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完整的茶具應(yīng)該有哪些東西?
一、水壺
要泡茶,必須先燒水。在古代沒有電,人們需要準(zhǔn)備一個火爐與燒水壺放置在一邊,方便隨時煮水泡茶。
二、茶壺
茶壺是茶具中最重要的一件,茶壺的大小、材質(zhì)、形狀都會影響到茶水的味道與香氣。古人認(rèn)為茶壺以小為貴,小壺能夠讓茶香不渙散。選擇一把好壺,要求壺口緊密,出水流暢,壺身的形狀要勻稱,壺嘴、壺鈕和壺把要在同一條直線上。
三、壺承
壺承就是用來盛放茶壺的。在泡茶的時候,常常會有淋壺這一步驟,這是為了讓茶壺升溫,泡茶時味道會更加醇厚。這個時候為了防止茶水四處流淌,就需要用上壺承。壺承的邊緣最好深一點,以防止茶水流到茶席上。
四、蓋碗
蓋碗也叫做三才杯,含有茶碗、碗蓋和茶托。蓋碗泡茶可以清晰地觀察到茶葉出湯的全過程,而且還能夠聞香。
五、公道杯
公道杯又稱為茶盅、茶海,在泡茶時將茶水倒入公道杯中,讓茶水能夠濃淡均勻,然后再進(jìn)行分茶。這樣能防止茶水每一道濃淡不均,還可以讓茶水的溫度稍降,更容易入口。
六、茶杯
喝茶時,茶杯會直接影響人們對于茶湯的感受。一只好茶杯,從大小、材質(zhì)、形狀、高地、厚薄等方面都有所要求。
七、杯托
杯托,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放置杯子的器具。用杯托來盛放茶杯,再奉給客人。一能體現(xiàn)出主人對于客人的尊重,二是能避免手指接觸杯沿,保持衛(wèi)生。
八、茶則
茶則是用來取茶葉的。因為我們的手上有護手霜、汗?jié)n等,最好不要用手直接取茶葉。
九、茶匙
茶匙比茶則稍微細(xì)小一點,可以用來取緊細(xì)的茶葉,或者茶粉。茶匙還可以用來疏通壺嘴。
十、茶葉罐
茶葉罐就是用來儲存茶葉的容器,有陶瓷、竹制、紫砂、鐵、錫等材質(zhì)。對于茶葉罐的基本要求就是密封、防水,而且避光。
十一、茶盤
茶盤也叫壺承,是用來盛放茶壺、茶杯、茶寵、茶食的器皿,要求是盤面寬、盤底淺。
十二、茶巾
茶巾一般是手帕大小,用來擦拭茶壺、茶杯底部的水漬,還可以隨時擦干茶盤上的水漬,保持茶席的干爽與清潔。
擴展資料
從茶具形制上講,除茶壺和茶杯以外,蓋碗是清代茶具的一大特色,蓋碗一般由蓋、碗及托三部分組成,象征著“天地人”三才,反映了中國人器用之道的哲學(xué)觀。
蓋碗的作用之一是防止灰塵落入碗內(nèi),起了有效的防塵作用;其二是防燙手,碗下的托可承盞,喝茶時可手托茶盞,避免手被燙傷。
清代茶具的多樣化還體現(xiàn)在茶托形狀的變化上,茶托最早出現(xiàn)在兩晉南北朝時,從出土的青瓷盞托可見南朝時越窯就已生產(chǎn)茶托了。清代的茶托品種豐富,花樣繁多,有的因制成船形,稱之為茶船,還有十字形、花瓣形、如意形等等。
古人飲茶之前,先要將茶葉放在火爐上煎煮。在唐代以前的飲茶方法,是先將茶葉碾成細(xì)末,加上油膏、米粉等,制成茶團或茶餅,飲時搗碎,放上調(diào)料煎煮。煎煮茶葉起于何時,唐代以來諸家就有過爭論。
時至唐代,隨著飲茶文化的蓬勃發(fā)展,蒸焙、煎煮等技術(shù)更是成熟起來。
茶餅、茶串必須要用煮茶茶具煎煮后才能飲用。這樣無疑促進(jìn)茶具的改革,而進(jìn)入一個新型茶具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