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一级啪啪,国产精品亚洲精品青青青,日本高清在线观看视频你懂的,亚洲色图综合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在线,2016天天干天天插天天操,无码理论在线视频

首頁>茶油設(shè)備>有多少人了解附子的

有多少人了解附子的

來源:m.petajastudio.com   時間:2024-06-28 14:12   點擊:182   編輯:niming   手機版

《中國藥典》:附子拼音Fù Zǐ

別名附片、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 月下旬至8 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須根及泥沙,習稱“泥附子”,加工成下列品種。(1) 選擇個大、均勻的泥附子,洗凈,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過夜,再加食鹽,繼續(xù)浸泡,每日取出曬晾,并逐漸延長曬晾時間,直至附子表面出現(xiàn)大量結(jié)晶鹽粒(鹽霜)、體質(zhì)變硬為止,習稱“鹽附子”。(2) 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別洗凈,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數(shù)日,連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水漂,縱切成厚約0.5cm 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調(diào)色液使附片染成濃茶色,取出,蒸至出現(xiàn)油面、光澤后,烘至半干,再曬干或繼續(xù)烘干,習稱“黑順片”。(3) 選擇大小均勻的泥附子,洗凈,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數(shù)日,連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剝?nèi)ネ馄?,縱切成厚約0.3cm 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曬干,習稱“白附片”。

性狀? ?

鹽附子:呈圓錐形,長4~7cm,直徑3~5cm。表面灰黑色,被鹽霜,頂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體重,橫切面灰褐色,可見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層環(huán)紋,環(huán)紋內(nèi)側(cè)導管束排列不整齊。氣微,味咸而麻,剌舌。黑順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5cm,寬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并有縱向?qū)Ч苁?。質(zhì)硬而脆,斷面角質(zhì)樣。氣微,味淡。

白附片: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厚約0.3cm。

毒性

本品因炮制或不當,或用量過大,容易引起中毒。

中毒癥狀:口腔灼熱,發(fā)麻(從指頭開始漸達全身),流涎,惡心,可能嘔吐,疲倦,呼吸困難,瞳孔散大,脈搏不規(guī)則(弱而緩),皮膚冷而粘,面色發(fā)白,可能。

解救方法:1~2%洗胃,酌情給予;服活性炭(混于水中服下);靜脈注射葡萄糖鹽水。

對癥治療;及時使用等興奮劑;注意保溫;必要時給氧或進行;心跳緩慢而弱時可。

鑒別

取黑順片或白附片粗粉4g,加乙醚30ml與氨試液 5ml,振搖20分鐘,濾過。濾液置分液漏斗中,加0.25mol/L 硫酸溶液20ml,振搖提取,分取酸液,照分光亮度法(附錄Ⅴ A)測定,在 231nm與274nm 的波長處有最大吸收。炮制附片:黑順片、白附片直接入藥。

淡附片:取鹽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鹽分漂盡,與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開后口嘗無麻舌感時,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曬干。每 100kg鹽附子,用甘草 5kg、黑豆10kg。炮附片:取附片,照燙法(附錄Ⅱ D)用沙燙至鼓起并微變色。

性味辛、甘,大熱;有毒。

歸經(jīng)歸心、腎、脾經(jīng)。

功能主治

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用于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萎,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

用法用量3~15g。

注意

孕婦禁用。不宜與半夏、瓜蔞、天花粉、貝母、白蘞、白及同用。

貯藏鹽附子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黑順片及白附片置干燥處,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中藥大辭典》:附子

拼音Fù Zǐ

出處《本經(jīng)》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栽培品)的旁生塊根(子根)。夏至至小暑間挖取附于母根旁的子根,洗凈泥土,稱為泥附子,按大小分別加工:

①鹽附子

選取較大的泥附子洗凈泥土,浸入鹽鹵和食鹽的混合液中,每日取出曬晾,并逐漸延長曬晾的時間,直至附子表面出現(xiàn)大量結(jié)晶鹽粒,并體質(zhì)變硬為止。

②黑順片

選取中等大小的泥附子,洗凈后浸入鹽鹵水液中數(shù)日,并與鹽鹵水同煮沸,撈出,水漂,切成厚片,再浸入稀鹽鹵水液中,并加入黃糖及菜油制成的調(diào)色劑,使附片染成濃茶色,用水漂冼至口嘗無麻辣感時,取出蒸熟,烘至半干,再曬干。

③白附片

選取較小的泥附子,洗凈后浸入鹽鹵水液中數(shù)日,并與鹽鹵水同煮至透心為度,撈出,剝?nèi)ネ馄ぃv切成薄片,用水漂洗至口嘗無辣感時,取出蒸熟,曬至半干,以硫黃熏后,曬干。

