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崗?fù)┱讲栌?桐城茶山)
1. 桐城茶山
何仙姑之家鄉(xiāng)與駐世來歷,有多地之說,有廣東增城說,還有廣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多種說法。說法不一,大概是因為一直以來,各地慶祝何仙姑誕辰者甚多,人們出于敬禮之情,因此常常將何仙姑當(dāng)作本地家鄉(xiāng),靈應(yīng)一方得長者仙師。
據(jù)《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引《安慶府志》、《祁陽縣志》、《福建通志》、《浙江通志》及《歙縣志》等方志記載,在安徽桐城、祁門,福建武平,浙江昌化等地,都有"何仙姑"在當(dāng)?shù)刂问蓝缮渺`跡仙蹤。
湖南永州說宋代文人如歐陽修《集古錄跋尾》、魏泰《東軒筆錄》、曾敏行《獨(dú)醒雜志》等,均載有其事跡。
如有的說何仙姑是宋仁宗時永州民女,幼遇異人,給食仙桃(或云仙棗),從此絕粒,能逆知禍福。
鄉(xiāng)人神之,為筑廟閣,士大夫多去拜謁以問休咎。
曾敏行自述他還去永州何仙姑閣中觀看過仙姑遺像。
又《歷代神仙通鑒》述呂洞賓曾遇零陵何氏女,餌以金丹,傳以道行,再引見給鐘離,從此位登仙班,專在閬苑清掃蟠桃落葉。
按零陵就是永州治所,故后人也有認(rèn)為此何仙姑才是"八仙"中那一位的原型。
湖南衡山說一說何仙姑是衡山人,能知休咎,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巴陵郡太守滕宗諒還見過她。
據(jù)歐陽修稱,"客有自衡來者,云仙姑晚年羸瘦,面皮皴黑,第一衰媼也",其后則有"近見衡州奏云:'仙姑死矣,都無神異'"。
看來這兩個"仙姑"都是實有其人的民間女巫,生活在同一時代;而王得臣《麈史》中也講過滕宗諒向永州何仙姑請教的事,則永州仙姑與衡州仙姑又可能是同一個人。安徽潁上說在安徽潁上管谷村至今還流傳了何仙姑的傳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個成語即源于此。后因善良和幫助世人,人們尊稱“何仙姑”。管谷村還有何仙姑墓作為佐證。福建武平說如在《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匯編●神異典●神仙部》《福建通志》《武平縣志●方外志》中都記載為:“仙姑,父大郎。世居武平南巖,貨餅自給。
呂純陽見其有仙質(zhì),日過索餅啖,輒與。
呂感,贈以一桃,云食盡則成仙。仙姑遂辟谷南巖?!?/p>
這個故事,與漢族民間傳說中呂洞賓收何仙姑為徒的情節(jié)完全相似,只是地點由廣東換成了福建;而在廣東的何仙姑傳說中,則有仙姑于廣州投井訪仙、在福建登仙的講法。因此,亦有人懷疑這兩位"仙姑"是同一人。
據(jù)武平《何氏族譜》記載:“何仙姑生于后晉天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仙姑幼性清凈,不蝕酒、不茹葷,隱跡巖中,矢不適人?!?/p>
宋哲宗元枯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何仙姑卒于武平縣巖前鎮(zhèn)寧洋村劉坑自然村何大郎公五世孫立六一郎家中,享壽150歲,為武平有史以來最長壽的人。《譜》載云:“仙姑壽終時,聞空中有鼓樂聲,一朵祥云從臥榻直上宵漢,見者無不驚異,自是鄉(xiāng)人敬慕,塑遺像于仙姑樓。”
廣西賀州說何仙姑出生在廣西賀州姑婆山仙姑寨,因為出生時整個屋里洋溢的荷花的芳香,父親何仲連給她取名何香。
何香聰明伶俐,勤勞善良,經(jīng)常在附近的茶山上采茶,她唱的采茶歌非常好聽,每當(dāng)何香唱歌時獸伏鳥不飛。十三歲時采茶歸來,依石休息時遇見呂洞賓,收她為徒,這塊石頭被后人稱為遇仙石。呂洞賓傳她修煉法術(shù),之后指地為井,何香飲用井水,甘醇如酒,頓覺身體輕靈,精神煥發(fā),此后不飲不食而不覺饑渴。呂洞賓讓何香進(jìn)入姑婆山深處辟谷修煉,最終得成正果。姑婆山流傳著眾多何仙姑懲惡揚(yáng)善、救人濟(jì)世的故事,如今山上還保留有仙姑廟,香火鼎盛。
