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的泡法與喝法(各個茶葉的泡法)
茶葉的泡法與喝法
茶葉在中國分為六大類,按加工工藝和發(fā)酵程度分為六大類:發(fā)酵程度由低到高是綠茶(不發(fā)酵)→白茶(輕微發(fā)酵)→黃茶(輕微發(fā)酵)→青茶/烏龍茶(半發(fā)酵)→紅茶(全發(fā)酵)→黑茶(后發(fā)酵)。在沖泡過程中其實多少也會考慮到發(fā)酵程度的問題,而能夠長期存放的茶品還會考慮到新茶還是老茶的問題。
綠茶一般建議直接用玻璃杯沖泡,大部分綠茶外形做的好看,玻璃杯沖泡不僅可以品滋味,還可以觀賞它美麗的外形,溫度可以在80度到90度之間,看茶葉的老嫩程度,嫩的茶水溫低點。也可以用兩個公道杯進行沖泡,或者蓋碗都可。不建議用紫砂壺沖泡,泡茶時注水盡量沿著杯沿慢慢注水,不僅可降低水溫。也能讓泡出的茶湯更清澈透亮。
黃茶沖泡基本等同綠茶。
白茶新的茶可以用蓋碗沖泡,老的則可用紫砂壺沖泡,老茶建議高溫沖泡。以激發(fā)它的香氣,如果是白毫銀針,也可用玻璃杯沖泡,有些年份夠長的老白茶可以煮著喝。
紅茶基本也是用玻璃杯或者蓋碗沖泡,水溫等同于綠茶。紅茶的香氣比較獨特,所以沖泡時可以拉高水線來激發(fā)香氣。紅茶用蓋碗沖泡時盡量開蓋泡,悶蓋泡容易讓茶湯出酸澀味。
烏龍茶是屬于香氣十分豐富的茶,很多地方的烏龍茶甚至有喝味不如聞味的說法。所以在沖泡時,水溫一直保持在一百度,悶蓋沖泡,以保持它的香氣持久性。宜用紫砂壺或蓋碗沖泡
黑茶類包含普洱類,也可用紫砂壺或蓋碗沖泡,老茶建議多用紫砂壺高溫沖泡,也可沖泡了幾道后煮著喝。熟普沖泡時于杯沿定點注水,水線較細(xì),泡出來的湯感會更醇和,老的茶甚至能有米湯的粘稠感。
各個茶葉的泡法
首先,我們所說的出湯時間,指的就是泡茶時每一次出湯前,茶葉在沖泡器具中的浸泡時間。換成通俗的話,出湯時間就是:我們應(yīng)該在茶泡了多久后把茶水倒出來。
然后要說明的是,這其實沒有絕對的標(biāo)準(zhǔn)。等等,先別著急退出閱讀。是的確沒有標(biāo)準(zhǔn),想想看這世上有多少款茶,每款茶的特點不一;每個人的口味又不一樣,投茶量和水量以及水溫都會影響出湯時間。所以小懂要真是拋出個“什么什么茶必須多長時間出湯”的驚人理論來,豈不是成了大忽悠?
