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茶油熏鴨制作過程(茶熏鴨的做法)
茶熏鴨的做法
熏鴨是廣東省潮汕地區(qū)特色傳統(tǒng)名吃之一,主產(chǎn)于潮南峽山鎮(zhèn)和潮陽和平鎮(zhèn)。熏鴨肉質(zhì)臘紅,鴨骨甘酥,表皮柔嫩,肥而不膩,醇香適口。以梅醬或麻油作蘸料,是佐酒美味和送飯佳肴,令人吃后口齒留香,余味無窮,歷來為宴客送禮佳品。這道菜肴在潮汕地區(qū)流傳,已有三百多年之久。
1、主料:鴨肉1250克。輔料:大米100克,茶葉25克。調(diào)料:食鹽50克,味精5克,豬油(板油)25克,高湯100克,水適量。
2、用精鹽25克鴨的腹腔內(nèi),入白水鍋煮熟盛起,趁熱在鴨身上均勻地抹上約15克精鹽。
3、將鴨放在鐵線網(wǎng)盤上,蓋上鍋蓋,蓋邊縫隙用濕布圍密。
4、在鍋底中間部燒火,使鍋內(nèi)的大米和茶葉緩燒成煙,熏透全鴨。此步驟是關鍵的一步,如何判斷煙熏的成色恰到好處。觀察的方法是:待鍋蓋縫隙處冒出的煙氣由白色轉(zhuǎn)為黃色時,即可掀蓋出鍋,放在大盆中。
5、用熱鴨湯約100克,加入精鹽10克、味精5克調(diào)勻,倒入鴨腹內(nèi),浸漬約2小時。
6、倒去鴨腹內(nèi)湯汁,切塊裝盤,帶蒜頭醋一碟上桌。
茶熏鴨的做法大全
調(diào)料:姜25克,香油25克,鹽15克,花椒5克,桂皮5克,醬油30克,甜面醬20克,黃酒30克,小蔥30克 煙熏鴨的特色:此菜香味濃郁,色紅油亮,鮮美滑嫩,冷熱均宜。 教您煙熏鴨怎么做,如何做煙熏鴨才好吃1. 將鴨宰殺、去毛,剁去小腿,從右翅下用刀開7 厘米長小口,掏去內(nèi)臟及食嗉,洗凈內(nèi)腔及血污,控干水;
2. 精鹽、醬油、黃酒、花椒、桂皮調(diào)成味汁;
3. 將味汁先在鴨身上涂抹一層,然后將余汁灌入腹腔內(nèi)涮勻,腌1 小時;
4. 再放入碗中,加姜、蔥,上籠用旺火蒸約1.5 小時取出;
5. 取大爐膛火爐一個,爐膛內(nèi)先平鋪一層鋸末,再鋪一層柏樹葉,點燃后,慢慢燃燒,取直徑60 厘米的鐵鍋放在爐上,鍋燒熱后,放入大米、紅糖、茶葉、柏葉;
6. 待爐火煙起,鍋內(nèi)放鐵篦子,先將鴨背向下放在鐵篦上,蓋鍋蓋熏30 分鐘;
7. 再翻過鴨身,使腹部向下,再熏30 分鐘取出;
8. 用香油涂抹鴨皮,改刀裝盤即成;
煙熏鴨的做法
材料 用量鴨一只花椒鹽少許茉莉花茶1/2cup面粉1/2cup糖1/2cup米1/2cup八角2粒丁香4-5粒香葉1-2片白酒2小瓶蓋做法1.去光鴨一只洗凈抹干均勻涂上少許白酒和花椒鹽3.考前兩個小時取出風干表皮4.混合米面茶糖,加入八角丁香花椒拌勻5.用兩張等大的錫箔紙拼成一大張,中間接縫捏實6.把錫箔紙放入烤盤后倒入混合的熏料(米面香料什么的)放上烤架7.烤架上小心放上腌制好的鴨8.把錫箔紙仔細封口,每邊多捏幾次9.425度烤三個小時后,小心取出即可
怎樣做熏鴨
步驟 1
洗凈備好如上調(diào)料
步驟 2
來自湖北農(nóng)家自己散養(yǎng)熏制的土鴨肉,先燒一鍋熱水到不燙手的狀態(tài),因是熏制的所以需用小刷子刷洗一下,然后剁成小塊(可找家里的男士幫忙?,反正我是剁不動)
步驟 3
湯鍋中水汽燒干后,加兩勺油,油燒開后加入花椒,大蒜,姜片和大蔥,
步驟 4
炒香后加入鴨肉,同時加入2勺料酒翻炒三分鐘左右
步驟 5
翻炒出汁后,加入約2升水煮開后改中小火,多加水是因為肉乃用鹽腌制過,所以整鍋湯無需再加鹽及其他調(diào)味料,湖北愛吃辣的還可以加入辣椒醬
步驟 6
煮大約二十分鐘后,加入香菇繼續(xù)中小火煮,煮大約半小時左右,最后加入剩下的蔥段。(同時還可以加入土豆塊及胡蘿卜塊
步驟 7
完成啦!
