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館長)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館長
肇慶七星巖出米洞位于星湖東北面,是一座地表高約三十米的獨立石灰?guī)r體。出米洞為石獅巖中的一大溶洞,南北兩門。洞頂崩落見天,光線可垂直到洞底。洞底地勢較高,比現(xiàn)洞外湖水高出三米多,因此洞內(nèi)石筍地貌特別發(fā)育。石洞內(nèi)面積足有近三百平方米,是一個光線充足,南北對流,冬暖夏涼的寬敞石洞。
有關七星巖出米洞,早在七百多年前《輿地紀勝》中就有記載:“南北兩門,上虛通天,與星巖相去不遠,西水泛漲,巖之沒者數(shù)丈,帷洞隆然,屹立水中”今洞內(nèi)還有不少明、清碑記。
出米洞內(nèi)有一人形石筍面北而生,其下有一小洞,洞口光滑。傳說有米從中流出,是上蒼救助逃難于此地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榔的。此乃傳說,不必較真。
出米洞頂有個天窗,位于溶洞的中部,是由于溶洞頂端局部巖層不厚,頂板崩塌后成為通天的落水洞,隨著落水洞不斷擴大,形成天窗了。
近年,廣州五羊天象館館長齊步云先生組織有關天文、地理、氣象、歷法等專家、學者來到出米洞考察,他們認為,“出米洞”名字的來歷有著十分厚重的文化內(nèi)涵,很有可能是廣東遠古先民開始研究天文歷法,用以指導科學種地的天然設施,是一個極其稀有的天然科研文物勝地。
齊步云先生認為,出米洞位于北緯23°08′,在北回歸線(23°27′)以南,剛好在地球北回歸線上。每年夏至日前后都可以觀察到太陽直射現(xiàn)象。到了這時的正午時分,太陽光柱從天窗垂直投射到洞底地面,約半小時后消失。肇慶遠古的先民們很有可能就住在這個天然山洞里,他們除了打獵之外,還學農(nóng)耕。那時候,刀耕火種又無歷法,怎么耕作?怎樣掌握季節(jié)呢?當然要研究四季變化,于是乎,出米洞就成了先民研究天文歷法的天然設施。
按照目前廣東種植水稻的情況看,早稻大收割正好在小暑與大暑之間,現(xiàn)有“小暑小割、大暑大割”的民間諺語。而小暑前是稻穗開始成熟的時候,但也是青黃不接求米心切之時。住在出米洞里的先民們這時突然見到了太陽直射奇觀,知道盼望已久的收獲季節(jié)就快到了。此乃夏至日前后,也就是一年中的太陽直射洞底之時,正好將是收割“出米”高潮之預兆。于是乎“出米洞”的名字不就很自然地產(chǎn)生了嗎?現(xiàn)洞內(nèi)供奉的周氏農(nóng)神不正是先民的代表的化身嗎?如果是這樣,那么出米洞很可能就是華南肇慶先民用來指導耕種,鉆研歷法的地方。
這一見解,不由得使我聯(lián)想到我和謝子熊從1970年——1985年長達十多年間調(diào)查收集,相繼在出米洞所在的石獅巖相鄰的獅崗溶洞以及閬風巖、石室?guī)r、蟾蜍巖、仙掌巖等處挖掘到不少華南地區(qū)第四紀“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化石,其時代為更新世晚期。其中以出米洞北側(cè)獅崗石灰?guī)r溶洞的動物化石存量和種類尤為豐富。計有靈長類:猩猩、獼猴。食肉類:豺、熊、虎、沙貛、水獺、大熊貓。嚙齒類:豪豬、竹鼠。奇蹄類:中國犀、巨獏、中國獏。偶蹄類:野豬、黑鹿、麂、羊、水牛。長鼻類:東方劍齒象、納瑪象等。這些動物群距今十多萬年,它同韶關曲江馬壩人屬同時期物種。眾多動物群的活動,也說明這里地處地球北回歸線地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十分適合動植物生長。那不就是肇慶先民打獵、耕作、繁衍生息的好地方嗎?