原形態(tài)形態(tài)詳川烏頭條。

性狀

①鹽附子,呈圓錐形,長約5~8厘米,直徑約3~4厘米。頂端寬大,中央有凹陷的芽痕,上身肥滿,周圍生有瘤狀隆起的分支,習稱釘角,表面灰黑色,被鹽霜。體重,橫切面灰褐色,具不整齊的筋脈或中心有小空隙,其中充滿鹽霜。無臭,味咸而麻辣。以個大、堅實、表面起鹽霜者為佳。

②黑順片,又名:黑附子(《簡要濟眾方》)。呈不規(guī)則形的縱切片,上寬下窄,周邊略翹起,長2.5~4厘米,寬1.5~2.5厘米,厚約5毫米。外皮黑褐色,內(nèi)部暗黃色半透明狀,油潤而有光澤,并可見有縱走的筋脈。質(zhì)硬而脆,破碎面角質(zhì)狀。無臭,味淡。以片均勻,表面油潤光澤者為佳。

③白附片,又名:明附片、雄片。形狀與黑順片相同,唯全體均為黃白色半透明狀,片較薄,厚約3毫米。氣味同黑順片。以片勻、黃白色、油潤、半透明狀者為佳。

以上均主產(chǎn)于四川、陜西等地。

毒性

附子中亦含烏頭堿,雖其含量較烏頭為低,但因服用不當而引起中毒者卻屢見不鮮。其原因除與劑量過大、煎煮時間過短,及機體對藥物的敏感性等有關(guān)外,與藥物品種及服法等也有密切關(guān)系;曾有1例用云南騰沖所產(chǎn)附子3錢煎后連渣服下,即引起嚴重中毒。中毒表現(xiàn)與烏頭基本相同,如口唇、肢體發(fā)麻,惡心,嘔吐,心慌,氣促,煩躁不安,甚至昏迷,間或抽搐,嚴重者心跳、呼吸暫停,心電圖顯示室性過早搏動,而呈阿-斯二氏綜合征象。中毒者如能及時搶救,一般均可恢復。此外,曾報道1例用附子外敷臍部引起接觸性皮炎,可能系過敏所致。

炮制

淡附片:取鹽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鹽分漂凈,置鍋內(nèi)與甘草、黑豆加水同煮透,至切開后口嘗稍有麻辣感為度,取出,去甘草、黑豆,刮去皮,切為兩瓣,置鍋內(nèi)加水煮約2小時,取出,曬晾,反復悶潤數(shù)次,潤透后切片,曬干。(每鹽附子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炮附片:取鹽附子洗凈,清水浸泡一夜,除去皮臍,切片,再加水泡至口嘗稍有麻竦感為度,取出,用姜湯浸1~3天,然后蒸熟,再焙至七成干,倒入鍋內(nèi)用武火急炒至煙起,微鼓裂為度,取出放涼。

①《雷公炮炙論》:凡修事(附子),子文武火中炮令皴坼,用刀刮上孕子,并去底尖微細,劈破,于地上掘一坑,可深一尺,安于中一宿,至明取出焙干用。夫欲炮者,灰火勿用雜木火,只用柳木最妙。若陰制使,即生去尖皮底了,薄切,用東流水并黑豆浸五日夜,然后漉出,于日中曬干用?!渴畠?,用生烏豆五兩,東流水六升。

②《綱目》:附子生用則發(fā)散,熟用則峻補。生用者,須如陰制之法,去皮臍入藥;熟用者,以水浸過,炮令發(fā)坼,去皮臍,乘熱切片再炒,令內(nèi)外俱黃,去火毒入藥。又法:每一個用甘草二錢,鹽水、姜汁、童尿各半盞,同煮熱,出火毒一夜,用之則毒去也。

③《本草備要》:水浸面裹煨令發(fā)坼,乘熱切片炒黃,去火毒。

性味

辛甘,熱,有毒。

①《本經(jīng)》:味辛,溫。

②《吳普本草》:岐伯、雷公:甘,有毒。李氏:苦,有毒,大溫。

③《別錄》:甘,大熱,有大毒。

④《本草正》:腌者大咸,性大熱,有毒。

歸經(jīng)入心、脾、腎經(jīng)。

①《湯液本草》:入三焦、命門。

②《本草經(jīng)疏》:入手厥陰、命門、手少陽,兼入足少陰、太陰經(jīng),亦可入足太陽。

③《本草經(jīng)解》:入足厥陰肝經(jīng)、足少陰腎經(jīng)、手太陰肺經(jīng)。

④《本草再新》:入心、肝、腎三經(jīng)。

功能主治

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濕。治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腳氣水腫小兒慢驚,風寒濕痹,踒躄拘攣,陽萎,宮冷陰,疽瘡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1)回陽救逆:有較強之回陽作用。用于畏寒、肢冷、脈微欲絕之虛脫,常配伍人參,或干姜、甘草)。

