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萎凋原理(制茶中的萎凋什么意思)
制茶中的萎凋什么意思
熬茶出現(xiàn)泡沫有三種原因。一是茶葉當中茶皂素的原因引起的。二是因為茶葉外形的白毫所產生的。三是茶葉內參雜碎末或者茶屑較多。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茶葉熬制的時候出現(xiàn)泡沫與茶葉的質量是沒有關系的。這是因為茶葉當中含有的茶皂素具有很強的氣泡能力。但對其色、香、味及品質都不會產生任何影響,所以也不能因此來辨別其質量的好壞。
雖然,我們知道每種茶都可能會產生泡沫,但紅茶產生泡沫的可能性最大。泡沫多少跟紅茶的制作工藝有關。
如果制茶過程中,萎凋不足,茶中仍有大量水分就直接揉捻,并揉捻較長時間,那么這茶的第一泡就很容易產生大量的泡沫
茶葉的萎凋是在做什么
1、曬青:是用日光進行曬干的。 把鮮葉均勻攤放在竹笳籬或曬青埕上,利用太陽光的照射熱能和吹風萎凋,蒸發(fā)鮮葉的部分水份。 葉溫升高。部分低沸點芳香物質揮發(fā),葉綠素在光和酶的作用下,開始分解消失,鮮葉葉綠素占干物質的0.062%,曬青后為0.061%。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貴州等省有少量生產。曬青綠茶以云南大葉種的品質最好,稱為“滇青”。
2、炒青:由于在干燥過程中受到機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在制作茶葉的過程中利用微火在鍋中使茶葉萎凋的手法,通過人工的揉捻令茶葉水分快速蒸發(fā),阻斷了茶葉 發(fā)酵 的過程,并使茶汁的精華完全保留的工序。成茶形成了長條形、圓珠形、扇平形、針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狀,故又分為長炒青、圓炒青、扁炒青等等。長炒青精制后稱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貢熙、雨茶、針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質特征。以龍井為代表。
3、烘青: 烘青干燥工序,分為毛火烘焙和足火烘焙兩種,是用烘籠進行烘干的,烘青毛茶經再加工精制后大部分作熏制花茶的茶坯,香氣一般沒有炒青高,不過少數(shù)烘青名茶品質特優(yōu)。外形可分為條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針形茶等。
4、蒸青:以蒸汽殺青是我國古代的殺青方法。我國則自明代起即改為鍋炒殺青,蒸青是利用蒸汽量來破壞鮮葉中酶活性,形成干茶色澤深綠,茶湯淺綠和茶底青綠的:‘三綠”的品質特征,但香氣較悶帶青氣,澀味也較重,不及鍋炒殺青綠茶那樣鮮爽
紅茶萎凋的目的是什么
初制基本工藝是鮮葉經萎凋、揉捻(揉切)、發(fā)酵、干燥四道工序。萎凋是紅茶初制的重要工序。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加溫萎凋兩種。萎凋時間、萎凋程度的掌握因萎凋方法、季節(jié)、鮮葉老嫩度等因素而異。
發(fā)醇是決定紅茶品質的關鍵工序。通過發(fā)酵促使多酚類物質發(fā)生酶性氨化,產生茶紅素、茶黃素等氨氧化產物,形成紅茶特有的色、香、味。成茶總的品質特點是紅湯、紅葉。
茶葉的萎凋和發(fā)酵的區(qū)別
微發(fā)酵茶是不經過發(fā)酵過程的茶,比如綠茶。因為不發(fā)酵,所以氣味天然,清香爽口,茶色翠綠。
全發(fā)酵茶是經過發(fā)酵程度100%的茶,比如紅茶。制作過程不經殺青,而是直接萎凋、揉捻,然后進 C C 行完整發(fā)酵,使茶葉中所含的茶多酚氧化成為茶紅素,因而形成紅茶所特有暗紅色茶葉,紅色茶湯。
茶的萎凋是什么意思
制茶是有走水這一說法的,走水程度影響茶葉的香氣,走水就是曬青和做青的過程中,茶葉葉脈中的水份重新進入葉面內細胞的過程.
茶葉的走水
鐵觀音走水足不足取決于搖青操作.1、“走水”獲高香“保青”是關鍵搖青是制好鐵觀音的關鍵,而“走水”又是搖青的主要目的之一.所謂“走水”,即通過搖青,
應該是相互循環(huán)的,鮮葉采摘萎凋后,使用外力,也就是做青,使葉邊緣的的多種氧化酶對茶葉中的茶多酚進行氧化.從葉脈、梗走向葉緣,.再由葉緣走向葉脈及梗的過程.