當(dāng)然了,一般來說出湯的適宜時間是有的,但具體到某一種茶上。一般來說,六大茶類因其不同的特性,分別都有相對適宜的出湯時間,以下僅供參考:
綠茶:第一泡約12秒出湯
綠茶屬于未發(fā)酵茶,保留了鮮葉中的大部分營養(yǎng)物質(zhì),所以在沖泡時水溫不宜過高,沖泡時間也不宜過長,以免破壞了茶葉中的活性物質(zhì)。
黃茶:第一泡約15秒出湯
黃茶屬于輕微發(fā)酵茶,和綠茶的特點比較接近,在沖泡上也可以參考綠茶。
紅茶:第一泡約10秒出湯
紅茶一經(jīng)沖泡,茶香、茶味就會迅速被激發(fā)出來,所以紅茶的出湯時間要比綠茶稍短。如果時間過長,則容易造成茶湯苦澀。
白茶:第一泡約20秒出湯
白茶在制作過程中不炒不揉,可溶物釋出緩慢,茶葉中的內(nèi)含物質(zhì)不能像紅茶一樣迅速浸出,所以白茶的出湯時間相對較長一點。
烏龍茶:第一泡約15秒出湯
烏龍茶因在制作的過程中注重做青,茶葉出味較快,第一泡可較快出湯。
黑茶:第一泡約30秒出湯
黑茶通常原料比較粗老,經(jīng)過發(fā)酵以后,茶葉中內(nèi)含物質(zhì)的浸出速度比較慢。黑茶中相對有較多緊壓茶,經(jīng)過壓制的茶葉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舒展開,相比于其他茶類,黑茶更耐泡一些,所以延長的沖泡時間也可以更久一點。
茶葉的泡法與喝法大全
1、先用熱水燙一遍壺,去除異味,有助于茶香的揮發(fā)。放入的茶葉和水的比例也要適中。一般紅、綠茶的茶、水比例為1:50至1:80,即茶葉若放3克,沸水應(yīng)沖150至240毫升;對于一般飲茶的人,茶與水的比例可為1:80至1:100。喝烏龍茶者,茶葉用量應(yīng)增加,茶與水的比例以1:30為宜。2、首先是水的溫度,這根據(jù)茶的種類不同,水溫也就不同。一般在85~90度。3、接著,沏第一遍時,不可喝,這主要是去掉茶葉中的渣子以及苦澀味。第二遍時,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nèi)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沖”。4、將茶杯用熱水溫?zé)?,這樣不影響茶的口感,再將沏好的茶倒入,方可飲用。 這只是簡單的泡法,如果LZ要求的口感更高,可以學(xué)習(xí)一下茶道。希望可以幫到你。。
茶水的泡法
1、燙杯后,取茶入杯。此時較高的杯溫已隱隱烘出茶香。
2、沖入適溫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如用玻璃杯,則沿杯邊注水,蓋碗則將蓋子反過來貼在茶杯的一邊,將水注入蓋子,使其沿杯邊而下。然后微微搖晃茶杯,使茶葉充分浸潤。此時茶香高郁,不能品飲,然恰是聞香最好時候。
3、稍停約兩分鐘,待干茶吸水伸展,再沖水至滿
茶葉的泡法與喝法書籍
1.正蹇驢吟影,茶煙灶冷,酒亭門閉。 —— 吳文英《無悶·催雪》
2.茶鼎熟,酒卮揚,醉來詩興狂。 —— 張大烈《阮郎歸·立夏》
3.草堂荒產(chǎn)蛤,茶井冷生魚。 —— 裴迪《西塔寺陸羽茶泉》
4.山僧過嶺看茶老,村女當(dāng)壚煮酒香。 —— 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5.當(dāng)年曾勝賞,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 李清照《轉(zhuǎn)調(diào)滿庭芳·芳草池塘》
6.茶餅嚼時香透齒,水沈燒處碧凝煙。 —— 李濤《春晝回文》
7.蜀土茶稱圣,蒙山味獨珍。 (文同)
8. 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大碗茶。 (蘇軾)
