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茶油家庭裝(莆田油茶苗批發(fā))
1. 莆田油茶苗批發(fā)
全國第一份荒山承包開發(fā)合同秘密簽訂
1979年,“談私色變”的年代。經(jīng)過幾番深思熟慮,福建省仙游縣蓋尾公社蓮井大隊54歲的農民李金耀,冒險向大隊黨支部提出了承包綠化馬山的申請。
馬山原屬蓮井大隊集體所有,土壤貧瘠、水土流失,因缺少資金投入,一直荒蕪著。忽然有人站出來愿意承包治理,減輕大隊的負擔,這當然是好事。因為當時沒有相應的承包政策,合同只能偷偷摸摸地簽訂。
于是,在兩天兩夜激烈的討論之后,蓮井大隊的干部群眾基本達成共識,同意李金耀承包馬山。1979年6月,一份未經(jīng)上級領導批準、不具備法律效力,但在中國林業(yè)史上卻具有非同尋常意義的合同誕生了。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份合同對承包者極不公平:李金耀以林業(yè)隊的名義承包荒山,今后山上的大宗收益主要歸集體所有,馬尾松全部歸大隊,杉木90%歸大隊,檸檬桉60%歸大隊,桐油、油茶等油料收入雙方各一半,其他零星經(jīng)濟作物歸李金耀。
然而李金耀卻把全部身家性命都押在了這樣一份合同上。他拿出多年積蓄,又把妻子的首飾和老夫妻倆的兩副棺材板賣了,加上借貸的錢,總共籌資6萬多元作為家庭林場的開辦資金。
截至1981年9月,李金耀帶領雇工共在承包的荒山上種植了37萬多棵杉木、7萬多棵檸檬桉樹、3000多棵果樹,移植了9萬多棵馬尾松,在林地里套種了15萬株中藥材。長期荒蕪的馬山有了生機,全國首個家庭林場開始邁向成功。
首個家庭林場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這個偏僻小山村的大膽嘗試,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新聞媒體的注意?!陡=ㄈ請蟆贰⑿氯A社先后刊發(fā)了消息,《人民日報》更是在1981年12月8日刊登了題為《開發(fā)荒山的大膽試驗》的文章,公開報道了李金耀自籌資金承包荒山的創(chuàng)舉。
一時間,小小的蓮井成為全國矚目的焦點。從1981年底開始,國家各有關部門、各省(區(qū)、市)的林業(yè)專家、領導干部紛紛前往李金耀的家庭林場了解情況、考察和參觀?!拔覀兠刻鞜o客人喝都來不及?!碧崞甬敃r的情景,李金耀的女兒李美和心潮澎湃。
家庭林場作為一種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引發(fā)了激烈爭論。其中,“家庭林場是否違背了社會主義方向”、“雇用工人屬不屬于剝削行為”成為當時爭論最激烈的問題。值得慶幸的是,雖然人們對家庭林場褒貶不一,但因有各級領導的肯定和支持,李金耀的家庭林場仍得以存在和發(fā)展。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李金耀承包荒山興建家庭林場的做法開始認同,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承包荒山的行列中來。據(jù)記載,截至1984年7月,整個仙游縣的林業(yè)專業(yè)戶達10594戶,荒山承包面積達35萬畝。
然而在“左”的思想桎梏尚未徹底解除之時,先行者注定一路艱辛。1987年,李金耀終因積勞成疾,長眠在自己親手綠化的馬山上,留給家人一座青山和16萬元的債務。
女承父業(yè)續(xù)寫綠色篇章
誰來繼承這未竟的綠色事業(yè),擎起首個家庭林場的旗幟?跟隨父親在馬山摸爬滾打8年的李美和挺身而出。
較之于父親,年輕的李美和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她提出父親開發(fā)荒山留下的16萬元債務自己承擔,但應該再次修訂合同,50年后的林果樹,不應無償收歸集體,而應折價歸承包者;新栽的杉木等收益分成比例也應適當調高。然而,這些合理要求卻被村里以“山林是集體的”為由壓著。
