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國茶葉的產量(2013中國茶葉的產量是多少)
2013中國茶葉的產量是多少
黃茶是我國特有的茶類,主要產自湖南省、安徽省、四川省,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黃芽是具有代表性的黃茶。黃茶產量較小,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發(fā)布的《2013年全國黃茶產銷形勢分析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黃茶總產量約為6080噸,
2013中國茶葉的產量是多少斤
1 農產品基本信息描述 茶葉 GB/T 38208-2019
2 茶葉分類 GB/T 30766-2014
3 茶葉化學分類方法 GB/T 35825-2018
4 茶葉生產技術規(guī)范 GB/Z 26576-2011
5 茶葉感官審評方法 GB/T 23776-2018
6 茶葉感官審評術語 GB/T 14487-2017
7 茶葉感官審評室基本條件 GB/T 18797-2012
8 烏龍茶 第9部分:白芽奇蘭 GB/T 30357.9-2020
9 臺式烏龍茶 GB/T 39563-2020
10 臺式烏龍茶加工技術規(guī)范 GB/T 39562-2020
11 烏龍茶加工技術規(guī)范 GB/T 35863-2018
12 烏龍茶 第7部分:佛手 GB/T 30357.7-2017
13 烏龍茶 第6部分:單叢 GB/T 30357.6-2017
14 烏龍茶 第3部分:黃金桂 GB/T 30357.3-2015
15 烏龍茶 第4部分:水仙 GB/T 30357.4-2015
2015年哪個國家茶葉產量最多
斯里蘭卡是世界最大紅茶出口國。
統(tǒng)計資料顯示,世界紅茶產量最高的國家是印度,緊接著是肯尼亞、斯里蘭卡、中國。
/ 斯里蘭卡的地理位置 /
其中2015年斯里蘭卡茶葉種植區(qū)遭受了連續(xù)干旱造成茶葉大幅減產,故產值下降,但產量依然穩(wěn)居世界紅茶產值前三。同時,斯里蘭卡的茶葉出口量占國際出口總量的21%,居世界第一。
資料來源:2005年,據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政府間茶葉小組供稿;2010年,據《2011中國紅茶高峰論壇論文集》;2015年,據國際茶葉委員會。
斯里蘭卡舊稱錫蘭,中國古代曾經稱其為獅子國、僧伽羅。斯里蘭卡是個熱帶島國,位于印度洋海上,英聯(lián)邦成員國一。
斯里蘭卡的經濟以農業(yè)為主,這里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較大的日夜溫差成就了世界聞名的錫蘭紅茶,至今已有150年的商業(yè)種植歷史。
錫蘭紅茶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
斯里蘭卡是一個島國,作為世界四大紅茶種植國之一,得益于它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斯里蘭卡茶園主要分布在六個不同的地區(qū),包括烏瓦UVA、烏達普沙拉瓦UdaPussellawa、努瓦拉埃麗亞Nuwara Eliya 、盧哈納Ruhuna、坎迪Kandy、迪不拉Dimbula 等,各產地因海拔高度、氣溫、濕度的不同,均有不同特色。
斯里蘭卡位于赤道熱帶地區(qū),全年高溫,年平均氣溫28℃;受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無四季之分,只有兩個截然不同的旱雨兩季,雨季的時候降水量大,年平均降水量1283-3321毫米左右。
/ 熱帶季風氣候風向 /
同時,斯里蘭卡的酸性肥沃土壤也給茶葉營造了絕佳的生長環(huán)境。
斯里蘭卡雖然是個島國,但海拔從低到高范圍很大,高海拔地區(qū)晝夜溫差達10℃以上。
/ 中央高地 /
錫蘭紅茶的種植基地僅限于島國的中央高地(常年云霧彌漫)和南部低地,茶葉按生長的據海拔高低分為三大類:1200米以上的為高地茶,600-1200米的為中段茶,600米以下就是低地茶。其中,錫蘭高地紅茶通常制成碎形茶。
茶園種植和生產技術
茶園主要種植等高條植、竹節(jié)溝、雙行隔離草和間種遮陰樹。當地有茶葉局管理機構,管理十分嚴格。為了適應地形,種出更醇香的茶,茶山山頂常種喬木(山頂易水土流失),山腰種茶樹,山腳種糧食。