(2)補益陽氣:附子辛熱,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經(jīng),故凡陽氣不足之證均可用之,尤能補益腎陽。補腎陽常配肉桂。

(3)祛寒止痛:本品大熱,祛寒力強,故能治寒邪內(nèi)侵之胃腹疼痛、泄瀉,以及寒濕阻絡(luò)之痹痛。

①《本經(jīng)》: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瘡,破癥堅積聚,血瘕,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步。

②《別錄》:腳疼冷弱,腰脊風寒,心腹冷痛,霍亂轉(zhuǎn)筋,下痢赤白,堅肌骨,強陰,又墮眙,為百藥長。

③《本草拾遺》:醋浸削如小指,納耳中,去聾。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內(nèi),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

④《醫(yī)學啟源》:《主治秘要》云,去臟腑沉寒;補助陽氣不足,溫熱脾胃。

⑤李杲:除臟腑沉寒,三陰厥逆,濕淫腹痛,胃寒蛔動;治經(jīng)閉;補虛散壅。

⑥王好古:治督脈為病,脊強而厥。

⑦《綱目》:治三陰傷寒,陰毒寒疝,中寒中風,痰厥氣厥,柔痓癲癇,小兒慢驚,風濕麻痹,腫滿腳氣,頭風,腎厥頭痛,暴瀉脫陽,久痢脾泄,寒瘧瘴氣,久病嘔噦,反胃噎膈,癰疽不斂,久漏冷瘡。合蔥涕,塞耳治聾。

⑧《本草備要》:補腎命火,逐風寒濕。

⑨《本草從新》:治痘瘡灰白,一切沉寒痼冷之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diào)敷。

注意

陰虛陽盛,真熱假寒及孕婦均禁服。

①《本草經(jīng)集注》:地膽為之使。惡蜈蚣。畏防風、甘草、黃芪、人參、烏韭、大豆。

②《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

③《綱目》:畏綠豆、烏韭、童溲、犀角。忌豉汁、稷米。得蜀椒、食鹽,下達命門。

④《本草匯言》:若病陰虛內(nèi)熱或陽極似陰之證,誤用之,禍不旋踵。

貯藏

鹽附子置陰涼干燥處,密閉保存;黑順片及白附片置干燥處,防潮。

復方? ??

①治吐利汗出,發(fā)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甘草二兩(炙),干姜一兩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枚,干姜三兩。(《傷寒論》四逆湯)

②治傷寒陰盛格陽,其人必躁熱而不欲飲水者:大附子一枚燒為灰,存性,為末;蜜水調(diào)服。(《傳家秘寶方》霹靂散)

③治陰毒傷寒,面青,四肢厥逆,腹痛身冷,一切冷氣:大附子三枚(炮裂,去皮臍)為末。每服三錢,姜汁半盞,冷酒半盞,調(diào)服。良久臍下如火暖為度。(《濟生方》回陽散)

④治傷寒已經(jīng)轉(zhuǎn)下,又曾發(fā)汗,內(nèi)外俱虛,邪氣未解,表證不見,身無大熱,晝?nèi)諢┰辏坏妹咚?,夜即安靜,不嘔不渴,脈候沉微者,宜服之。又治暴中風冷,久積痰水,心腹冷痛,霍亂轉(zhuǎn)筋,一切虛寒,并皆治之:干姜(研粗末)一兩,附子(生,去皮臍,細切)一枚。上合勻。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局方》姜附湯)

⑤治嘔逆翻胃:大附子一個,生姜一個(細銼)。煮研如面糊,米飲下。(《經(jīng)驗方》)

⑥治一切厥心痛,小腸膀胱痛,不可止者:附子一兩(炮),郁金、橘紅各一兩。上為末,醋面糊為丸,如酸棗大,以朱砂為衣。每服一丸,男子酒下,婦人醋湯下。(《宣明淪方》辰砂一粒丹)

⑦治七疝,心腹冷痛,腸鳴氣走,身寒白汗,大腑滑泄:木香(不見火)半兩,玄胡索(炒,去皮)、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濟生方》玄附湯)

