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鐵觀音美麗傳說與多彩“茶俗”
鐵觀音(tiě guān yīn)茶,中國傳統(tǒng)名茶,屬于青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原產(chǎn)于福建泉州市安溪縣西坪鎮(zhèn),發(fā)現(xiàn)于1723—1735年?!拌F觀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樹品種名,鐵觀音茶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屬于半發(fā)酵茶類,鐵觀音獨具“觀音韻”,清香雅韻,沖泡后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香氣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譽 ”。除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外,還具有抗衰老、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清熱降火,敵煙醒酒等功效。
作為我國名茶安溪鐵觀音,有著兩個古老而神奇的美麗傳說,一個是“魏說”,一個是“王說”,勤勞的安溪茶人一直引以為傲。安溪鐵觀音“茶俗”更是多姿多彩,展現(xiàn)了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的獨具一格的神奇魅力!下面讓我們一起進入這“五彩斑斕”的神奇世界吧!
一、安溪鐵觀音名稱的由來
民間傳說雖不能等同于歷史文獻,但它作為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世代相傳,保留了許多具有歷史價值的素材。在安溪,與茶有關的故事、傳說有很多,幾乎每一種名茶的發(fā)源都有一兩則生動的故事,口口相傳在鄉(xiāng)里坊間,諸如“打獵將軍烏龍”、“王淡與黃淡”、‘楊奕糖與梅占”、“高坑與毛蟹”等。
安溪栽培烏龍茶已經(jīng)有千年歷史,“鐵觀音”從存在至今也有300多年,而安溪鐵觀音的由來卻流傳著兩種傳說,茲抄錄新編《安溪縣志》第二章“茶樹良種”的記載:鐵觀音(又名紅心觀音、紅樣觀音)原產(chǎn)于安溪縣西坪堯陽。無性系品種。
(1)“魏說”
其由來有兩種傳說:一是“魏說”。相傳,清雍正三年(1725年)前后,西坪堯陽松林頭(今西坪鄉(xiāng)松巖村)老茶農(nóng)魏蔭(1703—1775年),勤于種茶,又信奉觀音,每日晨昏必在觀音佛前敬獻清茶一杯,數(shù)十年不輟。一夜,魏蔭在熟睡中夢見自己荷鋤出門,行至一溪澗邊,在石縫中發(fā)現(xiàn)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芬芳誘人。魏蔭好生奇怪,正想探身采摘,突然傳來一陣狗吠聲,把一場好夢擾醒。
