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的烘青的定義(烘青茶屬于什么茶)
烘青茶屬于什么茶
雙江地處世界茶樹原產地核心區(qū)域
雙江的地理、土壤、環(huán)境、氣候,適宜生長好茶。
從地理坐標看,雙江地跨東經99°35′—100°09′,北緯23°11′—23°48′之間,北回歸線橫穿縣境中部,因瀾滄江縱流于東,小黑江橫亙于南,兩江交匯于縣境東南而得名,雙江地理位置正處在瀾滄江中游地區(qū),這一地區(qū)是世界茶樹發(fā)源地,是最適宜茶科植物生長的地區(qū),雙江境內既有野生茶林,也有人工種植茶園。經2002年國家級專家組考察鑒定,"當今世界上已經發(fā)現(xiàn)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密、抗逆性最強、分布面積最大、超過萬畝的野生古樹茶群落"就坐落在縣境東部的馬鞍山與西部的邦馬山脈原始森林里,世界上年代最久的野生大茶樹就生長在雙江縣勐庫鎮(zhèn)大戶賽和公弄村委會轄區(qū)的大雪山上。
雙江的地理、土壤、環(huán)境、氣候,適宜生長好茶
雙江地處云貴高原西南邊緣,橫斷山脈南部帚型地帶的擴展部位,地勢西北高聳、東南低凹,最高海拔3233米,最低海拔669米,全縣地形呈深切中山河谷、河谷盆地和V型中山窄谷三種地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干濕季分明、雨量適中,年平均氣溫19.5℃,年平均降水量1010.9毫米,年平均蒸發(fā)量為2287.6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2223.3小時,無霜期為352天。
雙江的地理條件和氣候非常適宜茶科植物生長。雙江是勐庫大葉種茶的原產地,勐庫大葉種茶以內含物質高、純度高、萌發(fā)力強、產量高等優(yōu)良品性而馳名,被譽為"勐庫良種,世界名茶","云南大葉茶品種英豪",是制作紅茶、普洱茶、綠茶等茶類的最佳品種。中國茶科所著名茶學專家虞富蓮教授認為:勐庫大葉茶樹勢遒勁、芽葉肥壯,從芽葉生化成分來分析,勐庫大葉種茶茶多酚和兒茶素含量較高,具有優(yōu)良的發(fā)酵性能和豐富的多酚類物質。制成的滇紅茶,橙芽滿披香高味濃;制成的紅碎茶,顆粒勻潤、金芽尖細、湯色紅艷、味濃爽口;制成的普洱茶,烏潤多毫、滋味醇厚;制成的蒸酶茶、烘青茶是綠茶的上品。幾十年來,云南送出去獲得過國內,國際大獎的茶品中都能尋到勐庫大葉茶的身影。
雙江之水流了千亙萬古,而雙江作為縣名其實只有80多年的歷史,是個漢化名。在此之前,雙江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勐勐。1904年以前的傣族土司曾經統(tǒng)轄過雙江(勐勐),雙江的歷史與傣族不可分割。
傣族進入雙江定居,是元朝末年1358年的事,傣族未進雙江之前,雙江稱濮滿地,有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居住。傣族土司政權對雙江歷史產生過重大影響,說雙江的茶葉,勐勐傣族土司政權是個必須要說的話題。
罕廷發(fā)是雙江大茶業(yè)的首位規(guī)劃者、奠基人。罕廷發(fā)上任的第五年即1485年就派傣族人去西雙版納取茶種在扁島(冰島)栽種。從勐庫現(xiàn)存的古茶園來看,應該說從罕廷發(fā)開始,管理勐勐的傣族土司官就一直在鼓勵、領導、推動勐勐山區(qū)各村寨種茶。
如果說1904年以前對雙江(勐勐)茶業(yè)最有貢獻的推動者、倡導者、領導者是罕廷發(fā),那么1904年至1950年雙江茶業(yè)最大的推動者倡導者,最有貢獻的人應該是彭錕。彭錕攝政雙江二十年后,雙江就成為云南聲名很高的產茶大縣。勐庫茶至少在1925年左右已開始在云南引領潮頭,強勢亮相。1930年前后勐庫茶已能和易武茶、佛海茶比肩同價,這其中彭錕有很大貢獻。有史料可查,彭錕執(zhí)掌雙江時,從1908年至1923年,先后有順寧(鳳慶)、緬寧(臨滄)、鎮(zhèn)康、云縣、保山、騰沖的官方和紳民到勐庫引過茶種。勐庫在民國初期成為云南最大的茶籽引種地,勐庫茶在民國初年享譽省內外,彭錕功不可沒。