對這一全國林改典型,歷任省、市、縣領導和省林業(yè)廳給予了高度重視,他們一次次來到馬山,幫助解決問題;各級新聞媒體也始終關注報道,為其鼓與呼。
李美和不負眾望,率領員工努力拼搏。她創(chuàng)新林場管理模式,推行股份制;增加投入引進新品種,優(yōu)化林木結構;進行綜合開發(fā)利用,發(fā)展立體種植。實現(xiàn)了用材林、經(jīng)濟林、灌木林、優(yōu)質水果林并舉,樹上樹下充分利用,山上山下資源互補。
林權證告慰父親在天之靈
然而林木再多是集體的,投入再大個人也沒啥回報,再加上林場遭遇的天災人禍,幾度令李美和的綠色信念發(fā)生動搖:“有一陣子,我考慮了很多,甚至想放棄?!崩蠲篮吞崞鹉菐啄甑钠D辛和挫折,心情沉重。
支撐李美和堅持下來和最終徹底改變林場命運的是福建省率先進行的集體林權改革。
“2003年元宵節(jié),省林業(yè)廳廳長黃建興告訴我,全省林改即將全面開展,鼓勵我發(fā)揮示范帶頭作用?!崩蠲篮同F(xiàn)在提起這件事聲音還透著興奮。
當年4月,福建省《關于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正式出臺。李美和在蓮井村以公開招標方式轉讓馬山55%山林收益股份時,一舉中標,股權達70%。
這年8月,時任副省長劉德章、省林業(yè)廳廳長黃建興專程來到馬山。在眾多媒體的見證下,李美和顫抖著手接過了林權證。她熱淚盈眶地面對青山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阿爸,今天領導送來了林權證,我們付出的20多年心血有了回報,你可含笑九泉了!”
溫總理鼓勵她:把林場辦得更好
獲得林權證后,馬山真正實現(xiàn)了權責利的統(tǒng)一,李美和的干勁完全被激發(fā)出來了。
昔日水土流失嚴重的馬山,如今已建成林豐水美的生態(tài)經(jīng)濟型林果基地,成為取之不竭的綠色銀行,林場資產(chǎn)近2000萬元,生態(tài)、社會、經(jīng)濟效益齊頭并進。
與父親當初的飽受爭議不同,同樣成為焦點人物的李美和如今獲得的卻是無上榮光。2003年9月28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表彰會上,李美和從溫家寶總理手上接過“全國林業(yè)勞?!弊C書和獎章時,聽到的是總理親切的鼓勵:“你要再接再厲,把林場辦得更好!”相信李金耀當初心懷忐忑地在承包合同上簽字時,一定想不到有一天他的后人會成為全國生態(tài)建設典型人物,家喻戶曉。
對李美和父女傳奇般的經(jīng)歷,專家們的見解不一而足。有的專家說“怎么評價都不為過”,有的專家說:“從家庭承包經(jīng)營到擁有林權,從造林幾乎無收益到有收益直至得大頭,李美和父女的探索實踐歷程,折射出我國改革開放路線以及惠民政策的最終形成,對今后中國的林改具有劃時代意義?!?/p>
然而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今天已舊貌換新顏的馬山標志著李美和父女30年探索實踐的成功,記錄了改革開放30年的變遷,更是黨的林改惠民政策逐步形成的歷史印證。
2. 油茶種苗批發(fā)
您好。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亞林中心長埠林場專業(yè)培育國標良種長林系列油茶苗,也是長林系列發(fā)源地。3. 莆田哪里樹苗批發(fā)
荔枝是著名的嶺南佳果,屬亞熱帶珍貴水果,嶺南四大名果之一。它原產(chǎn)我國南部,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
廣東茂名、廣東新會、廣東深圳、廣東從化、廣東增城、海南海口、廣西南寧、福建漳州、福建莆田都盛產(chǎn)荔枝。特別是福建的莆田,因盛產(chǎn)荔枝,又名“荔城”。這些地方應該,有荔枝苗賣。
4. 福建莆田批發(fā)
福建仙游壩下,浙江東陽中國木雕城這兩個是國內最大的木雕產(chǎn)地,和產(chǎn)地型市場
