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笠怎么讀(箬笠怎么讀漁歌子)
箬笠怎么讀漁歌子
讀音是:xié fēng xì yǔ bù xū guī,
原句出自: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咀g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的飛翔,桃花盛開,水流急湍,水中的鱖魚很肥美,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的垂釣,他被美麗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離去。
漁歌子中的箬笠是什么意思
《漁歌子》 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注釋 ①漁歌子:詞牌名。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名曲。分單調(diào)、雙調(diào)二體。單調(diào)二十七字,平韻,以張氏此調(diào)最為著名。雙調(diào),五十字,仄韻?!稘O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據(jù)《詞林紀事》轉(zhuǎn)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刺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真卿幫助更換,并作《漁歌子》。詞牌《漁歌子》即始于張志和寫的《漁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簡稱。 ?、谖魅剑赫憬荨? ?、郯槪阂环N白色的水鳥。 ?、芴一魉禾一ㄊ㈤_的季節(jié)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蓣Z(guì)魚:淡水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zhì)鮮美。 ?、摅瑁╮uò)笠:竹葉或竹蔑做的斗笠。 ?、咚颍╯uō)衣:用草或棕編制成的雨衣。 ?、嗖豁殻翰灰欢ㄒ?。 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而飽滿。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他被美麗的春景迷住了,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賞析 張志和的詞保存下來的只有《漁歌子》(原題叫《漁父》)五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吳興縣境內(nèi)的西苕溪上,從前叫道士磯,是一座突出在河邊的大石巖。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鄰莫干山,風景很優(yōu)美。張志和這首詞描繪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鄉(xiāng)的可愛。 白鷺就是平常人們叫做鷺鷥的那種水鳥。遠遠望去,它的外形有點象白鶴,腿和脖子特別長,便于在水中尋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鷺飛”,它們在西塞山前,展翅飛翔,使這個魚米之鄉(xiāng)更顯得生趣洋溢了?!疤一魉本褪翘一ㄋD戏矫磕甓麻g,桃花盛開,天氣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幾場春雨,河水就會上漲,于是逆水而上的魚群便多起來了。作者沒有簡單地說春汛到來,而是用“桃花流水鱖魚肥”來描寫,這就更能勾起讀者的想象,使人們似乎看見了兩岸盛開的、紅艷艷的桃花;河水陡漲時,江南特有的鱖魚不時躍出水面,多肥大呀?!镑Z魚”是一種味道特別鮮美的淡水魚,嘴大鱗細,顏色呈黃褐色。春汛來了,漁夫當然不會閑著,他們也忙碌開了?!扒囿梵?,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寫的都是他們?!绑梵摇本褪怯弥窠z和青色箬竹葉編成的斗笠?!八蛞隆笔怯弥参锏那o葉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龍須草(蓑草)為原料,它就是綠色的?!皻w”,回家。“不須歸”,是說也不須回家了。作者在詞里雖然只是概括地敘述了漁夫捕魚的生活,但是,讀者通過自己的想象,完全可以體會到詞的言外之意。從漁翁頭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風細雨里欣賞春天水面的景物,讀者便可以體會到漁夫在捕魚時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畫家,據(jù)說他曾將《漁歌子》畫成圖畫。確實,這首詞是富于畫意的。蒼巖,白鷺,鮮艷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黃褐色的鱖魚,青色的斗笠,綠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鮮明,構(gòu)思也很巧妙,意境優(yōu)美,使人讀作品時,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鄉(xiāng)春汛圖。 此詞在秀麗的水鄉(xiāng)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讀者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xiāng)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蒙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xiàn)了作者的藝術(shù)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后,不僅一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 蘇子瞻極愛此詞,患聲不可歌,乃稍損益,寄《浣溪紗》曰:“西塞山前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秉S魯直聞而繼作。江湖間謂山連亙?nèi)胨疄榇?,太平州有磯曰新婦,池州有浦曰女兒。魯直好奇,偶以名對而未有所付。適作此詞,乃云:“新婦磯頭眉黛愁,女兒浦口眼波秋。驚魚錯認月沉鉤。青箬笠前無限事,綠蓑衣底一時休。斜風細雨轉(zhuǎn)船頭?!