人們將這種現象形象地稱為“頭戴帽,腳穿鞋”。茶園內有很多花,來到這里的人很多都不僅僅是為了茶,更是來欣賞這里的景色。
一直以來斯里蘭卡的茶園不用任何農藥和化肥,所以錫蘭紅茶也被譽為“世界上最干凈的紅茶”。茶葉在歐洲市場廣受歡迎,是世界上最大的紅茶生產基地。
精制合一的大公司生產、加工和營銷高度整合的運行模式+小規(guī)模農戶經營為基礎的產業(yè)鏈組織運行模式。因為生產加工模式基本一致,所以茶葉都是量產,用袋子裝好來賣,而不會像國內以斤賣。
全國茶葉產量之和比2013
全球茶葉產銷量齊升,中國茶葉市場供應增加較快,綠茶、烏龍茶占主要地位
茶/茶飲品被譽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茶葉行業(yè)的上游為茶葉種植,上游行業(yè)的發(fā)展直接影響到茶葉產品原材料的供應數量與品質;下游是終端消費者與茶葉深加工行業(yè)。
近年來,全球茶葉市場需求持續(xù)增長,其中,亞太地區(qū)的綠茶消費增長強勁,而北美、西歐的紅茶市場也已發(fā)展成熟。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7年的茶葉消費量約為544萬噸,2015-2017年間年均復合增長率達4.3%,預計2018年消費量為567萬噸,到2020年全球茶葉消費量將超600萬噸。
同時,全球茶葉產量穩(wěn)步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產量共557萬噸,2015-2017年間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5%。預計2018年全球茶葉產量為576萬噸,到2020年產量將超600萬噸。
在國內市場,由于茶園面積穩(wěn)中增長,湖北、貴州、陜西、江西等省在2017年種植面積分別增加23.6萬畝、21.5萬畝、19.3萬畝、15萬畝,茶葉產量在2017年達到258萬噸。消費量方面,2017年中國茶葉消費量約為193萬噸,消費量穩(wěn)步增長。2013-2017年,國內茶葉產量、消費量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7.6%、6.0%,預計2018年中國茶葉產量、消費量將分別在277.6、204.5萬噸左右。
目前,茶葉市場中綠茶、烏龍茶占據主要份額,2017年二者比重分別為61%、13%;但近年的產量比重在下降。同時,普洱茶、紅茶、白茶等其他茶葉份額逐漸提升,紅茶、黑茶、白茶、黃茶等茶類占26%。此外,市場上的柑普茶、柑紅茶、花草茶等特色產品及超微茶粉、抹茶、茶飲料、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產品也在增加。
茶葉產業(yè)提檔升級,多元化、品牌內涵、健康消費成趨勢
前瞻認為,當前國內茶葉市場已經出現了如下趨勢。
茶葉產業(yè)提檔升級。
茶葉是重要經濟作物,也是傳統(tǒng)優(yōu)勢產業(yè)。但是,我國茶產業(yè)大而不強、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差距明顯,影響了茶產業(yè)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從消費習慣來看,隨著消費群體進一步細分,多元化的消費將成為茶葉市場的新趨勢。茶葉天然、健康的特點以及對茶文化的推廣,使茶葉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茶葉的主要消費人群也從中老年男性為主向各類人群擴散。不同類別的消費者對茶葉的消費需求也存在較大差異,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新模式。
消費者更加注重品質與品牌內涵。
目前我國茶葉行業(yè)企業(yè)數量多而分散,企業(yè)整體規(guī)模不大,作坊式小企業(yè)較多,達到一定規(guī)模并擁有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yè)鏈的品牌企業(yè)較少。隨著國內消費水平提高,消費者對茶葉的品質、安全日益重視,己經由購買非品牌茶葉逐步轉向購買品牌茶葉。
品牌內涵變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費者感知且獨具特色的品牌將嶄露頭角。
