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茶葉搖青的做法(武夷巖茶手工搖青技巧)
武夷巖茶手工搖青技巧
武夷山的高級評茶師,在武夷茶界貢獻很大,其中包括主持制作了2004、2006兩次武夷巖茶國家標準樣品,這一規(guī)范從色香味去分析,將武夷茶種分五大類:大紅袍、肉桂、水仙、名樅、奇種。諸多實物標準,花了整整兩年時間才定下來。
2、陳德華
拼配大紅袍之父,從事武夷巖茶名從品種的研究長達40余年,尤其是對大紅袍的剪枝繁育和制作技藝做出了巨大貢獻。1985年,陳德華在任茶科所所長的時候,憑借對大紅袍品質(zhì)的準確把握,組織科研組,用肉桂、水仙等優(yōu)質(zhì)武夷巖茶和純種大紅袍拼配出來的“大紅袍”,香氣、湯色、口感俱佳,巖韻感極強,很快就得到消費者的認可。1985年9月第一款商品大紅袍上市,15克煙盒式包裝的大紅袍就這樣誕生了。
3、蘇炳溪
年齡最大的傳承者,建國初,馬頭、磊石、天游、品石五茶廠拼為一個初級社。那年頭春蘇炳溪被委以五廠巡視員,總管巖茶采制,白天上山,晚上輪流到各廠察看?,F(xiàn)在與兒子蘇德發(fā)辦“大坑口茶廠”。蘇炳溪一做就是70年,2006年6月,他被評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巖茶制作傳承人之一。
武夷巖茶手工搖青技巧圖解
搖青是茶葉炒制的一道工序,對茶葉品質(zhì)有著很大的影響,不管是搖青的速度、時間長短等,都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來分析的,要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
制作武夷巖茶搖青工藝過程
武夷巖茶的基本制作工藝為:采摘 →萎凋→攤晾→搖青←→發(fā)酵(做青)→ 殺青→揉捻→烘忓→毛茶→初揀→分篩→復(fù)揀→ 風選 →初焙→勻堆 →復(fù)焙 →精茶→包裝或入庫。
武夷山手工搖青
武夷山黑茶是烏龍茶,又名青茶,是極具中國特色的茶葉品類。作為中國的代表茶葉之一,烏龍茶具有很高的藥理作用,主要作用可分解脂肪,減肥健美,深受減肥人士喜愛,在日本也被人們稱為"美容茶"、"健身茶"。要想制作品質(zhì)優(yōu)異的烏龍茶,需要經(jīng)過六道制作工序,分別是采摘、委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烏龍茶作為中國特有的茶類之一,主要產(chǎn)自福建的閩北、閩南及廣東、臺灣三個省。湖南、四川等省也有少量產(chǎn)地。烏龍茶不僅內(nèi)銷廣東、福建等省外,也出口日本、東南亞和港澳地區(qū)。
武夷巖茶炒青
炒青綠茶因干燥方式采用炒干而得名。
長炒青特點
條索緊結(jié),色澤綠潤,香高持久
圓炒青特點
香高味濃、耐泡
扁炒青特點
扁平光滑、香鮮味醇
武夷巖茶制作工序十幾道
陳放一年以上的武夷巖茶均可稱為武夷巖茶陳茶。
武夷巖茶陳茶的特點:
湯色:絳紅通透,琥珀濃艷,白霧浮余。
香氣:按照年頭,茶香漸去,留陳茶之香,謂為“陳香”。
滋味:綿和有韻,甘醇厚實,隱攀年歲漸得藥意。
武夷巖茶陳茶之條件:
1、以傳統(tǒng)工藝制作的茶:即每一道工序都必須嚴格按照傳統(tǒng)工序標準去做,特別是焙火要到位。
2、陳茶毛茶品質(zhì)優(yōu)異:品質(zhì)好的茶內(nèi)含豐富,口感厚重,經(jīng)過存放會更醇和,層次感強;而差的茶本身香氣滋味就淡薄,甚至粗雜,隨著時間推移,也許跟自身相比滋味會變得醇些,但并不能完全改變它粗雜的本質(zhì),而且滋味會更加的淡薄。所以在毛茶階段品質(zhì)特征優(yōu)異的茶方有做以陳茶之價值。
3、需要正確的存儲方式:巖茶因密封存儲于避光、避潮、無異味的場所。
武夷巖茶搖青工藝
曬青是烏龍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曬青的技術(shù)要點是: ①一般在陽光較弱的下午4時至5時進行。如采用遮陽網(wǎng),也可全天候曬青。 ?、跁袂嗟臄?cè)~厚度為每平方米0.5~1千克,曬青過程中輕輕翻葉2~3次,以保證曬青均勻?! 、蹠袂鄷r間和曬青程度的掌握要依據(jù)季節(jié)、氣候、品種和鮮葉的含水率靈活處理。春季氣溫低、雨水多,鮮葉含水率高,日光強度弱,曬青時間要長;夏天鮮葉進廠時已散失部分水分,含水率低,可以不曬或以晾代曬;秋季天高氣爽,濕度低,鮮葉水分蒸發(fā)快,曬青時間宜短,減重率宜低?! 、軙袂噙m度的感官指標是:葉面失去光澤,葉色轉(zhuǎn)暗,頂葉萎軟下垂,第二葉葉緣微卷,青氣減退,花香微顯。
武夷巖茶手工制作工藝
大紅袍是巖茶之王,是烏龍茶,武夷巖茶的制作工藝屬烏龍茶制作,區(qū)別于臺灣烏龍茶追求鮮爽的輕發(fā)酵輕焙火、安溪烏龍茶追求花香的深發(fā)酵低焙火,采用深發(fā)酵重焙火做法。
一般烏龍茶的發(fā)酵程度在20%-70%之間,而大紅袍是烏龍茶中發(fā)酵程度最高的茶葉,其發(fā)酵程度在百分之六七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