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消青是什么(茶葉炒青是什么)
茶葉炒青是什么
可以。但是洗好之后,靜晾一會,等到茶葉上的水分不是很多的時候,就可以了。
1、炒茶分生鍋、二青鍋、熟鍋,三鍋相連,序貫操作。炒茶鍋用普通板鍋,砌成三鍋相連的炒茶灶,鍋呈25-30度傾斜。炒茶掃把用毛竹扎成,長1米左右,竹枝一端直徑約10厘米。
2、炒青是一個術(shù)語,是指在制作茶葉的過程中利用微火在鍋中使茶葉痿凋的手法,通過人工的揉捻令茶葉水分快速蒸發(fā),阻斷了茶葉發(fā)酵的過程,并使茶汁的精華完全保留的工序。是制茶史上一個大的飛躍。
茶葉炒青是什么味道
1 殺青:
用直徑50厘米左右的桶鍋,鍋溫要先高后低,即150-130℃左右。每鍋投葉量,特級200-250克,一級以下可增加到500-700克。鮮葉下鍋后,聞有炒芝麻聲響即為溫度適中。單手翻炒,手勢要輕,翻炒要快(每分鐘50-60次),揚得要高(葉子離開灶面20厘米左右),撒得要開,撈得要凈。殺青程度要求適當(dāng)偏老,即芽葉質(zhì)地柔軟,表面失去光澤,青氣消失,茶香顯露即可。
2 揉捻:
特級和一級原料,在殺青達(dá)到適度時,繼續(xù)在鍋內(nèi)抓帶幾下,起到輕揉和理條的作用。二、三級原料殺青起鍋后,及時散失熱氣,輕揉1-2分鐘,使之稍卷曲成條即可。揉捻時速度宜慢,壓力宜輕,邊揉邊抖,以保持芽葉完整,白豪顯露,色澤綠潤。
3 烘焙:
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時每只殺青鍋配四只烘籠,火溫先高后低,第一只烘籠燒明炭火,烘頂溫度90℃以上,以后三只溫度依次下降到80℃、70℃、60℃左右。邊烘邊翻,順序移動烘頂。初烘結(jié)束時,茶葉含水率約為15%左右。初烘過程翻葉要勤,攤?cè)~要勻,操作要輕,火溫要穩(wěn)。初烘結(jié)束后,茶葉放在簸箕中攤涼30分鐘,以促進(jìn)葉內(nèi)水分重新分布均勻。待初烘葉有8-10烘時,并為一烘,進(jìn)行足烘。足烘溫度60℃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揀剔去雜后,再復(fù)火一次,促進(jìn)茶香透發(fā),趁熱裝入鐵桶,封口貯存。
炒青的茶葉有哪些
殺青是形成綠茶品質(zhì)的關(guān)鍵性技術(shù)措施。其主要目的:一是徹底破壞鮮葉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類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以獲得綠茶應(yīng)有的色、香、味;二是散發(fā)青草氣,發(fā)展茶香;三是蒸發(fā)一部分水分,使之變?yōu)槿彳?,增?qiáng)韌性,便于揉捻成形。鮮葉采來后,要放在地上攤涼2—3小時,然后進(jìn)行殺青。殺青的原則一是“高溫殺青,先高后低”,使殺青鍋或滾筒的溫度達(dá)到180℃左右或者更高,以迅速破壞酶的活性,然后適當(dāng)降低溫度,使芽尖和葉緣不至被炒焦,影響綠茶品質(zhì),達(dá)到殺勻殺透,老而不焦,嫩而不生的目的。殺青的其二原則是要掌握“老葉輕殺,嫩葉老殺”。所謂老殺,就是失水適當(dāng)多些;所謂嫩殺,就是失水適當(dāng)少些。因為嫩葉中酶的催化作用較強(qiáng),含水量較高,所以要老殺,如果嫩殺,則酶的活化未被徹底破壞,以產(chǎn)生紅梗紅葉;殺青葉含水量過高,在揉捻時液汁易流失,加壓時易成糊狀,芽葉易斷碎。低級粗老葉則相反,應(yīng)殺得嫩,粗老葉含水量少,纖維素含量較高,葉質(zhì)粗硬,如殺青葉含水量少,揉捻時難以成形,加壓時也易斷碎。殺青葉適度的標(biāo)志是:葉色由鮮綠轉(zhuǎn)為暗綠,無紅梗紅葉,手捏葉軟,略微粘手,嫩莖梗折不斷,緊捏葉子成團(tuán),稍有彈性,青草氣消失,茶香顯露。
哪種茶用到了炒青
炒茶芯是普洱茶的一種,是以云南省一定區(qū)域內(nèi)的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jīng)過后發(fā)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是中國茶葉中極具特色的茶類,在市場上的普洱茶商品分類上,按產(chǎn)品的特性,有自然分類和學(xué)科分類。