未來幾年,茶行業(yè)“品類強,品牌弱”的局面還會長期存在,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同質化和簡單粗放的品牌建設思維。在對消費者的調研中,“品牌”成為消費者選購茶葉時的首要關注因素,消費者對于知名茶企的品牌溢價接受度遠遠超過想象。另一方面,新的業(yè)務模式以及跨界融合,將為茶企帶來更多的機會。從“+互聯(lián)網”、“+旅游”、“眾商模式”、“私人訂制”等新的業(yè)務模式和跨界融合不斷出現。
健康主題的消費需求日趨強烈。
飲茶是一種有利于身體健康、可提高生活品質的習慣,符合現階段消費者對健康和高生活品質的訴求。飲茶人群的增長帶動著茶葉市場規(guī)模擴張,促使茶業(yè)企業(yè)擴大生產,使一些品牌認可度高的茶葉企業(yè)脫穎而出。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有機茶類似的健康類食品,必然將進入千家萬戶;在食品安全丑聞不斷爆出的今天,一些中高端人群更加需要健康的食品和綠色的食品。
——以上數據和分析參考前瞻產業(yè)研究院發(fā)布的《中國茶葉行業(yè)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中國歷年茶葉產量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產茶國,茶葉產量255萬噸,同比上升6%,占全球茶葉總產量44.8%。印度位居第二,茶葉產量127.8萬噸,同比上升0.9%;肯尼亞44萬噸,同比下降7%。產量位居前十的其他國家分別為:斯里蘭卡30.7萬噸、越南17.2萬噸、印尼12.5萬噸、土耳其10.2萬噸、阿根廷8.2萬噸、孟加拉國7.9萬噸、日本7.7萬噸。
中國茶葉年產量多少?
中國四大產茶區(qū):西南茶區(qū)、華南菜區(qū)、江南茶區(qū)和江北茶區(qū)。
中國現有茶園面積110萬公頃。茶區(qū)分布遼闊,東起東經122度的臺灣省東部海岸,西至東經95度的西藏自治區(qū)易貢,南自北緯18度的海南島榆林,北到北緯37度的山東省榮城縣,東西跨經度27度,南北跨緯度19度。共有21個?。▍^(qū)、市)967個縣、市生產茶葉。全國分四大茶區(qū):即西南茶區(qū)、華南菜區(qū)、江南茶區(qū)和江北茶區(qū)。
1.西南菜區(qū)
西南茶區(qū)位于中國西南部,包括云南、貴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東南部,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qū)。茶樹品種資源豐富,生產紅茶、綠茶、沱茶、緊壓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國發(fā)展大葉種紅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
云貴高原為茶樹原產地中心。地形復雜,有些同緯度地區(qū)海拔高低懸殊,氣候差別很大,大部分地區(qū)均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熱。土壤狀況也較為適合茶樹生長,四川、貴州和西藏東南部以黃壤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為赤紅壤和山地紅壤。土壤有機質含量一般比其他茶區(qū)豐富。
2.華南茶區(qū)
華南茶區(qū)位于中國南部,包括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海南等?。▍^(qū)),為中國最適宜茶樹生長的地區(qū)。有喬木、小喬木、灌木等各種類型的茶樹品種,茶資源極為豐富,生產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所產大葉種紅碎茶,茶湯濃度較大。
除閩北、粵北和桂北等少數地區(qū)外,年平均氣溫為19℃~22℃,最低月(一月)平均氣溫為7℃~14℃,茶年生長期10個月以上,年降水量是中國茶區(qū)之最,一般為12O0毫米~2000毫米,其中臺灣省雨量特別充沛,年降水量常超過20O0毫米。茶區(qū)土壤以磚紅壤為主,部分地區(qū)也有紅壤和黃壤分布,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
3.江南茶區(qū)
