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植物的常識
春小麥區(qū)。春小麥喜冷涼氣候,比較耐寒,適應性強,分布廣,日平均氣溫 0℃左右;即“頂凌”可播種,4-5℃時種了即可發(fā)芽出苗,苗期可耐-6℃左右低溫。因早、中、晚熟品種不同,全生長期需要≥ 0℃,積溫在1600-2100℃之間,生長期為85天- 105天。而北部、西北部干冷以及西南高寒的民族地區(qū)均可滿足春小麥的生長條件。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寧夏、甘肅臨夏、甘南自治州、河西走廊、新疆、青海、西藏從海拔2500米以上河谷坡地到4500米左右的湖賓平原,從濕潤、半濕潤地區(qū)到半干旱、干旱地區(qū)均有種植。近十幾年業(yè),民族地區(qū)的春小麥種植獲得了重大的發(fā)展,培育了一批抗逆性強,適應面廣,豐產性高的春小麥良種,并已在各地得到推廣。如內蒙古地處陰山丘陵的察右中旗、卓資縣、固陽縣等地春小麥曾突破千斤關,青海柴達木盆地諾木洪農場創(chuàng)造了畝產1585斤世界最高紀錄。隨著農業(yè)科學技術的推廣,近年來春小麥有由北向南擴展的趨勢。
冬小麥區(qū)。在民族地區(qū)主要有廣西、貴州、云南、西藏等區(qū)(?。?。這些區(qū)(?。┐蠖嘁运緸橹?,冬小麥作為冬種作物在旱地種植,種植面積雖少,但它的種植可有利于提高復種指數、增加糧食總產量。由于這些地區(qū)的群眾以稻谷為主糧,小麥商品率較高。冬小麥在種植地域上已跨上新高度,在海拔4100米的青藏高原上試種成功,在高原3000-3800米地帶,可獲得高產,也不易發(fā)生銹病。1959年培育了“肥麥”良種,1972年開始大面積推廣,很快就成為西藏第二大栽培作物,超過了春小麥,僅次于青稞?!胺墅湣边m應強、耐水肥,具有分蘗力強、有效分蘗率高、抗逆性好、莖桿粗壯堅韌和抗倒伏的特點。1979年在拉薩彭波農場的11.6畝試驗地曾生產出畝產1339斤的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