9.青燈耿窗戶,設(shè)茗聽雪落。 (陸游)
10. 飲茶除假寐,聞磬釋塵蒙。
11. 丑妻終勝長為客,薄酒能無更飲茶。
12. 雅倩樊蠻誦長恨,飲茶亦可擬芳斟。
13. 恰似飲茶甘苦雜,不如食蜜中邊甜。 【唐】白居易
14.兀兀寄形群動內(nèi),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后春多醉,不讀書來老更閑。 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長相伴,誰道吾今無往還 故人寄茶 【唐】曹鄴
15.劍外九華英,緘題下玉京。 開時微月上,碾處亂泉聲。 半夜招僧至,孤吟對月烹。 碧沉霞腳碎,香泛乳花輕。 六腑睡神去,數(shù)朝詩思清。 月余不敢費,留伴肘書行。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16.昨日東風(fēng)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甌茶。 如云正護幽人塹,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餅拍成和雨露,玉塵煎出照煙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羨生臺白頸鴉。 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 【唐】靈一
17.野泉煙火白云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從弟舍人惠茶 【唐】劉兼 自從神農(nóng)氏發(fā)現(xiàn)茶,將它作為一種藥予以記載之后,茶的品飲方法經(jīng)歷了千年的起承轉(zhuǎn)變,從粗獷走向優(yōu)雅。茶的走向,也是我們這個民族文明發(fā)展走向的一個縮影。 春秋時期,茶葉是一種蔬菜,人們一般直接加水煮熟,然后配飯吃??赡苓€會添上油鹽醬醋之類,我是沒吃過,十分好奇這味道。不過現(xiàn)在還有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涼拌茶菜”“油茶”之類,大概也是從那時候就開始了。古人十分地敬天尊神,所以那時候茶還被當(dāng)成祭品,奉獻(xiàn)給祖先和神明。 漢朝的時候,茶葉終于被作為飲品推廣,“武陽買茶”這個典故,可以看得出,至少在富庶的人家,茶已盡作為一種商品來消費。不過漢朝人喝茶的方式仍然很奇怪。一般采摘后的茶葉都是做成餅狀的,類似今天的普洱餅。喝之前,先把餅烤紅,然后再在陶器里邊把它搗碎。最后充入沸水,加上蔥姜等調(diào)味品。這樣一鍋熱騰騰的羊肉泡饃就做好了。哦呸,是一碗香噴噴的茶終于泡好了。不過這樣的節(jié)奏也太奇怪了吧。漢朝人,你們的茶咸不咸??? 再來看,三國兩晉的時候,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玄學(xué)盛行的時代。什么叫玄學(xué)?簡單理解就是哲學(xué)。不過深層次分析就是,科舉制還未發(fā)明,此時的讀書人做官只有靠走關(guān)系,或是家庭名望這兩種方式,所謂的舉孝廉。那你想啊,大批的讀書仔沒有公務(wù)員考試可以參加,更沒有公車上書的機會。那既然與政治無緣,就只好在自己的個人生活上瞎折騰了,這個時代也是歷史上出奇葩最多的時候。 這個時代的有關(guān)茶的文化,也沒什么好講的,無非是喝的人越來越多,喝法則跟前輩一樣。但值得一提的是,這時候提出了“以茶代酒”的概念。這個概念多偉大,以至于到現(xiàn)在我們中國還常常提起。其實說白了,自從中國人提出了這句話開始,我們就已經(jīng)比別的民族早進入斯文的時代了。