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怎么讀同音字(鄱怎么讀同音字組詞)
鄱怎么讀同音字
播[ bō ]同音字:波,撥,剝,缽,蕃,玻,菠,趵,餑,磻,撥,砵 等等。
播形近字:潘,幡,噃,嬏,嶓,墦,憣,璠,膰,燔,旙,磻,皤,蟠,轓,蹯,鐇 等等。
組詞:
[潘]潘魚,潘史,潘仁
[幡]中幡,幡兒,靈幡
[嶓]嶓冢
[墦]東墦,墦肉,墦祭
[憣]憣校,憣然
[璠]璠璵,璠膏,璠玙
[膰]熊膰,邑膰,膰肉
[燔]燔萊,燔破,災(zāi)燔
[磻]磻石,流磻,礛磻
[皤]皤蒿,蒼皤,皤罌
[蟠]蟠桃,蟠龍,虬蟠
鄱怎么讀同音字組詞
番,讀音:[fān][pān]部首: 田形近字潘、播、蟠、蕃、墦、燔、嬏、膰、幡、皤、噃、璠、覾、轓、鄱、旙、鱕、憣、磻同音字希望能幫助到你
鄱拼音怎么讀音
鄱聲母是p,韻母是o,讀第二聲。陽的聲母是y,韻母是ang,讀第二聲。湖的聲母是h,韻母是u,讀第二聲。
鄱陽湖讀音是pó yáng hú。
鄱陽湖,古稱彭蠡、彭蠡澤、彭澤,位于江西省北部,地處九江、南昌、上饒三市,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僅次于青海湖。
鄱陽湖,是長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長江流域的一個(gè)過水性 、 吞吐型 、 季節(jié)性重要湖泊。湖區(qū)面積,在平水位(14米~15米)時(shí)湖水面積為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米)時(shí)為4125平方公里以上。但低水位(12米)時(shí)僅500平方公里, 據(jù)2008年水文資料,當(dāng)湖水位22.59米時(shí),湖泊面積為4070 平方公里。
鄱字拼音怎么讀
鄱部首: 阝 總筆劃: 14 部外筆劃: 12 普通話:pó 潮州發(fā)音:文讀音: po1
鄱怎么讀是多音字嗎
古語云:東不識(shí)盱眙,西不識(shí)盩厔。說的是自古以來人們就困擾于地名中的生僻字。 這里簡單羅列一下中國縣級以上的難念地名,很多是我查了又忘,忘了又查的,也會(huì)有一些錯(cuò)誤,希望大家給予指正: 安徽:碭dang4山,歙she4縣,黟yi1縣,譙qiao2城(南譙同),樅zong1陽(多音字:樅cong1樹),瑯琊ya2(來源于滁州附近的瑯琊山,不過古代山東東南的瑯琊山更有名,還有一個(gè)瑯琊郡,容易和這個(gè)混淆)
福建:柘zhe4榮(河南柘城同)
甘肅:宕dang4昌,舟曲qv1(多音字,還有很多藏語地名帶這個(gè)字)
廣東:番pan1禺(其實(shí)廣東還有一些生僻字地名如:深圳,東莞,都已經(jīng)為人熟知)
海南:儋dan1州
河北:藁gao3城,井陘xing2,蠡li3縣,蔚yu4縣,任ren2丘(多音字,任縣同,不同于山東濟(jì)寧任ren4城區(qū)),
黑龍江:阿a1城(不同于山東東阿e1),訥ne4河
河南:瀍chan2河,郟jia2縣,武陟zhi4,浚xun4縣(多音字,jun4),召shao4陵(不同于南召zhao4),泌bi4陽(多音字),濟(jì)ji3源(古時(shí)與山東濟(jì)南一水相連)
湖北:硚qiao2口,黃陂pi2,鄖yun2縣(鄖西同),蘄qi2春,猇xiao1亭,曾zeng1都(多音字)
湖南:醴li3陵,郴chen1州(初中學(xué)“郴江幸自繞郴山”時(shí)才會(huì)讀),酃ling2縣(94年改為炎陵縣)
江蘇:盱xv1眙yi2,六lu4合(安徽六安同),邗han2江(出自邗溝,隋代大運(yùn)河的一段),
江西:鄱po陽(鄱陽波陽改來改去,不過這個(gè)對于多數(shù)人應(yīng)該不成問題),鉛yan2山
吉林:綠lu4園,琿hun2春(因?yàn)槭情L春人,這兩個(gè)都沒問題,但見過其他人讀錯(cuò))
遼寧:岫xiu4巖,鲅ba4魚圈
陜西:盩厔(56年改周至),鄠縣(64年改戶縣),柞zha4水,華hua4縣(其他地名一般為hua2,如:華寧,華坪)
山東:芝罘fu2,臨朐qv2,汶wen4上(四川汶川同),郯tan2城,茌chi2平,鄄juan4城,鄆yun4城(讀過水滸的人都知道),單shan4縣(多音字),牟mu4平(不同于河南中牟mou2,云南牟mou2定)
山西:臨猗yi1,繁峙shi4,岢ke3嵐,隰xi2縣
四川:郫pi2縣,什shi2邡fang1,閬lang4中(曾為“閬苑仙葩”查過),犍qian2為,筠jun1連(多音字,溫庭筠yun2),滎ying2經(jīng)(不同于河南滎xing2陽)
云南:寧蒗lang4,漾濞bi4,勐meng3海(很多傣族地名都有這個(gè)字),
浙江:鄞yin2州,嵊sheng4州(嵊泗同),婺wu4城(江西婺源同)
廣西:覃tan2塘
內(nèi)蒙古:巴彥淖nao4爾,扎賚lai4特(吉林鎮(zhèn)賚同),磴deng4口