茶熏鴨的做法和配料
在福建福州,山茶油熏鴨是永泰縣的傳統(tǒng)美食之一。2019年,山茶油熏鴨技藝入選永泰縣第三批縣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與出名的武夷熏鵝相比較,永泰熏鴨似乎少了些閩西北的辛辣口味,與風味獨特沙縣板鴨比肉卻是香嫩。永泰熏鴨的特點是異香、溫潤、甘辛,一次入口,令人回味無窮。既無沙縣板鴨的干澀,也少了榕城醬鴨的滑膩。茶油熏鴨,無疑就是肥美鴨肉與濃香茶油的美味邂逅。用柴火燒出的永泰茶油熏鴨,是由永泰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山川資源造就的一道地方風味,也是永泰人念念不忘的一道兒時美食
永泰茶油熏鴨
永泰熏鴨是將全鴨剖腹、洗凈、抹上精鹽,用竹片把鴨腹架開,鍋底倒入茶油或花生油,加入少許細糠,然后把鴨倒放在其上,用旺火燒鍋,讓油燒焦細糠熏鴨肉,鴨油又滴到鍋底燒著,改微火,使鴨表皮呈金黃色取出而成的。味鮮醇、濃香,肉嫩可口。成功的關鍵在于控制火候,多有失敗者因為火候太過,鴨皮焦黑露出苦味。上好的熏鴨當呈金黃的,溫潤,油亮,入口讓人欲罷不能。所謂永泰熏鴨,在于油熏、米熏。茶油在密封鍋內(nèi)高熱揮發(fā),浸入鴨肉內(nèi),而鴨油也在高熱中滲出,滴到鍋內(nèi),循環(huán)往復……放入大米,蓋因米香揮發(fā),滲入鴨肉中,風味非凡!
永泰茶油熏鴨
制作熏鴨的用料很簡單,鴨子選用永泰鄉(xiāng)間放養(yǎng)的本地土鴨,有時也用番鴨,但一般不選水鴨母,因其肉太瘦。鴨子洗凈去除內(nèi)臟。備料:細鹽、白糖、高度糧食酒、味精、自釀茶油、大米、辣椒末。另備當年稻糠或果木干枝若干、鐵鍋、竹架等。水燒開,放少許鹽,放入鴨子,煮熟。將細鹽、白糖、辣椒末、少許味精混水在一起,加半兩高度糧食酒,調(diào)成糊狀。撈出鴨子,瀝干水,將糊狀調(diào)料涂抹鴨子全身及內(nèi)腔,然后放入盆內(nèi),密封,置放一天。一天后,在鐵鍋內(nèi)均勻撒一層大米,倒入一杯茶油,茶油均勻浸透覆蓋大米。在油層上方4到5公分處安放竹架(務必竹制),將腌制好的鴨子放在架子上,蓋上鍋蓋,確保密封。須以稻糠或果木干枝生火(青梅、桃、李、板栗等均可),先以大火,細聽鍋內(nèi)大米被熱油燒爆聲及鴨子被炙烤的滋滋聲。然后逐漸減小火勢,注意細聽鍋內(nèi)聲響,一般三十分鐘后,爆裂聲和滋滋聲完全響起,熄火,悶,再三十分鐘,起鍋。
永泰茶油熏鴨,肉質(zhì)醇香,你吃過嗎?