烘焙是指白茶在9成干開始進行提香作用,高溫走水是指茶葉在萎凋過程中快速走水的意思.兩個是不一樣的概念!
可能烘的溫數(shù)與烘的時間有關,有的出爐后要放上十幾天,然后再5品一下,覺得不好再烘讓他味道出來,要不就放久點.讓他變陳.
茶葉中萎凋是什么意思
不見得!
六大茶類中,不少茶葉加工都要好好“曬個太陽”。這其實是一個形象化的說法,更多是一定溫度下,在通風和攤晾過程中,水分散失和自體分解的過程,也即茶葉加工中的“萎凋”。
一、萎凋過程
白茶、紅茶、青茶的加工,都需要一個萎凋過程。傳統(tǒng)上,一些茶葉往往采用陽光下萎凋的形式,而目前茶葉加工中,萎凋已不必然完全是陽光下。
在生產上,萎凋對茶葉品質的關系很大,如在白茶中,萎凋程度的不同直接決定了茶葉品質的好壞。在云南一些茶山,鮮葉一般需要在從山上運往山下才開始初制,這個過程大概需要八個小時,在這個過程中,茶葉的萎凋其實已經開始;而在一些茶區(qū),如祁門紅茶核心產地,鮮葉從采摘到初制則需要三個小時左右,其萎凋相對云南則較輕。這些都會對茶葉品質形成直接的影響,判斷茶葉的萎凋程度,對茶葉的品質有重要的意義。
二、鮮葉為什么要萎凋?
一般來說,剛采下的茶樹鮮葉含水量在73-78%之間,細胞組織呈緊張狀態(tài),葉質硬脆,在這種情況下不便進行揉捻,也不能塑造出良好的茶葉外形,茶汁在揉捻時極易流失,不利后續(xù)內含物質轉化的正常進行。萎凋就是利用鮮葉水分減少這一過程,促使茶葉外形與內含物產生緩慢而又有序的變化,從而為逐步形成了各茶類特有品質打下基礎。
三、萎凋程度與茶葉品質關系
萎凋程度的不同,對后續(xù)工序和制茶品質關系較大。
萎凋不足時,萎凋葉含水量高,可塑性差,揉捻時容易斷碎,甚至茶汁流失。制成干茶條索短碎,片末多,香低味淡,且?guī)в星酀?,湯色渾濁,葉底花青。
萎凋過度時,萎凋葉含水量少,葉子干硬,粘性小,揉捻時難以成條,且碎末茶增多。這樣制成的干茶條索松拋,片末多,香低味淡。色澤灰枯不顯毫,湯色葉底偏暗。
萎凋在烏龍茶加工中被稱為“走水”,這名詞叫得很生動,萎凋過程中的水分散發(fā)是在有秩序且茶青帶有生機的情況下進行的。水分沿著葉脈擴散,經由葉緣的水孔與葉面的氣孔(大部分在葉底)蒸發(fā)。這與直接曬干是不同的,鮮葉必須在這樣繼續(xù)保持生機的狀態(tài)之下,讓鮮葉內的酶帶動各種成分的氧化,如此茶葉的色、香、味才得以形成。
制茶中的萎凋什么意思呢
制茶其他含義
萎凋:使葉質柔軟,可塑性大,便于造形。作青:搖青與堆置交替進行,由搖青與晾青兩個過程所組成。作青室溫25℃左右為宜,相對濕度80%左右。搖青:將萎凋的茶葉放在竹篩內,來回篩動,使葉片邊緣經過摩擦,葉緣細胞受損,經攤置失水,葉中多酚類在霉的作用下,漸漸氧化,形成茶葉特有的品質。搖青先輕后重,以免梗葉折斷造成死青。鐵觀音宜重搖,延長作青時間;搖青5~6次,使葉緣成朱砂紅色,葉中呈黃綠色(半熟香蕉皮)。 搖青過程中,組織因振動而增加細胞吸水力,莖梗的水分往葉脈、葉片輸送,香味及可溶性物質輸送到葉片,水分由葉片蒸發(fā),搖青后葉子恢復舒張狀態(tài),稱為「還青」。還青后靜置晾青,水分繼續(xù)蒸發(fā),又呈萎凋狀態(tài),經過5~7次搖青、晾青交替進行,葉片呈綠葉紅邊,狀如湯匙狀,外觀硬挺,手感軟,散發(fā)出濃郁桂花香,即為作青的適度。
什么叫白茶萎凋?
