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一级啪啪,国产精品亚洲精品青青青,日本高清在线观看视频你懂的,亚洲色图综合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在线,2016天天干天天插天天操,无码理论在线视频

首頁>百科信息>嘉興泥鰍養(yǎng)殖(泥鰍水產養(yǎng)殖)

嘉興泥鰍養(yǎng)殖(泥鰍水產養(yǎng)殖)

來源:m.petajastudio.com   時間:2022-10-20 12:13   點擊:157   編輯:niming   手機版

泥鰍水產養(yǎng)殖

一、泥鰍飼料配方:

泥鰍肉質鮮美,營養(yǎng)豐富,富含蛋白質,還有多種維生素,并具有藥用價值,是人們所喜愛的水產佳品。人工養(yǎng)殖泥鰍需投喂人工配合飼料,那么泥鰍飼料配方是怎樣的呢?

1、30-40%菜籽餅,20-30%麥麩,15-20%豆餅,5-10%次粉,1-2%磷酸氫鈣,0.3%食鹽。

2、35%菜籽餅,25%豆餅料,20%魚粉,10%蠶蛹粉,7%血粉,2-3%次粉。

3、50%小麥粉,20%豆餅粉,10%米糠,10%魚粉或蠶蛹粉,7%血粉,3%酵母粉。

泥鰍人工投喂配合飼料前,必須先行馴化。 二、泥鰍飼料配方:

可以購買泥鰍專用(膨化顆粒和沉性顆粒)飼料,也可以自己加工。參考配方:魚粉10%-15%,豆粕25%-20%,花生餅20%,菜籽粕5%,啤酒酵母5%,膨化玉米粉35%,另加食鹽0.2%,磷酸二氫鈣2%,添加劑。

泥鰍魚的養(yǎng)殖

泥鰍市場價格穩(wěn)定,養(yǎng)殖周期短,經濟效益也比一般的水產養(yǎng)殖高,但是養(yǎng)殖泥鰍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那么我們在養(yǎng)殖泥鰍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飼養(yǎng)池建造

選擇光照良好,溫暖通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進排水方便,3公里內無污染源的場所建造飼養(yǎng)池。養(yǎng)鰍池土質為中性或微酸性黏質土壤。面積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

清池消毒 鰍種放養(yǎng)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潑灑。

1、鰍種放養(yǎng)

每畝投放規(guī)格整齊、體表光滑、無病無畸形、300尾/公斤的泥鰍苗種280~300公斤,放養(yǎng)前用3%~4%的食鹽水,在水溫10~15℃時,浸泡消毒15~25分鐘。

鰍苗孵出3天開始攝食。此時應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黃或魚粉懸浮液,一日數次,投喂量以1小時內吃完為限。過2天~3天改投水蚤、輪蟲、搗碎的絲蚯蚓或蠶蛹等。經10天左右的培育,魚苗長到1厘米時即可轉入到魚種池中飼養(yǎng)。

泥鰍是喜溫的魚類,最適宜的水溫在25-28度,在這個溫度內泥鰍的活躍度高所以攝入的食物多,它就能快速生長。

2、飼料投喂

泥鰍食性雜,水中的小動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機碎屑等都是它喜歡的食物。人工飼養(yǎng)還應投喂蛆蟲、蚯蚓、小雜魚肉、蚌肉、魚粉、畜禽下腳料等動物性飼料及麥麩、米糠、豆渣、餅粕等植物性飼料。

二至三齡的泥鰍性成熟,水溫在二十五度左右為最佳,四到九月都可以繁殖,五月下旬到六月下旬是盛產期。

3、日常管理

泥鰍在養(yǎng)殖過程中,要加強飼養(yǎng)管理,才能獲得較高成活率和產量,特別是在當前高溫多雨的季節(jié)。在暴風雨期間,塘基或田埂單薄處最容易逃魚,因此,在放養(yǎng)前要將塘基或田埂加固夯實,在雨季要加強巡視,如發(fā)現(xiàn)有裂縫處要及時填補。在進排水口要加固欄柵,以防魚逃逸。同時在暴雨過后,要及時排出內澇水。

泥鰍養(yǎng)殖

泥鰍的養(yǎng)殖技術(池塘養(yǎng)殖):

1、鰍種放養(yǎng)