喝茶的民族跟喝酒的民族怎么比?就好比秀才與野蠻人?;ハ嗲撇黄鸢?。中國歷史后半段發(fā)生的很多事都可以用這個偏見來解釋。 大唐盛世,對茶最偉大的貢獻(xiàn)恐怕是出現(xiàn)茶圣陸羽,一部《茶經(jīng)》奠定了中華茶道的基礎(chǔ)。茶具之精美自不必說,被日本人尊稱為“唐物”,與他們自己粗糙的“和物”分開。唐三彩出現(xiàn),瓷器開始千變?nèi)f化。茶馬古道也形成了,茶葉開始出口。金銀類的高檔茶器也漸漸受到歡迎。種種跡象表明,茶的時代到了。只是這時候喝茶的時候已經(jīng)不加蔥姜之類的了,我大唐國民早就品出了茶葉本真味道的曼妙。 宋朝,什么都是最高級,簡直可以說是中國歷朝歷代中的LV,奢侈的王朝。連皇帝都寫了本關(guān)于茶的書叫《大觀茶論》,親自倡導(dǎo)茶學(xué),弘揚茶文化。而且將民間的茶和皇家的茶分開,在福建設(shè)立官焙,專做皇家茶,叫龍團鳳餅。特供無處不在啊。宋朝人終于不再沉迷于煮茶了,而是點茶,所謂點茶其實喝法有點像今天的咖啡。日本人到現(xiàn)在還是點茶法,沖泡茶粉來喝。有機會的朋友可以現(xiàn)場體會一把。每個人點出來的茶,要比味道,圖案,色澤等等,這個叫斗茶。插一句,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里面提到曲水流觴。其實說的就是一種游戲。就是將各自泡好的茶放在一個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上,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然后你可以在水面選一杯來喝。 明朝,朱元璋是個土包子,忍受不了那么多規(guī)矩,不喝茶粉,不喝茶餅,只喝散茶,直接拿開水一沖。跟今天普通人喝茶是一樣一樣的。同時由于發(fā)酵工藝的發(fā)明,喝了幾千年綠茶的中國人,開始喝上紅茶、黑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什么呢?紫砂壺也是在這時候發(fā)明的,第一泡茶利器誕生了。 清朝可能是喝茶最多的時代,幾乎人人都喝茶。地球上有五億人口在飲茶,四億在中國。那些百年的老茶館,都是從清朝開始興起的。洋人們也開始用賣給我們鴉片的錢,來買我們的茶葉了??垂叛b劇還可以發(fā)現(xiàn),清朝人喜歡蓋碗泡。
各種茶的泡法與喝法
茶葉三大泡法:玻璃泡法、蓋碗泡法、紫砂泡法。對于泡茶,我認(rèn)同這種觀點,茶葉原料細(xì)嫩,外形精美的茶葉,可以選擇用玻璃杯泡,不僅可以泡出好滋味,而且可以欣賞茶葉在整個沖泡過程中展現(xiàn)出的身姿之美,
茶葉三大泡法:玻璃泡法、蓋碗泡法、紫砂泡法。對于泡茶,我認(rèn)同這種觀點,茶葉原料細(xì)嫩,外形精美的茶葉,可以選擇用玻璃杯泡,不僅可以泡出好滋味,而且可以欣賞茶葉在整個沖泡過程中展現(xiàn)出的身姿之美,主要適用于名優(yōu)茶;蓋碗泡法,一般適用于外形不夠精美,泡茶水溫適中的茶葉。
茶葉的泡茶方法
泡茶的方法步驟為:1、燙壺,提高茶具的溫度,然后投茶;2、注水,懸壺高沖倒入熱水,蓋上蓋子后浸泡片刻,再倒入茶杯中;3、品飲,先觀湯色,后聞茶香,再品茶味。
1、燙壺
泡茶之前,用開水燙壺、溫杯,去除茶具的異味,提高茶具的溫度,有利于揮發(fā)茶香。茶葉先裝入茶荷,賞茶之后,再用茶匙將茶葉撥入壺中,一般投茶量為壺的三分之一。
2、注水
提高水壺,讓水流從高點往下流,倒入壺中,使茶葉接觸熱水后,充分翻滾、散開,便于更好的泡出茶味。然后蓋上蓋子,靜置片刻,就可以將泡好的茶湯倒入茶杯之中。注意低斟,避免茶湯漸出,燙傷自己或者他人。
3、品飲
