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可以摘茶葉嗎(秋天可以摘茶葉嗎為什么)
秋天可以摘茶葉嗎為什么
茶葉春天時候采摘合適,叫春茶!秋天也可以采摘,那叫秋茶,春秋兩季采摘最合適!
夏天摘茶葉嗎
可以采摘了
茶葉樹秋天的修剪,修剪通常剪去冠面10到15厘米枝梢。不然則達不到目的。一般用雙人抬修剪機實施。經(jīng)深修剪后茶樹,當(dāng)?shù)纳隙嗔羧~片采。次年實行正常采摘。但仍需用每年或隔年輕修剪一次。深修剪宜在春茶結(jié)束后抓緊進行,無凍害發(fā)生的茶區(qū)也可在秋末冬初封園進行。
什么時候可以摘茶葉
明前茶為最好最貴的茶葉,3日20日以后南方就開始采摘了。
茶葉冬天可以采摘嗎
在冬天,綠茶、清香型烏龍茶、黃茶需要放置在冰箱冷藏保存,溫度要求為5℃左右,而白茶、黑茶、紅茶則不需要放置在冰箱保存,此類茶葉需用鋁箔袋或茶葉罐裝好密封后,放置在茶幾或書柜上常溫保存。
冬天茶葉需要放冰箱嗎
在冬天,綠茶、清香型烏龍茶、黃茶需要放置在冰箱冷藏保存,溫度要求為5℃左右,而白茶、黑茶、紅茶則不需要放置在冰箱保存,此類茶葉需用鋁箔袋或茶葉罐裝好密封后,放置在茶幾或書柜上常溫保存。
秋天可以摘茶葉嗎為什么呢
茶葉分好幾個季節(jié)收的,春季到秋季都有采茶。1、春茶,春茶也就是春天的時候采摘的,味道好,香氣足,可以說是一年中最好喝的。也可以說是產(chǎn)量是一年中最大的一季。而春茶有些地方還有頭春和末春之分。
2、夏茶,夏茶又稱雨水茶,在夏天時候采摘。
3、秋茶,也就是谷花茶,是在秋收時候采摘的,香氣足。各個采摘幾個之間都有一定的時間是茶葉敗的時候。冬天呢幾乎沒有茶采摘的。
冬天可以摘茶葉嗎
對節(jié)白蠟一般制作盆景,冬天如果溫度較高,不會落葉。
應(yīng)該多見陽光,促使生長。但是,我們?nèi)绻胫圃齑汗?jié)期間欣賞的效果,那么應(yīng)該全部摘葉,促發(fā)新葉片。這樣可以得到較小的葉片,效果比較好。我們參加盆景展覽都是采用這種方法,新葉又小又新鮮。你可以參考。秋天可以摘茶葉嗎為什么不能摘
不同茶葉的采摘時間不一樣。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時間段:
1. 三月下旬到五月中旬
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樹經(jīng)過了半年冬季的休養(yǎng)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碩,色澤翠綠,葉質(zhì)柔軟,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氨基酸。代表是:六安瓜片、烏龍茶。
2. 五月初到七月初
夏季天氣炎熱,茶樹新的梢芽葉生長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湯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對減少,特別是氨基酸等的減少使得茶湯滋味、香氣多不如春茶強烈。代表是:普洱茶、楓樹茶。
3. 八月中旬
秋季氣候條件介于春夏之間,茶樹經(jīng)春夏二季生長、新梢芽內(nèi)含物質(zhì)相對減少,葉片大小不一,葉底發(fā)脆,葉色發(fā)黃,滋味和香氣顯得比較平和。代表是:鐵觀音、粵梅香。
4. 十月下旬
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氣候逐漸轉(zhuǎn)冷后生長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長緩慢,內(nèi)含物質(zhì)逐漸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氣濃烈。代表是:凍頂烏龍、
為什么秋茶好喝不能摘
10月份是適合摘茶葉的。主要適合采摘兩種茶,第一個是古樹茶,10月份可以采摘古樹的秋茶,每年的9月份雨季進入尾聲,秋茶開始采摘,一直到10月中旬左右結(jié)束,如不采秋茶,就會影響第二年春茶的發(fā)芽率。
第二個是臺地茶,臺地茶只要雨水充足,就發(fā)得快,除了11月份到第二年的3月之間,都可以采摘。
秋天可以摘茶葉嗎為什么不開花
茶樹的花期從開始到結(jié)束,歷經(jīng)的時間較長,通常需要7、8個月?;ㄑ繌?月開始成長分化到花芽真正成形,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即6、7月這段期間,是花芽成形時期。開花的旺盛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下旬,花期一般在12月下旬結(jié)束。但茶樹的開花時間受到樹種和氣候影響,大葉種開花較小葉種遲些,如遇寒潮,開花會提前,同時處于短日照的天氣下,開花也會提前。