每畝投放規(guī)格整齊、體表光滑、無病無畸形、300尾/公斤的泥鰍苗種280~300公斤,放養(yǎng)前用3%~4%的食鹽水,在水溫10~15℃時,浸泡消毒15~25分鐘。

2、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檢查,觀察水質變化以及泥鰍的攝食、活動情況,并做好防逃工作。

3、疾病預防

每公斤飼料添加抗生素2克、三黃粉5克、維生素C 2克,拌勻投喂,每月1次,每次連喂5天,并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劑改良水質。預防泥鰍氣泡病時,做好對池中各種氣體飽和度的檢測,保證飼料供應充足,減少泥鰍吞食氣泡的機會。

若泥鰍已經發(fā)生了氣泡病,可用5毫克/升的食鹽水全池潑灑,并排出一部分老水,添加新水。另外,每立方米水體用0.7克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溶水全池潑灑防治車輪蟲病和舌杯蟲病。

4、水質管理

池水水色以黃綠色為宜,透明度20~25厘米,酸堿度為中性或弱酸性,溶解氧2毫克/升以上,并適時用田螺、微生物制劑改良水體。

5、飼料投喂

要求配合飼料蛋白質含量在30%左右,粒徑2.3毫米以內,水溫15℃時,投喂量為在池泥鰍總體重的2%,水溫20~28℃時,投喂量為在池泥鰍總體重的3%~4%。每天投喂3次,投喂飼料時遵循“四定”投喂原則。

泥鰍怎樣養(yǎng)殖的簡介

1、養(yǎng)殖環(huán)境

泥鰍常生長在底泥或者淤泥中,養(yǎng)殖泥鰍可以選擇向陽通風、水源充足且地勢開闊的池塘,并向池塘底部鋪上粘制土壤,栽種浮萍、水葫蘆等水生植物,為泥鰍提供躲藏、休息的場所。

2、養(yǎng)殖方法

泥鰍在夜間才會捕食活動,養(yǎng)殖時可以在上午八點以及下午三點為其提供食物,以魚蝦、昆蟲、水蚯蚓、豆餅、豆渣等食物為主,且喂食三小時后,要為泥鰍清理池塘,避免食物殘渣污染水質。

3、注意事項

泥鰍不喜強光,在光照過于強烈時要為其搭建遮陽網,維持泥鰍的正常生長,泥鰍在生長的過程中,容易患上氣泡病,導致死亡率升高,養(yǎng)殖時要定期使用木棍攪動池底,將水中的有害氣體排出。

泥鰍水產養(yǎng)殖方法

泥鰍養(yǎng)殖可在向陽、溫暖、排水便利處建池塘,池塘周邊保持干凈,在池塘底部鋪上土壤,在池塘底部栽種上水葫蘆、浮萍等水生植物,水溫保持在15-30℃左右。挑選購買大小均勻、健壯無病害的泥鰍苗放到水池中,保持好養(yǎng)殖密度。泥鰍是雜食性魚類,可以投喂水蚯蚓、小魚、小蝦、昆蟲、豆餅、豆渣等。

泥鰍養(yǎng)殖網

水泥池飼養(yǎng)泥鰍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大,是目前養(yǎng)殖專業(yè)戶比較熱衷的方法,下面介紹建水泥池養(yǎng)殖泥鰍技術要點,供大家參考。

1、選準地方建好池。魚池要選擇向陽、無污染水質良好的地方,大小根據現(xiàn)場實際可自行決定,用磚或石砌成,要求池深要求一米以上,進出水口處要用鐵絲網或者塑料網圍住,池底最好略向排水口傾斜。池子砌成后,用水泥抹平,消毒后并注入清水35-50厘米,即可放種飼養(yǎng)。因為泥鰍好動,在建池時,邊緣壁一定要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以防竄逃。

2、選準時機放好種。在利用水泥池養(yǎng)殖時,所謂的佳期有兩類,一是市場供求,另一類是泥鰍生長期,每年的“夏至”是養(yǎng)殖投放最佳期,鰍苗可以到市場上購買,或者進行人工繁殖,捕捉。投放種量可按每平方米0.75-1.5公斤。要選擇體壯無損傷,大小均勻的鰍苗投放,并按一雌三雄的比例搭配。泥鰍的繁殖季節(jié)是每年4-8月,每尾懷卵量7000-10000粒。如果采用人工催產,每尾泥鰍注射2-3個青蛙垂體,在水溫20-25℃時,經過24小時后即可產卵??梢杂米厝~片做附卵工具。受精卵約2天左右出苗,出苗一天后,按每10萬尾魚苗每天喂雞蛋一個,研碎后調成汁投喂。每天換水兩次,10天后放入魚池中,孵出的幼苗要單養(yǎng),可作為第二年飼養(yǎng)的魚種。