江南茶區(qū)位于中國長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蘇南、鄂南等地,為中國茶葉主要產區(qū),年產量大約占全國總產量的 2/3。生產的主要茶類有綠茶、紅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質各異的特種名茶,諸如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廬山云霧等。
茶園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帶,少數在海拔較高的山區(qū)。這些地區(qū)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5℃~18℃,冬季氣溫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8O%,秋季干旱。茶區(qū)土壤主要為紅壤,部分為黃壤或棕壤,少數為沖積壤。
4.江北茶區(qū)
江北茶區(qū)位于長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陜西、甘肅、山東等省和皖北、蘇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區(qū)主要生產綠茶。
茶區(qū)年平均氣溫為 15℃~ 16℃,冬季絕對最低氣溫一般為-10℃左右。年降水量較少,為700毫米~1000毫米,且分布不勻,常使茶樹受旱。茶區(qū)土壤多屬黃棕壤或棕壤,是中國南北土壤的過渡類型。但少數山區(qū),有良好的微域氣候,故茶的質量亦不亞于其他茶區(qū),如六安瓜片、信陽毛尖等。
2016-2018年全國茶葉產量之和
近年來,我國茶產業(yè)快速發(fā)展,呈現出良好的發(fā)展勢頭。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也是茶葉生產大國。近幾年,中國茶葉生產快速發(fā)展,茶葉種植面積擴大,茶葉產量不斷增長。
據統(tǒng)計,2021年1~9月份,中國茶葉國內銷售量達220萬噸,同比增17.6萬噸,增幅為8.69%。2021年1~9月份,中國茶葉國內銷售總額為2888.84億元,比增149.34億元,增幅5.45%。
2013中國茶葉的產量是多少呢
2013年的茶葉最好是不要喝了。
茶葉過了保質期最好不要喝了。茶葉過了保質期很有可能出現了霉變的情況,這個時候飲用的這種茶葉,很有可能誘發(fā)出現肝癌。人們平時一定要注意不要吃過了保質期的食物,否則會影響到患者的身體健康,產生嚴重的后果。
2016年中國茶葉產量
茶葉農殘檢測項目一般包括茶葉質量檢測、茶葉農殘檢測等,很多茶農為了產量,都會打農藥的。
一、茶葉農殘檢測項目有哪些
1、有機氯和擬除蟲聚酯類:如氯氰菊酯、六六六、DDT、溴氰菊酯、百菌清、三唑酮、聯(lián)苯菊酯、氟氯氰菊酯、三氯殺螨醇等;
2、.氨基甲酸酯類:如滅多威、克百威、甲萘威、涕滅威等;
3、有機磷類:如對硫磷、辛硫磷、敵敵畏、甲胺磷、甲伴磷、樂果、殺螟硫磷、乙酰甲胺磷、馬拉硫磷等。
二、茶葉農殘檢測國家標準
GB/T5009.57-2003茶葉衛(wèi)生標準的分析
SN/T0147-2016出口茶葉中六六六、滴滴涕殘留量的檢測
GB/T30483-2013茶葉中茶黃素的測定
GB/Z21722-2008出口茶葉質量安全控制規(guī)范
SN/T0711-2011出口茶葉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鹽)類農藥殘留量的檢測
NY659-2003茶葉中鉻、鎘、汞、砷及氟化物限量
SN/T0348.1-2010進出口茶葉中三氯殺螨醇殘留量檢測
SN/T1950-2007進出口茶葉中多種有機磷農藥殘留量的檢測
SN0497-1995出口茶葉中多種有機氯農藥殘留量檢驗
GB/T30376-2013茶葉中鐵、錳、銅、鋅、鈣、鎂、鉀、鈉、磷、硫的測定
SN/T0916-2000進出口茶葉磨碎試樣干物質含量的測定
2016到2018年,全國茶葉產量之和
福建省氣候地理條件優(yōu)越,是一個多茶類產區(qū),有著一千多年的茶葉歷史。2016年福建茶葉產量占全國的18%,茶產業(yè)綜合產值近900億元,產量、產值均位居全國第一,所產茶葉涵蓋多個領域,如鐵觀音、大紅袍、白毫銀針、茉莉花茶、政和紅茶、武夷巖茶等皆產自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