弊诱奥劧鴳蛟唬骸安懦鲂聥D磯,便入女兒浦,志和得無一浪子漁父耶!”人皆傳以為笑。前輩風流略盡,念之慨然。小樓谷隱,要不可無方外之士時相周旋。余非魯公,固不能致志和,然亦安得一似之者而與游也。(葉夢得《巖下放言》) 山谷(黃庭堅)晚年亦悔前作之未工,因表弟李如篪言《漁父詞》,以《鷓鴣天》歌之甚協(xié)律,恨語少聲多耳。因以憲宗遺像求玄真子文章,及玄真之兄松齡勸歸之意,足前后數(shù)句云:“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朝廷尚覓玄真子,何處如今更有詩?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人間欲避風波險,一日風波十二時?!睎|坡笑曰:魯直乃欲平地起風波也。 (摘自《白香詞譜箋》) 作者簡介: 張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龜齡,漢族,婺州(今浙江金華)人,自號“煙波釣徒”,又號“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詞人和詩人。十六歲參加科舉,以明經(jīng)擢第,授左金吾衛(wèi)錄事參軍,唐肅宗賜名為“志和”。因事獲罪貶南浦尉,不久赦還。自此看破紅塵,浪跡江湖,隱居祁門赤山鎮(zhèn)。其兄張鶴齡擔心他遁世不歸,在越州(今紹興市)城東筑茅屋讓他居住。史載唐肅宗曾賜他奴婢各一人,張志和讓他們結(jié)婚,取名漁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
《漁歌子》中箬字的讀音是什么
此詞以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為正體: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詞牌格律與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例詞使用斜體字。詞牌符號含義如下: 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逗號“,”和句號“?!保罕硎揪?;頓號“、”:表示逗。粗體字:表示韻腳字?!骸唬豪鲗ε?。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飛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樂然在江邊垂釣,不想回家。詞義注釋1.漁歌子:原是曲調(diào)名,后來人們根據(jù)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
2.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說在湖北省黃石市。
3. 白鷺:一種水鳥,頭頸和腿都很長,羽毛白色。
4.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5. 箬笠:用竹葉、竹篾編的寬邊帽子,常作為雨具,又稱斗笠。箬是一種竹子。
6. 蓑衣:用茅草或是棕絲編織成的,披在身上的、用來遮風擋雨的衣服。7:鱖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zhì)鮮美,十分可口。8.歸:在文中是指回家,字面解釋為回。
漁歌子的箬笠怎么讀
《漁歌子》拼音版:
—張志和
xī sà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 , táo huā liú shuǐ guì yú féi 。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qīng ruò lì , lǜ suō yī , xié fēng xì yǔ bù xū guī 。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歌子》箬笠什么意思
1、唐代·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táng dài ·zhāng zhì hé 《yú gē zǐ·xī sā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 》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xī sā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 ,táo huā liú shuǐ guì yú féi 。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qīng ruò lì ,lǜ suō yī ,xié fēng xì yǔ bú xū guī 。
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而飽滿。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
2、五代·李珣《漁歌子·荻花秋》
wǔ dài ·lǐ xún 《yú gē zǐ ·dí huā qiū 》
荻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
dí huā qiū ,xiāo xiāng yè ,jú zhōu jiā jǐng rú píng huà 。
碧煙中,明月下,小艇垂綸初罷。
bì yān zhōng ,míng yuè xià ,xiǎo tǐng chuí lún chū bà 。
水為鄉(xiāng),篷作舍,魚羹稻飯常餐也。
shuǐ wéi xiāng ,péng zuò shě ,yú gēng dào fàn cháng cān yě 。
酒盈杯,書滿架,名利不將心掛。
jiǔ yíng bēi ,shū mǎn jià ,míng lì bú jiāng xīn guà 。
譯文:瀟湘的靜夜里,清風吹拂著秋天的荻花,橘子洲頭的美景,宛如屏上的山水畫。浩淼的煙波中,皎潔的月光下,我收攏釣魚的絲線,搖起小艇回家。
綠水就是我的家園,船篷就是我的屋舍,山珍海味也難勝過我每日三餐的糙米魚蝦。面對盈杯的水酒,望著詩書滿架,我已心滿意足,再不用將名利牽掛。
3、五代·李珣《漁歌子·楚山青》
wǔ dài ·lǐ xún 《yú gē zǐ ·chǔ shān qīng 》
楚山青,湘水綠,春風澹蕩看不足。
chǔ shān qīng ,xiāng shuǐ lǜ ,chūn fēng dàn dàng kàn bú zú 。
草芊芊,花簇簇,漁艇棹歌相續(xù)。
cǎo qiān qiān ,huā cù cù ,yú tǐng zhào gē xiàng xù 。
信浮沉,無管束,釣回乘月歸灣曲。