⑧治休息痢及赤白?。焊阶樱ㄅ诹?,去皮臍)半兩,雞子二枚(去黃取白)。上二味,先將附子搗羅為末,以雞子白和為丸,如梧桐子大。一時傾入沸湯內(nèi),煮數(shù)沸濾出,分作兩眼,米飲下,空心、日午各一服。(《圣濟總錄》附子丸)

⑨治臟寒脾泄,及老人中氣不足,久泄不止:肉豆蔻二兩(煨熱),大附子(去皮臍)一兩五錢。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蓮肉煎湯下。(《綱目》)

⑩治脾虛受濕發(fā)腫,一切虛腫:大附子十枚(生,削去皮,破四塊),赤小豆半升,藏附子于中,慢火煮附子透熟軟,去豆,焙干附子碾末,以薏苡仁粉打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冬瓜湯或蘿卜湯下。(《朱氏集驗醫(yī)方》)

⑾治腫疾喘滿,腫因積得,既取積而腫再作,小便不利者:生附子一個(去皮臍,切片),生姜十片,入沉香一錢,磨水同煎,食前冷飲,小兒每服三錢,水煎服。(《朱氏集驗醫(yī)方》沉附湯)

⑿治風濕相搏,骨節(jié)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炙)二兩,附子(炮去皮,破)二枚,白術(shù)二兩,桂枝(去皮)四兩。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論》甘草附子湯)

⒀治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jié)痛,詠沉者: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兩,人參二兩,白術(shù)四兩,芍藥三兩。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論》附子湯)

⒁治中風偏廢:附子一個(去皮臍),羌活、烏藥各一兩。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簡易方論》羌活散)

⒂治風寒流注,偏正頭痛,年久不愈:大附子一個,生切四片,以姜汁一盞,浸炙,再浸再炙,汁盡乃止;高良姜,等分,為末。每服一錢,臘茶清調(diào)下,忌熱物少時。(《三因方》必效散)

⒃治氣虛頭痛:大附子一枚,全蝎二枚(去毒),鐘乳粉二(三)錢半。上用附子剜去心,安全蝎在附于內(nèi),卻以全附為末,同鐘乳粉面少許,水和作劑,包裹煨令熟,并為細末,蔥涎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同椒鹽湯下。一作散,蔥茶湯下。(《澹寮方》蝎附丸)

⒄治頭痛:附子(炮)、石膏(煅)等分。為末,入腦、麝少許,茶酒下半錢。(《傳家秘寶方》)

⒅治經(jīng)侯不調(diào),血臟冷痛:當歸、附子(炮)各等分。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八分,空腹溫服。(《簡易方論》小溫經(jīng)湯)

⒆治吐血:生地黃一斤(凈洗,細研取汁,其滓再入好酒少許,又取汁令盡),附子一兩(炮,去皮臍,切片子,入地黃汁內(nèi),用銀器熬成膏,取出附子焙干)。上以山藥三兩為末,以地黃膏子和成劑,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空心服。(《朱氏集驗醫(yī)方》地黃丸)

⒇治腎氣上攻,項背不能轉(zhuǎn)側(cè):大附子一枚,六錢以上者,炮,去皮臍,末之。每末二大錢,好川椒二十粒,用白面填滿,水一盞半,生姜七片,同煎至七分,去椒入鹽,空心服。(《本事方》椒附散)

(21)治小便不通,兩尺脈俱沉微,用淋閉通滑之劑不效者:附子一兩(重炮,去皮,鹽水內(nèi)浸良久),澤瀉(不蛀者)一兩。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燈心七莖,煎服。(《普濟方》附子散)

(22)少陰傷寒(初得二、三日,脈微細,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用麻黃(去節(jié))二兩、甘草(炙)二兩、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先煮麻黃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藥,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發(fā)微汗。引方名麻黃附子甘草湯。

(23)少陰發(fā)熱(少陰病初得,反發(fā)熱而脈沉)。用麻黃(去節(jié))二兩、附子(炮)去皮一枚、細辛二兩,水一斗。先煮麻黃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藥,煮汁成三長,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發(fā)微汗。此方名麻典附子細辛湯。

(24)少陰下利(下得清谷,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不惡寒,反而面赤,或腹痛,或干嘔,或咽痛)。用大附子一個(去皮,切成片)、甘草(炙)二兩、干姜三兩,加不沽升,煮成一升,分兩次溫服,脈出現(xiàn)即愈。面赤,加蔥九根;腹痛,加芍藥二兩;干嘔,加生姜二兩;咽痛,加桔梗一兩;利止,而脈不出,加人參二兩。此方名脈四逆湯。