3、勤于管理細觀察。在日常管理中,充分考慮泥鰍飲食,泥鰍是雜食性魚類,魚粉、豆餅、豆渣、米糠、麩皮、牛糞或者蚯蚓都可作餌料。 泥鰍在飼養(yǎng)過程中,投入量一般是根據采食情況自行確定,每天投喂飼料4次就可以了,在撒餌料時應沿池分散撒。防止鰍魚搶食殘斗。也可適當補施些有機肥,但在施肥時,切莫過多過頻。在養(yǎng)殖過程中,經常查池,看水質新鮮度,如果池水呈現(xiàn)茶褐色或黑褐色,泥鰍就不斷浮上水面吞吸空氣,說明水質已老化,應停止施肥和投食,要及時換水。

rn本文來自: 新民水產養(yǎng)殖網(www.shuichan168.com) 詳細出處參考: http://www.shuichan168.com/ni/1499.html

養(yǎng)殖的泥鰍

魚缸:大小要是適中,需要有蓋,缸底可以放一些底砂。

食物:可以給泥鰍吃魚肉、內臟等動物飼料,或者顆粒魚飼料和豆餅、豆渣等植物飼料。每天喂兩次。

水溫:可以保持在22-28度。

水質:可以每一個月或兩個月?lián)Q一次水。用自來水中的話需除掉氯氣才能用。

光照:不能太強,有直射光的話需要適當遮光。

泥鰍水產養(yǎng)殖技術視頻

關于養(yǎng)殖什么樣的泥鰍周期短市場需求量大我來回答一下

泥鰍生長于靜水池塘、溪河的淤泥及稻田中。水底淤泥有小洞,就是有泥鰍的標志;小洞越多,泥鰍越多。 泥鰍人工養(yǎng)殖技術 泥鰍屬魚綱、鰍科,是溫水性魚類。泥鰍體延長,亞圓筒形,長10多厘米;黃褐色,具不規(guī)則黑色斑點;口小,下位,有須;肉質清淡、細嫩,肉味鮮美,營養(yǎng)豐富,據分析,泥鰍含人體必需有的多種營養(yǎng)成分,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和鈣、磷、鐵等微量元素,其中特別是蛋白質含量每百克達22.6克,是外貿出口的重要水產品之一。

泥鰍對環(huán)境適應力很強,容易養(yǎng)殖,運輸方便,生產成本低。人工養(yǎng)殖泥鰍是很好的致富門路。 泥鰍生命力強,喜在常年有水的稻田、池塘里生活,食習廣雜,繁殖力高。泥鰍棲息于靜水的底層和有腐殖質淤泥中,喜在底層活動;夜晚出來覓食,以昆蟲、扁螺、水草為主食,也食腐殖質。

泥鰍腸壁薄,腸管直,血管分布廣,能進行呼吸,當水中缺氧時,除鰓外也能在水面用腸呼吸,這多發(fā)生在氣候驟變、低壓暴雨來臨前。冬季水干涸鉆泥中,靠濕潤環(huán)境行腸管呼吸,也能維持生命活著。 泥鰍活動適溫在18—30℃,在水溫25—28℃時生長最快,上升 30qc以上,即鉆人泥底或草層中棲息。

水溫下降10℃以下開始冬眠。次年水溫上升5℃以上,開始出穴活動。4—10月份生長旺盛。喜夜間覓食,凡水中和泥中的動植物、微生物及有機碎屑等均是它的良好飼料。 我國廣闊的淡水流域,如江河湖泊、溪澗溝渠,尤其爛泥田、山垅田、門前屋后肥沃田以及山塘水庫、井潭底土等,凡富含有機質的肥水、淤泥中,都可養(yǎng)殖泥鰍。

