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未釉建盞(茶洋窯茶葉末釉建盞)
茶洋窯茶葉末釉建盞
茶洋窯檔次比較高。
茶洋窯是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東南大約25 公里的葫蘆山村的茶洋,所以取名為茶洋窯,也叫南平窯、葫蘆山窯,窯址位于茶洋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的山坡處,南鄰閩江(閩江中游)和南福鐵路。據(jù)民國《南平縣志》“茶洋驛在縣治東南金砂里,宋為金砂驛,元間改今名”,明清沿襲。該驛站是閩北進入閩江通向海路的必經(jīng)之處,茶洋之名即得于此。除了閩江便利的水運條件,豐富的瓷土資源以及茂密的植被資源等,為茶洋窯的創(chuàng)燒和發(fā)展提供了必要的原料和燃料保障。
建盞茶葉末釉茶盞
喜歡喝茶的朋友多多少少都曾聽過建盞,有的人喜歡用它來喝茶,而有的人卻認為建盞不適合品茶,只適合收藏在博物館里觀賞。為何大家對它的看法反差巨大,建盞到底適不適合拿來泡茶?要想回答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建盞的前世今生。
建盞有過鼎盛時代,在宋代,建盞是當(dāng)時的寵兒,是時尚潮流產(chǎn)品,幾乎每一個宋朝人都喜歡用建盞來點茶。建盞是指建窯燒制而成的黑釉瓷,因為宋代盛行點茶,而點茶需要使用到的就是黑釉茶盞(建盞),所以為了滿足點茶需求,宋朝廷就讓人進貢斗茶需要的建盞,進貢的茶盞的底部一般會刻印有“供御”或“進盞”字樣。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點茶,為何點茶需要用到建盞?點茶是宋代的飲茶方式,唐朝流行煎茶,而宋代雖也有煎茶,但主要流行點茶。點茶法也是宋代斗茶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點茶法曾傳播到日本、韓國等周圍國家,對他們國家的茶道有著很深的影響,就比如日本抹茶。
點茶的流程有哪些?首先我們要知道,點茶時使用到的茶葉并非散茶而是茶餅,并且茶餅與現(xiàn)代茶餅又不一樣,是古代的蒸青茶餅,它們在宋代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龍鳳團茶。龍鳳團茶是在宋代皇室的貢焙基地福建建安生產(chǎn)的,所以它也叫建茶,又因為主要產(chǎn)地境內(nèi)的鳳凰山一帶又名北苑,所以還可以叫北苑茶。
言歸正傳,我們在點茶時,要先撬下部分茶餅,然后將茶餅用炭火烤一烤,又將茶餅?zāi)コ煞?,?jīng)過碾羅,茶粉要很細才行。接著就是燒水,溫杯,投些茶粉到建盞里,再注入一些沸水,用茶筅攪拌,將茶粉調(diào)和成清狀,然后再次加沸水,再次攪動,多次加水、攪拌以后,建盞里的茶湯就會呈現(xiàn)乳白色的樣子,也就是,茶末上浮,形成粥面,此時粥面上還能“作畫”。
簡單來講,點茶就是用沸水沖泡茶粉,將其攪拌成乳白色的茶湯,再全部喝下。古代人也重視色彩反差美,只有暗色系的建盞才能承托出點茶的美,如果用白瓷,那么就沒有那么強大的反差美,承托不出點茶的美。
我們現(xiàn)在流行清飲方式,或用玻璃杯,或用蓋碗、紫砂壺等,幾乎很少用建盞,就是因為建盞比較不適合,不適合當(dāng)下的飲茶方式。不可否認,建盞是曾經(jīng)宋代的時尚產(chǎn)品,點茶的固定搭配,可時代不同了,與如今飲茶方式的匹配度不高了,所以用它的人就少了??偟膩碇v,建盞不適合當(dāng)茶具的原因有以下6點。