安吉白茶萎凋時間不能太短,一般應在24-72小時為宜。
茶葉的萎凋是什么意思
茶葉初制所意思是茶葉初步加工的地方。
茶葉的初制包括采青、萎凋、發(fā)酵、殺青、揉捻、干燥等工序。這是茶葉“去偽存真”的過程。
采青是將茶葉從茶樹上采摘下來,一芽一葉、一芽兩葉或是全芽頭,都是根據(jù)要制作的茶葉進行采摘,去掉的是不需要的枝葉。
萎凋分為自然委凋和委凋槽萎凋兩種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溫度、濕度條件下均勻攤放。目的就是為了讓不需要的水分散失,讓茶葉里的芳性類物質和空氣發(fā)生生物化學反應。
殺青是短時間內利用高溫破壞鮮葉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多酚類酶促氧化,使內含物在非酶促作用下形成不同茶類需要的品質特征,并且去除一部分水分以及鮮葉的青草氣,使葉片從硬變?yōu)槿彳洠奖闳嗄?。便于塑形?/p>
下面哪種茶,制作過程不需要萎凋?
攤晾 與 萎凋 是茶葉初制過程中兩個完全不同的工藝。 攤晾 是使鮮葉中的水分自然蒸發(fā),僅發(fā)生物理變化,同時散發(fā)一定程度的青草氣味,僅只是需要茶葉變軟,表面光澤變暗。
而 萎凋 是在發(fā)生物理失水變化的同時,內含物質也同時發(fā)生著化學變化的過程。 萎凋 過后的鮮葉顏色稍微發(fā)紅,這一環(huán)節(jié)在紅茶的制作中是形成紅茶品質的基礎。
普洱茶在初制過程中釆用的是 攤晾 工藝而非 萎調 ,如果在 攤晾 過程中因鮮葉攤晾太厚、葉面溫度過高或攤晾時間過長從而造成萎凋工藝的產生,將對普洱茶品質產生不可逆影響,尤其對長期存放下的普洱茶影響表現(xiàn)更為明顯。
發(fā)酵茶的萎凋是什么意思
茶葉發(fā)生吸氧作用,即稱為發(fā)酵
舉例烏龍茶發(fā)酵方法步驟如下:
(1)采摘,曬青:將人工采摘的茶葉新梢芽葉,均勻地攤放在萎凋槽上,攤放葉的厚度的10cm,通風散熱,常溫下自然萎凋20小時
(2)第一次發(fā)酵:首先在溫度為30℃、濕度為95%時,發(fā)酵30min;然后在溫度為28℃、濕度為95%時,發(fā)酵40min;最后在溫度為30℃、濕度為95%時,發(fā)酵32min;
(3)搖青發(fā)酵:茶青通過搖青機或手工攪拌的摩擦運動,擦破葉緣細胞,從而促進酶促氧化作用,使鮮葉發(fā)生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通過搖、涼(即動、靜)反復進行4-5次,歷時8-10小時,使葉子由硬變軟("活來死去"),古稱為"消青",這達到"綠葉紅鑲邊"
(4)炭焙:在45℃,用木炭進行烘焙到8成干時收起;殺青(炒青)定型:就是以高濕來破壞酵素的活性,抑制茶葉繼續(xù)發(fā)酵,以免使得氣味完全散失 而保有半發(fā)酵茶類特有的香味
(5)第二次發(fā)酵:首先在溫度為28℃、濕度為95%時,發(fā)酵30min;然后在溫度為28℃、濕度為90%時,發(fā)酵20min;最后在溫度為26℃、濕度為95%時,發(fā)酵60min;
(6)第一次機焙:將經過第二次發(fā)酵后的毛茶揀梗成凈茶后在溫度為90℃條件下用電烘箱烘焙10小時;
(7)冷卻:取出第一次機焙的茶葉,風冷;
(8)第二次機焙:在80℃條件下用電烘箱烘焙50小時;碳火干燥烘焙是烏龍茶開成獨特滋味的關鍵。其一般火功的要求是:低溫慢焙,高級茶溫度宜低,時間宜短,低級茶溫度宜高,時間宜長。
(9)揀剔:分為機械揀剔和手工揀剔。主要是除去粗老畸形的茶釁,揀出茶子、茶梗。
(10)初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