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能炒菜嗎(茶葉可以放鍋里炒嗎)
茶葉可以放鍋里炒嗎
很多茶友都知道用蓋碗或是紫砂壺泡普洱茶,而且不同的茶具泡不同的茶,也要講求不同的方法。但很多茶友應該不知道,現(xiàn)在我們采用的泡茶方式只是其中一種泡茶方法而已,還有其他幾種失傳已久的泡茶方法你肯定不知道。
今天就帶你穿越到過去,一起感受下歷代茶人的泡茶方式,飲茶始于西漢,西漢以來,茶的烹飲方法不斷發(fā)展變化。大體說來,從西漢至今,有煮茶、煎茶、點茶、撮泡法四種烹飲方法。
1、煮茶法
唐代以前無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葉煮飲,唐以后則以干茶煮飲,明清以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數(shù)民族流行。
漢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樹生葉烹煮成羹湯而飲,飲茶類似喝蔬茶湯,此羹湯吳人又稱之為“茗粥”。
唐代飲茶以陸羽式煎茶為主,但煮茶依然流行,特別是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陸羽《茶經·五之煮》就記載:“或用蔥、姜、棗、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俗不已。
晚唐樊綽《蠻書》記:茶出銀生成界諸山,散收,無采早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唐代煮茶,往往加鹽蔥、姜、桂等佐料。
2、煎茶法
唐代至南宋末年流行,團餅茶經過灸、碾、羅等工序,成細微粒的茶末,再根據水的煮沸程度(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鍋邊緣如涌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在二沸時投茶煮,然后分飲。
具體過程就是:當鍋內的水煮到出現(xiàn)魚眼大的氣泡,并微有沸水聲時,是第“一沸”,這時要根據水的多少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嘗嘗水的味道。
當水煮到鍋的邊緣出現(xiàn)連珠般的水泡往上冒的時候,是“二沸”,這時需舀出一瓢開水,用竹夾在水中攪動使之形成水渦,再用量茶小勺取適量的茶末投入水渦中心。待水面波浪翻滾時,是“三沸”,這時將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鍋內,使開水停止沸騰。此時,鍋內茶湯表面即生成厚厚沫餑,但需及時將茶沫上形成的一層黑水膜去掉,因為它會影響茶湯的味道。然后再將茶湯均勻地舀入三個或者是五個茶盞中,而每盞的茶沫要均勻,陸羽認為茶湯的精華就是這茶湯上面的沫餑。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備器、選水、取火、侯湯、炙茶、碾茶、羅茶、煎茶(投茶、攪拌)、酌茶。與煮茶法不同之處:煮茶法中茶投冷、熱水皆可,需經較長時間的煮熬;煎茶法只是在水二沸時投入“茶末”煮。
3、點茶法
宋代點茶比唐代煎茶法更為講究,包括將團餅炙、碾、羅,以及侯湯、點茶等一整套規(guī)范的程序。區(qū)別與煎茶之處在于,茶末不再是水二沸時投茶煮,而是將茶末適量入盞中,再把煮好的水用“湯提點”(煮水瓶)注入盞中,先是調成膏狀,再接著注水,用茶筅快速擊打,使茶與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盞中出現(xiàn)大量白色茶沫為止。茶的優(yōu)劣,以餑沫出現(xiàn)是否快,水紋露出現(xiàn)是否慢來評定。沫餑潔白,水腳晚露而不散者為上。因茶乳融合,水質濃稠,飲下去盞中膠著不干,自然稱為“咬盞”。
宋代點茶時強調水沸的程度,謂之“候湯”。候湯最難,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只有掌握好水沸的程序,才能沖點出茶的色、香、味。宋代點茶,煮水改用肚圓頸細高的湯瓶,因為很難用眼辨認煮水的程度,因此只能依靠水沸的聲音來判斷煮水。
從蔡襄《茶錄》、宋徽宗《大觀茶論》等書看來,點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備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羅茶、擇水、取火、候湯、茶盞、點茶(調膏、擊拂)。
4、撮泡法
明代開始,用沸水直接沖泡散茶的飲茶法,逐漸代替了唐代餅茶煎飲法和宋代末茶點飲法,即撮泡法。置茶于茶壺或蓋甌中中,以沸水沖泡,再分釃到茶盞(甌、杯)中飲用。
唐五代主煎茶,宋元主點茶,泡茶法直到明清時期才流行。
