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去山上摘茶油(摘茶油圖片)
1. 摘茶油圖片
因為沒有起泡的成分
茶枯粉也叫茶籽粉粉,是一種純天然洗潔粉。采用南方山區(qū)油茶樹籽,將籽中的食用茶油壓榨出來后再利用剩余的果渣研磨而成。
茶枯粉富含天然茶皂素,具有殺菌、解毒、消炎、止癢的藥理功能,是一款純天然的洗潔產品。南方自古有用茶籽粉洗發(fā)、洗碗筷、洗衣服的習慣。常年用茶籽粉洗發(fā)有去屑、止癢、防掉發(fā)的作用。清洗碗筷、盤子、鍋子等,去油污能力非常強,好沖又好洗,不傷手。最近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茶籽粉中的茶皂素還有分解蔬果中的殘存農藥的作用,可以作為果蔬清洗劑使用。
2. 摘茶油時間
01、烘
烘烤,從樹上采摘下來的生油茶籽,飽含水分,必須將水分驅除干凈才可榨油,與許多地方采用炒干的方法不同,老油坊里采用的是在烘床上烘干的方法。烘床形如北方常見的土炕,底下生火,將茶籽鋪于其上。烘干的標準是香而不焦,要注意控制好火候,這關系到能否榨出香而純的茶油。
02、碾
碾碎,將烘干的油茶籽投到碾糟中碾碎。石質的圓形碾槽直徑接近5米,其上是木質的十字架形碾車,碾車的4個支腳上分別裝著4個石輪。碾車的動力最初是用牛拉,后來是靠建在溪水中的水車帶動。用牛拉時,碾碎油茶籽一次大約需要1小時,用水車作動力時需要30分鐘,現(xiàn)在用電力,只要10分鐘就好。
03、篩
過篩,油茶籽被碾成粉末之后,還需要用細目竹篩過篩。篩下的細膩茶籽粉末可以進入一道工序,顆料較大的碎茶籽則要返回碾盤再次碾壓。茶籽末顆粒越小,出油率越高,成油后沉淀物越少,油品越好。
04、蒸
蒸粉,過篩后的油茶籽粉末會被悉心地收集起來,用木甑放入大鍋中隔水蒸熟。在這一步也需要嚴格掌控火候,蒸熟的標準是可見蒸汽但不能熟透,否則也會影響出油的品質。每當蒸粉之時,濃郁的油茶香氣就會隨著蒸氣一起散發(fā)出來,彌散在整個油坊之中。此時,如果觀察木甑中的茶粉,會發(fā)現(xiàn)有晶亮的油分滲出。
05、裹
裹餅,將蒸熟的油茶籽粉末填入用稻草墊底的圓型鐵箍之中,壓實,再用稻草裹扎,做成一片片圓形的還餅。因為稻草中富含堿分,和茶籽發(fā)生作用,可以使最終榨出的茶油更香。現(xiàn)在使用機械榨油法的其他油坊都沒有了這一步驟,出油的香度自然也就不能和古法榨油相比。
06、榨
榨油,將坯餅裝入由一根整木鑿成的榨槽里,剩下的空間塞進方木塊,再打入木契,擠壓茶餅,就可以開榨了。開榨時,兩位掌錘的師傅合力推動懸吊在空中大約30斤重的元寶形石錘,晃晃悠悠地撞到油槽中的木楔上,一錘一錘地將楔子楔入,金黃色的茶油就會被擠榨的坯餅中淌出。經過2個小時后,坯餅中的油分幾乎被榨盡,一次完整的榨油過程至此也就結束了。
這是茶籽榨完油留下的渣,這種渣也有很大作用喔!農村人管它叫枯ku餅,用這個泡水用來洗頭還有喂豬,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呢?
剩下的茶子殼可千萬不能扔,它可是天然的好肥料。它是堿性原料,把它燒成灰可以做堿,用來腌咸蛋,也可以撒在自家的菜園里做肥料。榨油后的茶餅也是寶貝,以前沒有洗發(fā)水時,女人們就用它來洗發(fā)美發(fā),還可以用它洗衣服、殺蟲等。
3. 摘油茶視頻
剛摘下來的油茶果,通常會堆起來放置1-2天,然后就推到太陽底下晾曬。
晾曬2-4天后,果殼的水分就會蒸發(fā),然后自然開裂,油茶籽與油茶殼分離
4. 茶油的圖片
因為網購看不到貨,都只能看網上商家的圖片和介紹,圖片看起來不錯,但是買到手的卻不同,網上很多的都不是特別真,可能都是真假參半,特別是像山茶 油這些,山茶油最好是在實體店買或者那些熟人那買,這個看得到,就可以分辨一下質量如何
5. 油茶油圖片
油茶木可以陰干。油茶木是種好木,它質地細致堅硬的木材,它屬于硬木的一種,可以做露面產品,如家具,木地板等等。油茶木可以陰干,如果太陽曬干的話,容易開裂。
6. 采摘油茶圖片
剛采摘的油茶鮮果應該可以種植。
采摘油茶是在10月到12月份的時間,采摘完了,晾曬,脫殼,然后榨取茶油。脫完殼的果也可以在10月份到12月份進用于育苗,育苗長大了的油茶苗最好在2月至5月份進行油茶移植。
油茶是我國南方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植物,與油橄欖、油棕、椰子并稱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樹種。油茶是一種常綠、長壽樹種,一次種植,收獲期長達百年以上,種植油茶不但能發(fā)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人,還能滿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對優(yōu)質食用油的需求。
油茶根系發(fā)達,是喜酸性的陽性樹種,幼苗時稍耐蔭,根系直立,在pH值4.5~6.0的酸性紅壤上生長良好,壽命長達100年以上。油茶屬兩性蟲媒花,花期10~12月,果實次年10月成熟,經濟收益期50年以上,在立地條件優(yōu)越的地區(qū),百年大樹也是掛果累累。油茶廣布于中國長江流域及以南的18個省(區(qū)),越南、老撾、泰國和緬甸等國家的北部、日本南部部分地區(qū)也有少量分布。在垂直分布上可從中國東部地區(qū)的海拔不到100米到西部云貴高原的海拔2200米以上。。
7. 茶樹油的圖片
1/7
冷鍋,低火,放入白芝麻,左鏟,右鏟,連續(xù)翻炒,約6分鐘,白芝麻變黃。我用白芝麻不剝皮,所以顏色看起來更黑黑芝麻也是一樣的。
2/7
判斷芝麻是否炒得好的標準:1。取一個芝麻,用食指和大拇指卷起來,很容易壓碎,手指上還有少許油;2。把它放進嘴里,它很脆,也是熟芝麻的濃香。把白芝麻撒在冷的地方。黑芝麻是熟的,所以沒有圖片。(小碗里有生的白芝麻。盤子上有煮熟的白芝麻。把它們放在一起比較顏色。)
3/7
鍋里放入150克色拉油,再放一片姜,小火加熱油,姜片浮起(油溫大約140℃),小火再加熱半分鐘,關火。(聞起來氣味淡一點的油都可以,比如:玉米油,茶樹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
4/7
把加熱過的油放在盤子上,待它冷卻。熟芝麻更適合與熟油搭配,所以油要加熱。
5/7
把冷的白芝麻和熟油倒進攪拌機里打碎。
6/7
打好的狀態(tài)是均勻細膩的。
7/7
再加上黑芝麻碎,最后狀態(tài)細膩、飄逸,顏色不是很黑,香味濃郁。把芝麻糊放在玻璃瓶中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