5. 莆田油茶苗批發(fā)市場
350526是福建省德化縣的身份證。
德化縣,是我國陶瓷文化發(fā)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陶瓷產(chǎn)品80%以上外銷,銷往19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是福建省十大重點出口縣之一、全國最大的工藝陶瓷生產(chǎn)和出口基地。先后榮膺“世界陶瓷之都”、“中國陶瓷之鄉(xiāng)”、“中國電子商務百佳縣”、“中國最佳生態(tài)旅游縣”、“中國小水電之鄉(xiāng)”、“中國瓷都·德化”、“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中國早熟梨之鄉(xiāng)”、“中國油茶之鄉(xiāng)”、“中國竹子之鄉(xiāng)”等稱號。2020中國夏季休閑百佳縣市。
6. 莆田油茶苗批發(fā)價格
游洋鎮(zhèn)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東北部,仙永公路與仙莆公路相交于此。轄17個行政村?! 。垩馗铮?961年建游洋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1991年建鎮(zhèn)。1997年,面積177.1平方千米,人口3.4萬,轄游洋、梧椿、天馬、龍山、沽山、里洋、橋光、五星、雙峰、石里、河星、龍溪、興山、石山、魯頭、霞峰、金石17個村委會。 游洋鎮(zhèn)地處仙游縣境東北部山區(qū),為永泰、莆田、仙游等3縣交界地。位于東經(jīng)118°45′~118°56′,北緯25°33′~25°44′之間,海拔495米,總面積176.47平方公里。1992年,轄17個村民委員會,213個村民小組,有7606戶,33195人。耕地19368畝,山林223957畝。鎮(zhèn)政府駐游洋村,距縣城45公里?! ∮窝笕∶谟窝笙?。唐設游洋鎮(zhèn),亦稱游洋洞,屬仙游縣管轄。四面崇山峻嶺,地勢險要,素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扼往永泰、莆田交通的咽喉要道。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游洋人林居裔聚眾萬余人起義反宋,宋廷派官兵進剿,后居裔請降。翌年,設立興化縣及興化軍,縣治和軍治皆設在游洋鎮(zhèn)。明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年),裁撤興化縣,游洋劃歸仙游縣,屬興泰里至清代。民國屬古邑鄉(xiāng)。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九區(qū)、十區(qū)、游洋區(qū)。1955年4月,永泰縣潼關鄉(xiāng)寨前村(32戶)劃入游洋區(qū)。1958年9月,屬麥斜公社。1961年底,設立游洋公社。1984年12月,改稱游洋鄉(xiāng)。1992年11月,改為游洋鎮(zhèn)。境內有漢代古堡龍穿城、南宋古惠政橋、將軍城、古寨嶺、興山書院等名勝古跡。曾出過金鯉、史賓、詹萬鐘、白金等名人。 [編輯本段]游洋鎮(zhèn)概況 游洋鎮(zhèn),唐設鎮(zhèn)。宋元明設縣,為興化縣,迄今已有四百七十三年歷史。別稱古邑縣。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的東北部。在這片177.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3.4萬勤勞樸實的人民?! ∮窝箧?zhèn), 風景優(yōu)美, 文物古跡甚多。有如“灣月出水”’的宋古橋梁“惠政橋”,以及近代革命文物中共仙游縣第一個支部誕生地—興山書院(建于1880年);也有風景如畫的天然石城“龍穿城”、環(huán)境幽靜的“讀書樓”’,山勢奇險的“將軍城”’;還有近期興建的“仙溪詩社”、“天馬山風景區(qū)”等。