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溫性還是熱性(油茶是熱性嗎)
1. 油茶是熱性嗎
不可以。油茶是亞熱帶樹種,不能忍受嚴寒和干旱,最北只能到達適合秦嶺淮河附近。油茶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要求年平均溫度14~21℃,最低月平均溫度不得低于0℃,最熱月平均溫度為31℃,相對濕度在74%~78%之間,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
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很強,能耐較瘠薄的土壤,一般以pH5~6的酸性黃壤或紅壤為最適宜。但疏松、深厚、排水良好、較肥沃的沙質(zhì)壤土對油茶生長發(fā)育特別有利。
2. 油茶屬于茶類嗎
茶肆、供喝茶住宿的“菜竂” 驛站是古代供傳遞宮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
拓展資料
茶文化從古至今的發(fā)展
對中國人而言,茶不僅是一種飲料,更多的是一種清靜、靜心的精神象征。歷經(jīng)千年,茶已經(jīng)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
1、神農(nóng)時代:5000年以前,神農(nóng)時代利用生葉當藥用。
2、西周、東周:3000以前,開始人工栽培茶樹,當菜食。
3、秦代:2300年以前,開始當茗飲,調(diào)煮,羹飲。
4、漢代:(西漢)2000年以前,開始商業(yè)化,成都成為我國茶葉最早的集散中心。
(東漢)1500年左右,開始制作茶餅,以便運輸。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經(jīng)濟、文化的影響,陸羽《茶經(jīng)》的倡導,唐代飲茶文化盛行。
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藝的改進,水質(zhì)的講究,斗茶成了一種風潮。
7、元代:700年以前,開始出現(xiàn)散茶。民間則以散茶為主,餅茶主要為皇室宮廷所用。開始出現(xiàn)泡茶方式,即用沸水直接沖泡茶葉。為明代散茶的興起奠定了基礎(chǔ)。
8、明代:600年以前,朱元璋廢團改散,黃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藝相繼形成。
9、清代:300年以前,中國茶風靡世界,獨步世界茶市,當時出口茶葉的只有中國,工藝以烘青和炒青為主,制作了烏龍茶、紅茶、黑茶、花茶、綠茶、白茶。
10、近代:·1846-1886年是中國茶葉的興盛時期,茶園面積不斷的擴大,茶葉產(chǎn)量迅速增遞,有力的促進了對外貿(mào)易發(fā)展。
·1886-1947年,是中國茶葉生產(chǎn)的衰落時期,政治、經(jīng)濟方面、國際茶葉市場競爭失敗。
·1950-1988年,是中國茶葉生產(chǎn)的恢復發(fā)展時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視,大力恢復舊茶園,建立新茶園,改進新品種,推行科學種茶,茶葉經(jīng)濟走向穩(wěn)定發(fā)展之路。使得茶葉生產(chǎn)量居世界第二位。
茶葉利用的三個階段
中國人的祖先飲茶經(jīng)歷了四個過程:生吃藥用、熟吃當菜、烹煮飲用、沖泡品飲。古人最早利用茶的方式是口嚼生食,后來生煮羹飲,就象人們今天煮菜場一樣,那時的人們只把茶作為羹湯來飲用,或以茶作菜來食用。
藥用
發(fā)現(xiàn)和利用茶可以追溯到原始時期,我國第一部藥物專著《神農(nóng)本草》中就有“神農(nóng)氏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做藥用,生嚼內(nèi)服,清熱,外敷消炎解毒。
食用
從生嚼到煮食,茶葉可以和糧食一起煮“茶粥”,或者灼煮,撈起,加調(diào)料。今云南基諾族仍有“涼拌茶菜”。
飲用源于食用,從食用到飲用,是出于對茶之本味的追求?,F(xiàn)代仍然有喝調(diào)飲茶的風俗,牧區(qū)將茶摻入牛奶共飲,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有擂茶和打油茶。
飲茶方式的轉(zhuǎn)變
▲陸羽煮茶圖
1、唐代煮茶法
煮茶前,先把茶葉碾碎,燒開水后將調(diào)料放入,再將茶粉撒入鍋內(nèi)。飲用時,趁熱將茶渣和茶湯一起一起喝下去,謂之“吃茶”。
唐人煮茶一度喜歡往茶湯里添加調(diào)味料,如鹽、蔥、姜或橘皮等等,中唐時陸羽極力反對這一煮茶的方式,煮茶的時候最多加一點鹽調(diào)味。此后唐人飲茶開始提倡茶湯的原味,為茶道之興奠定基礎(chǔ)。
2、宋代點茶法
宋代的飲茶方式上升到了審美的高度,到達了極致。他們在茶餅上裝飾了很多龍鳳的花紋,十分精致,叫做“龍鳳團茶”。
