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特色茶葉店(茶葉國外市場)
茶葉國外市場
從分茶類來看,2020年,除普洱茶外,其余茶類的出口量均有不同幅度減少。2020年中國綠茶出口量為29.34萬噸,占比為84.1%;紅茶出口量為2.88萬噸,占比為8.3%;烏龍茶出口量為1.69萬噸,占比為4.9%;花茶出口量為0.61萬噸,占比為1.8%;普洱茶出口量為0.35萬噸,占比為1.0%。
茶葉的海外市場
中國茶葉傳到國外,飲茶文化在外國流行開來,促進文化的交流
茶葉的國外市場
2018年中國茶葉紅茶產量為4873噸2020年茶葉銷量,市場占有率為1.9%;2019年中國茶葉紅茶產量為3788.2噸,市場占有率為1.2%。
2020年,全國18個主要產茶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茶園總面積4747.69萬畝,同比增加149.82萬畝,增長率3.26%。其中,可采摘面積4152.18萬畝,同比增加461.41萬畝,增長率12.50%。
2020年1-12月,中國茶葉出口總量34.88萬噸,比2019年減少1.77萬噸,比減4.84%;出口總額20.38億美元,比2019年增加0.18億美元,同比微增0.91%;出口均價為5.84美元/千克,同比上漲0.33美元/千克,漲幅6.04%。
茶葉國外市場的需求情況
茶葉出口程序標準
一、商業(yè)洽談
出口雙方經洽談有出口意向,中方茶葉出口企業(yè)首先向客戶郵寄貨物茶葉小樣,由客戶進行全面的檢測,當檢測合格后,可以進一步簽訂正式合同。
二、準備貨物
因國際市場對特種茶的品種需求各不相同,但單一品種需求量會較大,所以中方茶葉出口應提前準備好貨物,并且保證貨物的品質穩(wěn)定一致。為了保障貨物的質量,可以申請國內權威技術檢測單位做檢測,以確保茶葉產品符合出口標準。目前,有檢測權力的單位有:福建、浙江、湖南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局、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等多家單位。
三、申請許可證
中方茶葉出口企業(yè)如果是生產加工型企業(yè),長期從事進出口貿易,并有獨立的進出口權,可以到當地商檢局進行備案,直接向國內大型外貿公司申領進出口許可證(注:國家對茶葉出口仍實行計劃配額和出口許可證管理,同時需出口合同),同時可以依客戶要求申請FORM—A(普惠制產地證)。FORM—A可以在當地商檢局辦理。
注:凡有茶葉出口經營權的部委直屬公司,其茶葉出口許可證由外經貿部配額許可證事務局核發(fā)。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茶葉出口企業(yè)的茶葉出口許可證由外經貿部各特派員辦事處核發(fā)。
四、報檢
中方茶葉出口企業(yè)應該完成報檢工作。企業(yè)依客戶要求提供材料(包括國內權威技術檢測單位的檢測報告),申請中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局完成各項檢測。如果茶葉出口企業(yè)在當地商檢局有備案,可以直接申請當地商檢局進行商檢,商檢放行即可出口。
五、報關
同時中方茶葉出口企業(yè)應該完成報關工作。報關需要茶商向有關部門提供進出口許可證、報關委托書、核銷單、報關單、發(fā)票、箱單等。
六、定艙
當完成上述申報和檢測工作后,中方茶葉出口企業(yè)就可以向貨運公司發(fā)出海運或空運定艙委托定艙。
茶葉國外市場環(huán)境分析
一、開茶葉店的風險
1、市場變化帶來的風險
具體來說就是茶葉市場會受到國家政策、物價水平、消費觀念等不可預見和控制的因素影響。中低端茶葉的消費量卻在增加,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茶葉店仍然不斷鵲起,休閑娛樂功能更加突出。
2、茶葉品質不穩(wěn)定性的風險
影響茶葉品質好壞的不僅是種植環(huán)境、采摘天氣,還有制茶師的技術問題。開茶葉店,貨源十分重要,如果自己不懂茶,無法鑒別茶葉品質的好壞,就沒法確保茶葉店的產品質量,讓顧客對茶葉店形成信賴和長期購買的信心。