翌晨,魏蔭循夢中途徑尋覓,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縫間,發(fā)現(xiàn)一株如夢中所見的茶樹,細加觀察,葉形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異于他種。他喜出望外,遂將茶樹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鐵鼎里,悉心培育,經(jīng)數(shù)年壓枝繁殖,株株茁壯,葉葉油綠。便適時采制,果然茶質特異,香韻非凡,視為家珍,密藏罐中。
每逢貴客嘉賓臨門,沖泡品評,凡飲過此茶的人,均贊不絕口。一天,有位塾師飲了此茶,便驚奇地問:“這是何好茶?”魏蔭便把夢中所遇和移植經(jīng)過詳告塾師,并說此荼是在崖石中發(fā)現(xiàn),崖石威武勝似羅漢,移植后又種在鐵鼎中,想稱它為“鐵羅漢”。塾師搖頭道:“有的羅漢猙獰可怖,好茶豈可俗稱。此茶乃觀音托夢所獲,還是稱‘鐵觀音’才雅!”魏蔭聽后,連聲叫好。
(2)“王說”
二是“王說”。相傳,安溪縣西坪堯陽南巖(今西坪鄉(xiāng)南巖村)仕人王士讓,清雍正十年(1732年)中副貢,乾隆十年(1745年)出任湖廣(今湖北)黃州府蘄州通判,曾筑書房于南山之麓,名為“南軒”。清乾隆元年(1736年)春,王與諸友經(jīng)常會文于南軒,每于夕陽西墜,徘徊于南軒之旁。
一日,見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異于他種,遂移植南軒之圃,朝夕管理,精心培育,年年繁殖,枝葉茂盛,圓葉紅心;采制成品,烏潤肥壯,氣味超凡;泡飲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奉詔赴京,晉謁禮部侍郎方望溪,以此茶饋贈。
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轉獻內廷。乾隆帝飲后,甚喜,召見士讓詢問堯陽茶史,以其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賜名為“鐵觀音”。
兩則生動有趣的傳說,一說是觀音托夢所賜,一說是乾隆皇帝賜名,一“農(nóng)”一‘仕”,大相徑庭,卻同樣找不到足以作為依據(jù)的歷史文獻,都無從查考。然而從故事本身分析,卻又完全合乎中國人尤其是閩南人的觀音信仰,以及安溪人充滿智慧的商品營銷策略,這種借著“菩薩”、“皇家”色彩的傳說,無形中給鐵觀音烏龍茶賦予了更高的文化品位,雅俗共賞。
(3)現(xiàn)代鐵觀音名稱之爭論
如今,松巖村和南巖村都興建了紀念碑、亭,紀念鐵觀音的發(fā)現(xiàn)者,以吸引游客,彰顯榮耀。而據(jù)何少川先生的領悟,“鐵觀音”名稱應與民間斗茶有關:斗茶的民間俗語也叫“玩茶”,“玩”的閩南語音是“七”(t’it)?!翱础焙汀昂取钡拈}南語音文讀分別是“觀”(kuan)和“飲”(t’itkuanim)。三個字的閩南語音連在一起,就成“七觀飲”(t’itkuamm)。
或許有些讀書人認為這名字雖然悅耳動聽,但是顯得粗俗,似乎不成名字,依照閩南方言的諧音把它改為“鐵觀音”,既文雅又高貴,從此廣泛流傳。幾百年前的往事,找不到任何文獻作為佐證,這也權當是提供品茗時閑談的一種趣說。
“鐵觀音”的傳說眾詞不一,這并不奇怪。自古以來,只要是獨具特色的物產(chǎn),都會有許多附會的盎然趣味的故事衍生。對于這些故事,是虛是實倒也不必認真澄清。這些傳說故事,無非是人們用來表達對某一特色物產(chǎn)的喜愛和珍惜,鐵觀音也如斯!