生長環(huán)境
【土壤】:一般是土層厚達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有機質(zhì)含量1%-2%以上,通氣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堿度PH值4.5~6.5為宜。
【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不足和過多都有影響。
【陽光】:光照是茶樹生存的首要條件,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對紫外線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
【溫度】:一是氣溫,二是地溫,氣溫日平均需10度;最低不能低于-10度。年平均溫度在攝氏十八度~二十五度。
【地形】:地形條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和濕度都有明顯的變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區(qū),雨量充沛,云霧多,空氣濕度大,漫射光強,這對茶樹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會有凍害。一般選擇偏南坡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
分布范圍
原產(chǎn)于中國,后來鑒真東渡,將茶葉傳播至世界各地。
野生種遍見于中國長江以南各省的山區(qū),為小喬木狀,葉片較大,常超過10厘米長,長期以來,經(jīng)廣泛栽培,毛被及葉型變化很大。
中國茶區(qū)遼闊,茶區(qū)劃分采取3個級別,即:一級茶區(qū),系全國性劃分,用以宏觀指導(dǎo);二級茶區(qū),系由各產(chǎn)茶省(區(qū))劃分,進行省區(qū)內(nèi)生產(chǎn)指導(dǎo);三級茶區(qū),系由各地縣劃分,具體指揮茶葉生產(chǎn)。
國家一級茶區(qū)分為4個,即華南茶區(qū)、西南茶區(qū)、江南茶區(qū)、江北茶區(qū)。
江北茶區(qū):南起長江,北至秦嶺、淮河,西起大巴山,東至山東半島,包括甘南、陜西、鄂北、豫南、皖北、蘇北、魯東南等地,是我國最北的茶區(qū)。江北茶區(qū)地形較復(fù)雜,茶區(qū)多為黃棕土,這類土壤常出現(xiàn)粘盤層;部分茶區(qū)為棕壤;不少茶區(qū)酸堿度略偏高。茶樹大多為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
江南茶區(qū):在長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連江以北,包括粵北、桂北、閩中北、湘、浙、贛、鄂南、皖南、蘇南等地。江南茶區(qū)大多處于低丘低山地區(qū),也有海拔在1000米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廬山、安徽的黃山等。江南茶區(qū)基本上為紅壤,部分為黃穰。該茶區(qū)種植的茶樹大多為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以及少部分小喬木型中葉種和大葉種。該茶區(qū)是發(fā)展綠茶、烏龍茶、花茶、名特茶的適宜區(qū)域。
西南茶區(qū):在米侖山、大巴山以南,紅水河、南盤江、盈江以北神農(nóng)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東的地區(qū),包括黔、渝、川、滇中北和藏東南。西南茶區(qū)地形復(fù)雜,大部分地區(qū)為盆地、高原,土壤類型亦多。在滇中北多為赤紅壤、山地紅壤和棕壤;在川、黔及藏東南則以黃為主。西南茶區(qū)載培茶樹的種類也多,有灌木型和小喬木型茶樹,部分地區(qū)還有喬木型茶樹。該區(qū)適制紅翠茶、綠茶、普洱茶、邊銷茶和名茶、花茶等。
華南茶區(qū):位于大樟溪、雁石溪、梅江、連江、潯江、紅水河、南盤江、無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閩中南、臺灣、粵中南、海南、桂南、滇南。華南茶區(qū)水熱資源豐富,在有森林覆蓋下的茶園,土壤肥沃,有機物質(zhì)含量高。全區(qū)大多為赤紅壤,部分為黃壤。茶區(qū)薈集了中國的許多大葉種(喬木型和小喬木型)茶樹,適宜制紅茶、普洱茶、六堡茶、大葉青、烏龍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