3、行業(yè)同質化競爭的風險
茶行業(yè)可觀的利潤空間吸引許多人投身茶行業(yè),行業(yè)跟風現象嚴重,造成同質化競爭越來越嚴重。如果自身實力不夠,又缺乏突出的競爭模式和手段,很難不被市場淘汰,這也是開茶葉店必然面臨的風險之一。
雖然開茶葉店有風險,但消費空間仍然比較大,利潤也可觀,尤其隨著現代人健康意識的增強,茶作為一種天然健康飲料,被越來越多人認可,消費也逐年增加。只要經營得好,開茶葉店不失為一個好的致富項目。
二、開茶葉店的利潤
1、大型市場的散茶批發(fā)
標價是進價的三倍,這是行業(yè)慣例。但是大家都不會以標價銷售,這樣即使是零售的話也給人一種享受批發(fā)價的感覺。所以零售一般是進價的兩倍,利潤率是50%。真正的批發(fā)就很復雜了,一般保持在15%到30%。特別大宗的也要有10%以上。
2、大型市場的品牌茶
零售價是廠家制定的,有條形碼可查。根據不同的經銷等級,利潤率也不同。但是像特約零售這樣的等級也不會設在大型市場里。而且零售也是做到8折左右,以比較規(guī)范的中茶產品來看,一級經銷能達到50%,二級42%,特約零售35%到40%;分廠的特別簽約就很難算了,因為進貨量不同,拿到的折扣不同。品牌車批發(fā)利潤很低,20%左右,但是可以拿到廠家的返利。
3、街邊散茶店
大部分是從批發(fā)商手中拿貨,存量很少,所以他們只要的成本是房租之類的固定成本。所以毛利潤要很高,大概在60%到70%,而且一般是綠茶和烏龍茶,不能存過季,快進快出。一般做這種店的都是有固定客戶,所以只是一個朋友喝茶的場所,情況也難以一概而論。
4、街邊品牌茶店
兩種情況,一種是街邊的品牌形象店,一種是shoppingmall內的零售店。前者用3類似,但
茶葉國外市場現狀分析
茶葉,咖啡,可可是世界三大飲料,茶葉雖然是原產于中國,但是現在茶葉在全世界都有傳播,而且國外的一些國家的人均茶葉消費量都超過中國。
在中國,茶葉的主要產量是綠茶,綠茶占百分之六十以上(普洱是小眾茶,就是現在忽悠炒作厲害的劣質過期低檔茶),而在世界百分之八十是紅茶,其中印度斯里蘭卡肯尼亞都是世界的著名茶葉產地,其中印度阿薩姆紅茶,斯里蘭卡的錫蘭紅茶,中國的祁門紅茶是世界三大高香茶。這里有個小插曲,非洲的肯尼亞也是適合茶葉生長的產地,英殖民地種植茶葉的時候對各地的土壤氣候都分析很詳細,能選擇肯尼亞說明肯尼亞的地理位置很好,如津巴布韋的煙葉糖分和蛋白質煙堿的比例是黃金配比,黃鶴樓1916中就有津巴布韋的煙絲。但是肯尼亞茶葉問題是出在工藝上,為了省錢用了烘干時候曬干工藝,茶葉中的脂肪酸存放以后很容易出現酸敗,影響了茶葉的口味(在港臺茶葉騙子的忽悠中,普洱白茶都是曬出來的茶葉)。
在世界上喝茶比較多的國家中,其實中國的人均消費并不高甚至前十都進不了,土耳其,愛爾蘭,英國,俄羅斯,摩洛哥,新西蘭,埃及,波蘭,日本,沙特阿拉伯,這些都是人均消費在前列的國家,其中土耳其人全國年人均1200杯以上,排名世界第一是最喜歡喝茶的國家。摩洛哥是從中國進口茶葉最多的國家,而且摩洛哥人和中亞地區(qū)一樣,喝的是中國綠茶,中國一年出口茶葉超過36萬噸,其中百分之八十都是綠茶(又是普洱時間,普洱雖然在國內吹噓上天,但是在出口中包括普洱在內的黑茶出口量不足三千噸)。
茶葉是世界性的飲料,作為飲料品牌來說對中國茶葉大國的地位并不相稱,茶葉最大的品牌在不產茶葉的英國百年品牌立頓,同樣作為中國茶葉的龍頭品牌只顧賣高價吹天價(大益金融集團和小罐茶公司)與立頓的消費理念是背道而馳的。
茶葉國外市場細分
2020年,綠茶、黑茶、紅茶、青茶、白茶及黃茶的產量分別占中國茶葉總產量約62.3%、14.1%、11.7%、9.6%、1.9%及0.4%。
綠茶(作為主要茶葉品種)多年穩(wěn)踞中國茶葉市場主導地位。然而,茶葉消費結構正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消費模式轉變。過去五年,紅茶、白茶及黃茶的消費比例不斷上升。
茶葉國外市場現狀
斯里蘭卡茶葉的市場遍于世界各大洲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其中萬噸以上的主要買主及其在斯里蘭卡茶葉出口中所占比重量