民間傳說誠然不足作為史實考證的依據(jù),但它們是反映安溪茶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確,關于“鐵觀音”,“魏說”也好,“王說”也罷,說的是鐵觀音茶的發(fā)源地就在安溪,說的是鐵觀音茶品質的迷人。
二、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習俗
安溪家家戶戶基本有鐵觀音,“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以茶待客,有客自遠方來,以茶代酒素來是安溪人的傳統(tǒng)。從古至今,客人或朋友來訪,茶主必當拿出家中上等鐵觀音招待,走親戚訪問朋友,以高檔禮盒配鐵觀音饋贈,這也是安溪人加深親朋好友獨特的感情方式;懂得對方,一起品嘗一杯好的安溪鐵觀音,“聊一聊身邊事,細細品飲鐵觀音韻味”,更是增加了些許情誼;
遠方客人來到烏龍茶鐵觀音的故鄉(xiāng),不管你漫步到哪里,經(jīng)常會聽到“歇歇腳喝杯熱茶”,“安溪人真誠好客,出門是朋友,入門是兄弟”也是每一位來訪者的親身感受。安溪民間茶俗之淳樸,隨處可見。淳樸的茶俗風情處處有濃濃的茶香渲染著。作為古老的烏龍茶制茶技藝發(fā)源地,鐵觀音,已經(jīng)滲透到安溪人的衣食住行、婚喪喜慶和日常禮俗的方方面面,成為世代相承的傳統(tǒng)禮俗。
1、歲時獻茶
(1)拜“天公”
安溪人保留著許多地地道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他們遵從古人的禮儀,在城市化日益擴張下,這種古樸的文化本身更值得保護與傳承。就以春節(jié)習俗為例。農(nóng)歷大年初一清晨,古時稱“元旦”,閩南俗稱“初一早”。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早早起床洗漱,煮水泡茶備果品,果品俗稱“茶配”。首先敬“天公”,接著敬“土地公”,然后敬“灶君”,最后敬祖先。天亮后,一家老小換上新衣,由家長或年紀較大的兄長帶著小孩,按規(guī)矩向長輩、鄰居敬茶拜年,有客人來即奉以茶和果品。
(2)拜“土地公”
這種傳統(tǒng)習俗沿襲至今,給春節(jié)增添了濃濃的禮儀和情感。正月初九是“天公”(神話傳說中自然界的主宰者,即道家始祖玉皇大帝)的生日,這一天安溪人會備下清茶美酒、三牲拜天公。正月十五,古稱“上元節(jié)”。各家備辦牲糧,供“土地”。而在這古老而傳統(tǒng)的習俗中,永遠都有香氣誘人的“安溪鐵觀音”茶葉參加。
(3)拜“床母”
晚上還要敬“床母”,全家聚餐吃“長命菜”。入夜,民間還有“迎燈”等習俗,各家門口,將事先備好的桐杉堆或杉刺堆點燃,讓迎燈隊伍一個個跳過,叫“跳火舞”。這一天供奉“土地”、敬祖先,照例離不開茶品。除此之外,在其他傳統(tǒng)節(jié)目里,安溪人一樣都要備辦酒肉果茶,虔心供奉,表達的是對神靈的敬畏與希冀,以及對祖先的崇敬與追思。
2、婚姻茶俗
(1)“辦盤”
作為精神上的象征意義,宋代在朝廷儀典中開始加進了茶禮,隨之貴族在婚嫁中引入了茶儀,在彩禮中也加入了茶,后來民間茶俗也漸漸流行。明清時期,茶就以一種特殊的形式融人安溪的婚俗。在古老的安溪婚俗中,婚前禮儀有一道“辦盤”的習俗。
(2)念“四句”
婚期既定,男方在婚期前若干日,要備齊聘金、禮盤到女方家。禮品除雞、酒、豬腿、線面、糖果外,茶鄉(xiāng)往往還要外加本地產(chǎn)的上等好茶葉一份?;檠缰校线^幾道菜后,新郎新娘要敬茶請喜糖,逐席敬奉。賓客茶后要“答禮”,念“四句”(即吉利話)逗趣助興,預祝新郎新娘百年好合,早生貴子。