雙江1936年產茶已超過1萬擔。
烘青綠茶屬于什么茶
一品江山茶葉。是屬于綠茶中的一款茶葉,一品江山茶葉,在500克通用綠茶禮品盒,4罐一斤碧螺春,雀舌茶通常買一品江山野生茶是大家喜歡的茗茶,是需要經過烘干它的茶湯湯色是非常漂亮的,喝起來十分的爽口,非常的適合大多數(shù)人來喝的,一品江山茶葉,具有很好的緩解身體疲勞的好處,一品江山綠茶按照制作工藝,方面的不同可以分為綠茶烘紅,而我們認識的一品江山綠茶就是屬于烘青茶中的一種,在及其在制作過程中是用烘干的,使得一品江山茶,綠茶具備了烘青綠茶的特點。
烘青茶是什么茶
西湖龍井是屬于炒青茶,
龍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澤嫩綠光潤,香氣鮮嫩清高,滋味鮮爽甘醇,葉底細嫩呈朵。龍井茶的炒制需要手工完成的,而且炒制手藝十分的復雜,不同的龍井炒法也是不一樣的。
西湖龍井的加工工藝主要是
1、鮮葉采摘
首先是鮮葉的采摘,采摘是有標準可言的,也是非常有講究的。西湖龍井采摘以細嫩的為主,以早為貴,根據國家收購標準樣分為特級和1~8級,采摘要用提手采,不帶黃、梗、老葉,要求“嫩、勻、鮮、凈”,清明前采制的龍井茶一般為極品。
2、萎凋
為了后面的炒制加工,采摘下來的鮮葉是還需要適當攤放的,這樣才有助于減少部分水分,鮮葉就會失去一部分剛性,變得柔軟,一方面更適合后面的炒制加工;另一方面,可以減少炒制時茶汁的流出,避免粘鍋,使茶葉變黑。同時,攤放會引起緩慢的生化變化,讓其滋味和香味變得更豐富。
3、殺青
很多人都聽過殺青這個詞,而這個詞就是跟茶葉的制作工藝有關的。那么殺青也稱青鍋,即通過高溫讓鮮葉中的酶失去活性,使加工過程中的茶葉不會變紅變黃。
4、揉捻
為了茶葉更好的沖泡,揉捻這一步是需要做的,至于這個步驟所起的作用,就是破壞茶鮮葉的細胞組織,讓細胞中的內含物質溢出,利于沖泡。
5、炒二青
炒二青的這個過程是非常獨特的,其也稱輝鍋,即進一步喪失鮮葉中水分和整形的過程。在一定溫度下,以龍井傳統(tǒng)手工炒制十大手法(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壓、磨),在水分逐步減少的過程中形成龍井的獨特形態(tài)。
6、烘干
最后就來到了烘干這一步了,它做法并不會太復雜,即將整形好的茶葉烘制足干就好,這樣才有利于更好的保存。
白茶烘青是什么茶
景邁大白茶為思茅地區(qū)所特有,是一個特別的品種,它和普通普洱茶的區(qū)別在于,普通茶只有嫩芽才會長出白毛(白毫),而且是某個季節(jié)才有。
大白茶其特點是茶樹品種優(yōu)良,芽葉滿披茸毛,成茶肥碩重實。白毫顯露,條索銀白,氣味清香,茶湯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飲,以產地特色命名。秧塔地處高山密林的云霧山中,氣候溫涼,種植歷史已有150多年,今老種樹尚在。白茶與其他茶不同,外形特白,賣樣好,于是當?shù)赝凉儇熈罹牟芍瞥伞鞍堩氊暡琛保虺⒓{貢,成為稀有珍品。
大白茶適制多種茶類,制作傳統(tǒng)曬青茶,以春茶為佳,谷花茶次之,尤以清明前最好,稱明前春尖,制成炒青,烘青茶類,香氣更好,毫色銀灰,湯青綠。制成紅茶:金毫顯露,條索肥碩、口感甚佳。1981年,大白茶被評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被列為地方名茶良種。
烘青茶有哪些
烏龍茶又名青茶,性平,屬于半發(fā)酵茶。
烏龍茶(青茶)的加工工藝和流程主要有:曬青、晾青、做青、殺青、揉捻(包揉)及烘焙等六個工序。
(搖青搖出綠葉紅鑲邊)
曬青:即在陽光下散發(fā)鮮葉中的水分,使葉內物質發(fā)生一定的化學變化。
從而破壞葉綠素,除去青臭氣,并為做青做好準備。
晾青:即在室內進行自然萎凋。
將曬青后的茶葉放置于室內通風陰涼處散失熱量,讓鮮葉中的各部位水分得到重新分布,便于做青。
做青:又稱搖青,在滾筒式搖青機中進行。
使茶葉相互摩擦、碰撞,促進茶多酚氧化,形成青茶綠葉紅鑲邊的特色。