這些旅游景觀,充滿種種神奇的傳說,令無數(shù)游客留連忘返?! ∪?zhèn)森林覆蓋率達78% ,擁有山地面積22萬畝。其中,用材林面積14萬畝,立木儲量36立方米;果茶面積二萬畝,以李子、柑桔為主,還有黃梅、油茶、橄攬、柿子、板栗等;毛竹林面積6萬畝,占莆田市毛竹面積的38% ,占仙游縣的50% ,為福建省九大毛竹豐產(chǎn)林培育基地之一,食用菌生產(chǎn)已成為游洋鎮(zhèn)的一大支柱產(chǎn)業(yè);竹、木、筍、果、食用菌加工前景廣闊。水力資源蘊藏量為二萬千瓦,已開發(fā)水電站8座,總裝機容量2565千瓦,并與縣并網(wǎng);建立調節(jié)水庫3座,總庫容量175萬立方米;擁有一座日供水量1000噸的自來水站和180多處小型自來水站。游洋地下礦產(chǎn)資源豐富,探明可供開發(fā)利用的礦石有葉臘石、花崗石、高嶺土、朱砂土和優(yōu)質礦泉水等十多種,其中葉臘石儲量大、品位高、質量好、易開采,為福建省三大基地之一。 游洋,是今永泰、原莆田(今涵江區(qū))、仙游三縣的交界地,四面崇山峻嶺,地勢險要,是古代扼住永泰、莆田交通的咽喉要道。 唐以前稱游洋洞,多為山越、山獠憑山筑寨的聚居地。唐代,已有方、李、陳諸姓中原南播仕族從永泰等地東漸遷入游洋,帶來了中原文化,始稱游洋鎮(zhèn)。據(jù)傳曾有金鯉、史賓、詹萬鐘、白金等科宦名人。唐、宋時的游洋鎮(zhèn)轄今天的游洋鎮(zhèn)、石蒼鄉(xiāng)的大部分,象溪鄉(xiāng)的一部分,鐘山鎮(zhèn)的鯉湖部分。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游洋人林居裔聚眾萬余人,在原莆田縣廣業(yè)里的百丈嶺起義反宋,起義軍聲勢浩大,占領了游洋、廣業(yè)大部分山區(qū),并在何嶺關、古寨嶺、河浪嶺、莒溪嶺、石壁嶺、百丈嶺等險要地段設關隘布防,以御宋軍,今何嶺關等古關隘尚存,何嶺關是縣文物保護單位。起義軍利用地形優(yōu)勢,在游洋誘殲官兵,又經(jīng)何嶺關,突襲仙游縣城。不久,經(jīng)南安、洪賴,越過晉江西門朋山嶺,奔襲圍攻泉州府城,一時八閩震動。林居裔自號“平西王”,揮軍所向,無不披靡。宋軍調集兩浙、福建兵力馳援,又增派王繼升率兵前往游洋,在官兵強大的軍事優(yōu)勢兵力圍剿下,起義軍苦戰(zhàn)兩年,終于被鎮(zhèn)壓。至今游洋和廣業(yè)大洋,有祀林居裔的林將軍廟。 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宋廷在游洋原林居裔居宅上毀宅建太平軍軍治衙署,又設興安縣縣署于軍治旁。興安縣舊轄游洋鎮(zhèn)(今游洋、石蒼、象溪一帶)原莆田縣百丈鎮(zhèn)、永??h(今永泰縣)的陳山頭及福唐縣(今福清縣)的漈頭,百丈嶺、下廬嶺一帶山區(qū)。不久,太平軍改名興化軍,興安縣改名興化縣。興化軍治,興化縣治仍在原址,興化軍轄莆田、仙游、興化三縣。今游洋鎮(zhèn)小學中仍保存初設太平軍時的“太平軍”石額?! ∷翁脚d國八年(983),興化軍軍治遷往原莆田縣縣城,即今市區(qū)的古譙樓處,興化縣治仍在游洋。到元皇慶二年(1313)興化縣治遷往廣業(yè)里的湘溪止,三百三十四年來,游洋一直是山區(qū)一帶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北宋司農寺丞段鵬曾主持在游洋建縣署,中為正堂,東為主薄,西為典史,還建有宣詔亭、史隱、仙隱二堂、黃綢閣、土地祠、甲丈庫等,也夯筑有土城墻,興化軍治遷出后,軍治衙門為興化縣所用。興化縣署遷出游洋后,縣城漸廢,古建盡毀。今在游洋地名“衙門里”處保存有原興化軍軍治所在地的主體建筑的覆盆式柱礎兩個,粗大厚重,直徑竟達0.56米?!把瞄T里”軍、縣治遺址上還保存有“鳳井”古井一口。 縣治在游洋時,政績突出的知縣事有:宋朝的段鵬、許世昌、張彥博、梅澤、邱鐸、曹 、黃逸、梁陸、陸楠、林振、孫紹先;元朝的有蔡貞、吳元。