其養(yǎng)殖技術如下: 一、建造池塘養(yǎng)殖 選擇陽光充足、水源方便、住宅附近的地塊建池。面積以100— 150平方米為宜,種苗地可小一些, 30—50平方米為佳。池深一般50— 100厘米。

四周可用水泥筑墻,薄膜貼埂,鏟光土壁。上設進水口,下開排水口。為了防止泥鰍逃逸或被洪水沖跑,進、出口用鐵絲網或塑料網、篾閘圍住。池底挖松30—40厘米厚土層,或增添些泥漿,以供泥鰍避暑、御寒、逃藏及棲息之用。

二、加速苗種繁殖 泥鰍2齡性成熟開始產卵,4—8月份繁殖旺季,尾(條)懷卵量 4000—7000粒。親魚選擇標準:體質健壯,運動活潑,無病傷,色地正常,體表粘液多,體長10—20厘米,體重30—50克為佳。

鑒別雌雄方法:雌鰍胸鰭短,前端鈍圓,呈扇形,體形圓胖,顏色單一,4月上旬繁殖期,用手輕捏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鰍瘦長、顏色花雜,活動迅猛,繁殖季節(jié)用手擠壓腹部有精液溢出。繁殖方法絕大多數采取自然產卵繁殖。

先清理好開春后產卵池,用生石灰消毒,放入清水,待毒性過后,將親魚按雌雄1:3比例每畝20公斤投入池中進行飼養(yǎng)。水溫上升15℃以上時,用樹枝、棕片、冰草等制作魚巢,固定于池四周和中央池底,讓其產卵。

早晨把附著卵塊取出,放入孵化池中進行孵化。待水溫上升約24℃1—2天,可能全部孵化。 孵化出鰍苗長3—4毫米,附著魚巢上,經一定時間便能自由游動。鰍苗出膜后,及時轉移到育種池中培育,每平方米放800—1000尾。

在鰍苗培育期,以投喂熟蛋黃、豆?jié){、奶粉及魚粉為主,后期改為投喂米糠、豆渣、麥麩等,每天投1— 2次,投喂量占放養(yǎng)量10%左右,經1個月后鰍苗體長達3.5厘米,移暫養(yǎng)池或稻田放養(yǎng);約6個月后體長達5厘米左右,這時即可投放池塘養(yǎng)殖。

三、飼養(yǎng)管理 1.池塘飼養(yǎng)法:放養(yǎng)前先清池,池底鋪20厘米左右脂泥。水深40— 50厘米,施肥培育肥水,然后投放鰍種,每667平方米投2.5—3萬尾。投喂人工餌料,如小型甲殼蟲類、昆蟲、蠅蛆、蚯蚓、蚌肉、魚粉、畜禽下腳料、麥麩、米糠、豆渣等,有時也食水底腐殖質和泥渣及有機碎屑等。

每天投喂量按放養(yǎng)泥鰍的體重計算,一般3月份為10%,4—6月份為4%,7—8月份為10%,9—10月份為4%,11月份至翌年2月不投餌。同時還應根據水質的肥瘦進行施肥,培養(yǎng)浮游生物。水溫達30℃,要常更換新水,并增加深度,降低水溫。

當發(fā)現(xiàn)泥鰍游到水面浮頭“吞氣”時,這表明水中缺氧,應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應增加池水深度,并在池角施人牛、豬糞等廄肥,以提高水溫。一般泥鰍長達20厘米左右時,即可捕獲上市出售。 2.稻田飼養(yǎng)法:在每年的早、中稻插秧后放養(yǎng)。

每平方米水面投10—12毫米鰍種30—50尾。在放養(yǎng)前應加高加固田埂,以免田埂垮塌。在稻田的排水口掛上竹簾阻防泥鰍逃脫,再在靠近排水口處,挖個6—7平方米、深50—60厘米的魚坑,作為夏季水溫高時或干田時泥鰍棲息地,又便于起捕。

食物以天然餌料為主,結合投喂米糠、蚯蚓等,以防止水質惡化。在稻田里盡量少施碳銨或氨水。到割稻時可捕撈,每畝約可產成鰍量25—35公斤。 (游克仁) 1、 巧捕泥鰍方法三種 池塘拉網捕 仲春后直到中秋,正是泥鰍攝食旺盛季節(jié),可用捕撈家魚苗、魚種的池塘拉網,或專門編織起來的拉網扦捕池塘養(yǎng)殖泥鰍。