同時蒸發(fā)水分,加速內含物的生化變化,提高茶香。
殺青:相當于綠茶殺青。
目的是利用高溫停止酶的活性,從而終止發(fā)酵,防止葉子繼續(xù)變紅,并進一步揮發(fā)出茶香和便于揉捻。
揉捻和烘焙:一般分兩次進行,工序為初揉、初烘、復揉、復烘。
這兩個步驟是用來做形的,以便茶葉形成彎曲成螺旋的外形,并揉出茶汁,使溢出的茶汁濃縮而凝固在葉子表面,方便沖泡
烘青茶屬于什么茶系列
茶形,夏茶色澤灰暗、烏黑、紅潤,荷地輕飄寬大,嫩梗瘦長,沖泡后茶葉下沉較慢;茶香,夏茶用開水沖泡后香氣欠高,基本聞不到什么香氣,相反還有一股腥氣;滋味,夏茶在沖泡后茶湯會顯得有些渾濁,即使是做成烘青茶,水味也比較重。 1、茶形夏茶色澤灰暗、烏黑、紅潤,荷地輕飄寬大,嫩梗瘦長,整體看上去能給予人黑而發(fā)黃的感覺,顯得死氣沉沉的,沖泡后茶葉下沉較慢,顯得緊巴巴的不舒展。
2、茶香夏茶用開水沖泡后香氣欠高,基本聞不到什么香氣,并且夏茶因為是雨水季采摘的茶葉的原因,聞起來會有一股腥氣,一股濃郁的青草味撲鼻而來。
3、滋味夏茶在沖泡后茶湯會顯得有些渾濁,并不是很清亮,即使是做成烘青茶,水味也比較重,滋味較為苦澀,并且澀味不會消散,越往后沖泡茶氣越淡。
烘青綠茶種類
炒青茉莉花茶和烘青茉莉花茶原本只是用來制作茉莉花茶的茶胚不同,顧名思義,炒青茉莉花茶用的是炒青綠茶的茶胚,而烘青茉莉花茶用的是烘青綠茶的茶胚
炒青綠茶跟烘青綠茶的區(qū)別只在于干燥方式的不同而已,在綠茶殺青、揉捻之后,炒干的就是炒青綠茶,烘干的就是烘青綠茶,從茶品表現(xiàn)上,除了茶青級別和各人口感差異之外,炒青、烘青并沒有孰優(yōu)孰劣的差別。
烘青綠茶的代表名茶
十大綠茶:
1、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是中國十大綠茶排行榜中最重要的存在,這種綠茶因為出產在中國杭州西湖的龍井村而得名,它是中國傳統(tǒng)名茶之一,就有色綠,香郁,味醇和形美四大特點,這種茶葉的外形扁平直,色澤翠綠,滋味甘醇鮮美,香氣優(yōu)雅而清高。
2、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也是中國綠茶排行榜的重要存在,這種茶葉主要出產在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它是人們每年春天采集茶樹上新鮮細嫩的芽頭炒制成的綠茶,這種綠茶色澤銀綠,卷曲成螺,沖泡以后,色澤清澈明亮,濃郁甘醇,飲用以后回味綿長,葉底更是嫩綠顯翠。
3、銀針茶
銀針茶也是中國綠茶中最重要的存在,其中白毫銀針和君山銀針都在中國十大綠茶排行榜中。白毫銀針素有茶王美女之稱,它主要出產在福建東部地區(qū),它沖泡以后,銀針挺立上下交錯,湯色黃亮清澈,滋味甘醇清爽。君山銀針也是綠茶中最重要的存在,主要出產在洞庭湖的青螺島,它沖泡以后,不單滋味誘人,觀賞價值也特別高。
4、黃山毛峰
在中國綠茶排行榜中,黃山毛峰也榜上有名,它主要出產在中國安徽黃山,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茶樹常年生長在云霧之間,加工好的黃山毛峰茶,狀如雀舌,香如白蘭,滋味甘醇,回甘綿長。除了上面介紹的這些綠茶以外,武夷山巖茶,太平猴魁以及信陽毛尖和六安瓜片等也都是綠茶,排行榜上最重要的存在,是中國十大綠茶之一。
5、峨眉雪芽
峨眉山茶代表:竹葉青,產于四川峨眉山海拔800-1500米高山茶區(qū);峨眉雪芽,產于峨眉山海拔800-1200米處,常年云霧空蒙的赤城峰、白巖峰、玉女峰、天池峰、競月峰下和萬年寺一帶。茶葉具有扁、平、滑、直、尖的特點,泡之香氣清香馥郁,色澤嫩綠油潤,湯色嫩綠明亮,口感清醇淡雅,葉底嫩綠均勻。
6、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為尖茶之極品,久享盛名。太平為縣名,產茶可追溯到明朝以前,太平猴魁始創(chuàng)于清朝末年。兩葉抱一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之稱。葉色蒼綠勻潤,葉脈綠中隱紅,俗稱“紅絲線”?;ㄏ愀咚?,滋味甘醇,香味有獨特的“猴韻”。湯色清綠明凈,葉底嫩綠勻亮,芽葉成朵肥壯。品飲時,“頭泡香濃,二泡味濃,三泡四泡幽香猶存”。