“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在華南分布很廣,雖然過去發(fā)現(xiàn)過不少化石,但能在一個好像獅崗洞穴保存如此種類眾多的化石實不多見,可惜在附近未找到古人類遺物。這也可能與七星巖一帶唐代以前就已經(jīng)被開發(fā)利用,且歷代不斷擴建有關。加上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大面積筑堤建湖,把肇慶城區(qū)以北七星巖四周的水塘、農(nóng)田,低洼耕地等廣闊地帶都歸入星湖范圍,即使有古人類活動的遺址、遺物都很有可能埋在水下了。希望今后能在巖前崗(象崗)、獅崗、石牌村、北嶺山腳下的扇形地帶等山丘上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廣東省民間博物館館長
是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非遺傳承人陳麗華開辦的。多年來陳麗華館長不遺余力地致力于紫檀文化的繼承和保護,橫琴分館是她紫檀事業(yè)進一步的延續(xù)和發(fā)揚。橫琴分館正成為橫琴新區(qū)公共文化服務的前沿陣地,發(fā)揮重要的文化研究、教育和傳播功能,極大豐富粵港澳地區(qū)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公眾號
早上好!
可免費參觀的廣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廣州藝術博物館;
廣州近代博物館(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紀念館;
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
鄧世昌紀念館;
廣東省博物館;
廣州起義紀念館;
荔灣博物館;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
洪秀全紀念館;
魯迅紀念館(廣東省博物館內(nèi));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星海園;
廣州市銀河烈士陵園;
海軍黃埔軍事博覽中心;
廣州鋼鐵企業(yè)集團有限公司;
中山紀念堂;
農(nóng)講所;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
廣東工藝博物館在哪
一、中國分類法
中國博物館在1988年前都是被劃分為專門性博物館、紀念性博物館和綜合性博物館三類,國家統(tǒng)計局也是按照這三類博物館來分別統(tǒng)計公布發(fā)展數(shù)字的。在現(xiàn)階段,參照國際上一般使用的分類法,根據(jù)中國的實際情況,將中國博物館劃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歷史類博物館:以歷史的觀點來展示藏品,如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西安半坡遺址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等。
2、藝術類博物館:主要展示藏品的藝術和美學價值,如故宮博物院、南陽漢畫館、廣東民間工藝館、北京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徐悲鴻紀念館、天津戲劇博物館等。
3、自然、科學類博物館:以分類、發(fā)展或生態(tài)的方法展示自然界,以立體的方法從宏觀或微觀方面展示科學成果,如中國地質(zhì)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等。
4、綜合類博物館:綜合展示地方自然、歷史、革命史、藝術方面的藏品,如南通博物苑、山東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博物館、黑龍江省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等。
二、外國分類法
1、藝術博物館:包括繪畫、雕刻、裝飾藝術、實用藝術和工業(yè)藝術博物館。
2、歷史博物館:包括國家歷史、文化歷史的博物館,考古遺址、歷史名勝也屬于此類。
3、科學博物館:包括自然歷史博物館,內(nèi)容涉及天體、植物、動物、礦物、自然科學,實用科學。
4、特殊博物館:包括露天博物館、兒童博物館、鄉(xiāng)土博物館,后者的內(nèi)容涉及這個地區(qū)的自然、歷史和藝術。
廣東省工藝美術博物館