作業(yè)時,先清除水中的障礙物,尤其是專門設置的食場木樁等,然后將魚粉或炒米糠、麥麩等香味濃厚的餌料做成團狀的硬性餌料,放入食場作為誘餌,等泥鰍上食場攝食時,下網快速扦捕泥鰍,起捕率較高。 袋捕 此法是根據泥鰍喜歡尋覓水草、樹根等隱蔽物棲息、尋食的習性,用麻袋、聚乙烯布袋,內放破網片、樹葉、水草等,并放入誘餌,放在水中誘泥鰍入內,定時提起袋子捕獲泥鰍。

此法多用在稻田內捕捉泥鰍。 選擇晴朗天氣,先將稻田中魚溜、水溝中的水慢慢放完,待傍晚時再將水緩緩注回魚溜、水溝,同時將捕鰍袋放入魚溜中。袋內放些樹葉、水草等,使其鼓起,并放入餌料。餌料由炒熟的米糠、麥麩、蠶蛹粉、魚粉等與等量的泥土或腐殖土混合后做成粉團并晾干,也可用聚乙稀網布包裹餌料。

作業(yè)時,把餌料包面團放入袋內,泥鰍到袋內覓食,就能捕捉到。這種方法宜在4~ 5月份作業(yè),以白天為好。8月至入冬前捕,應在夜晚放袋,翌日清晨太陽尚未升起之前取出,效果較佳。如無麻袋,也可把草席剪成60厘米長、30厘米寬,將餌料團或包置于草席上,并把草席兩端扎緊,中間輕輕圍起,然后放入稻田中,上部稍露出水面,再捕放些雜草等物,泥鰍會到草席內攝食,同樣也能捕到大量泥鰍。

藥物驅捕 稻田養(yǎng)殖的泥鰍可用藥物驅捕。藥物一般使用茶枯,用量是每畝稻田5~6公斤。先將茶枯置柴火中烘烤3~5分鐘后取出,趁熱碾成粉末,再用水浸泡,浸泡3~5小時后即可使用。將稻田內水深降至3厘米左右, 然后在稻田的四角設置由淤泥堆聚而成、巢面逐步傾斜并高于水面3~8厘米的魚巢。

魚巢大小視泥鰍的多少而定,巢面寬30~50厘米。施藥宜在傍晚進行,均勻地將藥液潑灑在稻田里,但魚巢面積不施藥。施藥后第二天早晨,將魚巢內的水排完,即可捕捉泥鰍。排水口有魚坑的稻田,可不用做魚巢,直接于傍晚自進水口向排水口逐步均勻潑灑藥液,在排水口魚坑附近不施藥,這樣能將泥鰍驅趕到不施藥的魚坑內,第二天早晨用抄網在魚坑中捕撈泥鰍。

達到商品規(guī)格的泥鰍可上市出售,規(guī)格較小的泥鰍,可移到他處暫養(yǎng),待稻田中的藥效消失后(7天左右), 再將泥鰍放回該稻田飼養(yǎng)。 此法需注意:藥物必須隨用隨配,濃度要嚴格控制,潑灑藥物一定要均勻。魚巢巢面應高于水面,其他地方不能再有高于水面的任何堆積物。

干塘捕捉 池塘排干水捕捉泥鰍,一般在泥鰍泥食量較少,而未鉆泥過冬時的秋天進行?;蛘呤怯蒙鲜鰩追N方法捕撈養(yǎng)殖泥鰍還有留余時,則只好干塘捕捉泥鰍。方法是先將池水排干,然后根據成鰍池的大小,在池底開挖幾條寬40 厘米、 深25~30厘米的排水溝,在排水溝附近挖坑,使池底泥面無水,溝、坑內積水,泥鰍會聚集到溝坑內,即可用抄網捕撈。

若池大未捕盡,可進水淹沒池底幾小時,然后慢慢放水至只剩溝坑內有水,繼續(xù)用抄網捕撈。若池中還有泥鰍鉆到泥中未捕到,則再進水淹沒池底過夜,第二天太陽未出之前慢慢放水,再重得捕一次,可基本捕盡池中的池鰍。