(3)“請茶”
假如賓客故意開玩笑,不愿受茶時,新郎新娘不得生氣或借故走開,要反復敬茗,直至賓客品飲。一道香茗不但可消除葷膩還可放松精神,活躍宴席氣氛?;槎Y當天或翌日清晨,新娘須向男方的親人“請茶”(加紅糖或冰糖的甜茶),以示敬意。新郎依俗逐一將親人介紹給新娘,新娘一一跟著稱呼“阿爹”、“阿媽”,表示從此正式加入這個家庭。
(4)“紅包”
翁姑受茶,要準備好“紅包”壓茶盅,作為答謝和關愛?;榧蕖邦^倒客”,新娘應從娘家?guī)Щ亍皫冯u”雌雄一對,。還要帶回優(yōu)良品種的茶苗和蓮仔種苗,用以表示新娘在夫家扎根發(fā)芽開花結子,象征早生貴子、連招貴子之意。古代安溪民間有“對月”的習俗,即婚后一個月,新娘返回娘家拜見親生父母。待返回夫家時,娘家要有一件“帶青”的禮物讓女兒帶回,以示吉利。
茶鄉(xiāng)往往精選肥壯的茶苗讓女兒帶回栽種,隱含落地生根、繁衍子孫之意。安溪烏龍茶中的另一極品“黃醈”,便是當年西坪一位叫王淡的新娘“對月”時帶回培植的特種名茶,民間為此流傳著生動的傳說。
3、禮尚送茶
早時,安溪人在親來戚往時,多要帶著“手巾頭”(面線)作見面禮。講究門風的,還備辦糖果或特產(chǎn),如鐵觀音茶等,禮重的甚至送衣料。20世紀80年代以來,探親訪友則多帶時令水果、鐵觀音茶及其他土特產(chǎn)。如今,上等鐵觀音成為送人的首選禮品,顯得大氣脫俗,容易被接受。
4、祭祀茶俗
安溪人貴茶,祭神祭祖皆須用茶,神圣得很,供于佛前、祖前和靈前,在安溪民間十燃。在安溪,喪葬禮儀以奉茶來趨吉避邪。在親戚奔喪、堂親送喪、朋友同事探喪時,主人都要對來客敬上清茶一杯??腿孙嫴杵诽瘘c緬懷逝者,寄托哀思,企望得以討吉利、避邪。清明時節(jié),后輩上墳掃墓跪拜先祖時,亦要敬奉清茶和米糕,表達孝道緬懷先祖。如清末著名詩人、茶商林鶴年在《福雅堂詩抄》中曾記述,因“經(jīng)年未登先觀察墳塋,于弟侄還鄉(xiāng)跪香致虔泣”時,基于“先祖性嗜茶,云初泡過濃,二泡味淡而香始出,特囑弟侄于掃墓忌辰朔望時,作茶供,一如生時”。
三、鐵觀音的民間茶俗
茶鄉(xiāng)人日常生活生產(chǎn)與茶為伍,并把茶視為“清凈圣潔”之物。在安溪,人們還會將敬過神明的茶葉泡來全家人分喝,人人都相信神喝過的茶,人喝了就能保平安得健康。歷史上,安溪人的信仰屬于泛神崇拜,神祗龐雜紛繁,在敬奉活動儀式中都離不開茶。敬觀音菩薩和土地公最為普遍。
(1)敬觀音
每月的農(nóng)歷初一和十五,在安溪民間一直有向佛祖、觀音菩薩、地方神靈敬奉清茶的傳統(tǒng)習俗。是日清晨,主人要趕個清早,在太陽未上山晨露猶存之際,凈手之后焚香明燭,泡上三杯濃香醇厚的鐵觀音等上好茶水,在神位前敬奉,表示虔誠之心,求佛祖和神靈保佑家人出入平安,家業(yè)興旺,丁財進益,吉祥平安。
虔誠者則日日如此,經(jīng)年不輟。在鐵觀音發(fā)源地松林頭,鄉(xiāng)民每年五月十五日都舉行答謝觀音菩薩托夢賜茶活動,家家戶戶備辦熟牲、酒禮、香燭、禮炮、金帛等,請來法師隆重禮佛叩謝,同時祈盼當年鐵觀音茶有好的收成。在其他許多村落,每年農(nóng)歷五月十六,春茶制完后,全村人便出錢請來戲班子唱戲,主要節(jié)目有南音、高甲戲或布袋戲,一是酬天謝地慶祝豐收,二是祈愿茶葉能賣個好價錢。
(2)敬土地公
