀粉、水,制作而成的。口味獨(dú)特,口感細(xì)膩。
6、食用茶油
油茶樹又稱木梓,是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秋季開白花,是我國特有的油料樹種,種子含油率20%至35%,榨出的油供食用及工業(yè)用。主要產(chǎn)于我國丘陵地區(qū)。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贛南廣有種植油茶且栽培歷史悠久。
7、小布巖茶葉
寧都小布巖茶產(chǎn)于寧都縣小布墾殖場,因茶葉產(chǎn)自雩山山脈鉤刀咀峰的巖背腦而得名。這種茶外形彎眉顯毫,條索秀麗,嫩香持久,還伴有一種花的清香。泡出來的茶湯黃綠明亮,滋味醇厚,沖泡三四次滋味仍然不減。
8、寧都三杯雞
寧都名菜,有幾百年的歷史?;钅圩与u連同內(nèi)臟,切塊,用糯米酒、醬油、豬油各一杯,少許蔥姜,不加水,砂缽文火燉半小時(shí),至鹵汁收干,加麻油即可。原汁原味,肉質(zhì)鮮嫩。三杯雞,最早起源于寧都,其歷史悠久,風(fēng)味獨(dú)特。
8、寧都粸
寧都有很多種用米做原料的食物,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qí”,有一些文人寫成“糍”或者“米果”。我查了字典和一些資料,終于找到了一個(gè)讀音和意思都和當(dāng)?shù)厝说姆Q呼一致的字——“粸”。
9、滑魚
是江西贛州寧都縣的特產(chǎn)。清代宮廷御膳中,有一道菜叫滑魚,是寧都特色菜,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就是常說的乾隆,他曾經(jīng)愛吃。據(jù)說滑魚這個(gè)菜名也是弘歷取的。
10蛋菇湯
寧都名菜。將雞蛋攪拌(加入食鹽和水,食鹽比蒸雞的鹽多一點(diǎn),水比蒸蛋的水少一點(diǎn)),用細(xì)線將小腸衣的一端扎緊,把灌好的小腸衣放入水中,用文火煮熟后撈起,涼后用刀將小腸切成一厘米長的小段。
5. 客家油茶的配方與功效
制作過程:先用二兩綠茶茶葉置于擂缽中,以擂棍磨擂之,擂時(shí)加少許冷開水,以潤滑而好擂,再放入黑芝麻及白芝麻,待擂至茶葉、芝麻都成糊狀后加入花生,直到花生全不擂散了,再加入香菜或九層塔或雞頭刺等一種配料青菜后,繼續(xù)擂成茶漿即可,全部擂制過程約需15分鐘以上。
在研擂過程中,會(huì)有擂棍成分也同時(shí)磨入擂砵中,因此擂棍要求一定要用可食性樹材,如芭樂樹、油茶樹所制的原因和目的,因擂棍成分與擂茶及其它配料一同食下,正發(fā)揮『擂茶』的效果。擂棍為研制擂茶的不二之法。研擂好的茶漿,約沖泡1500cc開水,如要甜食可加入適量糖,如要咸食則可加入適量鹽,但正統(tǒng)擂茶則以咸食為主。
6. 土家油茶湯的做法
土家油茶湯、張關(guān)合渣、土家臘肉、柏楊豆干、社飯、鲊廣椒、葛仙米、鳳頭姜、福寶山莼菜、年肉
土家油茶湯是土家族的傳統(tǒng)特色美食,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油茶湯對土家族人來說一日三餐少不了。涂甲油茶湯的制作方法精細(xì),用料考究,主要原料包括花生米、核桃仁、黃豆、芝麻、脆哨、茶葉、菜籽油等,所制作出來的油茶湯脆酥潤滑,口齒留香,朵頤愉悅,神清氣爽
7. 客家油茶的做法大全
油茶和擂茶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油茶屬于土家族的特色美食,和擂茶差別特別大,基本上可以說桃江人除了婚喪嫁娶等重要日子,平時(shí)在家的時(shí)候,一家人在一起也經(jīng)常喝擂茶。由于桃江人常年喝擂茶,而且做擂茶是桃江當(dāng)?shù)丶彝ブ鲖D的主要任務(wù)哦!
土家人的油茶湯,制作十分考究。先將茶葉、粉絲、黃豆等物,用油炸過,加煮熟的臘肉粒、豆腐顆和玉米泡,再加蔥花、姜米等佐料,摻上燒沸的油湯,吃起來清香爽口:泅茶湯冬可暖身,夏可消暑,提神解乏,療饑醒酒,許多人四季不離,每日必飲。 擂茶,盛產(chǎn)于常德,又名三生湯,是一種特色食品。起于漢、盛于明清。擂茶一般都用大米、花生、芝麻、綠豆、食鹽、茶葉、山蒼子、生姜等為原料,用擂缽搗爛成糊狀,沖開水和勻,加上炒米,清香可口。
8. 客家油茶的功效與作用圖
興國的米粉魚、紅薯干、灰鵝;石城的蓮子、牛心柿、烤煙、茵陳茶、客家酒娘、肉丸、山茶油、手工粉干、紅菇 ;寧都的小布巖茶、翠微茶、三黃雞、肉丸;瑞金的皇年米果、紅都香芋、馬薺;信豐臍橙、紅瓜子;南康甜柚、白豬;尋烏蜜桔;安遠(yuǎn)蜜柚、九龍茶、松香;贛縣板鴨、棉棗、米果、楊梅干;會(huì)昌肉兔、豆干、蜂蜜、筍干、精制米食;崇義齊云山棗糕;龍南大蒜、楊村烏粉、鳳眼珍珠、太平香菇、腐竹、板栗;定南的竹筍、香菇、木耳;全南的椪柑、蜜餞、磨齋;于都的梓山醬油、禾豐的珍珠粉,嶺背的柿餅,盤古山綠茶,峽山道菜;大余的南安板鴨、多味花生、美味雞、“過把癮”片酥、中華獼猴桃;上猶的“梅嶺”毛尖、紅皮蔗、石魚、真珍珠粉膠囊、冬筍尖、香芋、苦菜干、苦菜干、石伏魚、包米果。贛州魚絲、花生巴。 太多太多了,還有不全的,歡迎大家補(bǔ)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