7、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屬于烘青綠茶,產于浙江安吉縣。安吉縣,位于浙江省北部,這里山川雋秀,綠水長流,是中國著名的竹子之鄉(xiāng)。安吉白茶,為中國名茶的后起之秀,為浙江省十大名稱之一。白茶為六大茶類之一,但安吉白茶,是用綠茶加工工藝制成,屬綠茶類,其白色,是因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種嫩葉全為白色的茶樹。
8、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產于河南信陽市西部海拔600米左右的車云山一帶。種植于西周,興盛于唐朝,成熟于北宋,聞名于清末。條所細緊圓直,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湯色清綠明亮,香氣鮮高,滋味鮮醇;葉底芽壯,嫩綠勻整。素以“色翠,味鮮,香高”著稱。
9、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產于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鄉(xiāng)及東郊五峰山。曾稱“玉綠”,因其香鮮爽口,外形條索緊圓光滑,色澤蒼翠綠潤,毫白如玉,故改名“玉露”。恩施玉露,發(fā)源于現(xiàn)恩施市芭蕉鄉(xiāng)一帶,相傳于清康熙年間,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蘭姓茶商,壘灶研制,所制茶葉,外形緊圓、堅挺、色綠、毫白如玉,故稱《玉綠》。到晚清至民國初期,為茶葉發(fā)展興盛時期,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楊潤之,改鍋炒殺青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湯色、葉底綠亮、鮮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色澤油潤翠綠,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為《玉露》。
10、六安瓜片
產于皖西大別山茶區(qū),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品最佳.六安瓜片每年春季采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此茶不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極強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聞龍在《茶箋》中稱,六安茶入藥最有功效,因而被視為珍品.
中國十大紅茶排名
1、正山小種
我是中國十大紅茶品牌的第一名,它出產于中國福建省的桐木關,這種茶葉,在制作時會采用松針或者松柴熏制,治好以后的茶葉,具有獨特的松煙香,據說正山小種不但是中國更是世界上出現(xiàn)最早的紅茶,被人們視為“紅茶之祖”。
正山小種
2、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也是中國十大紅茶品牌的重要成員,這種茶葉出產于安徽省的祁門縣,據說他早在清朝年間就已經出現(xiàn),只是那時是專供皇家御用的貢茶,到現(xiàn)在,他已經有一百多年的生產歷史,是傳統(tǒng)工夫,紅茶中的精品,具有香高,味醇,色艷等多種特點。
祁門紅茶
3、滇紅茶
在中國十大紅茶品牌中,滇紅茶也有著不可超越的地位,這種紅茶主要出產在中國云南的保山和鳳慶以及西雙版納,它是采用獨特的云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主要原料制成的大葉紅茶,中國功夫紅茶中最有代表性的存在,外形肥碩金毫顯露是它的重要特點。