熏制是最考驗技藝的環(huán)節(jié)。大火起灶后,在鍋底倒入適量糯米,再加入山茶油。隨后,把晾干的鴨子架上,讓山茶油和糯米的焦香味熏制鴨肉10分鐘,后改小火慢熏,使鴨肉表皮慢慢變成金黃色。剛出鍋的熏鴨通體金黃,茶油的香味四溢,既健康,又香嫩,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喜歡,也喚起了許多人的味蕾記憶。在每個人的記憶里都有一種味道,那是味蕾對家鄉(xiāng)的獨特記憶。小伙伴們,福建永泰茶油熏鴨,肉質(zhì)醇香,你吃過嗎?
福建熏鴨的做法
1.魯菜(山東)
山東菜系,由濟南菜系和膠東菜系組成,清淡,不油膩,以其香,鮮,酥,軟而聞名。因為使用青蔥和大蒜做為調(diào)料,山東菜系通常很辣。山東菜系注重湯品。清湯清澈新鮮,而油湯外觀厚重,味道濃重。濟南菜系擅長炸,烤,煎,炒,而膠東菜系則以其烹飪海鮮的鮮淡而聞名。
代表菜:糖醋黃河鯉魚,鍋燒肘子,蔥爆羊肉,蔥燒海參,油爆海螺,炸蠣黃,九轉(zhuǎn)大腸…
2.蘇州菜(淮揚菜)
江蘇菜,又叫淮陽菜,流行于在淮陽湖下流。以水產(chǎn)作為主要原料,注重原料的鮮味。其雕刻技術十分珍貴,其中瓜雕尤其著名。烹飪技術包括燉,烤,焙,煨等。淮陽菜的特色是淡,鮮,甜,雅。江蘇菜系以其精選的原料,精細的準備,不辣不溫的口感而出名。因為江蘇氣候變化很大,江蘇菜系在一年之中也有變化。味道強而不重,淡而不溫。
代表菜:烤方、淮揚獅子頭、叫花雞、松鼠桂魚、鹽水鴨等。
3.川菜
四川菜系,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中國菜系之一。四川菜系以其香辣而聞名,味道多變,著重使用紅辣椒,搭配使用二荊條和花椒,產(chǎn)生出經(jīng)典的刺激的味道。此外,大蒜,姜和豆豉也被應用于烹飪過程中。野菜和野禽常被選用為原料,油炸,無油炸,腌制和文火燉煮是基本的烹飪技術。沒有品嘗過四川菜的人不算來過中國。
代表菜:魚香肉絲,麻婆豆腐,宮保雞丁,樟茶鴨子等。
4.粵菜(廣東菜)
廣東人熱衷于嘗試用各種不同的肉類和蔬菜。事實上,中國北方人常說,廣東人吃天上飛的,除了飛機;地上爬的,除了火車;水里游的,除了船兒。這一陳述很不屬實,但是廣東菜是各類豐富的中國菜系之一。使用很多來自世界其他地方的蔬菜,不大使用辣椒,而是帶出蔬菜和肉類自身的風味。
廣東菜系,味道清,淡,脆,鮮,為西方人所熟知,常用猛禽走獸來烹飪出有創(chuàng)意的菜肴。它的基礎烹飪方法包括烤,炒,煸,深炸,烤,燉和蒸。其中蒸和炒最常用于保存天然風味。廣東廚師也注重于菜肴的藝術感。