秉公辦事,廉政為民,是封建社會最高統(tǒng)治者對為官者的要求,宋太祖要求府州、縣勒《戒石銘》于堂前,其銘是:“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痹窝笈d化縣署縣堂前的《戒石銘》隨縣署遷往湘溪而遷移到湘溪,今涵江區(qū)新縣(古湘溪)鎮(zhèn)政府保存著原存游洋縣署的《戒石銘》。古代許多廉官尚能以《戒石銘》的銘言為座右銘?! ‘敃r興化縣所轄境內,幾百年間教育與科舉興盛,亦有目共睹。有宋一代,游洋邑境內共出了三個文狀元。 今游洋古邑仍古跡斑斑。游洋梧椿村有商周時期的頂溪山遺址,面積約2500平方米,采集到刻畫紋夾砂黑陶和灰色印紋硬陶片,可辨器形有缽、瓶、豆,可知三千多年前便有閩族土著在這里生活、勞動過。游洋里洋村東北8公里處,有漢“龍穿城遺址”,縣文物保護單位,是巨石山峰構成的天然石城。山頂有漢代閩越王所筑的越王臺,殘存遺址。游洋古邑址上還保存一條古街,原名古邑、舊縣街,唐時已有。宋代軍治、縣治駐此,該街為最早的集鎮(zhèn)街市。清乾隆時,街為南北走向的雙面街,街長仍為150米,寬1.6米,卵石路面,夾街有單層或雙層土木結構店鋪40多間,后因水災毀北段店20間,又修復,并把古街拓寬為3.5米,現(xiàn)古街有延長,街道走向傳統(tǒng)格局不變,街旁盡是明、清石柱礎等石構閑置不用。街的南面為舊軍治、縣治的南門,出南門便是惠政橋。橋北街南交匯處的路,拐西再北向寨前、潼關至永泰縣梧桐尾,橋南有路,一是經(jīng)雙峰、馬鋪、何嶺古驛道、仙水、靈山等地至仙游縣東門,一是經(jīng)天馬、黃龍、尚書橋往莊邊?! ∮窝蠼謻|南14公里處有“上宮街”,宋熙寧四年(1071),始在通往莆田的路旁形成小集,經(jīng)元、明、清發(fā)展?jié)u成街道。游洋古邑在宋代的兵防施有“沽嶺寨”,常年駐寨兵70名,清代廢,今僅存寨址。宋代因游洋縣治駐此,故亦有“皇華館”驛站,以作官方郵傳,今址不存?! ∮窝蠊乓貧v史上辦學成風,如轄地象溪鄉(xiāng)南朝陳時的中郎將鄭莊辦的“潯陽書堂”,常州別駕鄭淑在游洋鞏橋辦的“鞏橋書堂”,宋初游洋縣治“共賦軒”旁的“讀書齋”“平倫齋”,以后縣治東的“書林齋”,縣尉廳東的“真齋齋”,鄭樵后裔鄭重光在游洋辦的“石舟齋”等,讀書蔚然成風,為社會上輸送了不少的人才。
7. 哪里有油茶苗出售
這個品種不貴小苗2元左右。
到福建高產(chǎn)油茶苗基地購買。
福建大果油茶是矮化培育的種苗。
福建大果紅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 Chi.),屬山茶科山茶屬植物,為中國栽培的14個油茶主要種群之一,也是集食用、藥用、觀賞綠化等綜合利用價值較高的山茶優(yōu)良品種。
矮化培育大果紅花油茶屬中國油茶中的優(yōu)良種群,經(jīng)國家食品與衛(wèi)生監(jiān)督部門檢驗測試中心檢驗鑒定:矮化培育的大果紅花油茶的不飽和脂肪含量為79-92%左右,遠超過不飽和脂肪含量為68-85%的西方廣泛食用的橄欖油;富含人體所必須的17種氨基酸以及鋅、硒等微量元素,其微量元素成分含量也超過西方廣泛食用的橄欖油,而且不含其他食用油中所含有的致癌的黃曲霉素。
山茶油裏富含不飽和脂肪——亞油酸,是我們人體所不能合成的,具有促使人體血脂中的膽固醇分解為膽酸排出體外,減少膽固醇沉積于血管壁上,從而軟化血管、降低血脂、改善心腦血管,防治高血壓、高血脂,延緩動脈粥樣硬化,增強抗衰老延年益壽的功效;此外還有滋補提神、驅蟲健胃的功效。
茶油烹調食物,色香味俱全,異??煽冢匚犊旄杏崎L。
此外,油茶果除了用于榨取食用山茶油外,山茶油也可作為純天然優(yōu)質化裝品原料。
其榨油后剩下的副產(chǎn)品:茶麩可以作生物殺蟲農藥和優(yōu)質有機肥料、飼料,提取茶皂素;茶殼可以提取栲膠、糠醛、活性炭、碳酸鉀、冰醋酸、醋酸鈉等化工產(chǎn)品。
其綜合開發(fā)前景無限廣闊。
大果紅花油茶的畝產(chǎn)油量: 粗放管理:畝產(chǎn)茶油100-150市斤; 正常管理:畝產(chǎn)茶油200-300市斤。
(以上為估算值) 高于同等林分的普通油茶畝產(chǎn)量10倍。