稻田排干水捕捉泥鰍 一般在深秋水稻成熟或收割后進行。稻田內的水,可分兩次緩慢排干。第一次排水讓稻田表面露出,泥鰍則會游到魚溝或魚溜內棲息。第二次排水在第一次排水后1~2天進行,主要排放魚溝、魚溜中的水。

當泥鰍集中在魚溜、魚溝時,先用抄網將其捕起,再用鐵絲制成的抄網連泥一并撈起,挑出泥鰍放入容器,最后還可以用手配合翻泥捕盡稻田中的泥鰍。 2、稻田養(yǎng)殖泥鰍技術 稻田養(yǎng)殖泥鰍,投本低,見效快,產效高。

A、稻田的選擇: 養(yǎng)泥鰍的稻田一般要求保水性能好,滲漏速度慢,插秧前稻田水深保持20厘米以上。稻田的積雨面宜上不宜大,選擇低洼田、塘田、岔溝田為宜。水原清新,無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質以粘性土壤、高度熟化、肥力較高的為佳。

B、防逃設施: 養(yǎng)殖泥鰍的稻田,田埂應高出田面60厘米左右,捶緊夯實,可用農膜插入泥中10厘米圍護田硬,以防漏洞、裂縫、漏水、塌陷而使泥鰍逃走。同時進、出水口處要安裝塑料網欄。 C、開挖魚溝: 魚溝一般為十字形溝,挖在稻田中央,約占稻田面積的10%左右,溝深60厘米、寬90厘米為宜。

魚溝渠道要與進、出水口處暢通。 D、稻田施肥: 養(yǎng)殖泥鰍的稻田的插秧前每667平方米施10公斤尿素為宜。 E、放養(yǎng)時間和密度: 泥鰍一般在水稻插秧后10天開始放養(yǎng)。苗種規(guī)格以長3~4厘米為好,每667 平方米放養(yǎng)2。

5萬尾左右。 F、投喂飼料和管理: 一般1天投喂飼料1~2次,即上午和傍晚各1次。直接投放在飼料臺。飼料以谷糠、麥麩及魚類專用飼料等為宜,可搭配些青飼料。日投喂量一般為泥鰍體總重量4%~5%。

稻田水位應根據生產需要適時調節(jié)。稻田防病治蟲要注意選擇低毒農藥,適時適量葉面噴施,以防藥害。 泥鰍經過4個月左右的養(yǎng)殖全長達到10厘米,體重達到12克左右, 可以捕撈出售。 3、泥鰍暫養(yǎng)法 A、水泥池 適用于較大規(guī)模出口中轉基地。

一般體積為8米、4米、0。8 米,蓄水量20-25噸。每平方米暫養(yǎng)泥鰍5-7公斤;流水、增氧設施條件好, 每平方米放40-50公斤。春天每天換新水排污1次,夏天2次,秋天1次,冬天隔日1次。同時注意投喂:如每30公斤泥鰍投喂0。

2公斤生大豆或0。1公斤辣椒。如此可有效地提高泥鰍暫養(yǎng)成活率至90%以上。 B、網箱 小規(guī)模暫養(yǎng)可用網箱,一般為2米×1米×1。5米。 網眼稀密視泥鰍大小而定。一般小鰍可用11-12目的聚乙烯布,成品鰍可用網目較大的布。

一般每平方米可暫養(yǎng)30公斤。網箱養(yǎng)鰍,平時要勤檢查、勤刷網箱,注意防止逃跑。 C、木桶 各類較大的木桶也可作小規(guī)模的暫養(yǎng)。如用72升容積的木桶,可放泥鰍10公斤。開始每天換水4-5次,第3天后每天換水2-3次。

每次換水1/3左右。 D、魚簍 一般用口徑24厘米,底徑65厘米,高24厘米的竹制魚簍,簍內放聚乙烯布,簍上加蓋(蓋上不放聚乙烯布,以免影響鰍呼吸)。放在靜水中暫養(yǎng),一簍裝泥鰍7-8公斤,若在微流水中每簍可裝15-20公斤。

簍要有1/3露出水面,以利鰍進行呼吸。應注意:放在流水中暫養(yǎng)時水流要緩慢,若太急鰍會患細菌性魚病。泥鰍二齡時性成熟,開始產卵。成熟的雌鰍肚大腹圓,胸鰭圓滑,個體大于雄鰍。泥鰍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份。