代表菜:龍虎斗、脆皮乳豬、咕嚕肉、大良炒鮮奶、潮州火筒燉鮑翅、蠔油牛柳、冬瓜盅、文昌雞等。
5.浙江菜(杭幫菜)
浙江菜系由杭州菜,寧波菜,紹興菜,組成,不油膩,以其菜肴的鮮,柔,滑,香而聞名。杭州菜是這三者中最出名的一個。
代表菜:西湖醋魚、東坡肘子、龍井蝦仁、干炸響鈴、油燜春筍、西湖莼菜湯等
6.湘菜(湖南菜)
湘菜,又叫湖南菜,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早在漢朝就已經(jīng)形成菜系。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區(qū)和湘西山區(qū)三種地方風味為主。
湘菜制作精細,用料上比較廣泛,口味多變,品種繁多;色澤上油重色濃,講求實惠;品味上注重香辣、香鮮、軟嫩;制法上以煨、燉、臘、蒸、炒、煙熏諸法見稱。湘菜的主題是下飯,其實很多湖南人也是怕辣的,而又要吃那種很辣的,由辣而產(chǎn)生多吃米飯的結果,所以湘菜主要產(chǎn)生的作用是下飯。
特色菜:熏肉、麻辣子雞、辣味合蒸、東安子雞、洞庭野鴨、冰糖湘蓮等。
7.閩菜(福建菜)
福建菜系由福州菜,泉州菜,廈門菜組成,以其精選的海鮮,漂亮的色澤,甜,酸,咸和香的味道而出名。最特別的是它的“鹵味”。
特色菜:佛跳墻、太極明蝦、閩生果、燒生糟鴨、雪花雞等
8.徽菜(安徽菜)
安徽菜清雅純樸、原汁原味、酥嫩香鮮、濃淡適宜,選料嚴謹、火工獨到、講究食補、注重本味、菜式多樣。
烹飪技法:滑燒、清燉和生熏法。它以烹制山珍野味著稱,擅長燒、燉、蒸,而少爆炒。其烹飪芡大、油重、色濃、樸素實惠。
特色菜:紅燒果子貍、火腿燉甲魚、蜂窩豆腐、無為熏鴨等。
熏鴨的做法大全家常
主料:鴨肉1250克
輔料:大米100克,茶葉25克,食鹽50克,味精5克,豬油25克,高湯100克,水適量
做法步驟:
步驟1
用精鹽25克鴨的腹腔內(nèi),入白水鍋煮熟盛起,趁熱在鴨身上均勻地抹上約15克精鹽
步驟2
將鴨放在鐵線網(wǎng)盤上,蓋上鍋蓋,蓋邊縫隙用濕布圍密
步驟3
在鍋底中間部燒火,使鍋內(nèi)的大米和茶葉緩燒成煙,熏透全鴨。此步驟是關鍵的一步,如何判斷煙熏的成色恰到好處。觀察的方法是:待鍋蓋縫隙處冒出的煙氣由白色轉(zhuǎn)為黃色時,即可掀蓋出鍋,放在大盆中
步驟4
用熱鴨湯約100克,加入精鹽10克、味精5克調(diào)勻,倒入鴨腹內(nèi),浸漬約2小時
步驟5
倒去鴨腹內(nèi)湯汁,切塊裝盤,帶蒜頭醋一碟上桌
熏鴨怎么做?