xìn fú chén ,wú guǎn shù ,diào huí chéng yuè guī wān qǔ 。
酒盈尊,云滿屋,不見人間榮辱。
jiǔ yíng zūn ,yún mǎn wū ,bú jiàn rén jiān róng rǔ 。
4、五代·李珣《漁歌子·柳垂絲》
wǔ dài ·lǐ xún 《yú gē zǐ ·liǔ chuí sī 》
柳垂絲,花滿樹,鶯啼楚岸春天暮。
liǔ chuí sī ,huā mǎn shù ,yīng tí chǔ àn chūn tiān mù 。
棹輕舟,出深浦,緩唱漁郎歸去。
zhào qīng zhōu ,chū shēn pǔ ,huǎn chàng yú láng guī qù 。
罷垂綸,還酌醑,孤村遙指云遮處。
bà chuí lún ,hái zhuó xǔ ,gū cūn yáo zhǐ yún zhē chù 。
下長汀,臨深渡,驚起一行沙鷺。
xià zhǎng tīng ,lín shēn dù ,jīng qǐ yī háng shā lù 。
譯文:楊柳低垂著細長如絲的枝條,樹上開滿了鮮花,楚江兩岸黃鶯啼嗚,春山籠罩在暮色中。劃起一葉輕舟,駛出深深的水浦,緩緩唱著漁歌悠悠去。
放下垂釣的絲線,斟滿一杯美酒,遙望白云盡處的孤村。劃過長長的沙汀,停泊在淺淺的渡口,驚起了一行棲息的沙鷺。
5、唐代·張志和《漁歌子·云溪灣里釣魚翁》
táng dài ·zhāng zhì hé 《yú gē zǐ·yún xī wān lǐ diào yú wēng 》
霅溪灣里釣魚翁,舴艋為家西復東。
zhá xī wān lǐ diào yú wēng ,zé měng wéi jiā xī fù dōng 。
江上雪,浦邊風,笑著荷衣不嘆窮。
jiāng shàng xuě ,pǔ biān fēng ,xiào zhe hé yī bú tàn qióng 。
譯文:霅溪灣里一釣魚為生的漁翁,舴艋小舟做家一會向西一會向東。江上的白雪,水濱的清風陪伴,面帶笑容,身著荷葉做的衣服并不感覺自己貧窮。
漁歌子里面的箬笠的拼音
詩中首句“西塞山前”點明地點,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jié)鱖魚長得正肥。此句點明時間是在桃花盛開的春季。頭條萊垍
原文:《漁歌子》張志和垍頭條萊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萊垍頭條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條萊垍頭
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飛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樂然垂釣,用不著回家。條萊垍頭
漁歌子中的箬笠怎么讀
箬笠,用箬竹葉及篾編成的寬邊帽。蓑衣,是勞動者用一種不容易腐爛的草(民間叫蓑草)編織成厚厚的,像衣服一樣能穿在身上用以遮雨的雨具。
出自《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是唐代詩人張志和的一首詞。這首詞開頭兩句寫垂釣的地方和季節(jié)。這首詞通過對自然風光和漁人垂釣的贊美,表現(xiàn)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全詩如下: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如下: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
漁翁頭戴青色斗笠,身披綠色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擴展資料: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歷七年)九月,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張志和駕舟往謁,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他們即興唱和,張志和首唱,作詞五首,這首詞是其中之一。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寫的都是漁父?!绑梵摇本褪怯弥窠z和青色箬竹葉編成的斗笠?!八蛞隆笔怯弥参锏那o葉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龍須草(蓑草)為原料,它就是綠色的。
“歸”,回家?!安豁殮w”,是說也不須回家了。作者在詞里雖然只是概括地敘述了漁夫捕魚的生活,但是,讀者通過自己的想象,完全可以體會到詞的言外之意。從漁翁頭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風細雨里欣賞春天水面的景物,讀者便可以體會到漁夫在捕魚時的愉快心情。
漁歌子中的笠怎么讀
[suō]
筆劃
16
五筆
TYKE
部首
竹
結(jié)構(gòu)
上下結(jié)構(gòu)
筆順
撇、橫、點、撇、橫、點、點、橫、豎、橫折、橫、橫、撇、豎提、撇、捺
釋義
◎ 同“蓑”。
蓑
suō
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防雨器:蓑衣。蓑笠。
用草覆蓋。
筆畫數(shù):13;
部首:艸;
蓑衣
suōyī
〖strawraincapecoat〗用棕櫚皮編成的雨衣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啤堉竞汀稘O歌子》
箬在漁歌子中怎么讀
《漁歌子》,詞牌名,此調(diào)最早見于唐朝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后來李珣、孫光憲等詞人用過此調(diào)。 xī sà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 西 塞 山 前 白 鷺 飛 ,táo huā liú shuǐ guì yú féi 桃 花 流 水 鱖 魚 肥 。qīng ruò lì lǜ suō yī 青 箬 笠 , 綠 蓑 衣 ,xié fēng xì yǔ bù xū guī 斜 風 細 雨 不 須 歸 。
漁歌子中箬笠的意思
漁歌子描寫雨的詩句是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意思是漁翁頭戴青色斗笠,身披綠色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此詞在秀麗的水鄉(xiāng)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
登鸛雀樓的作者是王之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