在安溪有一個流傳久遠的習俗,種茶的人必敬土地公,做茶葉生意的則必敬關公,茶農(nóng)家里都有土地公神位,茶葉店里都有關公香案。茶農(nóng)、茶商每天早起或開店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土地公、關公上香奉茶。在每個月的農(nóng)歷初二、十六要擺茶設果敬土地公,而茶季前后的敬奉之物尤為豐盛。
(3)祥華習俗
據(jù)制茶專家陳雙算先生介紹,在祥華鄉(xiāng)舊寨村,茶農(nóng)的信仰主要是敬觀音和土地公。每逢春茶采摘的第一天,村民都要在采摘前敬拜觀音,一年一次;到了年底農(nóng)歷十二月十六,則家家要備辦“禮數(shù)”,叩謝觀音和土地公對鄉(xiāng)民的護佑,這一天在閩南叫“尾牙”,各行各業(yè)的老板無一例外都必須用好酒好菜好煙款待辛苦了一年的員工。
在祥華鄉(xiāng)詹氏族人聚居的新寨村,茶農(nóng)們除了要到詹氏宗祠敬奉安溪烏龍茶的開山鼻祖詹敦仁,還要到玄女真仙宮敬拜玄女,祈求茶業(yè)事事順心繁榮。
(4)感德習俗
感德槐川村臥牛山的善積壇,1505年由佐槐陳氏第五世祖林公首建,供奉土地公,后代子孫四時康樂,田園茶糧豐登,族人把功勞歸于土地的庇護,1690、1906年陳姓族人曾兩度擴建。每年春、秋茶采摘之前,早稻收割之前及立冬前后,村民必擇良辰吉日,備辦牲禮之儀,在此壇舉行隆重祈福儀式,世代相沿成習。1945年第三次擴建,將壇位換上了壯觀的石龕,上下兩庭,左右鐫刻“社公司宰化稷正奠乾坤”。自2003年以來,為感謝土地神恩賜茶鄉(xiāng)茶業(yè)大發(fā)展,恢復了一年四次的祈福祭祀活動。
(5)西坪習俗
每年小滿前后,是傳統(tǒng)壓條育苗的時間,西坪鎮(zhèn)等茶鄉(xiāng)的茶農(nóng)在壓苗之前,都要在土地公(福德正神)座前敬獻金帛,祈求保佑育苗后多生根、多長芽,以便來年擴大種植?!笆锊煌祝謇锊煌L”,除了普遍敬奉觀音、土地公外,安溪各地茶鄉(xiāng)信仰的茶神仍有不同,其文化內涵相當豐富,值得關注。
(6)感德“茶王公”傳說
譬如在感德和祥華的一些茶村里,我們發(fā)現(xiàn)茶農(nóng)們信奉的茶神就不盡相同:在位于感德鎮(zhèn)槐植庵兜格西北300米處,有一座“茶王公宮”,專門紀念一位最先帶領鄉(xiāng)民種茶的先賢。
相傳,宋末元初,江西弋陽謝枋得不愿為官,潛居在感德佐槐(槐植)教書,竭力倡導墾荒植茶。在他的引導下,這里的茶葉生產(chǎn)迅速發(fā)展,村民安居樂業(yè),感恩戴德,就建了一座宮廟奉祀,尊其為茶神、茶王公,并奉為境主崇祀。明成化五年(1469年),由佐槐黃姓智五公獻地,黃、陳、蘇三姓村民鳩資興建茶王公祠(俗稱集福堂),供奉木雕謝枋得神像于祠中。
歷史上信眾頗多,常年香火不熄。每年正月初十至十二,由黃、陳、蘇三姓信眾輪值,隆重舉行迎茶王公儀式,熱鬧非凡。數(shù)百年來,茶王公祠幾經(jīng)修葺,占地近千平方米,建筑面積500平方米,規(guī)模宏大,典雅壯觀。1958年被夷為平地種茶。2010年,村民在原址啟動規(guī)劃設計復建。
茶王公信仰世代相襲迄今。而就在離槐植村不遠的大格村,在郁郁蒼翠的茶園坡上,有一座面積不大的“新斗宮”,宮里面供奉的是法祖公、觀音和茶圣陸羽。據(jù)周邊的鄉(xiāng)民介紹,這是由幾家茶農(nóng)聯(lián)合興造的小宮廟。時間雖不長,想來信奉者對茶文化必有一番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