第一,建盞不利于品茶。黑色建盞不易于觀察茶湯與葉底,而且建盞往往很大很笨重,是一個小碗,與品茗杯大多了,不好品飲。第二,制作建盞的成本較大,價格不菲。第三,建盞質(zhì)量參差不齊,有很多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第四,制作建盞的建窯黑釉是一種析晶釉,含鐵量較高,所以有人用建盞喝茶感覺有一股鐵味。第五,建盞太華麗了,以至于不忍拿來裝茶湯,或者不想被別人說,故意裝高大上。第六,有很多茶具比建盞顯得更實用。
不得不說,建盞很好看,是一件藝術(shù)品。至于使用方面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未必就不能用它來喝茶。當(dāng)我們泡黑茶、普洱茶等不重湯色的茶,用建盞喝未嘗不可
建盞 上釉
1:將配制好的泥料、釉料裝入機碓或者水碓中進行粉碎處理。泥料或釉料的粗細程度要適中。泥料過篩后入漿池,釉料則過篩后入釉池。然后上釉。進行培燒。
這就是建盞泥巴釉的形成。
2:建盞是一種特殊的茶具,它是以福建建陽水吉一帶出產(chǎn)的,含鐵量較高的粘土為胎底,鐵系結(jié)晶釉礦石為釉料,經(jīng)過選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練泥、揉泥、拉坯、修坯、素?zé)⑸嫌?、裝窯、焙燒總共一十三道工序燒制而成的。
宋代茶末釉建盞圖片
茶葉末是建盞釉色中的一種,在以黑瓷出名的建盞中,茶葉末被大家稱作是其中的“小清新”,清爽宜人的釉色也備受現(xiàn)代茶人的喜歡。
茶葉末釉是我國最古老的結(jié)晶釉之一,也是古代鐵結(jié)晶釉中重要的品種之一,屬高溫黃釉,以氧化鐵為呈色劑,經(jīng)1200℃—1300℃之間高溫還原焰燒制而成,茶葉末的燒成溫度一般在1285℃左右。
建窯窯變釉茶盞圖片
建窯為宋代名窯之一,是柴燒建盞窯口最好的一口窯。
建盞十大窯口包括有茶洋窯、福清東張窯、武夷山遇林亭窯等等。其中,茶洋窯的年代最晚,福清窯的數(shù)量最多,武夷山窯則是以加金彩的器物為貴。
建窯屬于窯變釉,針對這種釉窯的大小非常重要
宋代建窯茶葉末釉茶盞
1、性質(zhì)不同:
鈞窯即鈞臺窯,是在柴窯和魯山花瓷的風(fēng)格基礎(chǔ)上綜合而成的一種獨特風(fēng)格。建窯,是宋代福建燒造黑釉茶盞的著名窯場。
2、起始時間不同:
建窯創(chuàng)燒于晚唐五代, 歷宋、元、明、清四代,燒瓷歷史長達千年。1955年,禹縣(今禹州)陶瓷廠開始研制、探索湮沒已久的鈞瓷胎釉的基本配方與燒成技術(shù)。
3、特征不同:
建窯胎體厚重堅致,胎色紫黑。鈞窯用氣泡一個個串連一體呈立體的爬行狀,青蛙卵紋包裹卵核一摞摞正欲孵化而出。
茶沫釉建盞
又叫天目,建盞,意指建窯燒制的黑釉茶碗,即建窯黑釉盞。宋代建窯所產(chǎn)的黑釉瓷器,絕大多數(shù)是茶碗,統(tǒng)稱“建盞”。建盞是黑釉瓷器的代表,在宋代曾經(jīng)是皇室御用茶具。 作為量身定做的功能之器,黑釉建盞與淺色茶湯、茶沫互相襯托,又因壁厚具有保溫之效。
建盞窯變釉
建盞自然還原意思是:窯室缺氧,使窯火從土胎與釉水抽取氧元素,那就是“還原燒”。
建盞的釉屬于結(jié)晶釉范疇,燒制的時候,因為不同盞所處窯位的氣氛的不同,釉面會變化出各種自然斑紋。正是由于這種斑紋不被人工控制,因此被稱之為窯變
南宋茶葉末釉建盞
1:單色釉品級由低到高:紫金(鐵銹)<黃白灰貝<柿紅<黑釉<灰黑成瓷釉<烏金=茶末(綠釉)
&紫金(鐵銹):實為窯溫沒控好,溫度過高燒造失敗的產(chǎn)品。
2、烏金細分品級由低到高:白點烏金<純凈烏金<純凈金屬口烏金<隱藍毫烏金 <藍油滴烏金(也可歸類為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