精心管理畝產(chǎn)茶油的產(chǎn)量將更高! 矮化培育的大果紅花油茶當為目前中國單株產(chǎn)果、單株產(chǎn)油量極高的油茶品種,油茶品種中之極品! 矮化培育的大果紅花高產(chǎn)油茶與普通高產(chǎn)油茶相比,有以下6個優(yōu)勢: 1、茶果最大:平均單果0.5公斤以上,最大1.8公斤; 2、產(chǎn)果最多:正常株結果40至100公斤; 3、出油率高:茶仁出油率55-62%; 4、茶花極多:株開鮮艷茶花1000至5000朵,可做觀賞樹。
5、花期最長:從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約140多天,可做觀賞樹。
6、壽命最長:生長期可達200年。
百年以上老樹照常結果50至150公斤。
矮化培育的大果油茶采收期可達100-120年,而普通高產(chǎn)油茶樹只有60-80年。
矮化培育的大果油茶產(chǎn)量極高、油質特優(yōu)(酸價acid number低至0.7mgKOH/g,比普通油茶的味道更香醇),是我國目前單果產(chǎn)量最大、最具開發(fā)潛力的油茶品種,大力開發(fā)種植、挖掘生產(chǎn)大果油茶的綜合加工產(chǎn)品,其社會效益、經(jīng)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無可估量。
一、大果紅花油茶的生長條件 1、溫度:矮化培育的大果油茶適宜生長在海拔200米以上的山區(qū),抗寒能力強,在零下10℃的氣溫下也能正常開花結實。
能耐40℃高溫。
矮化培育的大果油茶最適宜生長在年平均溫度9—18℃的山區(qū)和半山區(qū)。
2、光照:成年大果紅花油茶喜光照充足的環(huán)境,每日光照4小時以上才能正常開花結實;但幼齡期忌曬,需要一定條件的遮蔭條件。
3、土壤:大果紅花油茶喜疏松、肥沃、排水性好的微酸性土壤,pH值4.5—7范圍內都能生長,以 pH值5—6.5為最適宜地區(qū),鹼性土壤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生長不良。
二、油茶種植技術 矮化培育的大果紅花油茶幼苗宜選2年以上的種軒,以達到更高的成活率。
矮化技術良種選育的目的就是獲得遺傳性狀優(yōu)良的品種。
從單株產(chǎn)果量、出籽率、含油率、果油率和抗病性等綜合性狀來考察、選擇和培育優(yōu)良品種。
建立雜交種子園,利用優(yōu)良雜交種育苗,縮短了育苗時間,降低了成本和造林難度,大大加速了油茶良種化進程。
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是油茶選種至關重要的經(jīng)濟性狀。
選擇油茶良種不但要高產(chǎn),而且產(chǎn)量要穩(wěn)定。
油茶進入成林盛產(chǎn)期,如果連續(xù)3年產(chǎn)量變幅不超過30%則為穩(wěn)產(chǎn)的標志。
油茶產(chǎn)量有大小年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一般情況下,大年之后的小年產(chǎn)量不低 于大年產(chǎn)量的三分之一,即可認為比較穩(wěn)產(chǎn)。
現(xiàn)有油茶林和市場上賣的沒有矮化的種苗種出來的油茶往往豐年之后翌年產(chǎn)量 銳減,通過選擇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的矮化良種可提高油茶林分產(chǎn)量,想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就必須選擇矮化技術培育的無性系油茶品種。
油茶的抗病性主要指看油茶炭疽病的能力。
可在炭疽病發(fā)病區(qū)的油茶林中選擇歷經(jīng)考研且天然抗病力強的優(yōu)良單株進行 定向培育,或通過人工接種誘發(fā)試驗逐步篩選出抗病力強的優(yōu)株或品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