普洱茶(學(xué)名: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大喬木,高達(dá)16米,嫩枝有微毛,頂芽有白柔毛。葉薄革質(zhì),橢圓形,上面干后褐綠色,略有光澤,下面淺綠色,中肋上有柔毛,其余被短柔毛,老葉變禿;側(cè)脈8-9對,在上面明顯?;ㄒ干?,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圓形,外面無毛。花瓣6-7片,倒卵形,無毛。雄蕊長8-10毫米,離生,無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長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種子每室1個,近圓形,直徑1厘米。
綠茶炒青都有什么茶
炒青茶是綠茶一種,同曬青、蒸青、烘青相似,因綠茶加工不同而命名。炒青綠茶因干燥方式采用炒干而得名。按外形可分為長炒青、圓炒青和扁炒青三類。長炒青形似眉毛,又稱為眉茶。圓炒青外形如顆粒,又稱為珠茶。扁炒青又稱為扁形茶。長炒青的品質(zhì)特點是條索緊結(jié),色澤綠潤,香高持久,滋味濃郁,湯色、葉底黃亮。圓炒青有外形圓緊如珠、香高味濃、耐泡等品質(zhì)特點。扁炒青成品扁平光滑、香鮮味醇。特征 品質(zhì)特征是,條索緊結(jié)光潤,湯色、葉底碧綠,香氣鮮銳,滋味濃厚而富有收斂性,耐沖泡。 炒青綠茶的主要品種,有眉茶、珠茶、西湖龍井、老竹大方、碧螺春、蒙頂甘露、都勻毛尖、六安瓜片等。
茶葉炒青什么意思是
炒青綠茶因干燥方式采用炒干而得名。而黃山毛峰是烘干的。
毛峰,指綠茶初制中形成條索細(xì)緊,露茸毫的嫩烘青。在小葉種地區(qū)制的毛峰,外形細(xì)緊,茸毫披露,顯芽鋒,湯色明亮,香氣清高,滋味醇爽,葉底嫩綠明亮;大葉種制的,色澤較黃或暗綠,香味較厚實,葉底肥嫩露芽。
什么叫炒青茶葉
炒青、烘青、殺青、曬青都是制作茶葉的工藝。
殺青是制茶過程中的一個步驟,即把新鮮采摘的茶葉中部分水氣除去的過程,就是殺青,殺青有多種方法:炒青,干鍋高溫干炒殺青;蒸青,就是用蒸汽進(jìn)行殺青;曬青,日曬的方法進(jìn)行殺青。不同的方法做的茶,品質(zhì)口感各有不同,比如蒸青的茶色澤很潤,回甘好;炒青的茶更冽;曬青的茶微帶果香,更醇,是一種干燥的方法,炒茶炒青做到半干或以下,再放到烘臺上烘干,就是烘青。
茶葉中的炒青
1:炒青是指在制作茶葉的過程中利用微火在鍋中使茶葉萎凋的手法,通過人工的揉捻令茶葉水分快速蒸發(fā),阻斷了茶葉發(fā)酵的過程,并使茶汁的精華完全保留的工序。曬青,顧名思義,就是經(jīng)過日曬干燥的毛茶,曬青指的是毛茶的干燥方式
2;白茶按工藝分屬于綠茶的一種
3:白茶從茶葉的形狀上分為:“鳳形”安吉白茶、“龍形”安吉白茶,前一個是烘青綠茶,后一個是炒青綠茶。而題主說的曬青一般是烏龍茶、普洱茶、白茶制作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總結(jié),安吉白茶制作過程中可能有烘青或炒青環(huán)節(jié)
茶葉烘青和炒青有什么區(qū)別
凡鮮葉經(jīng)殺青、揉捻、干燥加工而成的茶葉叫綠茶。具有干茶色澤綠、湯色綠、葉底綠的特點(又稱三綠)。因干燥方法不同,又分蒸青、烘青、曬青、炒青、及半烘半炒。
制茶為什么叫炒青?
據(jù)日本資料,光宗趙惇紹熙元年(1190),榮西和尚來我國留學(xué),將釜熬茶制法引進(jìn)日本,說明宋代就有炒青制法了。日松下智《全國銘茶總覽》載:“公元1406年(明朱棣永樂四年即日本應(yīng)永十三年),榮林周瑞禪師自中國歸國,帶回茶種并引入制茶技術(shù)……明朝是中國鍋炒茶的全盛時代,由此鍋炒茶傳播到九州各地?!?/p>
明代廣泛采用鍋炒殺青,這在明代茶業(yè)專著里都有詳細(xì)記述。由是可以推論鍋炒殺青至遲在元代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