2. 桐山茶葉
1.桐山人民公社:15個大隊,125個生產(chǎn)隊。
老樊家、朝頭壩、荷葉塘、鵝公井、馬草坪、羅壩頭、鳥立塘、胡家坪、五里橋、姚家、測蘆、老村屋、蔡家、肖家。
2.逍遙巖人民公社:14個大隊,138個生產(chǎn)隊。
肖家、歐家、樂家、隔洞、逍遙巖、桐子山、新劉家、八里橋、黃龍頭、羅家、昌田洞、李千五、白面下、城頭寨。
3.雙板橋人民公社:13個大隊,108個生產(chǎn)隊。
雙板橋、大種地、仁山廟、李家寨、新車、筍田洞、山下洞、株木山、歐公養(yǎng)、竹元、恩里,背后山、蛟龍?zhí)痢?/p>
4.天堂人民公社:25個大隊,189個生產(chǎn)隊。
天堂、卜洞、高崗頭、油草嶺、下河洞、寡姿橋、橫嶺、高源、新屋地、麥地江、水仔洞、石海山、謝家、曾家洞、寄崗、唐家、莊里洞、魚池頭,上洞、陳家、平口元、許家、城頭、曉石、洗臉塘。
5.官橋人民公社:12個大隊,110個生產(chǎn)隊。
麻東、麻西、邱家、灣頭、柏家、馮家、下、黃金橋、王茂塘、長春、丙塘、煙竹塘。
6.大陽洞人民公社:18個大隊,160個生產(chǎn)隊。
大陽洞一隊、大陽洞二隊、大陽洞三隊、新屋地、羅家山、江村、蔣家、龍須、永樂壩、大坪嶺、馬家、嶺腳上、嶺腳下、獅子頭、香花橋、下坊、老屋地、崇樹灣。
7.水市人民公社:18個大隊,162個生產(chǎn)隊。
水市、石馬、堡子地、龍井、樟木腳、黎壁園、早禾洞、旗形、楊家灣、李家山、花盤洞、羅家沙州、趙家灣、蓑衣沖、田家、歐家、周家、劉家洞。
8.香花鋪人民公社:13個大隊,93個生產(chǎn)隊。
香花鋪、沙羅江、臘樹腳、卜家、蕎麥花、界頭源、紅星、廖洞、東海、西海、東瓜沖、梅子沖、灣江。
9.梅崗人民公社:14個大隊,126個生產(chǎn)隊。
清水塘、大歐家、黃家、小歐家、鄒家、林家山、框林、沙羅壩、潭村、子山、村尾、周家山、桂里園、楓木山。
10.大界人民公社:18個大隊,110個生產(chǎn)隊。
大界、渣梨坪、羊公井、過水巖、西邊洞、梅村、洞中心、下立洞、上洞、石壩頭、廖家山、楊家山、彭祖、紙廠里、大活家、小家、東瓜井、顏家、百草坪、塘下洞、路下、臘樹腳、水晶窩。
11.灣井人民公社:16個大隊,134個生產(chǎn)隊。
灣井、四十八畝、油榨頭、楓木山、東安頭、國心、久安背、周家壩、朵山、大嶺尾、高腳坪、橋頭、銀山、和城、石坡腳、茶羅坪。
12.麥地人民公社:12個大隊,89個生產(chǎn)隊。
路亭、百畝壩、涼亭上、太平、王奇生、磨頭、新塘、西灣、桐子坪、羽毛坪、楊梅洞、白泥。
3. 桐城茶場
上海雨花茶
雨花茶原產(chǎn)于南京中山陵和雨花臺園林風(fēng)景區(qū),創(chuàng)制于1958年,因雨花臺而得名?,F(xiàn)產(chǎn)區(qū)已擴(kuò)大到雨花、棲霞、浦口三個郊區(qū),江寧、江浦、六合、溧水、高淳五個縣,并已逐漸走向機(jī)械化生產(chǎn),年產(chǎn)量7-8噸,雨花茶的采制精細(xì),要求嫩度均勻,長短一致。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一葉,需9萬個芽葉方能制作一公斤特級雨花茶,緊、直、綠、勻是成品雨花茶品質(zhì)特色。形似松針,兩端略尖,鋒苗挺秀,茸毫隱露,色呈墨綠。茶湯香氣濃郁高雅,湯色綠而清澈。沖泡時,芽葉直立,上下沉浮,猶如翡翠。
3.金壇雀舌產(chǎn)于上海金壇方麓茶廠,創(chuàng)制于1983年,因形似雀舌而得名,屬扁形炒青綠茶,金壇雀舌采于谷雨前,采摘標(biāo)準(zhǔn)為一芽一葉初展,芽葉嫩度勻整,色澤一致。通常加工一公斤特級雀舌,需8-9萬個芽葉,成品茶外形扁平挺直,條索勻整,形似雀舌,色澤綠潤。茶湯香氣清高,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醇爽。