(以2001年為例)依次為:俄羅斯17%、阿聯(lián)酋12%、敘利亞8.6%、利比亞6.6%、土耳其5.9%,伊拉克4.6%,伊朗4.1%。值得注意的是,斯里蘭卡茶葉出口價格長期以來居世界首位,主要原因是小包裝茶和袋泡茶等高附加值商品出口量增加。高附加值茶葉平均已占斯里蘭卡茶葉出口一半左右。
斯里蘭卡茶園面積長期以來變化不大。斯里蘭卡1992年6月開始逐步實行國有茶園私有化,許多茶園扭虧為盈后改善生產條件和基礎設施,形成良性循環(huán)。斯里蘭卡茶葉行業(yè)從業(yè)人員共約150萬人。茶葉已經成為斯里蘭卡國民經濟的支柱之一,也是該國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所以斯里蘭卡政府對茶葉生產和出口非常重視。
斯里蘭卡發(fā)展茶葉生產和出口的主要途徑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并在管理上下功夫,該國在發(fā)展高附加值茶葉方面的成功經驗也很值得我們借鑒。
茶葉在國外的市場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和加工紅茶的國家。
紅茶湯色
紅茶的生產,大體肇始于17世紀—18世紀之間福建崇安(今武夷山)的小種紅茶。在茶葉生產過程中,茶師們發(fā)現當日曬替代殺青時,揉捻后的茶葉顏色發(fā)生紅變。雖然紅茶制法成型的具體年月已難確切考證,但這恰恰也說明了一個新興制茶工藝的誕生,是前輩茶師們在長期實踐中,從無意發(fā)現到有意探索,最終才得以定型。1732年(清雍正年間),崇安知縣劉靖在《片刻余閑集》中寫道:“山之第九曲盡處有星村鎮(zhèn),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廣信等處所產之茶,黑色紅湯,土名江西烏,皆私售于星村各行?!?/p>
自星村小種紅茶創(chuàng)制以后,演變產生了工夫紅茶,并逐漸傳播至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武夷山桐木關茶園
紅茶被創(chuàng)制之后,隨著紅茶市場的發(fā)展,其產地范圍不斷擴大,制法亦不斷演化。中國紅茶先有小種紅茶,后有工夫紅茶。紅茶制法傳到國外后,又產生了紅碎茶制法。
當代茶圣吳覺農先生在《茶經述評》中指出,紅茶向國內的傳播路線為:福建崇安、政和、坦洋、白琳——江西鉛山(河口)——修水——浮梁——安徽東至——祁門。我們不難設想這樣的大體場景:小種紅茶制法在福建武夷山被發(fā)明后,其制法逐漸在武夷山東南方向的茶區(qū)傳播,并逐漸演變出工夫紅茶制法。于是,主產于政和的政和工夫、主產區(qū)福安的坦洋工夫和主產于福鼎的白琳工夫先后被創(chuàng)制,深得國外茶葉市場的歡迎。這可被稱為東南向傳播路徑。
基本同一時期,紅茶的制法也翻過武夷山,被傳播到了江西鉛山,鉛山的河口自古是茶葉重鎮(zhèn)。武夷山一山分跨兩省,一側是福建,另一側則是江西,武夷山也有福建武夷山和江西武夷山之分,桐木關的關口就是屬于江西地帶。
武夷山桐木關
也即,在古代,武夷山的茶經桐木關到江西鉛山河口再運銷各地,實則是一條通途。于是,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紅茶制法的北向傳播路徑:經鉛山,傳至修水創(chuàng)制寧紅;傳至浮梁、至德(現東至)和祁門,創(chuàng)制祁紅并紅極一時,并進而帶動了全國其他地區(qū)紅茶加工的發(fā)展。
19世紀中后期,由于茶葉貿易的巨額利潤,英、荷等茶葉主要進口國不滿中國的壟斷地位,引進中國茶籽、茶苗以及種茶和制茶技術,在其南亞殖民地大規(guī)模開辟茶葉種植園,生產和出口適銷西方的紅茶,開始逐步取代中國茶葉在海外的市場。
1867年,斯里蘭卡(錫蘭)開始產茶。
1924, 東非開始種植茶葉。
1930年,英國人在阿薩姆發(fā)明CTC紅碎茶揉切機。從此后,紅碎茶成為國際茶葉市場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