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茶油算特產(chǎn)嗎(上饒?zhí)禺a(chǎn)茶葉)
1. 上饒?zhí)禺a(chǎn)茶葉
1、稻作文化
距今1萬2千年前,上饒萬年縣的先民們種植出了世界上第一課人工栽培的水稻,上饒萬年成為世界稻作文化的發(fā)源地。
2、道教文化
上饒是中國道教發(fā)源地之一,從東漢開始,距今已有1800年。
3、書院文化
自唐朝到清朝,上饒出過狀元13人、宰相23人、進士2097人,舉人2710人。
4、理學(xué)文化
“東周出孔子,南宋有朱熹”。
5、銅文化
上饒的銅文化源遠流長,早在唐代,鄱陽縣馬蹄山就是朝廷的鑄錢中心。北宋時期,朝廷在饒州府統(tǒng)轄內(nèi)的鄱陽設(shè)臵了專門的鑄錢機構(gòu)——永平監(jiān)。
6、茶文化
唐貞元初,茶圣陸羽客居上饒,完成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有關(guān)茶的著作《茶經(jīng)》。
7、紙文化
上饒的紙文化主要是指鉛山縣的連四紙,唐朝時期,上饒鉛山就有了連四紙生產(chǎn),至今已經(jīng)有1200多年的歷史。
8、古民居文化
上饒山水之間遺存著很多美麗的古村落。這些古村落后靠青山,前臨綠水,積淀著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好像一個個古老故事,敘說著悠久的歷史文明。
9、戲曲文化
上饒有很多獨具特色的戲曲,比如說弋陽腔、饒河調(diào)、信河調(diào)、串堂、贛東北采茶戲、婺源儺舞等。
10、紅色文化
上饒是一塊紅色的熱土,是閩浙皖贛革命根據(jù)地、上饒集中營舊址所在地。
2. 上饒產(chǎn)什么茶葉
1.寧紅金毫 寧紅金毫,是1985年原江西修水茶廠科技人員采用原料地優(yōu)質(zhì)鮮葉,制成紅毛茶后,再按工夫紅茶的精制程序制成特級“寧紅工夫茶”,因品質(zhì)特優(yōu),又外觀金黃色毫毛顯露,特用“寧紅金毫”取名稱呼。
2,婺源林生 婺源林生是綠茶的一種,從干茶到內(nèi)質(zhì),表現(xiàn)穩(wěn)定,沒有明顯缺點。干茶翠綠帶白毫,緊直勻整,滋味甜潤,較鮮爽,帶有淡淡的板栗香、清香和花香,無苦澀,有回甘生津。
3,上饒白眉 上饒白眉,是江西上饒縣創(chuàng)制的特種綠茶,它滿披白毫,外觀雪白,外形恰如老壽星的眉毛,故而得此美名。
4,浮瑤仙芝 浮瑤仙芝茶具有條索禁細、白毫微顯、色澤翠綠、蘭花高香、湯色明亮、滋味鮮爽、葉底勻嫩等特色。
5,盤古龍珠 盤古龍珠茶外形渾圓緊實似珍珠,色澤翠嫩、白毫披露,湯色黃綠明亮,香氣清新持久,有熟板栗香韻,滋味甘醇回甜,葉底厚實,嫩綠明亮。
6,資溪白茶 資溪白茶,產(chǎn)自江西省撫州市資溪縣。該茶是茶類中的珍品,因其滿葉披毫,如銀似雪而得名。資溪白茶外觀色澤為綠色,沖泡后形似鳳羽,具有滋味鮮爽,湯色鵝黃,清澈明亮,回味甘甜等特點。中醫(yī)藥理證明,白茶性清涼,具有退熱降火之功效。
7,銅鼓春韻 銅鼓春韻茶葉條索堅結(jié)秀麗、金毫顯露、色澤油潤;味道鮮嫩濃郁、香氣高遠持久;葉底紅嫩多芽,湯色紅艷明亮。
8,靖安白茶 靖安白茶外形圓緊秀直勻整,色澤白嫩,茶香濃郁,滋味甜和;湯色嫩黃明亮,葉底成朵并還原呈玉白色,葉脈翠綠。
9,狗牯腦 狗牯腦成品外形緊結(jié)秀麗,白毫顯露,芽端微勾;香氣高雅,略有花香,泡后速沉,湯色清明,葉底黃綠,滋味醇厚。
10.廬山云霧 廬山云霧茶,屬于綠茶。因產(chǎn)于中國江西的廬山而得名。有詩贊曰:“廬山云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時飲,延年益壽法”。素來以“味醇、色秀、香馨、湯清”享有盛名。茶湯清淡,宛若碧玉,味似龍井而更為醇香?!翱飶]奇秀甲天下,云霧醇香益壽年”,廬山云霧茶由于長年飽受廬山流泉飛瀑的親潤、行云走霧的熏陶,從而形成其獨特的醇香品質(zhì):葉厚毫多、醇香甘潤、富含營養(yǎng)、延年益壽。