位于廣州市中山七路的陳家祠(陳氏書院)是1959年辟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的。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是一家收藏、研究和展覽以廣東地區(qū)為主兼及全國各地歷代民間工藝品的藝術類型博物館。館內(nèi)藏品豐富,陳列眾多,長年設有“廣東象牙雕刻”、“廣州彩瓷”、“廣東剪紙和麥稈貼畫”等展覽,同時也經(jīng)常舉辦一些短期的、臨時性的展覽以充實陳列,活躍氣氛。博物館工作人員多年以來一直致力于提高陳列展覽水平,使得各種民間工藝在陳氏書院這座精美的藝術殿堂中熠熠生輝。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
它就是位于廣東省廣州市的陳家祠。萊垍頭條
陳家祠占地在1.5萬平方米左右,規(guī)??涨?。很難想象一個家族的祠堂能夠有這樣一個規(guī)模。除了占地面積大之外,陳家祠在建筑工藝上也是有一種集大成的風范。一個祠堂數(shù)下來,一共涵蓋了有木雕、石雕、磚雕,乃至各種彩繪和鐵塑等等工藝種類,而且從裝飾品來看,數(shù)量驚人,有300件左右的裝飾雕刻藝術品。這樣的一座祠堂在廣東來說也是規(guī)模最大的、裝飾最華麗的祠堂建筑,更難得是這樣一座祠堂還完整地保存了下來。被譽為嶺南代表性建筑,或者被稱作為嶺南建筑的璀璨藝術明珠。萊垍頭條
陳家祠雖然說從建筑風貌上陳氏家族的一座家族祠堂。但是在當年其族群中還是被當做書院來使用的,因此它也有“陳氏書院”這樣的稱呼?,F(xiàn)在內(nèi)里已經(jīng)被打造成為了一座民間工藝的博物館,博物館等級也是國家一級,非常有研究價值和觀賞意義。這樣的一個工藝品殿堂,再加上這座家族祠堂之中的種種故事,讓它成為了“民間故宮”,它與故宮自然不同,一個是皇家的建筑工藝結(jié)晶,一個是民間工藝的積累,但相同的是它們都給我們后人展現(xiàn)了古代先輩們在不斷的探索,和不斷的精益求精的精神。萊垍頭條
陳家祠如今是廣州乃至說廣東的新名片,是羊城新八景之一。但是筆者認為,相對于其輝煌而璀璨的明珠價值,這點名頭真的不算什么了。萊垍頭條
廣東省民間博物館
主要有: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中山市楊殷烈士故居、海豐縣紅宮紅場舊址、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廣州起義紀念館、葉劍英元帥紀念館、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葉挺將軍紀念園、中共廣東省委機關舊址
廣州近代史博物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紀念館、廣州市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白云山和黃神農(nóng)草堂中醫(yī)藥博物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番禺博物館、鄧世昌紀念館、廣州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廣州藝術博物院、洪秀全紀念館、詹天佑故居紀念館、廣州中山紀念堂。
廣東省民間工藝博物館
根據(jù)《廣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于新冠肺炎疫情分級分類防控工作的通告》(第13號)相關要求,自2021年5月29日起,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粵劇藝術博物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等多家文博場所實施臨時閉館?;謴烷_放時間另行通知。
另外,5月29日,廣東省博物館發(fā)布公告,從即日起,日觀眾量調(diào)整為6000人次,同時該館的相關線下活動及講解服務暫停。此外,廣東省博物館早于5月27日在官網(wǎng)發(fā)布公告,暫停團體預約參觀,3M層粵讀空間暫停開放。
廣東民間藝術博物館
“羊城八景”評選最早源于宋朝,當時,廣州外貿(mào)十分發(fā)達,城市大規(guī)模擴建,來穗貿(mào)易與游覽的客人眾多,人們便仿效沈括《夢溪筆談·書畫》所述的“瀟湘八景”,開始選擇當時最能代表廣州城風貌的八個景點稱為“羊城八景”,經(jīng)宋、元、明、清歷代相沿,從未間斷,評選“羊城八景”成為廣州的一項傳統(tǒng)。
下面我們就看一看2011選出來的“羊城新八景”:
塔耀新城
一、核心景點:廣州塔
二、包括景點:赤崗塔、海心沙、花城廣場、東西雙塔、中信廣場等景觀。
三、入選理由:代表著廣州城市新中軸線一線景點,體現(xiàn)了廣州近年來的發(fā)展高度,是廣州新地標的絕好展示。 四、所在區(qū)市:海珠區(qū)、天河區(qū) 她婷婷玉立在廣州城的新中軸線上,珠連起一座座具有新時代風采的地標建筑群落,烙印著改革開放先行者的堅實足跡,述說著古城舊貌新顏、與時俱進的騰飛愿景,耀映著羊城人民的今天與未來
珠水流光
一、核心景點:珠江廣州水域白鵝潭至琶洲段
二、包括景點:珠江及珠江沿岸各碼頭,珠江一線的景點:白鵝潭、沙面、沿江路、二沙島、海心沙、琶洲會展等。
