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后是什么朝代(秦漢三國之后是什么朝代)
秦漢三國之后是什么朝代
中國朝代順序如下: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zhàn)國)】、秦、西漢、新朝、玄漢、東漢、三國時期(魏、蜀、吳)、晉(西晉、東晉)、十六國【五涼(前涼、后涼、南涼、西涼、北涼),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三秦(前秦、后秦、西秦),二趙(前趙、后趙),一成(成漢),一夏(胡夏)】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十國[前蜀、后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秦漢三國后面是什么朝代
從秦漢之后是晉朝。晉朝,是中國歷史上九個大一統(tǒng)朝代之一,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它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屬于六朝之一。265年司馬炎自立為皇帝,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滅東吳,完成統(tǒng)一。此后是綿延16年的“八王之亂”。晉愍帝遷都長安,316年滅西晉,建立了十六個國家,史稱“五胡亂華”。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zhàn)后得到暫時鞏固。兩晉時期少數民族遷至中原,加強了民族融合,北人南遷,開發(fā)了江南地區(qū)。兩晉總歷時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劉裕建立宋,東晉滅亡。
秦漢以后是哪個朝代
秦漢后面是三國時期。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進入三國割據時期。秦漢時期是中國秦漢兩朝大一統(tǒng)時期的合稱。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首次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統(tǒng)一,秦王嬴政改號稱皇帝,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秦始皇嬴政廢封建,立郡縣,開始實行全面的統(tǒng)一。
然而由于缺乏歷史經驗,秦朝二世而亡。在經過短暫的分裂之后,漢朝繼之而起,并基本延續(xù)秦的制度,史稱“漢承秦制”。
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tǒng)一時期。也是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奠基時期。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
赤壁之戰(zhàn)時,曹操被孫劉聯(lián)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xù)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zhàn)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lián)盟。
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后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
曹魏后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fā)動魏滅蜀之戰(zhàn),蜀漢滅亡。兩年后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tǒng)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秦朝之后是什么朝代
漢朝后面是三國。
三國是中國漢朝與晉朝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220年,漢朝丞相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漢朝正式結束。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
190年,漢朝的中央集權制度崩潰,軍閥四起,天下大亂。到208年的赤壁之戰(zhàn)時,曹操被孫劉聯(lián)軍擊敗,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此后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實權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fā)動魏滅蜀之戰(zhàn),蜀漢滅亡。
265年,魏國相國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三國時代正式結束,中國歷史正式進入了晉朝時代。280年,晉滅東吳,統(tǒng)一中國,三國時期徹底結束。
秦朝以后是三國嗎
公元前221年秦統(tǒng)一 6國.公元前207年,秦國滅亡于秦末農民戰(zhàn)爭。公元220年~280年為三國時期.所以應該相差430年左右
秦到三國之間的歷史
秦始皇傳位于秦二世,被楚霸王所滅然后就是楚漢相爭,劉邦得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建國稱帝經過惠帝、呂后、文帝、景帝等朝休養(yǎng)生息至漢武帝開始開啟大漢帝國盛世,直至元帝開始衰落到了,哀帝被王莽篡漢公元9年1月10日王莽建國號新,后來劉秀《漢光武帝》推翻王莽建立東漢,直至桓靈二帝衰敗。到了所謂弘農懷王劉辨被董卓所殺以后,就只有最后一個被曹操用來以令諸侯的天子漢獻帝劉協(xié)了劉協(xié)是漢朝的最后一個皇帝。
后來被曹操的兒子曹丕所廢(公元220年)曹丕在洛陽稱帝建魏,東漢滅亡。
此后劉備、孫權先后稱帝做王,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263年,蜀漢被曹魏所滅,三國時期結束
秦代漢代三國接下來是什么時代
三國先,唐朝在后。
1、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孫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zhàn)時,曹操被孫劉聯(lián)軍擊敗,奠定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xù)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zhàn)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lián)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所統(tǒng)治地區(qū)居于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至此三國鼎立格局正式形成。
2、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后的大一統(tǒng)王朝,共二十一位皇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
公元618年李淵在長安(今西安)稱帝建立唐朝。626年,唐太宗繼位后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后唐高宗承貞觀之遺風開創(chuàng)永徽之治,其后武則天一度以周代唐,神龍革命后恢復大唐國號。
唐玄宗即位后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了經濟繁榮、四夷賓服、萬邦來朝極盛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上下。
安史之亂后藩鎮(zhèn)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歷經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后國勢復振,末期爆發(fā)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tǒng)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
擴展資料
1、盛唐開國
唐朝皇族出自隴西李氏,一說十六國的西涼開國君主李暠是其遠祖,在當時李氏家族也是北魏關隴集團的重要成員。隴西李氏從秦代開始就是著名的武將軍人世家,涌現過西漢飛將軍李廣和秦國名將李信等著名將軍。
而《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則稱唐朝皇族李氏是李耳(老子)的后代。北周時期,奉行關隴集團的本位政策,李氏被賜胡姓“大野氏”。北周末年,隋文帝恢復其為李氏。
隋朝在大業(yè)年間,由于隋煬帝濫用國力與三征高句麗的失敗,導致隋末發(fā)生民變。李淵見天下大亂,隋朝滅亡的形式不可扭轉,于是生出取而代之的念頭。
大業(yè)十三年(617年)五月,唐國公李淵于晉陽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勢如破竹,十一月占領長安,擁立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