朱元璋罷貢團餅茶,遂使散茶(葉茶、草茶)獨盛,茶風也為之一變。散茶代替龍團鳳餅,炒茶工藝逐漸流行,六類茶類開始逐步確立。今日流的泡茶法也多是明代撮泡的延續(xù)。
炒菜的鍋能炒茶葉嗎
一是可能是溫度太低,所以發(fā)紅。
二是可能不是紅色吧,可能是受到烏龍茶的影響,用的雖是綠茶的做法,追求的卻是烏龍茶的沖泡效果。因此復炒和烘干的溫度和時間要遠比龍井茶高而長,成茶色澤黃綠呈深灰,多數(shù)表面還帶有一層因長時間高溫“輝鍋”干燥所產生的白粉。沖泡后茶湯黃褐明亮,有些陳茶的湯色,看著有點紅。
茶葉在鍋里翻炒能喝嗎
槐葉茶的做法:
1.先將鮮嫩槐樹芽清水洗凈,曬干
2.把干槐樹芽碾成細末
3.每次30克,加入煎湯,加入少許紅糖,代茶飲之
茶葉可以放鍋里炒嗎多久
新采的茶葉自己在家可以用小火慢慢的炒制,而且在炒的過程中要用手不斷的來回翻炒。集體步驟如下:
1、首先,把大鍋中清水洗干凈,再點著柴火,把鍋燒干加熱,這時可以把準備好的新鮮茶葉放進去,大鍋的受熱面積大,茶葉入鍋以后不會堆積在一起,而且燒柴火的大鍋還容易掌握火候,便于人們炒出高質量的茶葉。
2、接著,要用小火慢慢的炒制,而且在炒的過程中要用手不斷的來回翻炒,動作一定要快,不然鍋中的茶葉就能炒焦。
3、然后炒茶葉時,選擇用手去翻炒茶葉,而且不能戴手套,這樣會讓手更靈活,翻炒茶葉更迅速。另外在炒的過程中還要用手揉搓茶葉,這樣可以讓茶葉的葉子更好的卷縮。
4、在炒制一小時以后,顏色就能明顯變深,而能聞到濃郁的茶香,這時不能出鍋,還需要繼續(xù)炒制四十分鐘左右,等鍋中的茶葉全部卷曲,變成暗黑色以后就可以取出,降溫以后第二天就能沖泡飲用。
所以,新采的茶葉自己在家可以用小火慢慢的炒制,而且在炒的過程中要用手不斷的來回翻炒。
茶葉可以放鍋里炒嗎為什么
如果是直接洗干凈,然后曬干,不炒就泡水喝,也是可以的,但是有青草氣,最重要的是,會比較寒涼。體寒的人,喝了胃會不舒服。炒了的蒲公英茶,似乎才算是“茶”,畢竟做茶都會有“殺青”和“炒茶”的步驟。
炒好的蒲公英茶,香氣更加濃郁,而且去掉了寒涼,營養(yǎng)價值仍然很高,對身體更為有益,所以,炒和不炒,它們的區(qū)別可不小。而且自制的蒲公英茶,如果萬一有蟲卵,或者是蒼蠅飛上去,是不衛(wèi)生的,炒了之后,也算是高溫消毒了,這樣喝著才能放心。
炒茶葉要放什么東西嗎
用豬油和牛油都行。
1.先炕花生芝麻。炕好后花生切碎,備用。
2.準備好牛油,豬油(牛油我家平常不怎么能接觸到,就用的羊油和豬油),開火,等油化了后,小火放過篩面粉翻炒,炒至微黃出鍋。
3.把炕好的花生碎,芝麻啥的倒到炒好的面粉里。
4.鍋里燒水,水開后倒入和水的油茶面,放少許鹽調味,煮開后可下麻花,進去一起煮?;蛘咧蠛煤笠ǔ鰜矸怕槿~,香油。
茶葉用什么鍋炒
用鐵鍋炒制綠茶的程序:
1、洗鍋,生火燒熱鍋;由于茶葉需要烘焙,量也較大,所以最好選用柴火灶。把鍋洗凈,生火并將鍋燒熱。倒入采摘回來的茶葉,用竹筷反復翻動,直到將茶葉炒軟,此時需大火。
3、裝入簸箕;將炒軟的茶葉盛出,裝入簸箕。盛出茶葉后,將鍋洗凈。
4、揉搓(搓茶);擦茶需趁熱,用手反復揉搓,跟揉面差不多。將手在冷水中浸濕,這樣就不怕燙啦。
當茶葉揉搓成一團,感覺茶葉也涼了后,將揉成團的茶葉散開,這一遍搓茶就算結束啦。
5、重炒并重復揉搓;將搓好的茶,放入熱鍋中再炒熱。
同樣用筷子來回翻動至,直到茶葉充分加熱,后再裝出揉搓。重復5遍炒、搓過程才能制出好茶。
6、烘焙制干;經過五遍反復炒、搓過程后,將最后一遍搓過的茶,放入熱鍋內,來回翻動五——十分鐘,接近干燥時需停止翻動,避免碎。最后熄滅明火,用灶內余燼烘干即可。
茶葉可以拿來煮嗎
燒久了會出現(xiàn)兩個情況:
茶水很苦,可以喝。由于是一下子煮得很透,所以再加水的話,只會使茶味更淡了。
煮茶的容器里會出現(xiàn)較深的茶垢,不容易洗滌。因此,建議還是燒水泡茶,喝了再加開水,使茶味能夠慢慢泡出來。所以茶煮久了最好不要多喝。
茶葉可以放在鍋里煮嗎
哪些茶可以煮:老白茶、黑茶、烏龍茶。白茶為輕發(fā)酵茶,陳化后的白茶物質飽滿,煮后棗香醇厚,湯色鮮醇;黑茶因采制的原料較粗老,且經長時間堆積發(fā)酵,煮著喝更能釋放其豐富的內含物質;烏龍茶由于烘焙原因,不易泡開,煮茶更利于其物質的析出,茶湯更加飽滿。
煮茶的條件適合條索相對粗老的茶,最極端的代表就是“藏茶”了,粗枝大葉相對內含物質會更加均衡,貯存的糖分也比較高,煮出來不會過于苦澀;而細嫩的茶芽就如新鮮的綠葉菜一樣,開水燙一下就很美味,煲湯就算了。
其次陳年老白茶、普洱老茶、黑茶也適合采取煮茶的方式,當然炭焙的鐵觀音也可以煮。
煮茶可以分為直接煮和沖泡后再煮兩種方式:
①滋味較輕的白茶(主要指貢眉、壽眉等)適合直接放進壺里煮;
②滋味比較濃的黑茶、普洱熟茶或老茶、老茶頭、碎銀子,則適合先用蓋碗沖泡品飲后再煮,這樣可以避免煮出來的茶湯過于濃烈。
煮茶,并不是適合每一種茶葉,哪些可以煮,哪些不可以,要分得清楚,記住尤其是鮮嫩的芽類綠茶一定不要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