主料:熏鴨300克、青椒1個、洋蔥200克、紅椒1個。
輔料:油適量、鹽適量、蒜2粒、生抽10毫升、雞粉適量、蔥20克、姜3片。
制作步驟:
1、洋蔥洗凈切成塊備用;
2、蔥切段,青椒、紅椒切滾刀塊;
3、熏鴨洗凈砍小件;
4、蒜、姜切片;
5、鍋里加入油把蒜、姜片爆出香味,把熏鴨放入翻炒;
6、加入洋蔥繼續(xù)翻炒;
7、加入雞粉、鹽;
8、加入青、紅椒翻炒至斷生;
9、加入生抽起鍋。
熏鴨怎么做菜
張家界最出名的、街頭巷尾到處打招牌的有兩道菜:一個叫打鼓皮、一個叫三下鍋。
所謂打鼓皮,剛到張家界的時候,從字面上理解,以為是牛皮后面的肉。后來,跟當?shù)氐耐良易迮笥岩黄鹑コ粤藥状?,才知道打鼓皮其實跟牛皮沒什么關系的。所謂打鼓皮的肉主要來自牛骨頭縫里面,是附在牛肋骨上的那些肉。正宗打鼓皮很金貴的,一頭成年3、400斤重的牛,一般也只能剔割下來不到3、40斤的用做打鼓皮的肉。骨頭縫里的肉,即纏綿勁道、又柔軟脆松。土家第一菜,可不是徒有虛名的,據(jù)傳,原先土司王爺招待皇家官吏才能吃上這道大菜的。
說說旅游名城張家界的菜
三下鍋的來歷更經(jīng)典了。據(jù)傳,在嘉靖年間,湘西大兵被征去東南沿??官?,恰又時逢年關,為不誤軍機,土司王下令眾志士們提前一天在家過年。于是,即將血戰(zhàn)疆場、為國捐軀的兵勇們,把家里的臘肉、豆腐、蘿卜拿出來,一鍋給煮了,做成了“合菜”。因為有臘肉、豆腐、蘿卜三種材質(zhì)做成的、鍋里下了三種菜料,所以就叫“三下鍋”了。
一道菜,能讓我們懷念那些為民族利益戰(zhàn)斗和犧牲的將士們,能有一段遠征大海、為國捐軀、壯懷激烈、奮不顧身的故事,這樣的菜,也算是古道衷腸、品味無窮、回味久遠了。
說說旅游名城張家界的菜
現(xiàn)代張家界界面上的的酒店、小館子里面,三下鍋到處都是。特別是晚上華燈初放的時候,我們漫步在鬧市街頭,在鳳灣路口、紫舞街邊,在溧水橋頭、在火車北站;當炊煙裊裊升起、這道為湘西驕傲的三下鍋大菜,舉步皆是。只是到了現(xiàn)代,三下鍋的食材改良了很多,酸蘿卜、霉豆腐、酸菜魚、血豆腐都可以下鍋了;很對餐館里面,為了討好客人,都是怎么好吃怎么來的,三不三、四不四已經(jīng)不重要了,五種六種食材一起來都是常有的事情了。
兩道古老菜系,現(xiàn)在做菜的宗旨是開胃、好吃、盡興,吃客呢?只要能夠開懷暢飲、一醉方休,就是現(xiàn)代人的情懷了。
除了這兩道大菜,張家界有名的菜還有臘豬頭、熏雞、熏鴨、熏狗、熏牛、熏羊;還有石頭碰雞蛋、泥鰍鉆豆腐、烏雞天麻湯這些大山深處特有的傳統(tǒng)制作工藝形成的傳統(tǒng)小吃;還有巖耳燉雞鴨、豬血稀飯、桑植鹽豆腐干、獼猴桃汁等。而臘豆腐、火炕魚、湘西臘肉、湘西酸蘿卜等湘西水土、苗疆氣候熏陶出來的美味佳肴,更是吃貨們流連忘返的精神追求了。
說說旅游名城張家界的菜
最后,還有一些被禁止的野味,就是保護動物類的肉食。比如豺狼虎豹、松鼠田雞、貓頭鷹、穿山甲、斑鳩野兔、野豬、大鯢(也叫娃娃魚)這些的,最好不要獵奇去找著吃。
狩獵的人都知道保護野生動物了。我們這些吃的人、去張家界旅游的人,更應該與大自然、與我們的動物朋友和諧生存,互相愛護,互補殺戮了,要共同來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