義寧二年(618年)三月,隋煬帝死,五月,楊侑禪位于李淵,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國號“唐”,改元武德,定都長安,隋朝滅亡。楊侑降為酅國公,置居長安,次年五月去世。此后,李淵冊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四子李元吉為齊王。
2、三分歸晉
265年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奪取曹魏政權,定都洛陽,建立晉朝,史稱西晉。司馬炎稱帝后開始籌備伐吳,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艦,以羊祜鎮(zhèn)守襄陽與鎮(zhèn)守江陵的吳將陸抗對峙。在264年孫皓即位后,交州(約今廣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兩年后吳軍意圖奪回但被晉將毛炅擊敗。
269年孫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陸海兩路會師合浦,至271年方奪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屬郭馬于廣州(約今廣東省及廣西?。┡炎?,孫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圍剿方平定。同年晉軍率大軍南征,吳國岌岌可危。
東吳重臣陸凱及陸抗相繼去世后,晉將羊祜提議伐吳,但遭賈充反對而作罷。279年西北之亂始平,王濬、杜預上書司馬炎,認為是時候伐吳,賈充、荀勖等認為西北未定而反對。最后司馬炎決定于該年十一月大舉進攻吳國,史稱晉滅吳之戰(zhàn)。
他以賈充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軍、中游杜預胡奮王戎軍、下游王渾司馬伷軍多路并進。280年一月孫皓急任丞相張悌率沈瑩、孫震渡江抵御王渾軍,但皆戰(zhàn)敗而亡。
而王濬軍沿長江配合其他晉軍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尋陽等地,杜預也奪下荊州南部。三月十五孫皓見晉軍已包圍建業(yè),認為大勢已去而投降。孫吳滅亡,西晉統(tǒng)一天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
秦漢是三國時期嗎
1、巨鹿之戰(zhàn),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后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zhàn)),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 秦軍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 )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zhàn)性戰(zhàn)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之一 。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并于八個月后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zhàn),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2、官渡之戰(zhàn),是東漢末年"三大戰(zhàn)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役之一。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zhàn)略決戰(zhàn)。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zhàn)奠定了曹操統(tǒng)一中國北方的基礎。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這個戰(zhàn)例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zhàn)例。
3、赤壁之戰(zhàn),是指孫權、劉備聯(lián)軍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八十萬曹軍并由此奠定三國三足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zhàn)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guī)模江河作戰(zhàn),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黃河流域。孫劉聯(lián)軍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4、淝水之戰(zhàn),發(fā)生于公元后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tǒng)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fā)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戰(zhàn)役中的決定性戰(zhàn)役,結果有絕對優(yōu)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tǒng)治,先后建立了十余個小國。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并且此后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秦漢三國之后是什么朝代建立的
晉朝。晉朝是中國歷史上九個大一統(tǒng)朝代之一,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它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于六朝之一。265年司馬炎自立為皇帝,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滅東吳,完成統(tǒng)一。
秦漢之前是什么朝代
晉朝。晉朝是中國歷史上九個大一統(tǒng)朝代之一,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它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于六朝之一。265年司馬炎自立為皇帝,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滅東吳,完成統(tǒng)一。
晉朝
晉朝(266年~42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tǒng)王朝,東晉則屬于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266年司馬炎篡魏,建立政權,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司馬炎即晉武帝。280年,西晉滅吳,完成統(tǒng)一。后經歷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國勢漸衰。313年,晉愍帝遷都長安,316年,西晉被匈奴人滅亡。317年,西晉皇室南渡江南,司馬睿在建鄴(今江蘇省南京市)延續(xù)晉朝,史稱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中原漢地。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zhàn)后,東晉以少勝多,得到暫時鞏固。兩晉時期北方南遷的漢人將大量生產力與先進技術帶入江南,進一步開發(fā)了江南地區(qū)。420年,劉裕建立劉宋,東晉滅亡。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
西晉承襲中原曹魏領土,統(tǒng)一后又占有孫吳疆域。東晉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有增減,北界主要在秦嶺淮河一線。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礎。晉朝時期的農業(yè)、商業(yè)、手工業(yè)等相比較三國時期也有了進一步發(fā)展
秦國之后是哪個朝代
周朝[西周、東周(春秋、戰(zhàn)國)]、秦朝。
中國朝代順序如下:夏朝、商朝、周朝[西周、東周(春秋、戰(zhàn)國)]、秦朝、漢朝[西漢(新朝、玄漢)、東漢(曹魏、季漢、孫吳)]、晉朝[西晉、東晉(十六國、桓楚)]、南北朝[南朝(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元魏、北齊、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十國[前蜀、后蜀、南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宋朝(北宋、南宋)、遼朝(北遼、西遼)、西夏、金朝、元朝(北元)、明朝(南明)、清朝(后金)、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秦漢之前是什么朝代
按年代由遠到近這樣排列:秦 西漢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國 北宋 南宋元 明 清。
秦漢三國之后是什么朝代的
中國朝代歌有一句叫:秦漢三國晉統(tǒng)一,因此三國之后是晉朝,晉朝又分東晉和西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