(25)陰病惡寒(傷寒已發(fā)汗,不解,反惡寒,是體虛的現(xiàn)象)。芍藥三兩、甘草(炙)三兩、附子(炮,去皮)一枚,加水五程式,煮成一升五合。分次服下。此方名芍藥甘草附子湯。

(26)陰盛格陽(病人躁熱面飲水、脈沉、手足厥逆)。用大附子一枚,燒存性,研為末,蜜水調(diào)服。逼散寒氣后使熱氣上升,汗出乃愈此方名霹靂散。

(27)中風痰厥(昏不積壓人,口眼歪斜)。用生川烏頭、生附子,都去掉皮臍,各取半兩,和一南星一兩,生木香二錢五分。各藥混合后,每取五錢,加生姜十片、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此方名五生飲。

(28)風病癱緩(手足軟垂,口眼歪斜,語音蹇澀,步履不正)。用川烏頭(去皮臍),五靈脂各五兩,共研為末,加龍腦、麝香溫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至五、七丸,便覺手能抬動。腳能移步,吃至十丸,可以梳頭,此方名神驗烏龍丹。

(29)風寒濕痹(麻木不仁,或手足不遂)。用香白米煮粥一碗,加入生川烏頭末四錢,慢熬適當,下姜汗一匙、蜜三大匙,空腹服下?;蚣愚曹幽┒嗫伞?/p>

(30)風癇。用生川烏頭(去皮)二錢半、五靈脂半兩,共研為末,加豬心血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姜湯送下。

(31)小兒慢驚(抽筋,涎壅厥逆)。用生川烏頭(去皮臍)一兩、全蝎十個(去尾),分作三他,每服用水一碗、姜七片煎藥飲下。

(32)小兒囟陷。用烏頭附子(生,去皮臍)二鯛、雄黃八分,共研為末。以蔥根搗和作餅巾2陷處。

(33)腳氣腫痛。用黑附子一個(生,去皮臍),研為末,加生姜汁調(diào)成膏涂腫痛處。藥干再涂,到腫消為止。

(34)多年頭痛。用川烏頭、天南星,等分為末,蔥汁調(diào)涂太陽穴。

(35)耳鳴不止。用烏頭(燒作灰)、菖蒲,等分為末棉花裹著塞耳內(nèi)。一天換藥兩次。

(36)牙痛。用附子一兩(燒灰)、枯礬一分,共研為末,擦牙。又方:川烏頭、川附子,生三匣面糊成丸子,如小豆在。每次以制包一丸咬口中,又方;用炮附子末納牙孔中,痛乃止。

(37)虛寒腰痛。用鹿茸(去毛,酥炙微黃)、附子(炮,去皮臍)各二兩,鹽花三分,共三工業(yè)區(qū)末,加棗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

(38)寒熱瘧疾。用附子一枚重五錢者,裹在面中火煨,然后去面,加人參、丹砂各一錢,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未發(fā)病前連進三服。如藥有效,則有嘔吐現(xiàn)象或身體有麻木感覺,否則次日須再次服藥。

(39)水泄久痢。用川烏頭二枚,一枚生用,另一枚以黑豆半合同煮熟,一起研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黃連湯送下。

(40)陽虛吐血。用生地黃一斤,搗成汁,加酒少許。另以熟附子一兩半,去皮臍,切成片,放入地黃汁內(nèi),石器中煮成膏,取出附片焙干,同山藥三兩研為末,再以膏調(diào)末成為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

(41)白濁。用熟附子研為末。每服二錢,加姜三片、水一碗煮至六成,溫服。

(42)月經(jīng)不調(diào)。用熟附子(去皮)當歸等分。每服三錢,水煎服。

(43)癰疽腫毒辣。用川烏頭(炒)、黃蘗(炒)各一兩,研末唾液調(diào)涂患處。留頭。藥干則以淘米水潤濕。

(44)疔瘡腫痛。用醋和附子末涂患處。藥干再涂。

(45)疥癬,用川烏頭生切,煎水洗,甚驗。

(46)手足凍裂。用附子去皮,研為末,以水、面調(diào)涂,有效。

更多相關(guān)詳細內(nèi)容參見:

感覺不錯,贊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
評論
    共 0 條評論
本站所發(fā)布的全部內(nèi)容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搬運,僅限于小范圍內(nèi)傳播學習和文獻參考,請在下載后24小時內(nèi)刪除!
如果有侵權(quán)之處請第—時間聯(lián)系我們刪除。敬請諒解!qq:2850716282@qq.com
山茶油 滇ICP備2021006107號-532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特別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