4.太湖白云產(chǎn)于上海黃林茶場。1988年該場與商業(yè)部杭州茶葉加工研究所共同研制制成功,茶園有太湖、長蕩湖、隔湖環(huán)抱,植被茂密,湖中水汽浸入,蔚成云霧,四時不絕。土壤為酸性,土層深厚,團(tuán)粒結(jié)構(gòu),通透性好,是茶葉生長的良好天然環(huán)境,鮮葉于清明前采摘,一芽一葉(芽長于葉或芽葉等長)為標(biāo)準(zhǔn),成品茶外形細(xì)緊,綠潤披毫。湯色杏綠明亮,花香持久。被譽(yù)為兼具雨花茶之形,碧螺春之白毫,是創(chuàng)制茶中佳品。
4. 桐城茶府怎么樣
桐城小花茶是源自于廣東佛山的一種茶類,這種茶是非常好喝的
桐城小花口感非常好,滋味醇厚甘甜,鮮爽回味。桐城小花的外形形似蘭花,綻放在杯中,具有欣賞價值,且散發(fā)出淡淡的花香,芽葉整齊,朵朵豎起,真的是讓人喝上一口都無法忘懷。
桐城小花是一種歷史名茶,口感獨(dú)特,品質(zhì)優(yōu)異,香氣持久,是款不錯的茶飲。不愧是好山好水出好茶。
5. 桐城茶廠
這五個景點挺美,值得看看。
1)冶父山國家森林公園
冶父山自古廟宇林立,香煙繚繞,風(fēng)光旖旎,氣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勝景,素有“江北小九華”之稱。
冶父山位于皖中的廬江縣城城東北十公里處,主峰海拔376米,方圓數(shù)十公里,封峭壑深,群山環(huán)抱,樹木蒙翳,蔭蔽天日,密林深處,燕舞鶯歌--此處能“仰摩霄漢,而三百六十四峰皆居其下,且可遠(yuǎn)眺江光,俯視沙湖,每當(dāng)春秋佳日,芳花紅樹,如一幅畫圖,江淮之名勝也”。歷代文人墨客,將其突出的景色歸結(jié)為冶父八景:湖光一覽、冶父晴嵐、龍池映月、虎洞吟風(fēng)、兜率參天、響鼓晴雷、百尺松濤。三蘇倒影,并由此引出許多妙語佳句傳播于世。
2)奎星樓
奎星樓原址位于安徽省廬江環(huán)碧園西角,現(xiàn)址位于安徽省廬江縣城東新區(qū),奎星為古代天文學(xué)中二十八宿之一,亦稱“奎宿”。在古代神話中,奎星是主宰文章興衰之神。舊時各地多建奎星樓(閣),以宗祭祀,祈佑一地文章之盛。
廬江奎星樓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時任知縣李衍芳倡建,當(dāng)時的奎星樓建于城北,在文昌宮后。咸豐年初,太平軍攻打廬江,與駐守廬城的清軍先后3次爭奪戰(zhàn),最后于咸豐四年(1854)失守,太平軍侵占廬江城,奎星樓不幸毀于兵燹。同治七年(1868),廬江知縣著手治理縣城的戰(zhàn)火創(chuàng)傷,再次倡建奎星樓。
3)周瑜墓園
周瑜墓園,坐落在風(fēng)景秀麗的廬江縣城東,距今有1700多年歷史。1989年列入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1993年廬江縣決定重修周瑜墓園。
4)湯池溫泉
湯池鎮(zhèn)(又稱東湯池),古稱“東坑泉”,湯池鎮(zhèn)因溫泉而得名。湯池溫泉堪稱華東一絕。熱田面積大,水溫高(63℃),水量大(日涌量達(dá)4000噸),化學(xué)成份穩(wěn)定,且富含有十多種對人體保健有益的化學(xué)元素。境內(nèi)旅游景點誘人,山青、水秀、湖美、瀑迭、花奇、樹珍、石古、崖懸,被安徽省政府批準(zhǔn)為“湯池風(fēng)景名勝區(qū)”。60平方公里的風(fēng)景區(qū)內(nèi),63峰72景,分布著九寺十三庵。素有“天上瑤池,人間湯池”之美譽(yù)的湯池溫泉,堪稱華東第一泉,日涌量達(dá)6000噸,水溫高達(dá)63℃。王安石被貶舒州途經(jīng)湯池,曾入池沐浴,留下千古絕唱:“寒泉時所泳,獨(dú)此沸如蒸”。
5)白云禪寺