3. 上饒茶葉批發(fā)市場
上饒古茶樹生產(chǎn)的白眉,屬于綠茶。
4. 上饒有茶葉嗎
三清山白茶是江西省上饒的特色名茶,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在唐朝時就已經(jīng)開始種植了。上饒玉山縣有著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水資源豐富,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所產(chǎn)出的三清山白茶外形條索挺直緊結(jié)。
色澤嫩黃、綠潤、鮮活、葉肉玉白,葉脈翠綠,湯色清澈,茶香馥郁;飲之滋味鮮爽,唇齒留香,甘味生津,為茶中珍品。
5. 上饒 茶葉
廊橋漢瓦,古風(fēng)唐韻,絲綢之路上的奢侈品瓷和茶,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竟共存于我的父母之鄉(xiāng)。
1200多年前的陸羽,隱居于信州廣教寺,辟地種茶,鑿泉取氷,著下茶之大成《茶經(jīng)》,塑就茶圣千年至尊。
品茗思源
創(chuàng)業(yè)路上的上饒人,建陸羽公園留香,筑茶圣道路行遠。
云影湖、白羽瀑,竟陵廊橋、茶道廣場,無不希望探究茶圣陸羽的點滴;130余畝開闊的湖面,留云影、倒星空,高聳的萬達樓、恒大樓,無不在湖水柔情的包容中。
竟陵雙廊橋的橋面是茶圣路的一段,側(cè)面微纖的穹拱,似風(fēng)影卓姿的凌波仙子,享受著采摘后寧靜的休憩時光。夕陽下,宮燈影,傍晚散步的人兒穿廓而過,極有畫面的代入感。
遺憾也有,缺一角的茶園,少一隅的茶舍,還有、還有茶經(jīng)中能升騰的茶多酚......
茶者,南方之嘉禾,飲茶人,禾葉上的一露珠。
6. 上饒?zhí)禺a(chǎn)茶葉有哪些
這“三寶”源于“三物”,即三清山礦物之寶米粒石、三清山動物之寶蜂蜜、三清山植物之寶黃金茶。
位于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與德興市交界處。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尊神列坐山巔而得名。道教名山。其中玉京峰為最高,海拔1819.9米,是江西第五高峰和懷玉山脈的最高峰,也是信江的源頭。三清山是道教名山,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世界地質(zhì)公園、國家自然遺產(chǎn)、國家地質(zhì)公園。
三清山主體南北長12.2公里,東西寬6.3公里,平面呈荷葉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
7. 上饒茶葉所有品類
1.廬山云霧茶
產(chǎn)于“奇秀甲天下“的廬山。廬山種茶,歷史悠久,遠在漢朝,這里就已有茶樹種植。茶
有"六絕”: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
2.遂川狗牯腦茶:
產(chǎn)于江西送川縣湯湖鎮(zhèn)的狗牯腦山,該茶歷史悠久,曾獲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
狗牯腦產(chǎn)茶始于清嘉慶年間 (1796年),已有近217年歷史。此茶的特點和其他茶葉迥然不
同,
它葉片細嫩均勻,碧色中微露黛綠,表面覆蓋一層柔細軟嫩的白毫,茶葉五至七片,
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黃,茶味清涼、芳醇、香甜,沁人肺腑,口中甘味經(jīng)久不去。
3.婺源茗眉綠茶:
產(chǎn)于江西省婺源縣。創(chuàng)制的當(dāng)年 (1958年),就在全國名茶評比中被列為全國名茶之一;
最突出的特點是嫩芽纖纖如眉,條索緊結(jié)壯實,葉底碧綠有光,香味鮮濃醇厚,湯色清澈
明亮.