剛泡好的茶湯溫度還比較高,品飲之前可以端起茶杯,先觀湯色,然后將茶杯送入鼻端,再聞茶香。待茶溫適宜入口后,啜入少許茶湯,開始品茶味。品字三個口,所以一杯茶需要分三口喝完,最忌諱一飲而盡。
茶葉的泡法與喝法視頻
六堡茶雖是個小品類,但制作工藝卻比較復(fù)雜且多樣,因此外型、滋味差異也較大。過去,關(guān)于六堡茶的沖泡,我們也寫過不少干貨文章、視頻,包括介紹茶器選擇、水質(zhì)水溫、投茶量、注水等因素和細(xì)節(jié),以及如何泡老茶等,泡、煮、悶等不同品飲方式。在此不再贅述,感興趣的茶友在“六堡茶微刊”“往期內(nèi)容”查閱。
下面以三類不同工藝的六堡茶為例,簡單介紹如何看茶、泡茶,譬如:
?1.發(fā)酵偏輕的傳統(tǒng)工藝六堡茶
▲2020年原種六堡社前茶
因只經(jīng)過簡單的初制加工,發(fā)酵程度偏輕,口感也最為青澀、爽口、回甘。
沖泡時,投茶量可少些,5g茶葉對應(yīng)100~120ml的水,洗茶一泡;正式品飲時前幾泡可快進快出;后面適度增加坐杯時間(當(dāng)然,老茶客可增大投茶量)。不然口感會較為青澀、苦,除了蓋碗沖泡,悶泡的方法品飲,也挺贊的。
?2.處在中間的現(xiàn)代工藝熱發(fā)酵六堡茶
▲2013年雙蒸雙壓六堡茶
因在初制加工后,又經(jīng)過焗堆發(fā)酵的精制加工,因此既保留了茶葉的活性,又使茶性變得溫和,適合喜歡喝老生茶的茶友。
在沖泡這類茶時,投茶量也適合少些,因茶力猛、發(fā)酵輕,建議與傳統(tǒng)工藝六堡茶一樣的沖泡茶水比。若投茶量多了或坐杯時間太久,容易感覺苦澀。雙蒸雙壓的茶品,通常湯色顯琥珀色,鮮爽耐泡,越泡越有滋味。
?3.最為溫和的現(xiàn)代工藝?yán)浒l(fā)酵六堡茶
▲2015年檳榔香六堡茶
因初制加工后再經(jīng)過渥堆發(fā)酵的精制加工,因此茶性溫和,湯色紅濃,更適合脾胃虛弱的茶友。
喝這種類型的六堡茶,投茶量可多些,以便喝到一口綿綢飽滿的茶湯。通常,我們投茶7~8g,對應(yīng)100~120ml的水,洗茶2泡,正式品飲時坐杯5到10秒。當(dāng)然,可根據(jù)個人口味偏好適度調(diào)整茶水比和坐杯時間。
喝茶的意義在于,茶多變,泡茶的手法、方法也多變,我們在熟悉茶品的特性后,還要看茶、泡茶,看身體、選茶。
各種茶葉的沖泡方法
鐵觀音、大紅袍等烏龍茶,要的就是濃郁茶香,茶要放得多些,水的溫度也要100℃才夠痛快。水沸騰后馬上沖泡,第一泡倒掉,從第二泡開始飲,那香味在嘴巴里橫沖直撞,最后緩緩從鼻腔中呼出來,竟然也帶著香味。
茶分為紅茶,綠茶,黑茶,白茶,黃茶,青茶其中綠茶不適合用100°的水沖泡,其他的茶都可以用100度水沖泡,尤其年份久的茶,采用沖泡方式不能激發(fā)茶葉的內(nèi)涵香氣,更建議用茶壺煮茶。
例如,100℃沸水,紅茶、白茶、烏龍茶、黑茶均適用。這四類茶,均可使用沸水沖泡,且用沸水泡茶,各有千秋。
茶葉的正確泡法
冷水泡茶的步驟和泡茶時間:
(1)準(zhǔn)備茶葉、冷開水、礦泉水瓶、濾水器等容器。
(2)冷開水跟茶葉比例約50毫升比1克,可依個人口味增減。
(3)1~3小時后,即可將茶湯倒出飲用,茶味甘醇可口。
(4)未喝完的茶放入冰箱冷藏,不要超過24小時。
(5)冷泡茶離開冰箱后,應(yīng)盡量在兩小時內(nèi)喝完。
傳統(tǒng)的茶一般以熱水沖泡,而最近,一種以冷水沖泡的泡茶方式漸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冷泡茶的益處甚多,既營養(yǎng)健康又不影響睡眠。
專家發(fā)現(xiàn),用冷水沖泡茶,不僅能使茶葉釋放更多的兒茶素,還可以讓咖啡因含量降低。泡出好喝的冷泡茶,簡捷適用,適合忙碌的上班族、上班族、上課族、開車族。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