三、入選理由:體現(xiàn)了珠江在廣州城市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對于城市魅力的提升作用。
四、所在區(qū)市:荔灣區(qū)、越秀區(qū)、海珠區(qū)、天河區(qū) 是珠水甜蜜的乳汁養(yǎng)育了廣州,是珠水林立的舟帆繁華了廣州,是珠水革命的驚濤激揚了廣州,如今,又是這流光溢彩的珠水裝點了廣州的時代憧憬,淺吟低色彩斑斕的都市歌謠。
云山疊翠
一、核心景點:白云山
二、包括景點:云臺花園等白云山周邊景點。
三、入選理由:這里歷來是廣州城市的后花園,從古自今都對廣州城市面貌的塑造發(fā)揮著突出的作用。并非因為她的巍峨而入選歷代羊城八景,只是表明廣州人對巍峨的永恒敬意。我們需要登高望遠,送走闖海人的征帆,我們需要登高望遠,迎來四海的賓客。我們需要登高望遠,祝福我們這座都市在白云疊翠中長大。
越秀風華
一、核心景點:越秀山
二、包括景點:鎮(zhèn)海樓、五羊雕塑、中山紀念碑等景點。
三、入選理由:體現(xiàn)了廣州文化現(xiàn)代與歷史相融合的特點。
四、所在區(qū)市:越秀區(q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仙者,五羊也。從先民的傳說,到古城的中軸,從南越王到孫中山,如果你要讀懂羊城的前世今生,就沿此山的脈動去尋訪。這是一座歷史的山,也是一座文化的山。從城市的原點走向城市的未來。
古祠流芳
一、核心景點:陳家祠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二、入選理由:該景點是現(xiàn)今廣東保存最完好、規(guī)劃最宏大、工藝最精湛的傳統(tǒng)建筑,集嶺南建筑藝術之大成。當中更有各種嶺南藝術珍品,讓人嘆為觀止。
三、所在區(qū)市:荔灣區(qū) 何為嶺南精神,何為嶺南意趣,何為嶺南想象,建議你走進這座古祠。她建于清代,似乎刻意等待著一個古典時代的隱退而做出某種集大成的總結(jié)。她用凝固的造型向你揭示嶺南文化的生存密碼,也謳歌嶺南文化的生命魅力。
荔灣勝境
一、核心景點:荔枝灣涌
二、包括景點:荔灣湖、恩寧路騎樓、西關大屋以及荔枝灣改造一線的景點。
三、入選理由:體現(xiàn)了荔灣文化的深厚底蘊,同時還重現(xiàn)了廣州千年以來人水共榮的動人景致,是廣州城市文化的獨特標志。
四、所在區(qū)市:荔灣區(qū) 如果說西關是最民間的廣州,因而是最廣州的廣州,那么,你就會領悟荔灣勝境的意趣。小橋水巷,大屋騎樓,歌女商賈等等構(gòu)成了一幅民間廣州的清明上河圖長卷,會魂牽夢縈地沉潛在你的記憶中。
科城錦繡
一、核心景點:科學城
二、入選理由:這里是廣州市發(fā)展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的示范基地,也是具有時代標志性意義的產(chǎn)、學、住、商一體化的多功能、現(xiàn)代化新型園區(qū)。
三、所在區(qū)市:蘿崗區(qū) 也許更為賞心悅目的風景還在未來,但是今天我們已經(jīng)異常振奮。因為在她的足音里,我們已經(jīng)催發(fā)了生動的想象,并且更新了我們的視覺傳統(tǒng)和視覺觀念。這是一種更長遠的觀看,也是一種更富有內(nèi)在震撼力的觀看。
濕地唱晚
一、核心景點:南沙濕地
二、入選理由:展現(xiàn)了南沙沖積平原的自然風貌,濕地落霞,生機勃勃的景象尤為動人。
三、所在區(qū)市:南沙區(qū) 這是當下廣州最大的一片濕地。不僅是奇跡也是福祉。她的主人是百鳥,是綠樹,是潮潤的土地,是浩渺的江海。我們將成為虔誠而小心翼翼的朝圣者。我們?yōu)榫G色祈禱,我們?yōu)榫G色祝福,我們期盼她成為永恒的綠色風景線。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館長是誰
讀音:zhānɡ xínɡ yán。
章士釗(1881-1973),男,字行嚴,筆名黃中黃、青桐、秋桐,1881年3月20日生于湖南省善化縣(今長沙市)。曾任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段祺瑞政府司法總長兼教育總長,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
清末任上?!短K報》主筆。1911年后,曾任同濟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教授,北京農(nóng)業(yè)學校校長,廣東軍政府秘書長,南北議和南方代表。新中國成立后為著名民主人士、學者、作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動家。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第二任館長,第二、三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
1973年7月1日于中國香港病逝,享年92歲。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