先將餅茶碾成細細的粉末,用沸水沖點茶。為了使茶末與水融為一體,用茶筅快速擊打,茶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盞中出現(xiàn)大量白色茶沫。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
3、明代泡茶法
到了明代,制茶法和飲茶法一再簡化。朱元璋大力推廣散茶導致了茶類的異化,以前只有綠茶,后來慢慢又出現(xiàn)了別的茶類。
明朝人認為這種飲法“簡便異常,天趣悉備,可謂盡茶之真味矣”。茶葉沖泡的方法也延續(xù)到了今天,泡茶不加任何調(diào)味料,喝的是茶的原味、真味,同時泡茶所用的茶具和方法也簡化了很多,更利于茶文化的
傳播。
茶的各種別稱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稱很多,但“茶”則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寫作“荼”字?!拜薄弊钟幸蛔侄嗔x的性質(zhì),表示茶葉只是其中一項。由于茶葉生產(chǎn)的發(fā)展,飲茶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后來,民間的書寫者為了將茶的意義表達的更加清楚,于是就把“荼”字減去一劃,成了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茶”字。
荼
這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荼”最早見于《詩經(jīng)·鄴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句中“荼”字是否指茶,學者推考說法不一。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也說:“荼,苦茶也?!?/p>
茗
據(jù)說是云南某地區(qū)的“茶”之土音,大約在東漢時始用來表示茶,現(xiàn)在與茶字基本通用,為茶之雅稱。宋代蘇軾有詩云:“從來佳茗似佳人。”香港陸羽茶室有名作家臺靜農(nóng)題寫的茶聯(lián):“泉烹苦茗琉璃碧,菊釀香醪琥珀黃?!?/p>
不夜侯
喝茶有醒腦提神,解除睡意之功,唐代白居易詩云:“破睡見茶功?!碧拼茑捲娫疲骸傲K睡神去,數(shù)朝詩思清?!睍x代張華在《博物志》中說:“飲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別稱不夜侯,美其功也。”五代十國胡嶠在飲茶詩中贊道:“破睡須封不夜侯。”
3. 油茶是熱的嗎
1、食材:面粉250g,花生50g,芝麻20g,核桃仁50g,食用油10g,食用鹽10g。
2、鍋并中倒入油,油熱后轉(zhuǎn)小火倒入面粉,不停地來回翻炒,直至面粉變成黃色并且有香味后盛出,攤開放涼。
3、將花生、核桃仁、芝麻放入鍋中小火翻炒,不要炒糊,制作過程中可以加入適量的鹽,炒好后將它們碾碎,晾涼。
4、將晾涼的倒入面粉中,攪拌均勻,干油茶就做好了。
5、吃的時候可以先盛出適量的油茶倒入碗中,用熱水沖開,在沖的過程中不斷的攪拌,防止出現(xiàn)疙瘩。
6、攪拌均勻后,就可以食用了,如果覺得不夠味,可以加入辣椒油,胡椒粉等調(diào)料。
4. 油茶是涼性的嗎
博山油茶,用過油豆皮、花生米、豬骨髓油、面筋、黑白芝麻、大小元茴、丁香、花椒、面粉等,經(jīng)過幾道工序做成的?! ”狈降难蛴筒韬团S筒璧淖龇ㄒ粯樱皇欠诺挠筒灰粯?。羊油茶,拿羊的骨髓炒面。先把羊骨髓用熱鍋融化,等油五成熱倒入白面翻炒至面變淡棕色。面和油的比例掌握在1:5就好,面里可以放瓜子仁,花生渣一起炒就更香了。面的顏色不要太淺,油茶喝的就是那種有點糊,香香的味兒。喜歡甜的等面涼了可以放糖,喜歡咸的加鹽進去就行了。
5. 油茶是熱性嗎還是涼性
堿性。
油茶枯是油茶果實榨油以后留下的殘渣,農(nóng)村沒有使用油茶餅進行農(nóng)作物施肥的習慣,主要是油茶餅發(fā)酵后使用在大田會與硫酸類、鹽酸類等無機酸形成鹽類,使土壤鹽堿度增高,大多數(shù)農(nóng)戶用來燒火。
油茶枯中含有大量的茶堿和有較高含量的皂素和單寧。其中茶堿和單寧可以殺死土壤中的有害生物。
茶枯水是將油茶枯直接放入水中浸泡30天后取出的浸出物,顯堿性,可廣泛應用在蔬菜、水稻、花卉等農(nóng)作物上使用,對防治蝸牛、田螺、稻飛虱及地下害蟲等害蟲。具有無污染、無殘留、藥效長的特點。
6. 油茶是熱氣的還是涼性的
豐縣油茶的做法
保證鍋里滴水不沾,面粉倒入鍋中翻炒,中火炒至面粉微黃.(小心炒糊)
鍋干翻炒,順序花生、腰果關(guān)火放芝麻 ,時間不易久容易炒糊.(根據(jù)喜好可以整顆也可以磨碎)
鍋干倒油(可以不放豬油,橄欖油多加1勺,不過有豬油更香),中火,加入胡椒粉、花椒粉炒8秒,倒入上兩步炒好的面粉和干果(粉)繼續(xù)小火翻炒均勻即可. 將炒好的油茶粉涼后放置密封袋可儲存一個月.
5勺油茶粉加入一碗冷水(冷水會讓粉狀加熱后更容易散開)在鍋里煮.
中火攪拌待油茶粉均勻散開成糊狀(濃稠度自行調(diào)整)根據(jù)口味加入鹽或糖 ,即可盛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