5月下旬至6月下旬,水溫25℃左右時,是產卵盛期。用做繁殖的親魚,要選擇體色正常、體質健壯、無病無傷。雌鰍最好選取體長15厘米以上、體重30克以上腹部膨大人個體,雄鰍可以略小。個體大的雌鰍懷卵量大,雄鰍精液多,繁育的魚苗質量好,生長快。

4、泥鰍的養(yǎng)殖技術 A、泥鰍的自然繁殖方法。 開春后,修整好魚池,用生石灰消毒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藥性消失后,將親魚按雌雄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積放300克左右。當池水溫度上升到20℃左右時,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樹須根或水草等做的魚巢。

放置魚巢后要經常檢查并清洗上面的泥塵污物,以免泥鰍產卵時影響卵粒的粘附效果。泥鰍喜在雷雨天或水溫突然上升的天氣產卵。產卵多在清晨開始,至上午10時左右結束,產卵過程需20~30分鐘。產卵時,親魚追逐激烈,高峰時雄鰍以身纏繞雌鰍前腹部位,完成產卵受精過程。

產卵后要將粘有卵粒的魚巢及時取出另池孵化,以防親魚吞吃卵粒。同時補放新魚巢,讓未產卵的親魚繼續(xù)產卵。產卵池要防止蛇、蛙、鼠等危害親魚。 B、泥鰍的人工繁殖方法。 泥鰍的人工繁殖與家魚相同。使用的催產劑種類與劑量按每條雌鰍計,分別為:鯉魚垂體0。

5~1個,或青蛙垂體2~3個,絨毛膜促性腺激素100~150國際單位,或者類似物(LRH-A)5~10微克。雄鰍劑量減半。溶劑注射量為0。1~0。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號針頭注射。注射部位為腹部中線胸、腹鰭之間,也可背肌注射。

因泥鰍喜鉆動,注射時可用溫紗布包著(露出注射部位)。注射后放入產卵池中,此后的工作與自然繁殖相同。水溫20~25℃,經10~20小時就會發(fā)情產卵。 若采取人工授精,可將已注射催產劑的雌雄泥鰍分別暫養(yǎng)于小池或網箱中,水溫18~25℃時,經10~15小時,輕壓雌鰍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采用干法進行人工授精。

操作方法與注意事項均與家魚相同。卵粒人工授精后隨即上巢。其方法是,取清水一桶,將魚巢平鋪桶底,然后一人輕輕抖動魚巢,同時攪動水體,另一個徐徐將卵粒倒入桶中,使卵粒均勻上巢。上巢后再轉入到孵化池中孵化。

泥鰍的受精卵在水溫20~30℃范圍內都能正常孵化,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魚苗。用小容器靜水,勤換水(每天2次)孵化效果很好。每升水放卵400~600粒為宜。 孵化時要避免震蕩,孵化中可用0。1×10-6的孔雀石綠溶液進行消毒,以防寄生水霉。

剛孵出的鰍苗不能自由活動,用頭部附著在魚巢或其他物體上,以卵黃為營養(yǎng)。池中孵化的魚苗一般留原池培育,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每平方米密度以500 ~1500尾為宜,過密時應取出部分魚苗另池增育。

鰍苗孵出3天開始攝食。此時應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黃或魚粉懸浮液, 一日數次,投喂量以1小時內吃完為限。過2~3天改投水蚤、輪蟲、 搗碎的絲蚯蚓或蠶蛹等。經10天左右的培育。過1月左右魚苗長到3厘米上下時再轉入到魚種池,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中進行成魚飼養(yǎng)。

魚種池面積以30~50平方米為宜。放種前要清池消毒,并施基肥培育餌料生物。放種量為每平方米30克(800~1000尾)左右。 魚種下池后半月內投喂植物性飼料,每天投飼兩次,投量為魚體重量的3%~5%。

夏季魚池水淺水溫高,要隨時注意水質變化,勤換新水。當魚種長到8~10厘米,進入成魚飼養(yǎng)階段。

感覺不錯,贊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
評論
    共 0 條評論
本站所發(fā)布的全部內容源于互聯(lián)網搬運,僅限于小范圍內傳播學習和文獻參考,請在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
如果有侵權之處請第—時間聯(lián)系我們刪除。敬請諒解!qq:2850716282@qq.com
山茶油 滇ICP備2021006107號-532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特別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