新疆:伽ga1師,尉yu4犁(不同于河南尉wei4氏),焉耆qi2。說一句題外話,新疆很多古地名都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特別是天山以南地區(qū),像疏勒,溫宿,且末,皮山,尉犁,焉耆,輪臺(tái),莎車,婼羌(若羌),于闐(于田),鄯善,不過有一些已經(jīng)挪了地方。
上海:閔行hang2(多音字)
澳門:氹dang4仔
剡縣(音善,不念演),天臺(tái)(同臺(tái)州)
媯水(圭),汭水(瑞),監(jiān)利(建利)
費(fèi)縣(古音念必,或云應(yīng)作鄪),莘縣(音申,但上海莘莊 念心莊)
滎陽(讀若邢羊)、滎經(jīng)(讀若盈京),超容易讀錯(cuò)的一對
會(huì)稽(會(huì)有快,桂兩種讀法,我一直按辭海念桂)
古地名:
西域諸國:康居(康渠),大宛(淵),龜茲(秋瓷)
身毒(元毒,也有念涓毒的)
月氏(越之),月字念越不念肉
安徽:樅zong1陽,經(jīng)常讀為congyang
海南:儋dan1州,經(jīng)常讀為yanzhou
河北:藁gao3城(haocheng),井陘xing2(jingjing),蠡li3縣(lvxian),蔚yu4縣(weixian
黑龍江:訥ne4河(nahe)
河南:浚xun4縣(junxian)泌bi4陽(miyang)
湖北:鄖yun2縣(xunxian),猇xiao1亭(guoting)
江蘇:盱xv1眙yi2(xuyv
吉林:綠lu4園(lvyuan),琿hun2春(huichun)
遼寧:岫xiu4巖(youyan)
陜西:鄠縣(kuixian
山東:芝罘fu2(zhibu),茌chi2平(zaiping),鄄juan4城(zhencheng),牟mu4平(mouping)
山西:臨猗yi1,繁峙shi4,岢ke3嵐,隰xi2縣
四川:什shi2邡fang1(zhafang
廣西:覃tan2塘(yuntang)
內(nèi)蒙古:巴彥淖nao4爾,(bayanzhuo'er)
新疆:尉yu4犁(wei4)
鄱的同音字
迫的形近字同音字泊
詳細(xì)釋義
泊
〈動(dòng)〉
(形聲。從水,白聲。本義:停船)
同本義
西有鸞岡,洪崖先生乘鸞所憩泊也?!端?jīng)注·贛水》
晚泊沙夾,距小孤一里?!巍り懹巍哆^小孤山大孤山》
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巍ぬK軾《石鐘山記》
又如:泊船;泊舟(船停泊靠岸);泊步(埠頭,碼頭);泊主(船家);船泊港外
棲止,停留
獨(dú)泊靈臺(tái)側(cè)?!啤り愖影骸豆乓狻?/p>
又如:漂泊
鄱字的同音字有哪些
左寬右窄的字有:斷、觸、刮、卦、外 斷。
漢字的美:
信息量大 漢字信息量大與漢字的性質(zhì)有關(guān)。漢字是意音兼表的語素一音節(jié)文字,漢字的性質(zhì)決定它必然是集成的信息塊。
孳生能力強(qiáng),構(gòu)詞能力強(qiáng) 漢語普通話的音節(jié)只有415個(gè),區(qū)別聲調(diào)也只有1300多個(gè),而漢語語素豐富,基本上又都是單音節(jié),這樣就造成了大量同音語素。
為了明確區(qū)分同音語素,必須大量造字。漢字孳生能力強(qiáng),它筆畫偏旁眾多,組合形式多樣,可以使用六種造字方法為不同的語素造出不同的文字形體。
超越時(shí)代,超越方言。
形體區(qū)別性強(qiáng),形象性強(qiáng)、閱讀速度快,容易記憶。
漢字是“復(fù)腦文字”,有利于右腦開發(fā)
鄱與哪個(gè)同音
播的形近字是:皤、潘、翻、鄱、襎
一、播讀音:bō
1.傳播;傳揚(yáng):廣~?!?。電臺(tái)正在~重要新聞。
2.播種:條~。點(diǎn)~。夏~。~了兩畝地的麥子。
3.遷移;流亡:~遷(遷徙)。
二、皤讀音:pó
1.白色:白發(fā)~然。
2.大(腹):~其腹。
三、潘讀音:pān
1.淘米水 。如:潘水(淘米水);潘沐(洗頭用的淘米水);潘泔(淘米水);潘瀾(淘米水)
2.古水名。
3.山名。在廣東省茂名
4.古州名
5.姓
四、翻讀音:fān
1.上下或內(nèi)外交換位置;歪倒;反轉(zhuǎn):推~?!?。車~了。人仰馬~。
2.為了尋找而移動(dòng)上下物體的位置:~箱倒柜。從箱子底下~出來一條舊圍巾。
3.推翻原來的:~供。這樁冤案終于~過來了。
4.爬過;越過:~墻而過?!皆綆X。
5.(數(shù)量)成倍地增加:~番?!藥妆?。
6.翻譯:把德文~成中文。
7.翻臉:鬧~了。把他惹~了。
五、鄱讀音:pó
〔鄱陽湖〕中國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面積2933平方千米。有贛江、修水、撫河、信江等注入。湖水經(jīng)湖口縣注入長江。有攔蓄洪水的作用。富灌溉、航運(yùn)、水產(chǎn)養(yǎng)殖之利。是國家級候鳥自然保護(hù)區(qū)。
六、襎讀音:fán
〔~裷(yuān)〕擦拭或覆蓋東西的巾。