4.寧紅工夫:
寧紅工夫,簡稱寧紅,是我國最早的工夫紅茶之一
,主產(chǎn)江西修水縣,武寧、銅鼓次之,
毗鄰修水的湖南平江縣長壽街一帶的紅毛茶,亦由修水茶廠加工為寧紅工夫。修水在元代
稱寧州,清朝稱義寧州,故名。
8. 上饒的茶文化
(一)史載“江西第一人杰”吳芮,出生在余干縣鄧墩鄉(xiāng)五彩山。吳芮是吳王夫差的十世孫,秦時為番令(時市境大部分屬番邑即鄱陽),大膽革除弊政,輕徭薄賦,興修水利,鼓勵耕種,深得民心,被尊為“番君”。他為上饒的繁榮奠定了最先的基礎(chǔ)。今婺源縣鎮(zhèn)頭仍存有其墓葬。
(二)東晉開國名臣陶侃,以孝廉舉官,受母訓(xùn)勤政為民,惜時節(jié)物,雖位極人臣卻始終廉潔奉公,千百年來一直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的典范,其事跡家喻戶曉,流傳甚廣。其母因教子有方,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賢母之一,其故鄉(xiāng)鄱陽鎮(zhèn)今仍存有陶母“截發(fā)留賓”的故事遺址。
(三)唐朝“茶圣”陸羽,在上饒客居三年,卻在全市各地留下了茶文化遺跡,也因他著述的《茶經(jīng)》的介紹,使“婺綠”茶為天下所知。由他首創(chuàng)的茶文化,至今對上饒乃至世界仍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
(四)南宋著名理學(xué)大師朱熹,祖籍婺源,在上饒著書講學(xué)、種樹掃墓、整修家譜、游覽題詞,蹤跡遍布全市。以他的事跡和名字命名的景點無以計數(shù)。因他的大力倡導(dǎo)及親臨講學(xué),上饒成為書院之鄉(xiāng),幾乎取代了官學(xué)。江西古代四大書院,上饒就占了三所(包括貴溪),僅朱熹講過學(xué)的書院就有20多所,這在國內(nèi)其它地方是不多見的。由他主辯的“鵝湖之會”,開學(xué)術(shù)“會講”辯論之風(fēng),成為中國書院教育的重要教學(xué)方式。他對上饒教育事業(yè)的貢獻,大概僅次于孔子
9. 上饒?zhí)禺a(chǎn)茶葉是什么茶
有洪州西山白露茶、袁州界橋茶,、江州廬山茶等,宋代有婺源謝源茶、洪州雙井茶,臨江玉津茶、袁洲金片茶。
江西好茶有很多,十大名山廬山的云霧茶(3次獲評中國十大名茶)、最美鄉(xiāng)村婺源的綠茶(《茶經(jīng)》有記載)、當(dāng)代茶圣吳覺農(nóng)評為世界紅茶之首的寧紅茶、遂川的狗牯腦(民國時期每兩賣法幣三元)、世界公認的三大高香茶產(chǎn)地之一浮梁縣的浮梁茶(浮瑤仙芝、祁紅),此“四紅一綠”是江西省最著名的茶葉。
除此外,還有婺源茗眉、靖安白茶、井岡翠綠、盤古龍珠、雙井綠、資溪白茶、上饒白眉、小布巖茶、麻姑茶等,都是茶中精品。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