滇紅茶
4、川紅茶
川紅茶是出產在中國四川宜賓市的特色紅茶,它是紅茶家族的后起之秀,據說這種茶葉出產在20世紀的50年代,外形肥碩緊結,金毫顯露,而且色澤烏黑油潤,沖泡以后,香氣清鮮,湯色濃亮,是現(xiàn)在中國紅茶中最出色的存在,也是現(xiàn)在茶葉市場上的熱銷產品。
另外其它紅茶品種還有日照紅茶、昭平紅茶、霍紅茶、越紅茶、泉城紅茶、蘇紅茶、英紅茶、東江楚云仙紅茶,沐嵐紅茶都是很著名的紅茶品牌。
川紅茶
5、宜昌紅茶(宜紅)
宜昌紅茶稱宜紅,又稱宜昌工夫茶,是我國主要工夫紅茶品種之一。早在秦漢時期,茶葉就從巴蜀傳播到宜昌;茶葉利用已從生嚼鮮葉進步到生煮羹飲。據《晏子春秋》記:“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飯。灸三戈五卵、茗菜而已”,說明當?shù)夭枞~是煮來吃的,由此可推斷,宜昌茶葉利用是從生煮羹飲開始的。
宜昌紅茶(宜紅)
6、湖紅工夫
湖紅工夫茶主產湖南省安化、新化、桃源、漣源、邵陽、平江、瀏陽、長沙等縣市,位于湘中地段,處雪峰山脈,位資江之中游,“緣安化三鄉(xiāng),遍地有茶,山崖水畔,不種自生”。
湖紅工夫自古享有“醇香播太清”的美名,正宗湖紅工夫講究的是口感醇厚飽滿、香味濃郁,這點有別于其他紅茶的特質。在中國的茶葉歷史上,曾有“湖紅”、“祁紅”、“建紅”三足鼎立的盛世場景。
湖紅工夫
7、閩紅工夫
閩紅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統(tǒng)稱,均系福建特產。外形條索肥壯、重實、勻齊,色澤烏黑油潤,毫芽顯露,呈金黃色,極為美觀;香氣濃郁芬芳,頗似紫羅蘭香,湯色紅艷,滋味醇厚。既宜于清飲,又適于摻加砂糖、牛奶等調飲。
閩紅工夫
8、寧紅工夫
寧紅工夫,簡稱寧紅,是我國最早的工夫紅茶之一,主產江西修水縣。寧紅外形美麗緊結,色黑,水色鮮紅引人,在拼和茶中極有價值。寧紅素以條索緊結秀麗,金毫顯露,鋒苗挺拔,色澤烏潤,香味持久,葉底紅亮,滋味濃醇的特色而馳名中外。
寧紅工夫
9、越紅功夫
越紅工夫系浙江省出產的工夫紅茶,產于紹興,諸暨嵊縣等縣。越紅功夫亦稱條紅茶。紹興市所產工夫茶稱越紅工夫茶,初制茶稱“越毛紅”。民國時,市場已有少量生產。越紅工夫以條索緊結挺直,得實勻齊,鋒、苗、顯,凈度高的優(yōu)美外形稱著。越紅工夫色澤烏潤,外形優(yōu)美,內質香味純正,湯色紅亮較淺,葉底稍暗。越紅毫色銀白或灰白。浦江一帶所產紅茶,茶索尚緊結壯實,香氣較高,滋味亦較濃,鎮(zhèn)海紅茶較細嫩。總的來說,越紅條索雖美觀,但葉張較薄,香味較次。
越紅功夫
10、九曲紅梅
九曲紅梅簡稱“九曲紅”,是西湖區(qū)另一大傳統(tǒng)拳頭產品,是紅茶中的珍品。九曲紅梅因其色紅香清如紅梅,故稱九曲紅梅,滋味鮮爽、暖胃。九曲紅梅茶生產已有近200年歷史,一百多年前就成名,早在1886年,就獲巴拿馬世界博覽會金獎,但名氣遜于西湖龍井茶。九曲紅梅外形曲細如魚鉤,色澤烏澤多白毫,滋味濃郁,香氣芬馥,湯色鮮亮,葉底紅艷,深受消費者的青睞。
烘青茶屬于什么茶類
喬木曬青茶是黑茶。是黑茶特有的加工工藝。對于普洱茶來講,曬青是毛茶加工的最后一道干燥工序,將殺青揉捻過的茶青放在太陽下面曬干即可,這個過程中雖然也會有物質轉化,但主要目的是為了干燥。
制茶工藝一般有烘青茶和曬青茶兩種,從鮮葉制成毛茶,有曬青和烘青工藝,制作后的茶,都是綠茶。不同的是,一個是有生命,會繼續(xù)后發(fā)酵,一個無生命力,不會繼續(xù)發(fā)酵。曬青茶是普洱茶的原料(稱為茶青、茶菁或者毛茶)制作工藝,炒制之后,太陽底下曬干。像龍井之類的綠茶、鐵觀音之類的烏龍茶,都是炒青,沒有晾曬過程,不是曬青茶。曬青之后壓制成餅、磚、沱就是生茶;如果用毛茶(一般都是做生茶之后剩下的下腳料或低等級毛茶)渥堆發(fā)酵,發(fā)酵之后在壓制,就是熟茶。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