白云禪寺地處廬江縣西南部、與舒城縣、桐城市接壤的湯池果樹村境內(nèi),建于海拔8百米的山峰,又稱二鼓峰。白云禪寺原名白云庵,據(jù)考證為明洪武三年(1370年)僧妙寧建。寺內(nèi)有藏經(jīng)閣、撞鐘樓、千年海棠、八卦井,房舍99間半;有回廊及大雄寶殿,主佛數(shù)百,高矮不等,神態(tài)各異。但可惜均毀于戰(zhàn)亂。1978年,果樹村群眾在寺內(nèi)發(fā)現(xiàn)一塊破碎的石碑,為大清乾隆二十五年的“白云庵重修碑記”。1988年原果樹茶廠重修白云庵,從山腳修筑999級臺階至山頂,并建四合院寺廟。
6. 桐城茶府電話號碼
姚鼐父親姚淑。一介布衣,白衣終生。故姚鼐出生時,家道已經(jīng)不振了。
姚鼐的伯父叫姚范,著名文學(xué)家。長于書法,為乾隆翰林院編修。著有《援鴉堂筆記》、《古文集》、《詩集》等,姚范對姚鼐影響最深
姚鼐(nài)(1731-1815年),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在今桐城中學(xué)內(nèi)),世稱惜抱先生、姚惜抱,安慶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著名散文家,與方苞、劉大櫆并稱為“桐城派三祖”。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中江南鄉(xiāng)試,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進(jìn)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館改主事,曾任山東、湖南副主考,會試同考官。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入《四庫全書》館充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秋借病辭官。一生勤于文章,詩文雙絕,書藝亦佳
7. 桐城茶園
你說的寓意是茶葉的區(qū)別,請準(zhǔn)確表述!
二者產(chǎn)地與茶種植環(huán)境都有區(qū)別,桐城小花是高山茶,而舒城小蘭花是丘陵茶。
桐城小花茶是安徽桐城的歷史名茶,屬綠茶類。創(chuàng)制于明代,產(chǎn)于桐城市?;詹杳罚司邆浠ú璧母鞣N特征,獨(dú)具“蘭韻”,如蘭花一樣的美好香氛。桐城茶區(qū)多高山深谷,山巒疊嶂,云遮霧繞,故茶葉嫩而多汁。尤其是春天漫山遍開幽蘭,茶葉受蘭香熏陶,含有天然的蘭花香氣,且因茶葉峰尖葉小,故稱之為“小花茶”。桐城產(chǎn)茶歷史甚早,有文字記載即可溯至隋唐,而桐城小花的成名史料證實應(yīng)在明朝。史載明朝大司馬孫魯山(孫晉),乞休隱居龍眠山,在椒子崖下構(gòu)筑了“椒園”。孫魯山生性愛茶,宦游時得異種茶籽,植之“椒園”,用人參剩湯澆之,茶作蘭香,進(jìn)貢朝廷,稱作“椒園茶”,與當(dāng)時名茶“顧渚”、“蒙頂”齊名,躋身“貢品”之列。產(chǎn)地也擴(kuò)大到龍眠山雙溪、楊家樓(現(xiàn)名楊頭)等地。桐城境內(nèi)黃甲鎮(zhèn)(原中義鄉(xiāng),黃鋪鄉(xiāng))、龍眠、大關(guān)等地。其中原中義鄉(xiāng)最高峰荒草尖海拔高度為850米,茶園高度均在海拔700米以上。日照短,年平均溫度16℃,年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76%以上。
舒城小蘭花,安徽省舒城縣茶葉特產(chǎn),中國國家地理標(biāo)志產(chǎn)品。舒城小蘭花,外形芽葉相連似蘭草,條索細(xì)卷呈彎鉤狀,色澤翠綠勻潤,毫鋒顯露;沖泡后如蘭花開放,枝枝直立杯中,有特有的蘭花清香,俗稱“熱氣上冒一支香”;茶湯鮮爽持久,滋味甘醇,湯色嫩綠明凈,葉底勻整成朵,呈嫩黃綠色。茶樹廣泛種植在皖南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